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賠款日本2億兩卻被此漢奸給賴了回來日本至今都無法討還

120多年前,腐敗的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不僅喪失了中國近代唯一的一次崛起良機,還將遼東和臺灣割讓給了日本,2億兩白銀的賠款更是成為中國人民的沉重負擔。甲午戰爭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中國人民的血汗膏腴使得日本迅速擺脫了落後局面,工業化和現代化取得了長足進步,相反中國卻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中華大地風雨飄搖。

甲午戰爭賠款日本2億兩卻被此漢奸給賴了回來日本至今都無法討還

除了喪權侮國的《馬關條約》的2億兩賠款外,還有一筆3000萬兩的贖遼費。因為賠款數據巨大,按照條約規定,一年時間內要還清1億兩,剩下的分6次還清,而且在賠款還清之前,日本會在山東威海衛駐地,等於是扼住了北京的咽喉,將中國的心臟暴露在日本的利劍之下。這一招隱藏的險惡用心,清政府為了解除威脅,不得不加快還款的節奏。

而這時的清政府國庫早已空虛,不得不向法國、德國、俄國進行借款,而這幾個國家也不是好鳥,抓住機會趁火打劫,狠狠地敲詐了中國一筆。

甲午戰爭賠款日本2億兩卻被此漢奸給賴了回來日本至今都無法討還

時間過的很快,清朝走進了歷史,民國初建,可國內外形勢與前清相比,一點都沒有改觀,整個國內是一盤散沙,軍閥割據。袁世凱在過了83天的皇帝癮後,在全國人民的反袁浪潮中死去了。他的繼任者,被人稱為“親日分子”的段祺瑞掌控了北洋政府。

段祺瑞為了改善瀕臨破產的財政狀況,同時擴展自己的勢力,開始打著

“經濟開發”的幌子,不斷向日本借款,前前後後借款總額達到了3.2億日元,摺合2.16億兩白銀,這麼一算,借的款與賠款基本上差不了多少了。這筆鉅款對於當時

中國

來說,猶如是雪中送炭,段祺瑞用這筆款項發展生產、武裝軍隊,修建鐵路,甚至還給了自己的政亂

--南方革命政府一部分,就連徐樹錚收復外蒙都是依靠這筆款項。

甲午戰爭賠款日本2億兩卻被此漢奸給賴了回來日本至今都無法討還

作為借款的回報,日本得到了在東北建立兵工廠和修築鐵路,以及開礦權的權利,可讓日本人想不到的是,段祺瑞承諾的鐵路壓根就沒有興建,而其他特權,東北軍閥張作霖也是表面和氣,能不給就不給,難拖就拖。日本人錢是借了不少,實際上獲得的利益很有限。

1926年4月,段祺瑞被驅逐下臺,退回到了天津,繼任者根本就不承認這些借款的合法性。段祺瑞下臺了,就更不可能還錢了。其實段祺瑞也根本就沒想過要還這筆錢,借款合約都是使用交通、鐵路、礦產等名義,無法變現。而段祺瑞有一句話,很是直白:“咱們對日本,也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嘛,到時候,一瞪眼不就完了”,言外這意是,我能借來錢是我的本事,為什麼要還呢?

9.18事變後,日本極力拉攏段祺瑞出山,可段祺瑞面對日本的利誘與威逼,寧死也不做漢奸,表現了一箇中國人的應有的氣節。由於此款遲遲不能歸還,還加重了日本1929的經濟危機。1936年,隨著段祺瑞的去世,這筆鉅款也就不了了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