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都是怎麼學習的?

特投44解


過去社會上流傳著一句俗語: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那些沒錢沒地位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懂事了,體恤父母的辛苦,早早的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幫助父母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或者為父母分擔憂愁,輟學在家開始幹活了。那個年代由於物資條件的匱乏,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勵志語錄,有什麼辦法呢?家裡都已經困難得不行了,解決溫飽問題是個關鍵,對於學習知識,就看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如今的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比著以前好多了,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把家裡的條件改善了很多。當然了,這並不代表社會就一體化了,還是存在貧富差距的事實,仍然有富裕的家庭,和貧困的人家。現在是以文憑打天下的時代,上學是一個很好的出路,窮人家的孩子,也不會太過早的輟學在家,成為勞力大軍中的一員了。國家不允許你在上學的年齡,而不去上學,九年義務教育是必須要完成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以前由於經濟落後,社會發展的侷限性,存在著很多的文盲。一個國家要想發展,要想有前途,就必須得讓更多的人有文化,只要掌握了知識,就能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創造力。那些年政府曾經下了很大的本錢,指派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到各鄉鎮,到農村去開展去盲運動,手把手的教沒有文化的人識字。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基本解決了很多文盲,讓大家最起碼認識了自己,脫貧致富,要以摘掉文盲的帽子為基礎。

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未來的出路,是否跟家庭條件有關呢?那麼,換句話來說,就是比較富裕家庭的孩子,是否就比著條件差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把學習成績提高上去,以後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呢?說起這些話題,未免會顯得很沉重,但是呢,這又是躲避不開的事情,沒有比較,就沒有發言權,面對現實,才能找出自身的不足。不要害怕站在鏡子的面前,裡面出現的自己到底是醜或者是好看,你就大膽的去正視自己就可以了。

有的人會說,當然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在學習的方面處處領先了,因為這些孩子可以拿錢買到很多的課外書籍,能夠擁有很多有關學習的工具,家裡有的是錢,什麼事情都能辦得到。而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父母都掙不了多少錢來供應孩子上學,哪裡還會有多餘的閒錢給自己家的孩子買這個買那個呢!家裡不富裕的孩子,在學校裡面當然學習成績也是不怎麼樣了。理論上情況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呢,什麼事情都會有兩面性,不能一概而論。

家庭優越的孩子,事事處處都比家庭條件差的孩子領先,但這並不能證明兩個人的學習成績,就一定是這個樣子的。其實,學習成績的好壞,跟家庭的收入是不成正比的。富裕家庭的孩子不見得比窮人家的孩子學習就好,也不一定在未來也能在社會上取得成功,這些都是跟人的天賦有關聯。一個孩子家裡再有錢,就是因為腦子不夠聰明,也只能是拿錢打水漂,而窮人家的孩子,由於天資聰穎,領悟能力極強,也還是能在學習方面把成績搞好,將來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的了!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我今天講兩個個身邊人的故事。

第一個是我的鄰居,去年已經故去了,享年78歲,他9歲的時候父親故去,母親遠走他鄉,他討飯度日,後來被一對沒孩子的老夫妻收養,幾年後這對老夫妻相繼去世,他把兩位老人安葬好,準備踏踏實實的在那兒過下去的時候,然而老人的親屬還是把他攆走了。

當他回到老家的時候,他的家房倒屋塌,沒有辦法,他還是選擇了流浪,在流浪的時候無意間和一個化成右派的人走在了一起,他叫老可,他的學問可大了,於是就跟他學習了識字,並背誦了好多文言文,還有古詩,千字文,三字經。當時他就是邊流浪邊學習,都是用小木棍在地上畫。

因為我們是鄰居,他就經常講給我聽。當我師範畢業回來教書的時候,我才知道他當年背誦的都是《論語》、《孟子》裡的文章。他懂易經,他通醫術,他的書法獲過大獎,他的詩詞曾在省級雜誌上發表過。

第二個是我的一個學生,他七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著他的小妹妹改嫁了,當時他的弟弟才四歲,一個幾乎聽不見的爺爺,一個常年癱瘓在床的奶奶。有好多春節他家都沒吃過肉餃子,更沒放過鞭炮。但他就是學習好,回家忙爺爺料理家務。

我去了他家一次,情況比我想象的還差,我動員我班的學生到他家看看,他們一去就是一個小組,到他家之後就掃地,洗衣服,收拾家務。

他考上了市一高,今年有考上了武漢大學。


一粒沙623


故事的主人是我的二哥(堂哥),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學,博士畢業進而達到人生巔峰的故事。

二哥在家裡排名老三,在我們家族中我們同輩男孩中拍第2,二哥頭上有一個大哥(家族同輩最大的,初中畢業),還有一個姐姐(90年代的中專畢業)。家裡二伯和二嬸(2015年去世)都是普通農民,靠種地養豬養雞為生。大哥初中畢業就去廣東打工補貼家用,供姐姐和二哥上學。二哥就比我大6到7歲的樣子,我記憶最深的就是他的高中、大學時期的事。有些是我看到的,有些是我聽二伯、二嬸說的。

二哥高中是就讀我們縣城最好的高中-縣一中(又稱畢昇中學,我的老家是畢昇的故里)。週末或者寒暑假,二哥總是在家做作業讀書,晚上也挑燈夜戰的那種。在我們那裡最好的出路就是讀書,有鯉魚跳龍門的機會。有時候也教下我和其他弟弟做作業。二哥上學去縣城第一年基本靠走路,去縣城有20多里路。後面我親叔叔買了一輛自行車給二哥,從此騎車去上學。那時候吃的是家裡做的鹹菜,帶的大米去學校蒸著吃。因此二哥很瘦,也不是很高1米6多一點,帶副眼鏡斯斯文文的樣子,穿得也一般。二哥高考考了3次,第一次沒考好,第二次沒報好學校,本來準備放棄了。後面叔叔們都找他談話,希望他繼續再復讀一年,最後考取我們市裡的黃岡師範學院的本科。

大學期間他的學費剛開始家裡緊緊巴巴,借點錢還能交上。後面學費只能借國家貸款繼續讀書,生活費那時才200多一個月,基本可以想象生活條件多麼艱苦,那時應該是2003年左右吧。本科在學校成績是名利前茅,我看到過他的獎狀和證書。本科畢業後他考取了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本想他會畢業成家立業了。沒想到他又考取了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2014年左右畢業就直接落戶上海,在大名鼎鼎的中芯科技上班。第二年借了些錢首付貸款買了房子,後面又結婚生了兒子在上海生活。

我覺得二哥身上有一些非常人一般的毅力與堅持、刻苦,在逆境中勇於突破自我,完成人生的逆變。我們同一輩分的就數他的學歷最好。他也必將成為我孩子這輩的楷模。




南漂的雲在杭州


我們80後,在農村上學是平等的,沒有補習班,沒有興趣班,大家一樣上課學知識,看自己的領悟力。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們家在98年算是不錯的,家裡有個貨車,大家去鎮上都是搭乘我們家的車,所以都認識我的父母,而且給小學校長送過皮包(98年前我爸媽在新疆做包包生意的),我親眼看到他來我們家吃飯帶走的,那時候我11歲。所以在學校老師多少會眷顧一點,而且我那時候成績很好,所以一直順風順水

轉眼到家初中,同樣的,校長,教導處主任,班主任都和爸媽認識,我當時的班主任是縣城的,每週回去都是坐我爸媽的車,我爸媽從來不收車費,一路打聽我在學校的情況(挺尷尬的,有時候我也在車上,去鎮上玩)。那個年代,老師還是看成績的,只要成績好,老師就會特別對你好,我們初中要晚自習,不知道是八點還是九點下晚自習,班上成績好的去學校會議室自己複習,那些優秀的老師在那裡守著你們,給你們無償補課。那個時候的老師真的是無私奉獻,只要你們好。

所以我們80後也是幸福的,碰到了那些個老師,那個年代真的無關家庭,“寒門出貴子”的特別多


童愛楊廚房


我就是這樣的孩子,雖然家裡從開沒有管過我的學習,但卻對我有很深刻的影響。

我覺得以下幾點對我的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時刻都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我從記事起我爺爺就一直對我念叨誰誰家孩子是大學生,導致我從小就有一個很自然的念頭,考上大學才是正確的人生。就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一直都把讀書放在第一位。

2、在家裡為孩子營造讀書的氛圍。

我從小隻要開始寫作業全家人都不會看電視,這在90年代農村挺難得的。那會彩電剛普及,一家一臺,是每晚的必備娛樂項目。只要我開始看書,家人就會自動關閉電視,當時我覺得很自然,現在我非常感恩。為了讓我心無旁騖的唸書,他們付出了很多。

3、不要過分看重成績。

我並非每次考試都能考好,事實上,我也考過很差的成績。我父母從不責罵我,他們反而會鼓勵我。這樣我每次考試心情都很放鬆,從開沒有在考場因為緊張而失分。

最近身體不適,思緒一直很亂,暫時只能想到這些。

其實我非常想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教育資源越來越集中,孩子的成績和家長的付出密切相關。雖然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將越來越難,但讀書依然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公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魏博士


我家庭條件也不怎麼好,但是讀到研究生階段我總結出,家裡條件好的,反而讀書更努力,家教的時候也是這樣,見過深圳坐擁1000萬房產的大戶人家,他們的小孩通常會報各種培訓班,小孩也比較聽話,學習成績好且自律。


研究生小羅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以後,讀書是唯一一條靠自己的路

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可能上學的學費家裡面都要憂鬱幾個星期,為了那其他人看來不怎樣的學費,全家人省吃儉用,飯桌上偶爾看到肉。但出身不好不能成為你渾渾噩噩的理由,你既然沒有別人的出身。那你就只能比別人加倍努力

可能你羨慕別人,父母幾萬塊錢的興趣班說報就報,別人可以看上的東西就買,可是你不能。你要做的就是有一天可以站在他們之上,驕傲的說這是你努力的結果

我高中時候有個同學,媽媽16歲就嫁給他爸爸,可是她的外婆卻不喜歡她的爸爸,嫌棄她爸爸沒錢。她爸爸為了養活她和他媽媽外出打工,她媽媽就帶她住在她外婆家,她外婆就經常罵她,讓她去樓道里吃飯,而她媽媽不好違逆她外婆。就這樣看著她被虐待,後來她媽媽又生下來她弟弟,她媽媽就和她爸爸離婚,離開了她爸爸,她和她弟弟就靠著她爸爸每年出去打工來養活,他們姐弟就和她奶奶住在老家。我見過他努力的樣子,每天6點起床,6.20出宿舍去操場跑步10分鐘,早上跑步可以讓你興奮,上課不容易睡覺,然後就開始背書,背文綜。背英語,一個星期刷完一本文綜卷子整整42套,數學題不會就問,上課都是跟著老師的思路來,平時就會關心新聞資訊,瞭解國家大事,為了19年的高考準備,因為高考是你唯一一次不需要任何好貴的身份就可以進的面試場,一旦你成功你就是贏家。晚上11點晚自習下課以後,教室燈永遠亮著,她都在座位上坐著刷題,一直到12點才回宿舍。

無論你有怎樣的不好,只需要記住學習是你翻身的機會,只要努力,總會變好的。不能因為家庭情況就放棄努力


讀校園


怎麼說呢,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父母每天都在忙著為生活奔波,哪有時間和精力認真管我的學習基本都處於散養狀態,但是一般也都比較自覺的去學習。反觀現在每個學生都要捆綁一個甚至幾個家長,條件優越了反而每天功課作業啊都要家長監督。現在不論家庭富裕還是貧窮,孩子一般都比較嬌慣的,吃過苦的一代總是不願自己的孩子再去嘗試自己走過的路。經常看到輔導功課時家長的怒吼和無奈。


冰凍赤道vlog


以前我總覺得,學習是指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考上好的大學、考到含金量很高的證這些就是學習的成果,學習成績好,就能飛黃騰達,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後來慢慢領悟到,學習應該是伴隨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學習的範疇應該從學習書本知識,擴展到學習如何為人處世,學習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對合適的人說合適的話,學習如何在幾十載時間裡好好做自己,不隨波逐流,不心浮氣躁。

接下來說說幾種經濟實用型的學習途徑吧。

一、充分利用網絡渠道,打開知識寬度。

這幾年,網絡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就算家中沒有電腦,也一樣可以用手機上網。家裡出行不方便?沒關係,有互聯網課程,老師能在幾千裡以外與學生視頻聊天,傳道解惑。網上課程很多要收費?沒關係,總有一些網站會退出免費的課程,比如優酷、B站、Oeasy等,都有許多熱心網友上傳教學視頻

。B站近幾年發展越來越好,一來是上面資源眾多,攝影、公考、視頻剪輯、微信公眾號編輯等,這些時下流行的關鍵詞都能在上面找到。最重點的是,幾乎沒有廣告,節省了許多時間。

二、身體力行,從生活中學習。

剛到單位上班時,我一個人都不認識,也覺得沒有學到的東西很少。後來這種局面從一個門衛老大爺身上得到了改觀。有一次我去門衛室拿快遞,兩個四層的架子上,放滿了大大小小的快遞,我一時實在沒有找到自己的。老大爺問我,你叫什麼名字,我幫你找。後來過了兩個月,快過年了了,我從網上買了很多年貨,有五個快遞要拿。找到三個之後,我嘴裡嘟囔著,其他的快遞在哪呢。這時老大爺站起身,眼光迅速在貨架上掃描,一下就找到了其餘的兩個。這一次,他並沒有問我的名字。一個門衛老大爺,讀書不多,但是憑著一次找快遞的經歷,就能準確記住陌生人的名字,這也是一種職業素養。


所以,生活中總不乏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和事,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有所領悟。

三、努力往上讀,不要相信所謂讀書無用論。

沒有經濟條件去上培訓班,那就到書店買經典的輔導教材,一個一個題目地練習;想學好英語,沒有語言環境,那就到網上下載經典的學習片段,一詞、一句、一段地琢磨,在不斷反覆練習中,會有更新的收穫。

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你想做,就會有無數種方法解決。

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誰誰誰讀了那麼多書,不一樣都是跟我在同一個公司上班。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自己的選擇,說不定她手裡有某個大企業的Offer,只是人家不想去呢?

曾看到過一個高曉松的採訪視頻,他回憶起上大學時,他沒有專心學習,做副業卻比同期上學的同學們更早買到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最後那張文憑也沒有拿到。而多少年之後,他夢裡,依然會想著回到學校把沒讀完的書讀完,想拿到那張畢業證,卻發現坐在教室裡全是年齡很小的學生。不得不說,那一紙文憑,是他心中的一個遺憾。

總結:經濟條件不好的孩子,更應該讀書。相對於早早地輟學打工,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讀書是一條效率更高的路徑。努力奔跑吧,你值得更好的未來!


五月信箋


看到這個問題,犀利老師深有感觸。

在八九十年代的學生,他們學習刻苦的程度是現在的孩子無法想象的,無論是從意志力還是從生活的艱苦方面,對那個時代的學生都是一種可貴的財富。

儘管寒門出貴子的說法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但在當時來說也確實有一定的代表性。記得那時的中學生上學都是往學校帶饃,然後,條件好的家庭還會讓孩子帶一瓶豆醬或者蘿蔔鹹菜什麼的,學校負責給餾饃,學校每週會安排學生回家拿饃一次,同學們雖說生活條件艱苦,但是學習勁頭超乎想象的高漲,甚至學生們在沒有電的情況下,一個個在煤油燈下照常上晚自習。老師辦公室有電燈的時候,有的同學拿著書在窗外借光學習到深夜,直到老師多次勸說才回寢室休息。後來上高中時生活條件稍微好了一些,我們上學往學校交小麥換飯票,基本上能吃上白麵饃了,那時的學生對飯菜質量沒有太高的要求,能吃飽就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每年都會有大批學生考入大學,學習質量還是棒棒的。

然而,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早已經今非昔比,但現在中小學生學習情況卻不那麼樂觀,孩子們的吃苦精神、學習刻苦程度都大打折扣,也許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可能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再加上如今個別家長一窩蜂似的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導致農村學校的處境越來越糟糕,國家對學生的扶持多了,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都好了,但是,學習成績卻下降了,學習積極性也沒以前高了。

所以,我認為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與家庭條件的好壞沒有直接關係,孩子能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