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最近的热播剧中有不少明代剧,包括《大明风华》、《锦衣之下》、《山河月明》等,剧集都很精彩,老戏骨层出不穷,服化道也颇为用心,带给观众不错的视听享受。

但在一众明剧当中,也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看着满朝文武都穿着一身“鹤纹“补子,连想找个杂色的都难,这符合当时的补服制度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能!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我们的仙鹤服都是批量生产,量大从优!


01 补服分品级,仙鹤是一等

补服制度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不过那时候主要是绣在衣服上的纹饰,由朝廷集体赐予绣袍,以此彰显品级。

所谓的补服,大概就是给衣服打补丁的意思,只不过这个补丁比较高级,更是身份的象征。

文官饰以禽,武官饰以兽,是为“衣冠禽兽“。

元代时期,十分盛行一种叫作胸背的装饰,即在官服的胸前、背后织出一块方形装饰,有花鸟、野兽等图案,但并无明显的等级意味。

明代则继承了元代的某些服饰特点,再揉以汉唐时期的公服等级制度,诞生了补子这一官服花样。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根据《明史》记载,不同的补子花样,代表不同的官职等级,不得僭越。

那么,哪些官员匹配哪种纹饰呢?

《明史•舆服志》记载:“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氵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也就是说,文官一品的补子为仙鹤,也就是大家在电视剧里经常看见的种类,白鹤飘飘的图案,顿显珍贵。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而《大明风华》中多次出境的内阁三杨,太子洗马杨荣、太子少傅杨溥、礼部左侍郎杨士奇,这三位的官职分别对应哪个等级呢?

查阅《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后,我们弄清楚了,礼部左侍侍郎为明清时期礼部的副长官,以左为上,左、右各一人,正三品。

太子少傅是西汉时设立,三国时延用,为正三品官职,明清时品级等同太子少师(正二品),但地位在太子少师之下,太子少保之上。也就是说,至多不超过正二品

太子洗马

也是东官属官,三国时魏、蜀都设置此官职,为七品。后世品级有所调整,比如隋唐时从五品上下,宋为五品,明代则为从五品,而且多数由其他官员兼任,并无实际职掌。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由此看来,三杨当中,杨士奇、杨溥官位稍高,礼部左侍郎是正三品的高官,太子少傅则介于正三品到正二品之间,而太子洗马杨荣只有从五品,当然,有可能他只是兼任,本职官品会比较高,但理论上也不会高于另外二杨。

即是说,这三位“位高权重”的杨大人,实际可能只应该身穿三品孔雀补服,甚至于只能捞着一件五品白鹇补服穿穿,而绝不可能像《大明风华》电视剧里一样,身穿仙鹤补服傲立朝堂。

而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于谦、徐滨等其他官员身上,于谦是什么官职?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根据历史记载,他跟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时,担任的是监察御史之职,这是个什么官品呢?我们用今天的官职作对比,他有点像是法官,又像是纪检官员,被称为风宪官,也就是管百官风纪的。

这种风宪官,他的官服式样与其他官员不同,不是按品级区分纹饰,而是单独的一种装饰:獬廌。

獬廌,是古代的一种神兽,长有一只角,也称独角兽,传说能够分辩是非曲直,遇上纠纷争执不休,它能“不学而触邪”,也就是天生就具备区分好人、坏人的能力,能用独角去抵邪恶之人。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身为御史的于谦,当然也不大可能穿着这件仙鹤袍,他的官服应该是独特的独角兽。

像这部《张居正》中,首辅张居正也不过穿着三品孔雀补服,而绝没有犯这种“满朝禽鸟皆仙鹤,武官皆着狮子袍”的错误。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02 补服颜色也体现品级

除了图案的显著差别,还让人心生疑惑的,是古装剧中那些经常变化的官服颜色,有时候是蓝袍,有时候是红袍,这是随手所欲的更换,还是另有礼制玄机呢?

答案当然是后者,史料告诉我们,官服的颜色也很重要,不是想穿什么颜色,就能穿什么颜色的,还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品级够不够。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三色等级


对于官服的颜色形成定制,还要追溯到唐朝时期。

《旧唐书·舆车志》中记载:“贞观四年又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高宗还颁发诏令,对官服颜色规定得更加细致:文武三品以上为紫色,配金玉带;四品颜色为深绯,五品为浅绯,两者都可以带金玉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配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配鍮石带。

不同等级的官服,搭配有不同的饰物,金银玉带是其中之一,鱼符、龟符等则是更显著的高官的代称。

不少唐诗中都能窥探出这种官服颜色等级制度,比如李商隐的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大诗人贺知章也曾留下“金龟换酒“的风流故事。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这里的金龟,指的就是装有龟符的金龟袋,这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资格佩戴的饰物,后世也以金龟婿代指那些有权势钱财的男性,无数少女的恨嫁对象。

而明代正是在唐代官服制度之上,制定了类似的公服制度,“国初服色依散官,与唐制同“。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其制,盘领右衽袍,用纻丝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也就是说,红袍是一品至四品的官服颜色,而五品到七品是青袍(也就是我们在剧中看到的蓝色袍服),八、九品则是绿袍。

明代补服制度:“衣冠禽兽”不只有仙鹤,《大明风华》穿错啦


我们在剧中看到的蓝色仙鹤补服,颜色对应着五品到七品,花样却是一品,不用看穿在谁身上,这种颜色和花纹的搭配,本身就是大错特错。

而影视剧中,八、九品的小官并不多见,因此绿袍也就成为大家忽略的对象,但胡乱混用绯袍、青袍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观众们瞧着只以为是同一款式不同色系,殊不知,在古代严格的礼法制度下,可不存在为官员们准备两件不同颜色的官服替换着穿的事情。

穿错颜色、穿错花样,都可能是掉脑袋的大罪。

如今的影视剧中,虽然服化道越来越精良,不惜花费巨资打造,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量产之下的弊端:张冠李戴,袍服乱搭。

我们可以理解,戏服都是批量制作,导演很难细致到关注不同品级的官员,对应不同花纹的官服,但好歹在主要演员身上,也该稍作区分才对。

毕竟,观众虽然是看个热闹,也要看出点门道,体味不同的文化底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