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具有侮辱性,朱元璋為何對親兒子處以髡刑?

夜緣夢


朱檀在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排行第十,他的母親是朱元璋的寵妃郭寧妃,郭寧妃早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吃了不少的苦頭,她的兩個哥哥郭英和郭興都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朱元璋對郭寧妃十分的寵愛,在馬皇后和李淑妃相繼去世後,朱元璋詔令郭寧妃統攝六宮事務,成為無冕皇后,是當時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妃子。


愛屋及烏,朱元璋對郭寧妃所生的這個兒子也十分的喜愛,出身兩個月就封他為魯王,14歲就娶了開國大臣信國公湯和之女湯氏,18歲就藩封地兗州,可以說朱檀的成長之路是順風順水,如無大的過錯,他將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他卻被父親處以了髡刑,年僅20歲就死掉了,這是為何呢?


朱檀在朱元璋身邊時還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孩子,他謙恭下士,博學多識,喜好詩歌,就藩兗州後,剛開始還算勤政,封地的百姓安居樂業,一副太平盛世,他的詩文不錯,經常與文人雅士 吟詩作對切磋交流,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時間長了就覺得枯燥無味,他就開始迷戀黃老之術,希望服食丹藥來延年益壽,因此身邊聚集了一群道士替他煉製丹藥,是藥三分毒,時間久了,副作用就出來了,朱檀和王妃湯氏服用丹藥後就開始掉頭髮,走路發飄,朱檀非常生氣,認為他們煉的是假藥,命他們煉製新藥,治好自己,否則格殺勿論。
這些煉丹的方士也大多數一些江湖騙子,他們平時只用五石散煉些迷幻藥或春藥之類的來騙騙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煉延年益壽的丹藥,見朱檀下了死命令,個個都束手無策。
這其中有一個人十分狡猾,他對朱檀說,真正要煉出長生不老的丹藥,需要100個閹割的童男做方子,這個人說此話的目的原本是,要搞到100個閹割的男童,難度太大,想讓朱檀打消煉丹藥的想法。

朱檀一聽,也確實有點為難,這時,王妃湯氏卻站出來說,這有什麼為難的,兗州的小孩多的去了,叫人去偷就是了。

於是王妃湯氏就命王府的家丁四處去偷小孩,一時間,兗州許多百姓家的小孩神秘失蹤,引起民怨沸騰,因為涉案人數太多,案子一層一層的遞了上去,直到送達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是勃然大怒,他非常痛恨兒子們煉丹,吸食丹藥,而且還幹出了這種殘害小孩的滔天罪行,是可忍孰不可忍,下令將湯氏和煉丹的方士全部處死,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朱元璋實在是下不了手,不處罰也不好交代,看到他頭上的頭髮掉得差不多了,就出了個“髡刑”。

所謂的髡刑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五刑之一,是指剃光犯人的頭髮和眉毛、鬍鬚,成為一隻“白斬雞”,是一種極具侮辱性的刑罰,因為古人對頭髮等是相當重視的,他們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不可輕易地剃除,否則就是大不孝。
朱檀因中毒太深,在受完髡刑後還繼續服藥,不久就翹辮子了,年僅20歲,朱元璋怒其不爭,賜給他一個惡諡“荒”,及“魯荒王”,意思是說他行事荒唐。






遺產君


要先來解釋下什麼是髡刑?髡刑不是死刑,更不是把人弄死,而是把人全身毛髮給剃光。這是一種恥辱刑法,古人好面子,特別是那些王公貴族,富家子弟,達官顯要,一旦髡刑加身,真是生不如死。

更何況,古人早就有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的說法,一旦讓人把全身毛髮剃光,那更是對祖宗的不敬,甚至有可能被逐出家譜。所以在中國古代,髡刑對人的傷害甚至要大於肉刑。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就動用了髡刑,話又說回來,他的兒子能犯多大的罪過,竟惹得朱元璋如此動怒?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在大明王朝建立以後,他把這些兒子都分封到各地,讓他們成為當地的藩王。出事的這個兒子是第十子叫朱檀,封地在山東,所以也稱他為魯王。每個兒子外出就藩的時候,朱元璋都會找他談話,告訴他們在當地要愛民如子,守土有責,切不可率性而為,更不能胡來。

每個兒子都會點頭稱是,可是真到了藩地,有些兒子就把朱元璋的教誨給扔到了腦後。尤其是魯王朱檀,他就藩的時候才16歲,一出京城,就像脫離了籠子的金絲鳥一樣,再也沒有人能約束他了。

如果他只是在藩地吃吃喝喝,小打小鬧倒也罷了,可問題是他做了一件極為荒唐的事情。什麼事情呢?就是請術士來煉丹,而且煉丹這個事情還得到了魯王妃湯氏的支持。這個湯氏是明初大將湯和的女兒,湯和為人忠正,卻不知道為什麼教出了這麼個不懂事的女兒。

湯氏跟魯王建議,要想煉好丹藥,需要取100個8歲以下男童的生殖器為引子,並且這件事由自己親自去辦。結果命令一出,導致山東境內頓時人心惶惶。

事情很快就到了朱元璋那裡,朱元璋十分震怒,這個朱檀是他最寵愛的郭寧妃所生,出生不滿半歲,即被封為王,是朱元璋諸子中最早被封的,可見朱元璋對此子的愛護有加。如今朱檀做出了這麼荒唐的事情,朱元璋無法容忍。

同時他認為,魯王妃湯氏,沒有盡到妻子的義務,不僅不加阻止,反而助紂為虐,必須嚴懲。最後的處理意見就是將朱檀行髡刑,其妻湯氏處決掉。至於為什麼沒有處死魯王,一是因為畢竟是自己的兒子,二是這個事情還是處於開始階段,受害男童並沒有那麼多。

儘管如此,朱元璋給兒子用的髡刑也是前所未有的重罰,一直以來,中國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朱元璋的兒子們也一直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父親頂多就是罵自己兩句,嚴重點再削減些封地,其它也就沒有什麼了。

但這次朱檀的遭遇,給諸皇子如當頭一棒,朱元璋在原則問題上是不會讓步的。他是窮苦人出身,知道水能載舟,更能覆舟,大明初建,就肆意迫害百姓,他還要不要江山社稷了。朱檀不到20歲就死了,不過還好,他沒有絕後,魯王一脈也就這樣傳下來了。


小小嬴政


朱元璋對親兒子朱檀只實施了髡[kūn]刑,畢竟是自己的龍子,但兒媳婦湯氏就慘了,被凌遲處死。所謂的髡刑,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它是將犯人鬚髮剃光,是一種羞辱,因為傳統的儒家觀念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受儒家觀念影響,特別是頭髮,古人基本認為它是自己生命的象徵,所以有了蓄髮冠禮,而女子若想表達對一個男子有心,會將自己的頭髮剪下來一小撮送給對方,代表我是你的人啦。

朱檀為什麼會被施以髡刑?湯氏為什麼會被凌遲?

馬皇后、李淑妃相繼去世之後,後宮之事總得有人掌管的,朱元璋便讓寵愛的郭寧妃去打理,這朱檀挺會投胎,郭寧妃受寵掌管六宮時,他便出世,兩個月大就被封為王。

在他15歲的時候,就藩兗州,並且娶了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湯氏為妻。朱檀與湯氏夫婦倆在兗州日子過得挺滋潤,但閒得發慌。

朱檀本身的詩文挺不錯,也能禮恭下士,可成天與一班文人雅士吟詩作對,日子久了便覺得泛味。一日,湯氏不知哪裡得來消息,說要是服食金丹,能夠延年益壽,朱檀一聽,頗為興奮,反正整天吃喝玩樂沒有事幹,找人煉鍊金丹,說不定真到延年益壽。

說幹就幹,朱檀糾集袞州的方士,命他們煉丹。可方士們深知道,世間哪有什麼延年益壽的金丹,平時他們煉的金丹,實際上是些五石散之類的迷幻藥,或者是有助於男女之愉悅的丹藥。

但既然朱檀下令了,方士們總得去煉丹的,否則會腦袋搬家。方士們無奈之下,只得煉些有助於朱檀、湯氏夫妻倆性趣之類的丹藥。

朱檀、湯氏服用了這些丹藥,自然倍感有效,因為夫妻倆行周公之禮時,甚是歡樂,以為是丹藥有效。可凡藥三分毒,時間久了,朱檀服藥過度,眼睛看東西感到模糊,而頭髮越來越少,朱檀非常的憤怒,責問方士們是不是煉錯了丹藥。

可憐的方士們沒有辦法啊,因為他們實在煉不出啥延年益壽的丹藥。當方士們無言以對的時候,朱檀下了命令,讓他們繼續煉丹,治好自己的雙目與常掉落的頭髮,否則斬立決。

這下方士們慌了,如何是好?當中有一個叫範懷雲的方士,心生一計,反正不可能煉得出丹藥治好朱檀的病,乾脆對朱檀說,要想治好這病,要想真正延年益壽,得收集一百個童男的“閹割”與丹藥一起煉,才能有效。

這範懷雲之所以敢這樣忽悠朱檀,是因為朱檀不可能收集得了一百個童男的“閹割”,收集不到的話,丹藥煉不成,朱檀就沒有理由責罰他們。

朱檀一聽,這事確實為難,可湯氏愛朱檀心切,聽到這事需要一百個童男,覺得袞州大把小孩,小事一樁,便教唆朱檀命人去偷小孩。

藩王偷小孩?這事讓朱檀感到有難度,但為了治好他的病,為了延年益壽,他喪失理智,竟然真的命手下去偷百姓的孩子。

一時間袞州百姓的許多孩子神秘失蹤,一旦找到時孩子時,都已被閹割。百姓們悲憤地報官,因為涉案的孩子達數十人,而且都是被閹割,袞州的官員不敢怠慢,上報給朱元璋。

朱元璋一聽又氣又怒,還有此等奇案,何方變態妖賊,幹此喪盡天良之事,於是命令拱衛司總管劉懷集秘密調查此案。

劉懷集一查,發現是朱檀、湯氏乾的,只能膽顫顫地稟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鑑於案件已傳得沸沸揚揚,百姓更能猜測得到是朱檀、湯氏乾的,朱元璋只能懷著又惱又怒的心情將朱檀與湯氏綁到朝堂,準備處罰。

滿朝的文武重臣俱在,而城外的受害老百姓在等著判決。朱元璋不得不大怒道,來人,罪人朱檀、湯氏罪惡滔天,拉出去斬了!其實他心裡哪想斬殺朱檀的,畢竟是自己的龍子,至於湯氏,死不足惜。

朱元璋下完命令,趕緊對旁邊的丞相李善長使眼色。李善長一看,立馬懂了,於是故作悲傷地哀嚎,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皇上,萬萬不可啊,魯王僅是受湯氏與方士們的蠱惑,一時分辨不清,方做了錯事,依臣之見,實施髡刑即可。實際上李善長看朱檀頭髮已經稀少,乾脆髡刑得了,既有了象徵性的懲罰,又免得他頭髮稀少難看。

朱元璋故作悲傷說,那就實施髡刑,削髮以代斬,而湯氏還有那些方士們,通通凌遲處死,以對老百姓有交待!於是朱檀僅被髡刑,而湯氏與方士們則慘叫連天,因為每個人被凌遲,割了兩千多刀才死去。

最後,朱檀因已服用丹藥太多,不可救藥,19歲便死了。朱元璋恨鐵不成鋼,更氣憤朱檀的荒謬,給他的諡號是“荒”。

寫頭條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情懷。相識是緣,感恩和您的相遇,更感謝您的關注、留評和點贊。謝謝~~~~


我就是竹韻


雞蛋般光滑,不留一絲毛髮,這就是髡刑,做為侮辱性刑罰,至少可追溯至先秦時期。

魯王,該是傳承時間最長的爵位,一直到清康熙元年才結束,歷時293年。

在古代,孝道和禮儀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通過毛髮的剃除讓受刑者在一切場合都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繼而被人恥笑甚至唾棄,則使受刑者承受無比巨大的心理壓力。

刑不上大夫,這是對特殊人群的一種袒護,特權色彩濃重,而朱元璋十子魯王朱檀身為親王為何遭此刑罰呢,畢竟皇家子孫會殃累皇室形象,為何老朱就不充分考慮後果呢?

朱檀的母親郭寧妃(皇寧妃),贈品出身,而且還是贈一搭二那種,朱元璋尚未發跡的時候,路過郭家,其父郭山甫與老朱素昧平生,但相術世家的他驚於老朱的相貌,告之“相貴不可言”,馬上把郭氏送給老朱伺候起居,搭上郭興、郭英二人以為侍應,結果郭氏成了皇寧妃後執掌後宮,郭興受封鞏昌侯,郭英受封武定侯,郭山甫已死,追封營國公,一門顯貴。

伴隨老朱起於貧賤,開國後的郭寧妃頗受寵愛,所以朱檀剛剛生下來四十多天就被封為魯王,被朱元璋嬌慣的不得了,因是開國後生人,出生較晚,享受了良好的環境和教育,與朱棣這些人也不同,朱檀一生未事征戰,純粹是蜜罐裡泡大的貨色。

郭寧妃死的挺慘,與李賢妃(不是郭寧妃死後管理六宮的那個李賢妃)、葛麗妃口角,找老朱做主,因言語不敬被煩透了的老朱處死,後來才發現是李、葛二人有意欺辱郭寧妃,所以此二人也一同處死了事,耳根清淨一些時日以後,朱元璋冷靜下來自問也有不是,所以著人好生安葬三人,但那時的三人被裝在同一個筐裡時間過長,已經爛得分不出誰是誰了,只能就地再次填埋後立了三塊墓碑了事。

母親死後,疏於管教的朱檀雖然大面上還算說得過去,但個性比較執拗認準的事不易回頭,哪怕實在犯錯的路上越走越遠。初期還無人察覺,都覺得這孩子待人寬和,文化素養也還不錯,沒想到朱檀就藩後立刻露出了本色。

一是本就喜歡,二是可能出於處死其母親的愧疚,老朱為了朱檀的封地可是費盡了心思,生怕朱檀佔不到便宜,老朱來了一套洗牌式操作,在兗州為其建造王府後,將兗州的上級機構濟寧府降級濟寧州,空出來的位子呢,把兗州升為兗州府囊括了濟寧州,又將濟南府砍掉一塊,把沂州劃歸兗州府,一通操作下來,朱檀的封地佔了當時山東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治下佔山東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至於朱檀的老婆,就藩前已經結婚好幾年了,湯河的次女,要說老朱點的鴛鴦譜水平一般,比如王保保的妹妹觀音奴,有口皆碑的大美人,無奈,朱樉不喜歡,被另一個老婆,也就是宿將鄧禹的女兒進讒言進而苛待,觀音奴幾乎算是過了二十五年幽禁的日子,最後還被殉葬。

再比如朱檀的老婆大湯妃,本來朱檀的性子就夠奇葩的,遇到這麼個毒婦,不倒黴就怪了,既然有大湯妃那肯定是有小湯妃嘍,不過不是二女共侍一夫,這種形式非當時禮教所能容受,朱元璋也不敢這麼娶,《大明會典》中也明令禁止,小湯妃是在大湯妃死後,由老朱再次指婚過門的。

一是安撫老臣,不管怎樣,畢竟殺了人家閨女,二是小湯妃的教養比大湯妃好很多,老朱有所耳聞的。大湯妃是被老朱賜死的,夫妻二人同時獲罪,自己的兒子當然不能殺掉,瞎都瞎了,髡刑了事,但是大湯妃可沒法放過,所做作為人神共憤。

對於這起事件,金庸的先祖査繼佐曾經做出如下描述:

王文弱,好詩歌,頗餌金石,病眇。其妃為湯信國女。嘗建一苑城外,與妃出宿。上召入宮髡之,賜妃自盡。王薨,上冊之如秦,諡曰荒。

朱檀不好武事,身體羸弱,只喜歡詩詞歌賦外加金石之物,也就是那些含鉛量超高的丹藥,這類丹藥完全沒好處的話,傻瓜才會去吃,大致具備幾種效果:

①暫時提高房事能力。

②輕微致幻。

③長生不老的精神寄託。

壞處呢,朱檀就是例子,重金屬超標,服用過量,“病眇”-眼睛被毒瞎了。兩口子曾經在兗州城外蓋過一套別苑,在裡面常住不歸。老朱急眼,把兒子和兒媳召入宮中,本就瞎了的朱檀被施以髡刑,大湯妃被賜死。

有人說朱元璋愛之深,所以責之切,擔心孩子的安危所以才下如此重手整治,也是家規使然,我覺得如果沿著這條路線解釋,無論解釋的多麼透徹也太過牽強。

既然是為了兒子好,為何下此重手,夜不歸宿就髡刑還賜死王妃,老朱可不是那種人,他護犢子是出了名的,如果這點小事都要如此處罰,那朱樉早就被他親手剁了,朱樉所作所為比朱檀惡劣何止百倍。

所以,上文的引用部分最重要的只有

“上冊之如秦”,這五個字非常蹊蹺,秦就是秦王朱樉,朱樉尚且能給個“愍”,朱檀不過是夜不歸宿而已,怎麼諡號就賜了個“荒”呢,兩個人的罪惡完全沒有可比性呀。

這隻能證明,此事另有蹊蹺,絕非表面這麼簡單,事實也如推論,老朱指示結集藩王過患的資料洩露了這一事件的真相:

朱檀的藩王生活好到沒追求,什麼都膩了,所以開始了煉丹長壽的作死之路,朱檀死的時候才二十歲,想得也忒遠了。

嘉靖大仙吶,雍正帝也都是這麼玩的,找一群神神叨叨的人給自己煉丹,前文講過,如果這種丹藥完全沒好處就不會有人吃了,朱檀初期吃著挺好,可是後來中毒跡象明顯,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所以要求道士們提高製作工藝,勇攀質量巔峰,正能量再強些,副作用再小些。

這些道士要是有這本事,早就踏碎虛空不知道竄哪兒去了,不能消極怠工,也不敢忤逆朱檀的意思,咋辦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問題不在我身上,他們禍水東移把問題推給朱檀,藥力更猛、副作用更小不是不行,但需要閹割一百套童男的小丁丁才可以,這招挺好,正遂了道士的心願,朱檀果然被難住了,一時間躊躇不已。

大湯妃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當時各王府的侍衛少則三千,多則近兩萬,有的是人,大湯妃就指使人四處偷孩子,而且還都是附近7-10歲的孩子,等到家長好不容易找到孩子的時候紛紛發現,孩子已經被人閹割了,造成當時民怨沸騰。

兩口子一看,還是收斂一下吧,再近些,朝軍屬下手······把軍人家的孩子帶入王府閹割,有的還能放回,有的則死在了王府,搞得人心惶惶,有王府宦官行走,小孩子見到都嚇得鑽到床下。

這麼大的事,那麼多的案件,大家也都基本明白是怎麼回事,地方官無法壓制,冒死把案子報給明廷,其實不是案子破不了,而是朱檀這人誰也不敢動,類似告家長的意思。

老朱接到案報非常重視,沒有直接走正常途徑,派親軍都衛府的心腹親自下到地方調查,很快就調查到朱檀夫婦那裡,朱元璋雖然暴怒不能自已,但畢竟是親兒子,不忍追責,而且當時朱檀的命也只剩半條了,所以只將大湯氏賜死(一說凌遲,存疑。),朱檀被施以髡刑。

大湯氏死後,朱元璋指婚小湯氏,嫁給了失明的朱檀,而朱檀的病情不但沒有轉好,反而病情愈發嚴重,沒兩年就撒手而去,僅留下庶子一人,小湯氏剛與其成婚一年多就守了寡,正統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二。

朱元璋給兒子的總結就是“暱比匪人,怠於政事”,當時朱棣還沒造反,各王都有相應的工作職責,需要統理一方,朱檀不安心工作,結交了一群“匪人”,其實就是一群道士、方士。

“不知愛身之道,以致夭折”,朱檀就藩不過四年,死的時候也才二十歲,年紀輕輕的尋丹問藥,肯定不是求長生,而是追求類似偉哥和致幻的用途,不能自我節制,造成雙目被毒瞎,兩年後毒發身亡。

朱檀諡號為“荒”,荒唐至極,史稱魯荒王,年紀輕輕的歲數,無與倫比的恩寵和富貴,因為“嗑藥”的陋習被自己整死,襲爵的庶子朱肇煇七十九歲薨,人很低調,被嫡母小湯妃教導的很好,估計前車之鑑被灌輸了不少,體質倒是不錯,留下兒女十多個,開枝散葉,直至清康熙元年朱以海哮喘去世。(和鄭成功沒關係呦,《明史》描述的是因不合,謀遷離,被鄭成功殺害。)


古今通史


如果說,將全身的毛都拔光,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刑罰,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詫異,覺得有點大驚小怪了,畢竟現在,理髮、腿部脫毛都是常態。然而這個刑罰還真的存在,那就是髡(kun)刑。而今天講的事情也跟這個刑罰有關,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對自己的親兒子處以髡刑,將全身的毛都剃光了。

從明史中記載朱元璋是個殺伐果斷,對待功臣都是毫不留情的人,所以當他對兒子處以髡刑,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理所當然,因為朱元璋就是這樣無情的一個人。但是這次真的不怪老朱,是這個兒子自己作,朱元璋不得已沒辦法。所以對兒子無情這口鍋,朱元璋還真的背不了。

這個兒子就是朱檀,朱元璋寵愛的郭寧妃的兒子,幾乎是最早一批被封王的,生下剛滿三個月,即被封為魯王,可見朱元璋多麼喜歡這個兒子。

魯王朱檀,擁有著非常廣的人脈及寵愛

洪武16年(1383年),魯王朱檀14歲的時候,奉命娶了湯和的女兒為妃。湯和,相信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有軍事能力的將領,哪怕後期混的風生水起的藍玉大將軍在他面前都是不夠格的。朱檀取了重臣的女兒,相當於背後就有了湯和的支持,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除了朱標太子之外,他在朱元璋心中地位也很高。

16歲時,魯王朱檀到山東兗州封地,臨行前,朱元璋耳提面命,特意交代要好好治理封地的百姓;並且讓朱檀的舅舅武定侯郭英親自護送朱檀去兗州。郭英跟朱元璋寵愛的寧妃是一母同胞,而且郭英本人也是非常的驍勇善戰,深受朱元璋信賴。然而也真是這次去封地,在朱元璋眼裡脾氣非常好的朱檀像是換了一個人。可能是因為他之前在皇宮裡所管制得太多,這一下子失去了約束,開始更加隨心所欲。

因為郭寧妃在生朱檀之前,夭折了好幾次孩子,所以他從小肯定也聽到宮裡對於夭折孩子的事情,因此受此影響,朱檀從小就懂得惜命。在宮裡,朱元璋雖然寵愛朱檀,但是也是堅決不允許養道士煉丹養生的。而到了封地,再也沒人能管他,朱檀便放開了這麼幹,養了很多道士去煉丹,以求長生不老。一個16歲的孩子,就想著長生不老,這個得要多怕死啊。

由於煉丹,朱檀夫妻做出了令人髮指的事情

朱檀想煉丹,想長生不老,作為妻子的湯氏是知道的。可是對於他的這個想法,她不但不反對,反而是相當支持的,並且主動給丈夫提供便利,真的是將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表現的淋漓盡致。

有一天,有個煉丹得道士告訴朱檀,想要將丹藥煉成,必須要100個處以宮刑的兒童做藥引子才行。道士其實知道哪裡有長生不老的丹藥,用這種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就是為了堵住朱檀的嘴。可是誰能想到,如此荒唐的想法,朱檀夫妻還真的敢做,他們到處在城內抓8歲的兒童,然而處以宮刑,所以一時間天怒人怨,老百姓都將孩子藏在家裡。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情弄得非常大,最終朱元璋知曉了,於是下令將朱檀跟湯氏抓回來,好好問問腦子裡到底怎麼想的,做出這麼傷天害理的事。朱檀也是看事情鬧大了,於是將所有的罪責都歸到湯氏頭上。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內心是知道誰是主犯,但是為了顧及兒子的性命,也是將錯就錯,將兒媳婦湯氏凌遲處死。而給朱檀處以非常具有侮辱性的髡刑,畢竟在古代永遠都講究儒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將身上的毛都剃了,那就是古代人說的不孝。其實朱元璋是想保全自己的兒子,但更多的是憤怒以及失望。老朱對待兒子和兒媳確實有區別,兒媳婦死了還有其他女人補充進來,兒子死了就永遠沒了。

(魯荒王墓)

被處髡刑的朱檀回到封地,繼續沉迷於丹藥,最終20歲就死了,自食其果,這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報應吧。朱元璋更是將諡號“荒”賜給了這個荒唐的兒子,所以世人也稱他為魯荒王,也是想說他是有多麼荒唐。


歷史每日說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髡(kun)刑?

所謂的髡刑是指剃光犯人頭髮和鬍鬚。有人可能要問了,這也算刑法?現在的犯人不是都要剃光頭嗎?

現代人拿著頭髮和鬍鬚不當回事,想剃就剃,想剪就剪。古人則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

意思是說,古人輕易的不能剃頭髮和鬍鬚,否則就是大不孝。如果犯罪被剃光頭髮和鬍鬚,就叫處以“髡刑”。

這種刑罰具有侮辱性,可見頭髮和鬍鬚在古人眼裡是很重要的標誌。比如曹操打仗時,自己的馬受驚踐踏了老百姓的莊稼,曹操“割發代首”作了自我懲罰。



瞭解了這一切,咱們說說朱元璋為何對親生兒子處以髡刑?

朱元璋至少有40位妃子,這些女人為他一共生了26個兒子。

有道是:“皇家愛長子,百姓愛么兒”。朱元璋除了喜歡長子朱標外,再就是喜歡第十子魯王朱檀,為何這樣說呢?

因為朱檀的母親是老朱喜歡的郭寧妃。郭寧妃是老朱的“淮西二十四功勳”郭興、郭英的妹妹。

當初她的父親郭山甫善相,在朱元璋還沒有發跡時,看出老朱將來“貴不可言”,於是讓兒子追尋老朱而去,並把女兒遣往侍奉朱元璋。

有以上這層關係,老朱能不喜歡第十子朱檀嗎?

朱檀生於洪武三年(1370年),生下兩個月後被封魯王,14歲時娶湯和的女兒為妃。



老朱的兒子大多是和“淮西功勳”的女兒聯姻的,這是老朱鞏固權利的一種辦法。

比如四子朱棣娶了徐達的女兒為妃;太子朱標娶了常遇春之女為妃,五子朱橚娶了馮勝的女兒為妃,第十子朱檀也不例外,娶了湯和的女兒為妃。

話說洪武十八年(1385年),16歲的朱檀帶著王妃湯氏到山東兗州就藩。

臨行前老爸叮囑說:“你也長大了,到了自己一畝三分地兒好好幹,做一個好藩王”。朱檀點了點頭,然後依依不捨帶著一行人上路了。

朱檀和湯氏到達兗州後,剛開始還行,勤政愛民,艱苦樸素,到後來夫妻二人慢慢變了。

湯氏變得整天塗脂抹、粉妖里妖氣的,朱檀則迷戀上了煉丹養生之道,小小年紀開始追求長生不老,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呢?

有一天,湯氏描眉畫眼打扮完畢後,發現朱檀愁眉不展的樣子,於是問:“夫君為何悶悶不樂?”



朱檀長嘆一聲道:“別提了,煉丹我遇到了一道難關,缺一種原料”。

唐氏笑問:“什麼原料啊?我們所轄範圍沒有嗎?”。

朱檀苦笑道:“這種原料有倒是有,但人家不賣給我,有錢也白搭”。

“什麼原料這麼金貴呢?”湯氏關心問。

“童子肉”,朱檀說道。

原來朱檀聽從一個道士之言,要煉仙丹必須用36名童男童女的肉做原料,朱檀為此而發愁。

也確實,誰家能捨得把自己的孩子賣給他煉丹呢?朱檀雖富甲一方,但有錢買不來。




唐氏卻不以為然,笑著說:“我以為什麼事呢!小意思,買不來還不會偷嗎?

以兗州之廣,36名童男童女不是問題,這事交給我吧。”朱檀感激的望著妻子,心想,“還是我老婆有辦法”。

湯氏說幹就幹,讓王府的家丁四處去偷小孩,一時之間魯地到處傳出丟小孩的消息,恐慌的老百姓四處告狀,消息很快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老朱派“欽差大臣”親自到魯地查案。

通過蛛絲馬跡的追查,目標最後鎖定到了魯王府,等“欽差”命手下一搜,發現了許多兒童的屍骨。夫妻二人無法自圓其說,只好竹筒倒豆——痛快的招了。

鑑於案情重大,欽差大臣把夫妻二人押回了南京城。



朱元璋恨鐵不成鋼,命令刑部馬上砍了兒媳婦,為死去的兒童討一個公道。當時湯氏大呼冤枉。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你害死了那麼多的兒童還有臉喊冤枉”,隨即處死了湯氏。

對於兒子,雖然他很失望,但捨不得殺他,只是把他處以“髡刑”,即剃光了他的頭髮和鬍鬚。

說實話,老朱對待兒子和兒媳確實有區別,兒媳婦死了還有其他女人補充進來,兒子死了就永遠沒了。

有道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老朱饒過了兒子,但老天卻沒有把他饒過。4年過後,即1389年12月,朱檀因服食金丹毒發身亡,終年20歲。


秉燭讀春秋


古代有刑名曰“髡”,儘管不打不罵,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比死還可怕。

髡刑是什麼刑罰?真有這麼可怕?

其實髡刑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不但不可怕,反倒認為是一種比較輕的刑罰。所謂髡刑,無非就是將人的頭髮和鬍鬚剃掉,有人或認為其它剃毛也包括在內,事實上只有頭髮和鬍鬚,拔掉周身毛髮,屬另外一種刑。

髡刑起源於哪個朝代,目前沒有記載,但從南北朝的文學記載來看,髡刑在當時已經出現,也就是說髡刑誕生自南北朝之前。有文獻稱髡刑有可能來自周朝,作為對貴族的一種刑罰。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對於一個古人來說,沒有頭髮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跟道德和孝義掛鉤,男子除了將頭髮看重之外,對於鬍子也非常看重。古代有些帝王或勝利者往往喜歡用拔掉對方鬍鬚的事情來羞辱人,對於一個鬍子被拔光的男人來說,這是莫大的恥辱,還不如死了算了。

時至大明王朝,一些早已廢除的刑罰再次死灰復燃,其中就包括髡刑。相傳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曾遭受此刑。

起因是朱檀年紀輕輕便迷戀黃老之術,聚集了一群道人為其煉丹,而他的王妃湯氏(湯和之女)見夫君這樣,不但不加以制止,反倒為夫君找尋益壽延年,長生之法。為求此法,不惜荼毒了幾十個嬰孩的性命。

此事最終傳到朱元璋耳中,太祖爺聞言震怒,下令處斬了兒媳湯氏。但虎毒不食子,他不忍心斬殺兒子,因而用髡刑來羞辱他。

儘管老朱繞過了小朱,但老天不饒他,此事過去不到四年,朱檀便因為食用金丹而一命嗚呼。


大獅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老農民出身,當過和尚要過飯。他深知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所以建立明朝後法度很嚴,哪怕自己親兒子犯了罪一樣不饒恕。朱元璋一生26個兒子,咱們今天所說的被施以髡(kun)刑的就是他的第十子封在山東的魯荒王朱檀。髡(kun)刑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將全身的毛髮都剃光,雖然不痛,但是讓受刑之人感到非常的丟臉,受辱。


那麼朱元璋的這個兒子到底犯了什麼錯讓朱元璋對他動用此刑呢?

本來朱檀深受朱元璋的寵愛,他出生倆月都當王爺了。還不是因為其母德才貌兼備。他是朱元璋的愛妃郭寧妃(營國公郭山甫的女兒)所生。郭寧妃的兩個兄弟郭英、郭興軍功卓著被封侯,滿門富貴。郭寧妃寵冠六宮,在馬皇后和李淑妃死後朱元璋對她委以重任,讓她統攝六宮,成為宮中最高貴的妃子。


15歲就藩於兗州(今山東),他從小就聰明好學,詩詞歌賦無所不通。朱元璋很看好這個兒子,給他娶了信國公湯和的女兒為王妃,這個魯王妃也是文采了得,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小兩口郎才女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兩口攤上大事了。

剛開始他們帶領一方百姓兢兢業業,禮賢下士,把封地治理的挺好,受到臣民尊重。但是好景不長,朱檀聽信了一些江湖術士的話,開始不爭氣起來。他小小年紀就開始迷戀長生不老之術,他讓那些老道們整天支個大火爐子煉丹藥,自己經常服食金丹。煉丹就煉丹別禍禍人命啊,他們兩口子倒好,聽老道的話,天天到民間搶掠8歲的男娃來閹割,說是煉丹需要,必須要100個這樣的小男孩。魯王妃對丈夫的這一舉動很支持,她主抓找男娃的事。這個湯氏命令官兵下到民間,不給就搶,打死打傷不少百姓。可憐這些小娃娃要遭受慘無人道的閹割之刑,一時間兗州悽慘遍地,民怨沸騰。



很快這件事傳到朱元璋耳中,加上魯王很孝順,還給朱元璋獻仙丹。朱元璋勃然大怒,令人查實,證據確鑿。本來朱檀和他老婆應一併處死,但是朱檀的舅舅郭英向朱檀出主意,指認魯王妃是主謀,這樣朱檀免死。面對這麼個人面獸心的兒子和兒媳朱元璋龍顏大怒:“魯王髡刑,魯王妃凌遲處死!”經眾人求情,魯王妃被賜死。


髡刑在古代是一個人最大的羞辱和懲罰,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毀傷以為著不孝,當年曹操執法嚴明曾割髮帶首。可以說,頭髮代表頭顱,說明了頭髮對古人的重要性。在清朝前,只有那些蠻夷和罪人才割法剃頭。就是今天囚犯入獄,仍要留小平頭,可以說是一種延續。在北宋、明末女真南犯,他們逼迫漢人體罰,可有的漢人寧可死也不剃髮。

朱元璋對魯王施以髡刑,是對魯王徹底的失望是父母看著敗家子的憤怒。對他施以髡刑,證明魯王不忠不孝,行如蠻夷,罪不可恕。同時,也是對自己教子無方的自懲,因為無父無母的孩子才可能禽獸不如!不過,老朱再失望,那也生自己的兒子,要是別人的兒子估計得滅門。不過,髡刑並沒讓魯王驚醒,最終魯王持仙丹持得毒發身亡。

朱檀躲過死罪,仍然死性不改,他又繼續煉丹。終於使自己走向不歸路,他服食過多丹藥,毒氣越來越重,不僅眼瞎了,命也丟了。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20歲的朱檀死了。人死為大,更何況是自己的親骨肉,但朱元璋仍不能釋懷,定其諡號為“荒”,是為魯荒王。這個最差的諡號,也不能讓朱元璋解恨。不過,魯荒王的獨子朱肇輝一點兒都不荒。誰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不肖兒混蛋啊!他在位六十四年,諡號魯靖王。人丁興旺,共傳十代,至明末國亡,一直在兗州府。明末監國的魯王朱以海是其九世孫。


小姐姐講史


髡(kūn)刑是非常殘酷的刑罰,同時也是上古五刑中的一種。

雖說它殘酷,但是卻無實質性的傷害,而是內心的傷害。畢竟它是一種剃髮的刑罰。就像現在出家人剃頭一樣,不過在當時髡刑是一種恥辱的刑罰,剃頭髮就是恥辱。

因為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頭髮有些許的損毀,那麼就是對父母的不孝,所以髡刑才會被認為是恥辱。

髡刑最早出現於周朝,它一開始是代替宮刑的,王族中有犯錯的,不會將之施行宮刑,而是用髡刑代替。但是髡刑在他們眼裡比宮刑還可怕。在古代男人都是留頭髮,留鬍鬚的,如果有一個沒有留頭髮,留鬍鬚,那就會被當成異類,沒有人想被施以髡刑。

周朝的髡刑是最原始的形態,並不是全部剃光,而是隻將長髮剃為短髮。秦朝時,才被完全剔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髡刑。後面朝代一直延續髡刑這一刑罰。

就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他曾經就用剃髮這一行為來振奮軍心。在一次行軍中,曹操下令不允許踐踏莊稼,而他自己的馬車因為受驚而踐踏了莊稼,所以他為了起到表率作用,割下自己的頭髮表示受罰。

其實髡刑說不重也不重,說重了就非常重。從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來看,髡刑根本不算刑罰,因為每個人都會去理髮,頭髮長了會影響日常的生活。而在古代,他們觀念並沒有如今開放,所以在他們心裡,寧死也不想承受髡刑。

在明朝時,朱元璋就對自己的第十個兒子朱檀實施過髡刑。那朱檀到底犯了什麼錯,讓朱元璋如此生氣?

朱檀的母親郭寧妃,非常受朱元璋寵愛,曾經也是宮中地位最高的妃子。朱檀因此也被朱元璋看重,兩個月大就被封王了。他一開始也挺爭氣的,但後來卻發生了改變,成為了“不良少年”。甚至相信長生不老,服用金丹,結果卻大病,不久就身亡。朱元璋非常厭惡他的行為,給他的諡號是“荒”,意思為行為荒唐。

而朱檀會被施以髡刑,也是因為金丹。當時朱檀求丹心切,聽信一道士之言,說用8歲男童可煉製仙丹。朱檀什麼也不考慮,就開始到處尋找8歲男童,什麼手段都有,坑蒙拐騙都用了。最後人心惶惶,朱元璋也聽聞此事,並知道了是朱檀所為,當場大怒,下令捉拿。

朱檀被抓後,非常害怕,所以他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自己的妻子,也就是朱元璋兒媳婦。朱元璋雖說很生氣,但朱檀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怎捨得殺他,於是就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為由,對朱檀施以髡刑,免除死刑。這也是給朱檀一點教訓,但卻是苦了朱檀的媳婦,她被賜死了。


理科男讀歷史


髡刑是把罪犯全身的毛都剃光,可以說極具侮辱性,而朱元璋就曾對他的親兒子處以髡刑,此人正是魯王朱檀。

生而為王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此人在出生後兩個月就被封為魯王,他的母親是郭寧妃,三個舅舅兩個被封侯,而且頗受朱元璋重用。

可以說朱檀的母族地位尊貴,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只有兩個月大的時候被封為魯王。

朱檀早期一直和父母生活在南京,在這一段時間內,朱檀表現的極為乖巧,而且他天資聰穎,平時喜歡讀書作詩,對待他人也謙遜有禮,因此也獲得了一些朝臣的稱讚。

朱元璋也很喜歡他的這個兒子,為此還給他的這個兒子找了一門好親事,他將信國公湯和的女兒嫁給他為妻,這位湯王妃也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兩人的結合在很多人看來是郎才女貌。

到了洪武十八年,年滿十五歲的朱檀前往兗州就藩,朱檀剛剛到了兗州時,他還能約束自己,每日不是讀書寫字,就是吟詩作畫。

可惜好景不長,朱檀就發現了一個現象,在他的封地內,沒人約束他,只要不是造反,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痴迷煉丹

因此朱檀很快迷上了長生修道之術,為此他還找了一群道士在他的王府內煉丹。

朱元璋雖然厭惡貴族子弟不務正業,但只是煉丹還不能讓朱元璋對他的親兒子處以髡刑,那麼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

原來朱檀也不知道聽誰說,要想煉成不老仙丹,需要閹割一百個年滿八歲的男童。

如此荒誕的要求,一般人肯定不會相信,但此時的朱檀已經走火入魔,他對這樣的話深信不疑。

他直接派出護衛軍大肆偷盜男童,抓到了直接進行閹割,這致使兗州地區民怨沸騰,當地官員紛紛上書彈劾朱檀。

朱元璋聽說這樣的消息後,當場下令將他抓到京城受審,可是朱檀畢竟是朱元璋的兒子,他並不想處死自己的兒子。

於是乎,罪責就全部落到了朱檀妻子湯王妃的頭上,湯王妃被下旨賜死,而朱元璋只是用髡刑這樣的侮辱性刑罰警告他的兒子。



朱檀雖然被處以髡刑,全身的毛都被剃光了,但他卻並沒有感到被侮辱了,他依然熱衷於煉丹大業。最後在洪武二十二年,朱檀因為中毒而死,死後的諡號為“荒”,後世稱他為魯荒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