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理性是此時最緊缺的良藥

本報評論員繼口罩、消毒用品等之後,公眾再次被“買不到雙黃連口服液”的恐懼支配。1月31日晚間,一條“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引發雙黃連口服液的搶購,此藥在各購買平臺迅即售罄。

該事件再次凸顯,在疫情防控的焦灼時刻,在喧譁紛亂的輿論中,冷靜和科學理性的缺失與可貴。

從昨晚到今晨,在信息的不斷更新過程中,社交媒體上出現一種詭異的情景:一撥人依然奔走在不同藥店搶購雙黃連口服液;一撥人在轉發澄清新聞,討論下一階段該囤積何種藥品;自媒體在批評專家和媒體愛搶風頭,再加上滿天飛的段子,好不熱鬧。

如此狂熱的場景,在這場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中不斷上演。基因武器、爆竹殺毒、寵物感染病毒……各種謠言、偏執激進的觀點,裹挾在恐慌、混亂、不滿等情緒中,如另一種病毒般在輿論場上蔓延,嚴重干擾了全民抗疫的鬥志和信心。

除了那些蓄意造謠傳謠、混淆視聽以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去責怪誰製造了恐慌和混亂。對大眾而言,面對未知的病毒,恐懼情有可原。科研人員為了攻克病毒夜以繼日、努力攻關,有好消息第一時間通過媒體告訴公眾也無可厚非。

但非常時期應考慮非常之應對。在這場“戰疫”的關鍵時刻,保持冷靜、理性很難,也因而更顯其重要及必要。

防疫無小事。此時的科研應強調治病救人的實際療效,暫時將科研人員追求的“最新發現”“重磅消息”等放一邊,要特別考慮到可能引發的公眾反應,尤其是對於一些處於非常初期的研究成果的披露要慎之又慎、留有餘地,否則很容易引發誤導,引起群體搶購等非理性行為。

對媒體而言,在社會情緒處於緊繃狀態,任何一個信息都有可能引發較大波動時,更應秉承權威、客觀、實事求是的職業準則,擔起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職責和鼓舞士氣、凝心聚力的使命,聚焦全民防控,對“重大突破”等保持警惕和清醒,多方求證,分清輕重緩急,劃分科學邊界,有效引導社會情緒。早期抗擊艾滋病的人常說:“教育是我們擁有的最好的疫苗。”在抗擊現代流行病中,這仍然適用。恐慌時,專家和專業媒體是公眾的“定心丸”,切不可過分消費這種信任感。

對公眾而言,要克服恐懼,保持科學理性,樹立信心。勝利終將到來,做好自我防護,是目前最好的藥。

阻擊疫情沒有局外人,同舟共濟的故事裡每個人都是主角。在醫護人員與病毒病魔短兵相接時,願我們每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自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責任,莫讓焦慮恐慌亂了陣腳,不拖後腿不添亂,不打口水仗。願我們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擁抱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