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闺蜜最近跟我们吐槽,因为儿子和一个幼儿园同学住得很近,所以两个孩子的妈妈也经常联系,讨论幼儿园和育儿的话题。可同学妈妈经常透露出一股"优越感",让闺蜜大为苦恼。

有一次幼儿园布置了手工作业,这个妈妈给闺蜜发来了一张照片,里面是一个做工精致、一看就不是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和一份详细记录制作过程的心得体会。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闺蜜礼貌性地回复了一句"你真用心,教育孩子很细心。"

同学妈妈立刻说:"那当然,教育孩子就是要细致一点,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这都是为了孩子未来,我们做父母当然得负起责任呀!"

闺蜜看了眼自家孩子的作业,一个制作粗糙的卷纸芯笔筒,默默地在心里叹了口气:咋地,不帮孩子把手工做得精美好看,还是家教做得不够好的意思?养娃真是太难了。

养娃暗藏"鄙视链"

同学妈妈总觉得闺蜜对待孩子的培养不够用心,太过随意。实际上,"鄙视"的话语虽然没有直接宣于口,养娃圈里确实也暗藏"鄙视链"。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丨上早教的,鄙视不上早教的

让闺蜜感到不舒服的地方,不止做手工作业这一件事,最大的观念分歧出在"报班"上。

这位妈妈给孩子报了4个早教兴趣班,跆拳道、英语、钢琴和绘画。最近还想拉闺蜜一起团个乐高班的优惠。闺蜜想着孩子才5岁,现在买一些乐高材料,照着最基本的去玩,错错有余,不想那么早就把孩子送去上课,于是就拒绝了同学妈妈。

没想到就换来了同学妈妈的责备:"对孩子这么上心?可不能为了节约一点钱,就错失培养黄金期啊!"

在送孩子上早教的家长眼里,那些不送孩子去早教的,都是不重视孩子学习和教育的。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丨上私立幼儿园的,鄙视上公立幼儿园的

有一次在楼下小区,听到几位跳广场舞的奶奶聊天。

"你们家孙子上的公立幼儿园,真的是天天傻玩吗?"

"可不是,看李大姐孙子在私立幼儿园,上中班都能写好多字了,我这孙子还什么都不会。我是准备要跟媳妇说了,明年就把孩子转私立去,不能在公立浪费时间了。"

"私立可比公立费用高多了,你媳妇是不是不舍得钱?"

"可公立什么都不教,也太埋没孩子了,怎么能节约这个钱呢?不知道夫妻俩脑袋里想的什么。"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许多人仅从幼儿园是否教授知识,来判断好坏,认为私立幼儿园能提前学到更多知识,为日后小学打下基础,鄙视把孩子送到公立幼儿园的家庭,觉得是"舍不得花钱"的短视行为。

丨辅导作业的,鄙视不辅导作业的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小学生做作业的旁边,必定有一个家长作陪,否则家长就是"没责任心"的表现。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太忙,或者认为陪孩子写作业不利于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就没有这么做。

可不去陪孩子写作业,作业错题太多,有的老师还会在家长群里公布出来,提醒家长要监督孩子写作业。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那些家长监督得好、作业错题少的孩子,还会被老师点名表扬。于是家长群里也会案子比较:每个家长都会关注,哪些孩子的作业经常得表扬,哪些孩子的家长没有尽到监督"义务"。这也就慢慢生出了一个陪写作业的"鄙视链"。

教育孩子没必要跟别人比

人在养娃圈,很多时候变得身不由己,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各种各样的"鄙视链"。别人一句"这可是为了孩子好",就会演变成自己的压力,让家长不得不得进行自我反思:我这么做,真的不够好吗?

其实教育孩子,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条件、自己孩子的方式,真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丨不拿金钱衡量教育

成人世界常拿金钱去衡量一件事。拿闺蜜和同学妈妈,以及小区几位奶奶的聊天来看,他们潜意识里愿意为孩子花钱,花钱越多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自然就会在心里默默鄙视,那些不愿意掏钱上早教、去私立幼儿园的家长。

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同,有的家庭能够支撑一年几十万、四五个早教班的费用,有的家庭想逃掏出这么一笔钱,还真不容易。另外,如果让早教班把孩子的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量力而为,家长不必为了避免受"鄙视",就咬牙给孩子报昂贵又并不划算的早教课程。最好的教育不在早教班上,反而是在家庭里。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丨责任心不是包办代替

有的家长会沉浸在自己为孩子的付出之中,被自己的种种付出行为所感动。比如帮孩子做精美的手工,陪孩子做作业到深夜,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一颗心都扑在孩子身上。

这种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式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手工做得再好,交上去的作业再没有瑕疵,也不是孩子自己检查出来的结果,只能是变了味的"责任心"。


一份手工作业,就能看出家教差异?没想到养娃也暗藏“鄙视链”

若是陷入到这样的比拼较量之中,家长相互之间都在比无谓的付出,实在没有一点意义。

时时刻刻的比较,更多时候是庸人自扰,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

我们无法消除客观存在的各种"鄙视链",但我们可以选择无视它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足够的爱,让自己舒坦,让孩子健康城长、学有所成,这就足够了。

您还有哪些育儿行为,被周围人鄙视过?可以在评论区吐吐槽~


每个妈妈都是育儿专家,如果您有表达的观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蔓德育儿,青云计划获奖者,如果喜欢请关注、转发、收藏,一起做有“想法”的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