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剎制動效果比碟剎好很多,而且還便宜,為啥小汽車不再用了?

孫雪涵


不知道你的好很多是指剎車抱死麼?不好意思現在小車是不允許剎車抱死的,所以才有ABS防抱死系統的誕生。剎車抱死後的制動力並不比安裝了abs系統的車高。還有剎車抱死後你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看著車滑行,而裝了abs的車在滑行的過程中,你還可以選擇一下,是撞寶馬還是撞帶字母的大眾,或者選擇一下是你死還是副駕死。


呵呵203040182


鼓剎在家用車上已經慢慢被淘汰了,現在超過10萬元的車型基本都是四輪碟剎,10萬元以內還有一部分車型採用了前碟後鼓的剎車設計,與碟剎相比鼓剎確實有著一定優勢,但不足之處相對也很明顯,從整體來看不如碟剎更具競爭力,所以逐步被淘汰也是很正常的。


先來了解一下鼓剎的優勢,正如問題所說,鼓剎在制動效果上要優於碟剎,這是因為不僅有著剎車片通過摩擦帶來的制動力,兩塊剎車片同時還會成反角度設計,在與制動鼓壁摩擦時會產生一個向外的擴張力,這就會反過來進一步提高摩擦力,因此能夠提供更強的制動效果,所以在更需要高強度制動的大貨車上還廣泛應用,造價成本也是其優勢,比起碟剎相對便宜一些,應用在低價位車型上能夠進一步提高價格優勢,尤其是低價位的合資車型使用更為普遍,當然缺點相對也是比較多的。

雖然制動強度更大但是並不線性,尤其是在剛剎車時突兀感比較明顯,這不僅是降低了舒適性,同時由於受力的不均勻,造成了對ESP、ABS系統的調校會非常困難,也許有人說前碟後鼓的車型基本都有ABS,很多也配備ESP,但並不是所有的ABS和ESP都一樣,兩者都是有著等級之分的,所以在靈敏度、效果上也會有差異,價位越高的車表現越好幾乎是一定的,對於這一點想必並不難理解,鼓剎因為沒有碟剎的散熱好,所以熱衰減會比碟剎明顯很多,在連續多次剎車以後剎車距離會增加較多,雖然對於家用車而言影響不是很大,畢竟很少出現多次連續急剎車的情況,但這確實是一個不足,不能因為用到的少而把其忽略。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碟剎從賽車到家用車上的那天開始,貌似就成為了高檔的代表,尤其是大尺寸、帶散熱孔或者再帶顏色的,就好比現在很多後鼓剎的車型,其實正常駕駛的情況下剎車效果並不比碟剎差,但有人之所以不喜歡更多的是因為沒有那個看起來發亮的剎車盤,這似乎就有些低檔的感覺,其實個人感覺一輛車是否高檔和兩個剎車盤的關係並不大,不知各位朋友怎樣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實說


汽車的制動器主要有碟剎和鼓剎兩種,在相同的制動壓力下鼓剎能夠獲得更大的制動力,但是現在家用車上鼓剎幾乎絕跡,只有一些經濟型車的低配車型在後輪使用鼓剎。為何鼓剎越來越不受待見呢?這還要從綜合性能說起。

1、制動力

碟剎制動是靠剎車片摩擦剎車盤實現的,剎車片和剎車盤的接觸面積有限。而鼓剎是靠制動蹄片與剎車鼓摩擦實現的,制動蹄片與剎車鼓接觸面積更大,而且制動蹄在剎車時被制動鼓摩擦會發生小幅度的位移,這個位移使得制動蹄片產生一種嵌入到剎車鼓和支撐點間的作用,從而使得制動力進一步加大,這就是鼓剎的“自剎車”作用。因此在相同的制動壓力下鼓剎能夠獲得比碟剎更大的制動力。

但是制動力大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因為制動力分為制動器制動力和地面制動力,制動器制動力指的是鼓剎或者碟剎所能提供的制動力,而地面制動力是地面對車輪產生的制動力,而地面制動力是最終決定製動效果的因素。所以制動器的制動力只要大於地面制動力就可以很好的發揮車輪的制動效果了,再多的制動力就是浪費,而且還會引起車輪抱死。

而碟剎的制動力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所以鼓剎制動力大的優點在家用車上並不明顯,只是在重型貨車上能夠得到更好的應用。

2、熱衰退

家用車的制動系統對溫度非常敏感,在連續制動後製動器溫度升高會導致制動效果下降,這稱為制動器的熱衰退。一般來說鼓剎熱衰退比碟剎更加明顯。因為碟剎剎車盤幾乎都是暴露在空氣中的,而且很多剎車盤都是帶有通風口的,行駛中的氣流可以快速帶走大量熱量從而避免制動器溫度過高。而鼓剎制動蹄片被封在制動鼓裡,空氣不流通,熱量散發很慢。這也是家用車不選擇鼓剎的一個原因,畢竟廠家總不能給家用車也裝上剎車淋水裝置吧。

3、水衰退

雨雪天氣制動器被水打溼後其摩擦面之間會產生水膜從而影響制動效果,這稱為制動器的水衰退現象。碟剎的剎車盤在高速旋轉中可以甩掉大部分雨水,而且流動的空氣加上制動時產生的熱量都可以儘量降低雨水對制動效果產生的影響。而鼓剎剎車蹄片和剎車鼓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進水後相對難以排出,對制動效果的影響持續時間更長。

4、重量

相同規格的制動器鼓剎比碟剎質量更大,而如今汽車輕量化已經是潮流,雖說鼓剎和碟剎重量差別並不是特別大,但是汽車發展到今天已經很難出現一種結構或者材料能夠大幅度降低重量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從細節做起一點點減重然後達到集腋成裘的效果。從這點來說碟剎更有優勢。

5、視覺效果、消費者認可度

從視覺效果上來說碟剎絕對有著壓倒性優勢,碟剎看上去更先進,格調更高。而鼓剎從輪子裡看過去只有那個厚重的剎車鼓,而且基本上都還被噴成黑色,看起來不如碟剎高檔。而消費者也更認可碟剎,所以只要不是特別節約成本的車基本上都會使用碟剎。

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車使用碟剎主要還是從綜合性能、市場需求等方面考慮的。

為什麼很多車都是前盤後鼓

現在家用車基本上找不到前後都是鼓剎的車了,最簡配的也是前碟剎後鼓剎,之所以這樣設置還是節約成本的結果。對於普通家用車來說剎車時重心前移,前輪的制動負荷更大,因此前輪使用碟剎可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而後輪在剎車時制動負荷相對要小,考慮到成本當然會扔給它一套便宜的鼓剎了。

鼓剎安全嗎,買車能否買鼓剎

很多消費者買車時一聽說鼓剎就想罵人,其實我認為大可不必如此。因為鼓剎雖然代表了便宜但不代表不安全。有些人覺得踩剎車時四個輪子是同時制動的,因為鼓剎制動力更大所以在大力剎車時後輪更容易抱死從而發生甩尾影響安全性。其實這種情況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廠家在設計剎車系統時都會根據車輛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制動器規格以及合理分配前後制動力,你踩剎車時前後輪獲得的制動力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輪制動力會大一些,早期不帶ABS的車前輪總是比後輪先抱死。再加上現在ABS已經是硬性指標了,所以我們完全不必擔心鼓剎會對安全性有影響。所以個人認為買車時不需要刻意為了要碟剎而買更高配置的車型。


愛車大家說


關於鼓剎和蝶剎,根據本人維修經驗來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平常看到,蝶剎多用於家用小車上。而鼓剎多用於大客貨上。可以說各有優缺點。


一般家用車,或小型車多采用碟剎。碟剎主要是美觀,散熱快,不容易變形,剎車為均勻。但碟剎實際力量小於鼓剎的。由於家用車的質量和慣性較小,蝶剎完全可滿足這種車型的剎車力需求。而且維修方便,所以一般小車用蝶剎較普遍。

而我們看到的大貨基本上用鼓剎。由於大貨質量大,慣性也大,所需剎車力也大。從鼓剎結構來看,上下蹄片是有剎車助勢和剎車減勢之分的。(剎車片安裝大都不是在最中間位置,都會與中間有一角度),鼓剎明顯優點是片與鼓接觸面積大,制動力強。而且剎車力不容易衰減。維修成本低。


但鼓式剎車缺點也很明顯。散熱慢,長下坡容易高溫。內部剎車片粉末不易排出,導致剎車性能下降。在長時間剎車時,剎車鼓容易熱脹冷縮變形,剎車力減弱,鼓剎經常需調剎車。即使自動調整的也需調整蹄鐵肖端。

最主要的是鼓式剎車高溫後會使剎車失靈。這是很多大貨常發生此問題。

我不懂深奧的道理,也不知道剎車設計,只憑平時維修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不到之處。敬請諒解!大家互相學習吧。


汽車機械事故鑑定


在時下當今,鼓剎制動比碟剎效果好這個說法已經站不住腳了,它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罷了。

很多人總喜歡拿大貨車主要採用鼓剎來說事就說鼓剎制動效果更好,你看拉著幾十噸貨物的大貨車還是鼓剎肯定是鼓剎制動更好,不然為何不用盤剎?所以就得出貨車沒用盤剎代表盤剎不如鼓剎制動效果好。

在我的印象裡,說鼓剎效果更好的往往是一些售賣低配車型的4S銷售人員對鼓剎的一種刻意“抬高”營銷話術。殊不知國外很多大貨車早已匹配盤剎,就連近幾年的國產大貨車和大客車以及校車也被國家強制裝備盤剎剎車(目前主要針對轉向輪)。所以你現在隨便看看新出廠的掛車,大客車以及校車的前輪都是盤剎系統。為何?現在的盤剎完全可以達到鼓剎的剎車力度並且比盤剎比鼓剎的散熱性更有優勢。

所以,鼓剎剎車制動效果比盤剎強根本站不住腳,只是一些傳統思維罷了。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一輛車的制動上限為N,那麼只要剎車系統滿足N上限即可,即使制動力度再大過了N這個臨界也沒任何用處。又因為盤剎成本高所以以前都只是高端車才會使用,在一輛帕薩特能買省會一套房的年代,那會我們很少去關注剎車系統。而普通車和貨車考慮成本因素就普遍採用鼓剎(也有技術因素)。

現在很多低端車型仍然採用鼓剎系統,並不是高大上的制動效果好,就是成本低的原因。如果制動效果好為什麼保時捷911,蘭博基尼以及布加迪這些極速性能車怎麼不用,按理說它們更需要強大的制動效果,但它們仍是用了卡鉗式通風盤剎。因為只要技術和硬件材質達標完全可以滿足這些車所需要的強大制動力,加大卡鉗,加大剎車盤,更換耐磨,耐高溫材質都能直觀的改善剎車效果。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經典軒逸,飛度,致炫,polo,捷達,桑塔納等一些小型車或者入門級別代步車的後輪常採用鼓剎,包括現在這部分車仍然有後輪採用鼓剎的,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些車價格低廉,廠方追求成本。而這些車僅僅是代步且必須便宜,所以對配置要求就不會太高。說難聽點就是你花這個價錢只能買到我這個配置,想要更好的就加錢。而加錢就能鼓剎改盤剎且還是4S提供,可想而知到底是錢的問題還是剎車力度的問題。

說鼓剎剎車力度好就是自我安慰罷了,在家用車領域盤剎的優勢多於鼓剎很多。

首先剎車力度盤剎並不比鼓剎弱

其次盤剎的散熱、通風效果更好,長距離剎車優勢大於鼓剎。聽過鼓剎“自剎”這個詞的都能夠理解,長距離剎車導致剎車片和剎車鼓受熱膨脹,不踩剎車剎車自動剎死,這是很危險的情況。

再次盤剎的通風、防水效果更好,盤剎裸露不容易存水,鼓剎密閉進水後短時間不能蒸發或者排出。

一句話,能上盤剎就盤剎!


旋轉的方向盤


四輪碟剎最容易追尾。前碟後鼓不帶ABS的更安全。這個秘密廠家不會告訴你。


用戶6867853276039


鼓剎制動效果比碟剎好很多?難道是真的這樣嗎?鼓剎在成本上來說確實有明顯的優勢,但由於剎車時帶來一定的“突兀感”,所以給人的感覺都是鼓剎更加靈敏、制動效果更好、更加安全,實際上並非如此。


喜歡自駕遊的朋友應該知道,以前開車下山時,每隔一定的距離都會有“衝輪胎”的。所謂的“衝輪胎”並非為你洗車的,而是給剎車系統降溫的。

所謂鼓剎,就是利用剎車鼓內靜止的剎車片,去摩擦隨著車輪轉動的剎車鼓,產生摩擦力使車輪轉動速度降低的剎車裝置。所以,在踩下剎車踏板的時候,剎車總泵內的活塞會隨著施力將剎車油往前推去,並在油路中產生壓力。壓力經由剎車油傳送到每個車輪的剎車分泵活塞,剎車分泵的活塞再推動剎車片向外,使剎車片與剎車鼓的內面發生磨擦,併產生足夠的磨擦力去降低車輪的轉速,以達到剎車的目的。

下山時不停的踩下剎車,所謂摩擦生熱,會使剎車鼓受熱後直徑增大,這樣勢必造成踩下剎車踏板的行程加大,剎車反應明顯不如之前的狀態。最終宏觀表現就是制動距離加長,甚至會出現制動失靈的狀況。

這在十幾年前的鼓剎時代,很常見。


碟剎的制動盤暴露在空氣中,有比較好的散熱表現。並且卡鉗設計的也比較時尚,更是從賽車上普及而來的裝置,更受大眾青睞

目前10萬以上的車子基本上都採用的碟剎,雖然剎車時只能摩擦制動盤的一側,但不容易出現高溫影響制動甚至剎車失靈的情況。綜合來說,也更加安全。

此外,賽車上的裝置一般都是為安全、性能考慮的,最終都會作為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普及到私家車上。比如安全氣囊、安全帶、有機玻璃等,都是從賽車上普及而來的。

在外觀上,目前裸露空氣中的剎車盤也更加時尚,有不少車型都採用紅色卡鉗或者黑色卡鉗,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要了解更多汽車技術、資訊等方面知識,請關注“有車時光”。


有車時光


反正我覺得鼓剎從來都沒有碟剎靈,不知道鼓剎比碟剎效果好哪聽來的?


唐非常


鼓剎制動在乘用車市場的佔用率逐漸萎縮,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大家對“鼓剎制動屬於低端制動方式”的固有印象有關。不過如果大家深究下,會發現除了大家的主觀推動,和鼓剎本身的特點也有一定關係。

鼓剎制動的原理是由液壓將裝置於剎車鼓內之剎車片往外推,使剎車片與隨著車輪轉動的剎車鼓之內面發生磨擦,產生剎車效果。因為它屬於一種相對密封的結構,它的散熱表現並不如盤剎好,長時間的剎車容易導致剎車過熱失效。這也是大家經常質疑鼓剎不好的地方。

不過鼓剎的優點我們也不能忽視,比如它的剎車力更有勁,因此在自重比較大的貨車和客車配置率會比較高。只能說每個產品都應該找到它最適合的使用環境才對。

不過對於乘用車來說(特別是小汽車而言),盤剎的剎車力已經夠用了,大家並不需要為此擔心。但相比之下,鼓剎的缺點確是不能被忽視的。

比如鼓剎的剎車平順性沒有盤剎好,更容易出現剎車點頭現象,會影響乘坐舒適性。

此外,因為鼓剎的剎車踏板行程長,不夠靈敏,並不適合需要頻繁使用剎車的小車。

除此之外,像排水性差;曠量較大制動力不平衡,需要經常調試;散熱性能不佳,容易熱衰減;無法配合電控系統實現車輛主動安全,類似於ESP系統安裝前提是必須四輪盤剎等等問題,都使得鼓剎的配置率下降。考慮到以上問題,雖然鼓剎成本要低一些,但綜合大家的購車傾向以及產品特性,盤剎佔到很大的市場份額也就不奇怪了。


東拉西車


鼓剎的制動力度大,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說鼓剎的制動力度都大,得看和哪類盤剎去比;同級別的鼓剎、盤剎,毫無疑問鼓剎的制動力度更大,可問題在於制動力大一定是優點麼?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哇鼓剎的力度太大了、可以輕鬆讓制動系統抱死?所以力度大是好事,但是物極則必反,既然盤剎可以提供夠用的制動力、那麼鼓剎更大的制動力也就毫無優勢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比如某車最大制動力只需要10牛,而盤剎正好可以提供這個制動力度,同級別的鼓剎或許能提供30牛力度,可這個時候、更大的制動力算的上優勢麼?乘用車與重卡不同,重卡對於制動力的需求是多多益善的,所以大部分重卡採用了鼓剎!但國外的重卡也有用盤剎的,代價就是更貴!好吧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鼓剎能達到的力度、更昂貴的盤剎同樣可以達到

鼓剎的弊端

鼓剎最大的弊端還是在於容易過熱,一個金屬製的制動鼓,將整個制動系統包裹住,那麼制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該如何釋放?為什麼大貨車下坡時、隨便給幾腳制動,就容易過熱?而乘用車除非在賽道上玩,其它場景很難過熱,重點還是在於乘用車大量採用盤剎!為什麼都叫它通風盤?因為整個剎車盤是暴露在空氣之中的,產生的熱量可以輕鬆散掉;所以即便鼓剎成本更低、即便很多主機廠為了降低成本會給低端車型上鼓剎,但重點在於鼓剎都是裝在後驅動橋上!


也就是所謂的前盤後鼓,這就是主機廠為降低成本所能做到的極限,讓他們弄前鼓、後鼓恐怕他們自己都不願意,誰也不敢拿用戶的生命開玩笑!所以即便要節省成本,也絕對是有限度的;為什麼要設計成前盤、後鼓,因為車輛在進行制動時(普通制動、緊急制動),在慣性的作用下、重心前移,整車的重量會瞬間前驅動橋上,而制動力分配也不是固定不變,當緊急制動時,制動力分配幾乎能達到前9、後1的比例,所以無論前驅、後驅、四驅,制動器的主力全在前盤上,所以前驅動橋、必然採用盤式剎車,而後鼓、在整個過程中,連個輔助都算不上,所以是鼓剎也無所謂、過熱了也無所謂,都用不著它幹什麼、過熱就過熱吧!

鼓剎難看、維修不變

從美觀的角度上看,鼓剎實在太醜了,話不必多說,請看上圖、盤剎是不是很帥氣?這其實就足夠了,上圖這個剎車盤、卡鉗,貴、而且很貴(臺產不算),同樣還是有很多朋友願意為它買單,懂行者為了它的性能、不懂行者看重它的顏值,市場就是這麼簡單;請再看看下圖,這就是一個配備在後驅動橋上的鼓剎,說它醜、真算不上,但怎麼都與顏值不搭邊,所以但凡好車、不計較成本的車子,都不會採用鼓剎,因為利潤太薄、用鼓剎是沒辦法,而稍微好一些的車子,不差這一點!既然能讓車子更美觀,何必要用鼓剎呢?
而除了難看之外,鼓剎的維護也比較麻煩,拆掉外殼後、內部的結構如下圖,打開外殼后里面全是些金屬碎屑,給盤剎換個剎車片、可以很迅速的完成,而鼓剎就沒那麼容易了、收拾一次鼓剎,幾乎都是灰頭土臉;況且鼓剎內部處於完全封閉狀態,從外部很難看出內部出現了什麼問題,所以在診斷方面也比較麻煩;不像盤剎,直接用肉眼就能看到剎車片厚度、預估出還能行駛的距離;所以現如今的鼓剎在乘用車上採用得越來越少!

總而言之,鼓剎制動力大、絕對是個相對角度上的判斷,鼓剎並不一定就比盤剎力度大,關鍵看怎麼去比較,制動力過大未必就一定是好事,不線性的制動力度也使得ABS、ESP的設定更加複雜;制動力大是優點,但既然盤剎的制動力夠用,那麼鼓剎也會沒優勢了!鼓剎是有低成本的優勢,但還有容易過熱的劣勢,這是和安全直接掛鉤的,所以鼓剎註定將逐漸淡出乘用車的範圍,很可能用不了多久、乘用車連後鼓都將不再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