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讀春秋
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胡雪巖,是徽商的代表人物。
由於特殊的國情,中國封建時期的商人要想出頭必得在政界有門路,有靠山,否則再是商業奇才都白搭。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有人也才好經商,要能成官商,那就更好掙錢了。
胡雪巖在政界有兩個靠山,初期是王有齡,後期乃是左宗棠。
1842年,聰明而又勤勞的小夥計胡雪巖被杭州阜康錢莊的於掌櫃收為學徒,傾囊相授,去世前還推薦他接任自己的掌櫃之職。
此後幾年,胡雪巖用心經營阜康錢莊,在這一過程中,他結識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大家別隻看到“大使”二字就以為是大官,且得候補呢。
但結識是結識,後來王有齡為什麼一直扶持胡雪巖呢?
小說《胡雪巖》裡是這麼描述的:胡雪巖挪用了錢莊的500兩銀票幫王有齡補官,事發後被錢莊趕出門。王有齡非常感激他,升官後感恩圖報、鼎力相助。
可實際上,王有齡家族世代為官,不至於落到要個錢莊掌櫃相助才能補上官的地步。最大的可能就是官商勾結。胡雪巖圖在官場有個靠山,王有齡拿幾分紅利增加點家產。
1860年,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藉著這股東風,胡雪巖的生意四面開花、蒸蒸日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
1861年,太平軍攻打杭州,胡雪巖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食接濟清軍,但年底城還是被攻破了,王有齡自殺身亡。
不過胡雪巖並沒有太過驚慌,因為他搭上了新的浙江巡撫左宗棠。
(左宗棠照片)
左宗棠挺賞識胡雪巖,讓他主持杭州城解圍後的善後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胡雪巖由此真正走上官商之路。
清軍收復浙江之後,大小將官的戰利品全部都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他就有了雄厚的資本涉足各行各業,沒幾年家產超過了千萬。
而讓他成為紅頂商人的則是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別誤會,他不會打仗,但他會弄錢。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就得花錢。阿古柏敢入侵新疆?必須打!可朝廷沒錢,怎麼辦呢?向外國銀行借款。但此時的清廷孱弱不堪,恭親王出面,外國資本家都不願意借款。
左宗棠無奈之下給胡雪巖寫了封信,胡雪巖把這當做大事兒來辦,以江蘇、浙江、廣東的海關收入作擔保,向外國銀行先後六次借來1870萬兩白銀,解決了西征軍的經費問題。
(電視劇中的胡雪巖)
也就是說,他做到了朝廷都做不到的事。其實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那沈萬三就是前車之鑑。但胡雪巖並不知道危機已經埋下,依然擴展自己的商業帝國。
左宗棠對胡雪巖的評價是很高的,曾說“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在他的斡旋之下,清廷認了胡雪巖籌集軍費之功,授予胡雪巖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這就是紅頂商人的由來。
但是,胡雪巖再有錢,也得靠住左宗棠這棵大樹。然而左宗棠在朝中是強硬的鷹派,和一眾主和派格格不入,政敵極多,他自身都是如履薄冰,又怎麼護得住胡雪巖?
1882年,胡雪巖以高價收購海量生絲,準備壟斷生絲市場,不料中法戰爭爆發,他收來的生絲瞬間沒了市場。其實如果給他一段時間,未必不能緩過氣來,但大家早就盯上這塊肥肉,還不得趁機下手?
而且胡雪巖協助左宗棠興辦洋務,幹這兒幹那兒的,早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
(左宗棠收復新疆)
最後胡雪巖破產,清廷命左宗棠查封他的當鋪、商號,左宗棠無法抗旨,也的確去查了。說句實話,他去查總還會留幾分面子。
1885年9月,左宗棠在福州抱撼而終,11月胡雪巖病逝。
據說胡雪巖死前告誡後人:勿見白虎。這白虎指的就是白銀,他這一生成也因白銀,敗也因白銀,大概是看透了世情吧,所以教導後人不要太看重錢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白虎應該就是白銀,或者指官場,反正這兩個都是胡雪巖叫後代要遠離的東西。
胡雪巖為什麼有這麼痛的領悟呢?
以前寫過一篇,發上來請大家閱讀。
1883年的夏天,胡雪巖嗅到了空氣的一絲不安。
此時,在他的倉庫裡,還躺著數百萬擔的生絲,這原本是他精心策劃的一場大戲,曾幾何,他已經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而此刻,那些散發白色光澤的生絲如同巨石一樣壓在他的心頭。
兩年前的胡雪巖,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因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胡雪巖被授予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成為最為耀目的商人。
胡雪巖準備趁風起勢,他給左宗棠寫信,表示願意動用一千萬兩,獨力建設長江沿岸電報。如果成功,胡雪巖將成為電報大王,並改變他低買高出的商業模式,而建議起新商業管道,坐收其利。
可是,主管電報這等洋務的不是左宗棠,而是李鴻章。而左李政見不同早已經不是秘密。
對於不是自己管轄範圍的事,左宗堂不敢輕易拍板,也不敢力爭。
結果被李鴻章後來居上,將搭建電報的機會送到了自己的部下的手中。
對胡雪巖而言,這只是失去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失敗是他大崩盤的前奏。
電報投資生利之後,他把目光投到了生絲。
中國是生絲的生產大戶,但因為並不掌握加工以及貿易市場,所以生絲的價格控制在英國各國商人的手中。
這使得英美在中國開的繅絲廠越多,對中國採購的絲量越大,生絲的價格反而下跌,從1869的每擔517兩,跌到1883年的200兩,足足跌去了了一半多,這使得江浙一帶的絲農,勞作更為辛苦,但所得反而更少。
胡雪巖意識到這其中的不合理,分析這是因為華商各自為戰,無法形成價格同盟,所以定價權反被洋人控制。
胡雪巖決定放手一博,利用自己積累的千萬財力,將生絲價格奪到手中。
機會出現了,1880年, 歐洲遭受旱災,生絲收成減產。中國生絲份額頓時成為主力。胡雪巖抓住機會,在江浙四處採購,廣發定金,見絲就收。
兩年後,他囤積近兩萬包生絲,佔所有市場的四成貨源。
胡雪巖又利用商場影響力,跟絲業同行組成價格同盟,抵制低價出售。
胡雪巖第一仗告捷,洋人錯失了採購機會,生產出現缺口,價格隨之抬高,到了1882年的9月,上海生絲價格達到17先令4便士,而同時期,倫敦交易所的價格僅為16先令3便士。
這時期,國際買家紛紛找到胡雪巖,其中包括日商,表示願意高價收購胡雪巖手中的生絲,如果按當時的價格脫手,胡雪巖將淨賺一千萬兩的白銀。
胡雪巖拒絕了,因為他要的不僅僅是利潤,還有生絲的定價權。
而情況在悄然發生變化,就在這一年,歐洲生絲豐收,原本指望中國叢絲開工的英美廠商可以轉向歐洲採購。
生絲的價格應聲而落,賺取高額的利潤以及奪得生絲定價權已經變得不現實,但胡雪巖還是可以將生絲轉手出售,並不致於受到太大的衝擊。
況且,胡雪巖產業廣泛,生絲雖然投入重注,但絕不至於被拖垮。
“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做生意。”胡雪巖自有其獨到的經營秘訣。
早年經商,胡雪巖得到一個消息,小刀會要在上海起事。如此一來,上海必定交通斷絕,絲路貿易亦將中止,生絲價格必定上漲。對胡雪巖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商機。
要在這上面狠賺一筆,自然首先要控制市場,壟斷價格。但當時的胡雪巖本錢不夠,只有價值十萬兩的生絲存在上海裕記絲棧。而且他向上海"三大"錢莊借貸的10萬兩銀子也要到期。按規定不能再續借。
胡雪巖靈機一動,先是把生絲棧單給"三大"錢莊看,表示借款可以如期償還,但要等這批生絲脫手,請把那筆貸款再轉一期。
有棧單為證,貨物又擺在絲棧裡,"三大"錢莊放心轉了一期,胡雪巖有了十萬寸頭。
接著胡雪巖又以生絲為抵押,向洋行貸十萬兩。
於是,胡雪巖又多了十萬兩銀子。就這樣,他以十萬兩的銀子做出了幾十萬兩的生意。
可現在,八個罈子七個蓋,偏偏有人要盯死那個沒蓋的罈子。
1883年的八月,胡雪巖向匯豐銀行所借的一筆款項到期,本息共計八十萬兩,原是胡雪巖以個人信用擔保,給左宗棠的軍費。八十萬兩對胡雪巖來說,並不是一筆鉅款,他的倉庫裡躺著價值千萬的生絲,他的錢莊裡也有流動資金,而且他還有一筆八十萬的上海道協餉將到自己的賬上,這筆錢正好可以還上匯豐銀行。
可是,上海道協餉進賬的時間到了,錢卻遲遲沒有匯入錢莊。
胡雪巖只有幾個選擇,賣生絲換流動資金,從自己的錢莊墊付,或是向銀行拆借。
很快,胡雪巖發現自己的生絲竟然無人問津,各大洋行表示目前銀根吃緊,短時間內無法收購。
胡雪巖並不知道,此時中國的電報線內,正秘密流動著一個消息,指令各大洋暫停向胡雪巖收購生絲。
而跟匯豐銀行的拆借也被拒絕,原因很簡單,胡雪巖明面上挑戰的是英美絲商,實際挑戰的是歐美的銀行系統。
不但匯豐銀行不借款,在匯豐銀行買辦領袖席正甫的策動下,整個上海灘竟沒有一個人借胡雪巖銀子。
現在,胡雪巖只好動用自己最後的罈子了:阜康銀行。
胡雪巖從自己的阜康銀行支付出八十萬兩,墊付上了這一筆費用。支付之後,阜康銀行現銀短缺,成為了那個沒有蓋子的罈子。
很快,就有人盯緊了這個罈子。
前來阜康銀行取款的人絡繹不絕,而在上海灘 ,一個消息不徑而走:“胡雪巖蠶絲生意大賠,阜康銀行已面臨倒閉”
眼見擠兌風潮即將形成,胡雪巖急忙趕往上海催辦協餉,同時向北京發電報,懇求坐鎮軍機的左宗棠相助。
這是他最後的靠山。事實上,他也是藉此起勢,一帆風順了好多年。
胡雪巖,安徽人,幼年貧寒,以替人放牛為生。12歲父親去世後移居浙江,在雜糧行打過小工,在火腿商行當過夥計,在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19歲時被杭州阜康錢莊於掌櫃收為。因為為人機靈,被沒有兒子的於掌櫃視為親生,去世之際,於掌櫃把價值5000兩銀子的錢莊託付給胡雪巖,是為胡雪巖商場的第一桶金。
而坊間還流傳著胡雪巖的另一個故事。
胡雪巖發跡之時,曾經偶碰了一個落魄書生王有齡。王有齡出身書香門第,只是家道中落,到了而立之年還窮困潦倒,一事無成。
胡雪巖慷慨解囊,相助王有齡五百兩銀子,讓他用這五百兩進京謀了一個官職。
從此,王有齡官運亨通,平步青雲。官運旺盛的王有齡沒有忘記胡雪巖的相助之恩 ,對胡雪巖諸多幫助。
王有齡任湖州知府期間,胡雪巖就代理湖州公庫,在湖州辦絲行,用湖州公庫的現銀扶助農民養蠶,再就地收購湖絲運往杭州、上海,脫手變現,再解交浙江省“藩庫”,從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王有齡的官有多大,胡雪巖的生意就有多大。
但沒想到,王有齡在太平天國之戰中,因守城失敗而自縊。
失去靠山的胡雪巖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大靠山,繼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
胡雪巖於左宗棠又沒有任何交情,怎麼攀附上呢?
這個世界不怕沒有關係,只怕沒有琢磨的人。
胡雪巖很快得知左宗棠正為籌措軍餉發愁。胡雪巖靈機一動,為左宗棠提了一個妙計:“罰捐代罪”。
胡雪巖建議左宗棠發佈招安文書,太平軍人只要願意歸撫,領受一定處罰,捐上一定錢,就可以脫罪。
這一來,替左宗棠收集了捐銀充當軍餉,二來這些脫罪的太平軍人手中一定還有大量金錢,而首要選擇的錢莊當然是替左宗棠操辦以損代罪事項的胡雪巖的錢莊。
胡雪巖就此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胡雪巖的銀號開進杭州,專門為左宗棠籌辦軍餉和軍火。依靠湘軍的權勢,胡雪巖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二十餘處,同時兼營藥材、絲茶,開辦了至今仍在營業的中藥店,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是當時的“中國首富”。
1873年,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調兵遣將,發兵新疆,胡雪巖又為左宗棠謀劃從上海外國銀行借款,解西征軍軍糧之急,還給西征將士送了“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藥材。
左宗棠贊曰:“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
胡雪巖的成功,離不開王有齡、左宗棠之官場的助力。
而他的失敗,亦來自官場。
對胡雪巖的狙擊來自中堂大人李鴻章。
當時的朝中,以左宗棠為首,力主“塞防”,左宗棠認為新疆乃國家西北屏障,國防要衝,重新疆是為了保京師。
而李鴻章力主海防,認為大清朝的敵人必來自海上,應當“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復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時之間佔據了上風。
為了推行自己的海防,李鴻章意識到“倒左先倒胡”,只有拿到左宗棠的錢袋子,才能真正扳倒左宗棠。
於是,一切事情都可以解釋清楚了。
下令上海催辦協餉暫停支付的是李鴻章,授意各大洋行不得拆借資金的,背後依然是李鴻章,而調動各地富商擠兌阜康銀行的依然是李鴻章。
胡雪巖發給左宗棠的電報,早就被控制電報網絡的李鴻章扣下。
胡雪巖只有抵押地契和房產、廉價甩賣生絲,但依然沒有躲過愈演愈烈的擠兌潮,清朝首富,三十年積累的產業,在三日之間被攻破。
胡雪巖的商國帝國倒塌之時,左宗棠的楚軍剛剛取得鎮南關大捷,李鴻章也創造了一個外史交奇蹟: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難怪乎,左宗棠憤而怒斥: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對胡雪巖的攻擊並沒有停止。胡雪巖高息借款的事情被告到慈禧,慈禧大怒,下令一查到底,胡雪巖隨即被抄家、革職。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第一,後人不要經商,第二,後人不要從政,第三,胡李不通婚。”臨終前,清帝國最為知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留下了遺囑。
經商要看胡雪巖,這在中國似乎是一個定理。
一個農家子弟,在錢莊跑街,靠著察言觀色,八面玲瓏,結交官員,締造出自己的商業帝國,他一定是有可取之處的。
左宗棠說他:“你是生逢其時,財色雙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胡雪巖答:“我是天從人願,賭博一生,看似風光無盡,實則如履薄冰。”
他的一些話,至今還有價值。
1. 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義二字。經商的原則講究有情有義。
3.先做人,後經商。
4.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裡如一。做人要前後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5.容,萬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氣。名氣一響,生意就會熱鬧,財寶就會滾滾而至。
7.人性:一、貪小便宜;二、怕損失;三、愛面子。
8.為人不可貪,為人不可奸。經商重信譽,無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鄉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的生意,如果你有一縣的眼光,你可以一縣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別人。
11.機遇是靠大家雙手捧出來的。
12.想要幹大事,就必須懂得跟別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懷裡撈。
但是,讀胡雪巖,要讀胡雪巖之勝,更要讀胡雪巖之敗。
這一點,已經退休的馬雲顯然讀出來了,他說:“胡雪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這個是我從第一天看這個書,我就覺得這是一個不對的路,因為錢和權是不能碰在一起的。”
建議每個人都要讀一下胡雪巖,不僅僅是做生意的人。對於任何人,胡雪巖的一生都是值得借鑑的。他的成功,你可以借鑑,他的失敗,你可以避免。
腦洞歷史觀
胡雪巖臨終之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很多人都認為胡雪巖口中的“白虎”,有視白銀如惡虎的意思,又或指有白道之稱的官場。
我也是醉了,顯然不能苟同。
白虎,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於遠古人們對星宿的崇拜,是代表少昊與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
在民間,將成年女性私處無毛者稱之為“白虎”。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這種女人會妨祖剋夫,會給與之交合的男人帶來黴運。
我們無法知道胡雪巖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是否遇上了這種女人,也無法知曉胡雪巖是否將自己的不幸歸罪於這種豔遇。或許胡雪巖臨終前所說的“勿近白虎”就是這個意思,但因為我們無法確定,也就當不得它是真的。
我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就是胡雪巖所說的“白虎“,既非白花花的銀子,也不是白虎女子,而是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類人。
這種人既有官場背景,又和西方列強相勾連,能力之大,絕對可以一手遮天。其代表人物就是胡雪巖晚年最大的對手盛宣懷。
胡雪巖自幼家貧,早年喪父,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從掃地打雜做起,直到做到錢莊的夥計。也正是在這個錢莊裡,他因為勤快能幹,頭腦聰明,深得掌櫃的賞識。在他的幫助下,胡雪巖得於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並在隨後的發展中生意就像滾雪球般愈來愈大,儼然一方鉅富。
如果他的人生中沒有遇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那麼此生也許就這樣平庸度過。然而,世間的事情總有太多的巧合,左宗棠居然找到了他。
身為大清“塞防“的代表人物,左宗棠一心想收復新疆。而當時大清國庫空虛,有限的軍費又大多用之於李鴻章的“海防”。左宗棠無奈之下,只能通過胡雪巖,在西方列強的手中借來鉅款,用於行軍打仗。
事成之後,不管胡雪巖願不願意,他的身上都貼上了左宗棠的印記,雖然得到了紅頂商人的榮耀,也同時成了“海防”系打擊的對象。
負責“海防”系出手的就是盛宣懷,他的名氣也許不如胡雪巖的大,但他辦事的能力非同一般,是李鴻章手下極為得力的一員干將。
公元1882年,胡雪巖決定進軍蠶絲市場。當時這個市場基本上被洋人所壟斷,國人要想涉足一步,談何容易。而胡雪巖其意卻是想將整個市場收回到中國人手裡,這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胡雪巖就是胡雪巖,經過他的一番周密籌劃,事情進展得出奇順利,等到在處理意大利生絲市場的這個問題時,意外發生了。
這個意外的製造者就是盛宣懷,因為他的干預,使得胡雪巖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為了籌到錢,胡雪巖只能向匯豐銀行提出借款。
盛宣懷以李鴻章的名義通知銀行不得借貸,為防萬一,還將這筆款項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時的胡雪巖,在官場上能夠幫到自己的左宗棠己然仙逝,要想通過自己的關係借錢,又苦於對手拼命拆臺,無奈之下,就只能變賣家產來還清欠款。
這樣一來,胡雪巖只剩下錢莊一項尚可騰挪。然而,盛宣懷既然出手,豈有容情一說,他立馬派人放出風去,使得胡雪巖的錢莊出現擠兌風波,成了壓垮胡雪巖的最後一根稻草。
由此可見,這一系列的打擊讓胡雪巖認識到了盛宣懷的可怕,更清醒地認識到官場勢力和西方列強的強大,一旦與之為敵,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不可逆轉的失敗。
所以臨終之時,他才會發出“勿近白虎”的感慨。這白虎二字,既有白道官場惡如虎之意,也有以西方之神來形容西方列強在當時的神通廣大。
煮茶道史
首先解釋一下白虎的意思
女性私處自古以來就帶有神秘色彩,與此同時有一些不科學的言論就出現了,如女性陰毛少被稱為“白虎”,古人認為白虎女是一種禍事。
那麼胡雪巖說的勿近白虎是什麼?解釋這個得從胡雪巖的生平經歷講起,大家就知道為什麼了?
胡雪巖,由於臺灣的高陽先生寫的同名小說在1990年代暢銷大陸,引起無數大陸商人對胡雪巖的成功頂禮膜拜,那套小說還在當時成為送禮佳品,以致出現了“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的江湖名言。胡雪巖在短短的12年裡由一個小地方的小錢莊老闆躍為資金上千萬兩、田地萬畝、官授二品頂戴、御賜黃馬褂的超級紅頂商人,人們都對此非常羨慕和渴望。可惜,當時許多人都選擇性地忽略了歷史上胡雪巖的最終結局。那就是,他後來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紅頂商人”即“官商”,“紅頂商人”通俗點講就是政府裡的官員,同時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現,兼具公務員和商人兩個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為什麼一位二品的紅頂商人會遭遇到如此悲劇呢?
那還得從他的蠶絲廠說起。絲,是當時中國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剛開始中外貿易時,中國生絲的行情,被中國的絲行操縱在手中。絲行利用信息來源的不平衡壓低支付給農民的收購價,同時又利用收購方面的優勢抬高外貿售價,獲利豐盛。但是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歐洲市場的生絲囤積的重要性已經大為下降;而且,意大利等地的生絲產量也大幅提高,於是生絲的定價權開始向西方轉移。而胡雪巖有感於“江浙絲繭,向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無能與競。”於是在1882年,胡雪巖開辦蠶絲廠,高價盡收國內新絲15000包,企圖奪回生絲定價權。
那麼,他奪回了沒有呢? 胡雪巖的巨量囤積,的確使他在於外商談判價格上取得了一定的優勢。當時每包生絲通扯價(平均價)為320兩白銀,胡雪巖囤積的生絲總價為480萬兩白銀。外商們願意加價收購他手中的生絲,這一加價幅度高達總價的一半,但是胡雪巖拒絕了。很明顯,胡雪巖拒絕的理由不可能是基於愛國,更多的應該是利潤沒達到他心中的目標。怡和洋行的檔案表明,在1883年4月、8月,他們兩度與胡雪巖商量購買生絲,胡雪巖“自信心甚強,因為本季絲收極歉”。 但是,在胡雪巖對生絲市場極為自信的時候,他的阜康錢莊出大問題了。
1883年10月19日的《申報》記載:1882年的冬天,“本埠各大行棧倒閉紛紛,約計所耗之數,有數百萬之多。市面情形大為減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商鋪大面積倒閉的現象呢?原來,19世紀80年代的中國,洋務運動發展導致了不少民營資本紛紛參與到股份公司的開設之中,許多民間資本紛紛流向股份,其中當然不會少了逐利而行的錢莊。由於資本的大量湧入,股份公司的股票價格自然被不斷推高,這樣又導致民間對股份公司極為看好,寧願向錢莊貸款也要去買股份。1884年1月23日《申報》稱,從1882年開始,“買賣股份之旺,幾於舉國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顯露,股票萬千直如廢紙。”股份公司的崩盤導致了連鎖反應,阜康錢莊的貸款回收基本無望。
而胡雪巖敢於與外商鬥生絲價格的前提就在於他的錢莊優勢。如今全完了,因為大批民眾紛紛湧進各錢莊擠兌,錢莊自顧不暇。 1883年11月,胡雪巖將自己所囤積的15000包生絲分別賣給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虧損150萬兩白銀。若在之前,這損失胡雪巖肯定能夠應付過去。可惜,今非昔比,胡雪巖的資金鍊處處漏水,阜康上海總號倒閉,接著各地的阜康錢莊紛紛倒閉。“胡所倒約近千萬兩,半公卿大臣所寄放者”。恭親王奕、協辦大學士文煜“皆折閱百餘萬”。 立即出面調查胡雪巖所造成的經濟事件。在慈禧太后的關注下,戶部電報各省嚴查胡雪巖的政府欠款。結果,各省查出胡雪巖共欠公款總計達240多萬兩,關鍵是,這些欠款如今基本無法迴歸政府。那還了得!慈禧太后“鳳顏大怒”。事到如今,胡雪巖的官場恩主、兩江總督左宗棠也無法幫他遮風擋雨了,而與左宗棠不合的李鴻章乘機進言胡雪巖平時的“胡作非為”。
於是,慈禧太后下令開除胡雪巖一切官職品位,查抄家產,嚴追治罪。胡雪巖,徹底破產了。原本,慈禧太后是想將胡雪巖治死罪的,在左宗棠極力斡旋下,還是把他的命給留下了。在這一點上,胡雪巖比沈萬三家族要好那麼一點點。 1885年十一月,胡雪巖在飢寒中死去,終年63歲,後人把他的棺木埋於杭州西郊鸕鷀嶺下的亂石堆中。 而臨終留下一句“勿近白虎”遺言。
於是我有兩種猜測
- 就是告誡子孫要遠離自己事業所依仗的靠山祖師爺呂不韋最後因為“奇貨”,攀附權利,被迫自殺;而胡雪巖本人,一生依靠自己的貴人王有齡起身,左宗棠發家,靠的正是這官這等權利,而自己的失敗,卻又更是李鴻章為代表的官。這白虎不是別人,正是這官。
- 白虎指的是錢財,胡雪巖的晚景淒涼就是因為白虎導致的。他希望子孫們遠離財富,不要被財富支配,失去人生目標,等到錢財失去,發生自己一無所有。
所以我希望大家還是不要誤解了胡雪巖說的“白虎”這個詞的意思。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如:歷史上真有女兒國嗎?青樓女子如何生活?胡雪巖臨死前說的“勿近白虎”中白虎是什麼意思?阿房宮有多大?日本“帝銀事件”是什麼?等爆款問答。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黑白史
胡雪巖本是貧苦出身,他的父親在他12歲那年撒手人寰,無依無靠的胡雪巖只能隻身進城謀生,因為沒有人脈、沒有技能,他也只能做一些低賤的工作,比如給人倒夜壺。19歲那年,杭州阜康錢莊的老闆於掌櫃看中了他吃苦耐勞的品質,於是收他為徒。後來,於掌櫃去世,因為膝下無子,所以他將家產留給了胡雪巖。胡雪巖經過努力生意越做越大,他有次資助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花錢給王買了官,王做了杭州知府後,對胡雪巖的生意大力支持。後來,王昌齡與太平軍做戰,丟了城池自殺身亡,胡雪巖失去了靠山。隨後,胡又認識了左宗棠,多次幫助左解決收復新疆的軍費,立下大功,成為官商勾結的“紅頂商人”。後來胡雪巖想壟斷中國生絲市場,引起洋人的聯合抵制,胡雪巖為資金缺口向匯豐銀行借款,李鴻章藉機向銀行施壓,走投無路的胡雪巖只能變賣名下產業堵生絲虧損的缺口。但是“胡雪巖破產了”的消息傳開了,各地官員和富商紛紛來錢莊取錢,將胡雪巖僅剩的錢莊掏空了,他倒下了。他臨死時候警告子孫“勿近白虎”,就是讓他們不要涉足官場。白就是“白道”,也就是大清爾虞我詐的官場。他將官場比做老虎,對它有用,平安無事;對它無用,就會被一口吞下。
金鈺霖
從字面上的解釋是白虎是白色的老虎,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這得從胡雪巖的經歷說起。
胡雪巖出身貧寒,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所積累財富是他一步一步積攢下來的,其中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是無法體會的,他的父親在他還不滿12歲的時候去世,從那以後,他就過上貧苦交加的生活,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胡雪巖身上有一種堅韌不拔的韌勁,這種韌勁一直在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為了生存,他便出外打工了,由於沒背景,沒文化,他曾經給人當僕人,負責掃地倒夜壺,還曾經當過學徒和夥計,就是在一個錢莊當夥計的時候,他迎來了新生。他本身十分勤快,為人也聰明,掌櫃特別喜歡他,在那個掌櫃的幫助下,他賺到了第一筆錢之後,更是滾雪球般的錢財越來越多。
在胡雪巖越做越大的時候,他本可以當一名普通的富商,但是他卻和官家的人有染,話說當時左宗棠想收復新疆,但是由於李鴻章把錢都投到別處了,左宗棠想幹自己的事業,確實沒有錢,這個時候是富商胡雪巖給他財力上的支持,慢慢的,胡雪巖成了左宗棠背後的財神爺,經常給他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但是有一個人的出現,卻讓胡雪巖栽了一個大跟頭,這個人就是盛宣懷,這個人是李鴻章那邊的人,所以和胡雪巖成了敵對的關係,有一次胡雪巖看中了蠶絲市場,因為當時是洋人壟斷的這塊市場,他想收回到中國人手中。如果沒有盛宣懷的干預,這件事他會辦得非常的順利。
但是盛宣懷從中做個事情可就變得非常的棘手,胡雪巖沒有辦法,只能向匯豐銀行貸款,但是這個盛宣懷就是要與胡雪巖一決雌雄了,所以他就以李鴻章的名義告訴匯豐銀行,不準給胡雪巖貸款,胡雪巖沒有辦法,只有變美的自己的家產來填補那個因自己失誤留下來的窟窿。 從此胡雪巖一蹶不振,他在臨終之時告訴後人“勿近白虎”這裡的白虎就是指的白花花的銀子,胡雪巖是想告誡後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濉溪教育視界聚焦
胡雪巖是一個平民商人,他憑藉自己多年不懈的努力,最後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在他臨終之前告誡自己的後人“勿近白虎”這個白鬍究竟指的什麼?為什麼胡雪巖如此懼怕它呢?
從字面上的解釋是白虎是白色的老虎,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這得從胡雪巖的經歷說起。
胡雪巖出身貧寒,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所積累財富是他一步一步積攢下來的,其中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是無法體會的,他的父親在他還不滿12歲的時候去世,從那以後,他就過上貧苦交加的生活,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胡雪巖身上有一種堅韌不拔的韌勁,這種韌勁一直在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為了生存,他便出外打工了,由於沒背景,沒文化,他曾經給人當僕人,負責掃地倒夜壺,還曾經當過學徒和夥計,就是在一個錢莊當夥計的時候,他迎來了新生。他本身十分勤快,為人也聰明,掌櫃特別喜歡他,在那個掌櫃的幫助下,他賺到了第一筆錢之後,更是滾雪球般的錢財越來越多。
在胡雪巖越做越大的時候,他本可以當一名普通的富商,但是他卻和官家的人有染,話說當時左宗棠想收復新疆,但是由於李鴻章把錢都投到別處了,左宗棠想幹自己的事業,確實沒有錢,這個時候是富商胡雪巖給他財力上的支持,慢慢的,胡雪巖成了左宗棠背後的財神爺,經常給他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但是有一個人的出現,卻讓胡雪巖栽了一個大跟頭,這個人就是盛宣懷,這個人是李鴻章那邊的人,所以和胡雪巖成了敵對的關係,有一次胡雪巖看中了蠶絲市場,因為當時是洋人壟斷的這塊市場,他想收回到中國人手中。如果沒有盛宣懷的干預,這件事他會辦得非常的順利。
但是盛宣懷從中做個事情可就變得非常的棘手,胡雪巖沒有辦法,只能向匯豐銀行貸款,但是這個盛宣懷就是要與胡雪巖一決雌雄了,所以他就以李鴻章的名義告訴匯豐銀行,不準給胡雪巖貸款,胡雪巖沒有辦法,只有變賣的自己的家產來填補那個因自己失誤留下來的窟窿。 從此胡雪巖一蹶不振,他在臨終之時告訴後人“勿近白虎”這裡的白虎就是指的白花花的銀子,胡雪巖是想告誡後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佳寧姐姐說歷史
歷史悄悄話悄悄給您講歷史!
要想弄明白鬍雪巖遺言“勿進白虎”的意思必須瞭解他的人生事蹟。
胡雪巖小時候家裡很窮,和朱元璋一樣給地主放牛為生。在他12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一年後胡雪巖也與朱元璋一樣開始了流浪的生活,不過他與朱元璋相比更為幸運一點。
13歲的胡雪巖獨自來到江南最富庶的城市杭州討生活,先是在糧行、商鋪這樣的店面上當小夥計。後來來到杭州的一個錢莊當了一個掃地、倒夜壺的小雜役,胡雪巖一邊勤勤懇懇的做工,一邊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錢莊的技能,沒過幾年他就被東家賞識成了一名正式夥計。
胡雪巖19歲時成了錢莊的學徒,錢莊掌櫃沒有兒子,就把勤勞、誠懇的胡雪巖當作繼承人來培養,最後把錢莊全部給了胡雪巖。胡雪巖的商業傳奇也正式拉開序幕。
首先胡雪巖結識了杭州知府王有齡,在王有齡的扶持下,胡雪巖的生意也做的越來越大,甚至也全權負責王有齡掌握下的公庫。後來王有齡成為浙江巡撫,胡雪巖同時暗中與軍界接觸經營財物往來,幾乎掌握了浙江地區五成以上的戰備財物……
1861年,太平軍攻破杭州,王有齡身亡。胡雪巖結識了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在左宗棠的欣賞和胡雪巖自己的努力下,
胡雪巖正式成為了一名官商,而他的輝煌和頹敗卻也由此而起。左宗棠給了胡雪巖總責浙江官庫、軍庫的權利,同時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官員們也都將搜刮的財物放到他的錢莊裡。官商結合的身份以及過人的商業頭腦使他很快成為了當時的中國首富。
當然胡雪巖並不是為富不仁,他為當時的民生恢復和國家圖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設立粥鋪、救濟難民,收斂屍體、恢復農耕,帶頭捐獻、穩定經濟;他協辦船務、裝備海軍,籌錢籌糧、資助軍隊,談判借款、支持軍隊收復新疆……
胡雪巖對清政府的貢獻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1881年胡雪巖被清朝授予三品布政使官銜,賞黃馬褂,二品頂戴。
失敗來的總是很突然,1882年胡雪巖耗資2000萬兩計劃壟斷生絲貿易。這導致了第一場中外商業大戰,開始雖然外商合力抵制,但在胡雪巖強橫的財力面前一直處於下風。可是意料不到的意大利生絲豐收和中法戰爭爆給了胡雪巖的商業計劃致命一擊。胡雪巖巨資收購的生絲被迫賤賣,賠損1000萬兩。
面對曾經貢獻極大,現在卻遭遇嚴重失敗的胡雪巖,同朝官員和統治者慈禧並沒有安慰扶持,而是做起了落井下石的勾當。
- 全國各地的官僚們爭先恐後的去胡雪巖的錢莊提取存款,並趁錢莊資金不足的機會大肆敲詐勒索;
- 群官上書陳述胡雪巖錢莊倒閉,朝廷下旨秘密清查胡雪巖財產,準備用來進行清算;
- 下旨將胡雪巖革職查辦,追繳欠款;
- 查封胡雪巖其他商號、當鋪等其他商業領域。
在官員和政府的聯合擠壓下,胡雪巖的商業帝國摧枯拉朽般倒塌,胡雪巖成了一個一貧如洗的平民。
截止此處,胡雪巖臨終時說的“勿近白虎”的意思我們也可以有一個推測了。
白虎中的“白”字,其實就是我們說的“黑白兩道”中白的意思,指的是朝廷;“虎”呢,所謂伴君如伴虎,為虎作倀,自然指的是權力了!
另,“白”和“清”是經常同時使用的,胡雪巖說的“白虎”可以理解為“清虎”,自然指的也是清政府。
胡雪巖說的“勿近白虎”就是告誡後人不要像自己一樣一門心思的靠近朝廷,走官商的路子。因為在絕對的權力面前自己就算勞苦功高,也得不到他們的一絲憐憫,到頭來只能是一枚棄子罷了……
其實胡雪巖以官商身份,耗費2000萬兩來搞生絲壟斷,要說朝廷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他是得到了慈禧或者上級的支持的。而當博弈失敗時,胡雪巖並沒有完全賠光,還有1000萬兩的資本,完全可以用幾年來挽回損失的,可是清政府卻急不可耐的殺雞取卵。是急於收回眼前的利益還是為了給外國列強一個滿意的答覆,這對清政府來說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胡雪巖到底還是太傻太天真,為了清政府也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嘔心瀝血。可是對清政府來說他的貢獻卻沒有換來一絲寬容和憐憫,胡雪巖看清了清朝統治者的嘴臉,但又不能直言,只能用“白虎”來隱喻了。
至於大家說的白銀啊,女人啊,生絲啊之類的,悄悄話認為是幾率很小,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胡雪巖直說就是了,用“白虎”來隱喻毫無意義!
以史勵人
大富商胡雪巖在臨終前囑咐家人“勿近白虎”中的白虎是指什麼意思?
我的認為白虎就是指一種女人,這種人由於先天性生理缺陷,少恥毛,在傳統文化裡,這種人故稱白虎。中國民間文化一直認為這樣的人屬於災星,如果迎娶或親近過這樣的女人就會給男方引來大災大難。所以,古時再美的女人,如果少恥毛,男人也會多多遠遠的,很多女人因為此缺陷,終身不萌嫁出去
胡雪巖這樣說,那就證明他一輩子肯定遭遇過這樣的女人,並給他帶來過很大的災禍。所以才會讓他耿耿於懷,在臨終時黑家人說出這樣的告誡之語。
其實到底這樣的人是否有如此害人得功效,目前為止也沒有科學發展證明。也就沒有定論!不信的人儘可以不信,相信也無妨,畢竟是中華文化(糟粕)之一!
山水之間重慶人
當年我在老家的時侯,曾聽見倆妯娌罵架,
嫂子罵弟媳是“白虎“煞星,要給家中帶災難等惡語云云。
原來弟媳在家生小孩時(那時生小孩一般由接生婆在家接生),嫂子在旁邊幫忙,可能窺探到了什麼隱私。現在倆妯娌鬧翻了,就拿出來抖仇她,這時我才知道"白虎"的含義。
至於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這樣的話,我認為應該不岀自他的本意。
其一,胡雪巖做為清末富甲一方的紅頂商人,發跡於左宗棠,衰敗於李鴻章之手。在他臨終時如果說這樣的話,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之舉。
胡雪巖後來的結局其實是清末官場鬥爭的結果,如果他說岀真想,可能會危及子孫性命。
其二,"白虎"女人有剋夫敗家之惡確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還有"青龍對白虎"的迷信說法,意思是滿臉絡腮鬍的男人娶"白虎"就可以消災。所
以我認為:胡雪巖臨終前應該沒有說這樣的話,是野史的流傳者杜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