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農村辦“白事”時,大擺宴席怎麼看?

新大風歌


你對農村辦“白事”時,大擺宴席怎麼看?

不反對農村白事“擺宴席”,但是也不能太過張揚的大辦白事。

辦白事是一種風俗:白事操辦習俗主要是,傳統喪葬禮俗、傳統喪葬禮俗的主要內容、傳統喪葬禮俗的主要儀式、現代喪葬禮儀。

農村以前比較窮,所以喪事一般辦的很簡單,基本就是送盤纏+出殯。去世的第二天晚上給逝者辦一個送盤纏的儀式,燒點兒紙房子、紙車子之類的;去世的第七天出殯下葬。然後喪事就算辦完了。

現如今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有錢了,辦白事除了大擺宴席外,還包含了一些項目。

其實有些“大擺宴席”基本與孝順基本沒有關係,鋪張浪費。並且有攀比風氣,越來越多的人跟風,助長了攀比的氣焰,給農村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除了請一些農村的響器班吹吹響器(嗩吶,笙之的),還有的請戲班子在村裡搭臺表演。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形式,真正孝順的人在事後不管怎樣辦喪事,也心中無愧。



鄉土蘭州


別地方不太清楚,但是我自已家中的事情我自己經歷了,在一九年二月六日,我母親突發腦出血,在醫院治療,我們一家陪母親在醫院過了一個痛苦之年,治療期間共花去了三萬多元,最後的結果是醫院無能為力,一是:老人八十一歲高齡,笫二是腦出血以經衝滿腦臚。所以為了讓老人能回家過逝(我們當地風俗決不讓老人死在外面)就辦了出院,正月十四出院,第二天元宵節,按醫學術語來說,迴光返照,我母親在意識迷糊的情況下,吃下了人生最後的一小碗飯,笫二天就安祥地離逝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家所有的親人……,我們家我是老大,也是獨子,家庭條只能算是一般,按當地風俗,老人去逝必須要定日子,做道場,所以我就在家中給母親做了一個星期的道場,每天生活開銷基本上八千元左右,加上其它費用就是一萬多元,在做法事的時候還要跪靈,幾天下來是腰疼,腳痛行走都費力。現在總結得出的感想是:作為人子,這樣做是值得的,在這個世界上你至親至愛的人離你而去,幾十年的母子之情不是這一操辦就能還得完的,母親是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有母親在家庭真的很

溫暖,一聲問候,一聲關愛讓你感到無比的幸福,失去了母親也就失去了家庭往日的溫聲, 雖然我不是大孝子,但是作為人子人父,我必須尊守人性底線,要讓親人在生前感到幸福,逝去風光!華夏幾千年的儒家思想,道德傳統永遠不會消失。


過往雲煙147404211


現在農村辦白事基本上還是傳統的方式方法,大操大辦,大擺宴席。說實話我感覺挺折騰的。

我們村裡原來一般都是辦三天,去世第一天放家裡正北方位,需要一直燒紙,所有親戚來了都得磕頭行禮,第二天火化,火化回來當天晚上有個送盤纏的儀式,扎很多紙牛紙馬紙轎之類的東西,到村裡修建的土地爺廟去燒紙祭奠一些肉還有酒水什麼的,意思大概就是走去世的親人上路,帶著路上吃的穿的花的。第三天出殯,條件好的家裡都請的一些吹嗩吶的樂隊,一邊吹一邊還要在上下葬的路上磕頭,擺祭品,一直到山上墳地,所有的親戚基本上都去,浩浩蕩蕩的隊伍。

長這麼大經歷了自己的奶奶去世,她四個兒子,孃家有五個侄子,還有原來爺爺地外甥啥的都來了。奶奶是晚上去世的,相當於我們操辦了兩天,家裡亂七八糟的準備各種扎紙準備各種接待的都有專門的人安排,最累的人是我爸,每個親戚每個禮節都得面面俱到,兩天下來人明顯憔悴地不像樣,我也是差不多跪了兩天,膝蓋都疼,因為沒有事的時候就需要一直跪在奶奶旁邊燒紙,晚上也要燒,據說那都是給她路上帶走的錢,哭到出殯那天,我哭都沒勁哭了,所有的悲痛都折騰完了。

期間這兩天家裡來的所有親戚基本上都要擺宴席,還有講究不同的親戚需要帶魚帶肉還有用於祭奠的饅頭什麼的,都得擺出來。

這種東西看別人就是看熱鬧,真正自己家攤上的時候累才知道,所以我感覺農村的白事不是不辦,因為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我們應該傳承,但是我感覺應該減化一下環節,我們把該燒的紙,該有的儀式都辦一下,不必動勞那麼多人,因為真正至親的人就家裡的人,像什麼侄子外甥的其實很多就是走過場。還有人在世活著的時候該孝順的好好孝順,去世後真沒必要非要弄得比別人都風光都排場,人已去世,再吹再唱也聽不見了。


模小范影視


“白事”又叫“白喜事”,城裡人怎麼辦的我不知道,不過農村人事真的當喜事辦的,大擺宴席,邀請全灣全族的人過來。

各地風俗可能不一樣,我們這邊是辦三天,第一天過世的人抬出來放堂屋的地上,點長明燈供著,安排親屬通宵守夜,還要喊鄰居過來打牌到深夜才能散場回去。第二天火化,回來骨灰盒放桌子上供著。第三天上午出殯,開追掉會,桌上供著遺像,中午吃最重要的正席,傍晚燒逝者生前的衣物,晚上有幾桌小席。

三天過完,白喜事才算真正辦完,這些都是我們這邊上百年傳下來的規矩,這三天下來少說也是要花好幾萬的,有錢人又請樂隊,又搭臺唱戲的花錢就更多了。對於“白喜事”大擺宴席,我覺得首先要是符合當地風俗,按規矩來,不然事後會被人家說三道四。其次大操大辦還是要看各家實力,有錢就辦風光些也無所是非。最後我覺得還是要生前對老人好點,逝後再傷心流淚、大擺宴席老人也是看不到享受不到了,又有沒什麼意義呢!


月月哥哥


人死了死了無所謂。有的人大擺宴席是給別人看,心裡巴不得老人快些死。但孝順的子女不但在生對老人好而且死後是忠心實意把你風風光光送走他們這樣心裡覺得踏實。像我的兒女們他們確確實很孝順,我往常是這樣說的我死後直接把骨灰送到山上,一掛邊炮三柱香這是對我最後的更大孝順。(請人力幫忙給工資我們這隻要兩百元一天)這樣即輕鬆又不麻煩是不是更好吧。


白雲3584769303352


我們那農村是土葬的,有的人父母死了,請吹喇叭的在家又吹又打還掛個高音喇叭,親戚朋友還可以花錢點歌,有收禮金的,我父親在病期間我全力以赴陪在身邊,他走了我沒有操辦,沒有吹吹打打,親戚朋友都說我和別人家搞得不一樣,我說一切從簡,那樣還打擾別人,本身心情不好,也沒有照顧好來看望的親朋好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好的,我們那有一家搞得好,收錢收定額的飯錢,不收煙花爆竹花圈之類的,人人都有這種過程,風俗習慣也是因人而異


AAA心中有善


人死不能復生,對於農村辦白事大擺宴席這種陋習我十分看不慣,活著不知道好好的孝順,死了之後來冒充親生的了?不如在家中長輩在世的時候多買上點好吃的好喝的來看望看望他們。

對於紅白喜事大擺宴席這種陋習近些年來國家壓制的比較徹底了,很多村尾、居委都有了“紅白理事會”為的就是防止大操大辦的情況發生。其實喜事還好,大家都圖個開心,對於白事我認為大操大辦只能是增加在世的人的經濟壓力,為的就是那點面子。

其實很多農村家庭是根本支撐不起來大擺宴席的支出的,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其中出現的就是中間的人情世故和麵子問題,在農村消息相對閉塞,誰家中出現任何事情幾乎在第二天就會傳便全村,甚至還會添油加醋。

很多人迫於這種壓力,就算自己沒有錢,借錢去也要遵守以往的這種習俗, 不然村中的一些“老孃們兒”嘴下可不會留情,一不小心就是一頂不孝子孫的大帽子扣在腦袋上了,你說氣人不氣人,她們會把你歸結成一個異類來看待,不論你對長輩有多好,不大操大辦在她們心中就是不孝子孫的代名詞。

不論是人情世故還是面子問題,最終導致的是去世之人不知道在世之人受痛苦,來來回回都不是一種好的結果,所以這種陋習我認為可以去摒棄掉,不如在長輩在世的時候多去關心下,這樣也不至於在死後落下話柄讓人談論。

科技季節


一個箱貨,裡面坐著幾個嗩吶手,他們帶著吹拉彈唱的工具,車子停下後,便開始忙活搭建戲臺,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時,大家就明白了這是做什麼的了。

這是我們當地人俗稱的“響官”,花錢請他們來,是因為村裡有人過三年,確切的說,是老人去世三年的祭奠活動,這是一種傳統風俗,也是一種非常隆重的祭奠。


過去,凡是沾親帶故的人,都會前來祭拜,這天會“高朋滿座”、“人來人往”,主家為了不失待客之道,自然會大擺宴席,以表致謝。期間,“響官”會拿出自己的“絕活”,表演各種各樣的節目。

若聽到有人高喊——“接客”,“響官”會立即終止表演,連忙下去迎接,當他們來到客人面前時,便開始賣力吹唱……此時,若客人不主動掏出錢來的話,他們是不會“放行”的。

12點上墳,姑娘家倍感“特別”,不僅要行9頭大禮,隨幾千現金,還要拿上“帶彩”的雞魚,每條雞都口含百元大鈔,切被特意摺疊成扇形,猶如鮮花在供桌下盛開,甚是“好看”……

祭奠完畢,一場盛大的宴席隨之而來,屋內、院外坐的滿滿當當,大家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欣賞表演,此時的哀思蕩然無存,反而像一場親朋間的聯歡……

舉辦三週年,是子女對老人的一片孝心,理應是深痛懷念,而有些人則藉助“半喜半憂”一說,竟然點播歌曲、小品等節目,真的不知道這樣的祭奠有什麼意義。


村錄農記


我們這裡是山村,一直以來老人去世後都要入棺下土,延續土葬的習俗。在入土之前得請地理先生看山,得請鄉里鄉親封棺;入土時辰多少,得放置家中多少天,如果時間過長,晚上得鄉里鄉親來家裡守夜等等;請鼓手,吹嗩吶。入土頭天鄉里鄉親多少送禮(按能力大小)算是幫忙,入土當天要40-50人抬棺(地理位置遠近不同,經常輪換)。所以終上所述,不管是哪一家碰到這事做都得人多幫忙才能完成。

一場白事下來,怎麼也得殺上四五頭豬(260斤-300斤)才能完成,包括得提供給來幫忙的人提供香菸,瓜子以及一日三餐的伙食,所以花費不少錢。

在我看來,只要能順利把白事辦妥就行了,在農村不辦肯定不行,因為畢竟現狀還是如此奉行習俗。不要過度誇張,不大擺宴席,因為這並非一個孝子之舉,不提倡浪費,因為失去親人已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有能力更應該在老人在世之時能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多些陪伴才是孝子之道。


老吳後半生


我認為好的風俗該發揚,但鋪張浪費需要改善。

在我們農村,白事都會大操大辦,幾天幾夜,至少花費好幾萬。

1.吹拉彈唱,個人認為可以增強氛圍,可以接受。

2.也會請來打漁鼓的來熱鬧,可以吸引周邊的人觀看,也挺好的,發揚了傳統文化。

3.至於那些風水、禮節,超級繁瑣,至今都搞不明白,就不談論了。

個人認為,大家需要聚在一起懷念、衰悼無可厚非。但大吃大喝,就會浪費很多人力物力錢財。

1.很多食物都不是在現場吃,而是分好打包帶回去,很多人並不喜歡吃這些菜,就會造成浪費。

2.尤其是煙錢,隨便一包就10~20元,就會佔很大的比例。那麼多人,平均每人會分到好幾包,對於雖然抽菸,但相對節省的農民而言,抽的都是錢,沒必要。對於不抽菸的人而言,更是浪費。


對於農民而言,這些都是種田種地的辛苦錢,浪費在菸酒吃喝方面,感覺有些不值得。建議應該量力而行,有錢大辦,無錢小辦。但已經是習俗,想小辦也實行不了。


辦白事,本來就是悲傷的事,因為這些鋪張浪費的習俗,有些本就賺不到錢的人需要把一輩子的積蓄搭進去,變成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實需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