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婴儿的看护远比孩童的看护要麻烦的多,可家长们在面对婴儿时,却能展现出十足的耐心与平和的心态

。反倒当婴儿发展到孩童,变得远比婴儿期更加懂事时,父母却把耐心褪去,心态出现急躁。

有些家长会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婴儿期的他们只负责吃饱穿暖,健康平安即可。可一旦到达3岁以后,他们将要学习更多的社会技能,这不像吃穿一样,只凭父母单方面的给予就能满足孩子,还需要孩子自身主动的去吸收学习。

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正因为如此,当家长认为自己已经使出全部力量后,发现孩子却仍一窍不通,就会出现暴怒的情绪。说得直白一些,用暴力手段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因为自己无计可施,已经想不出如何让孩子认同自己的最后手段。

父母在对孩子发脾气时,其实是对“养娃”和“育娃”的混淆

首先给大家先提出一个问题:当宝宝刚出生,因为第一次为人父母,不懂得如何照顾宝宝,一切都会做的格外小心翼翼。就算宝宝不买账,家长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耐心感化宝宝。可当孩子开始接受教育时,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导师,为何会缺失了当初的耐心呢?

这便是混淆了“养娃”和“育娃”。养娃是让宝宝吃饭喝水,保护宝宝的健康即可。而育娃便是让孩子学会各种社会技能,学习各种本领以便未来能够立足。但是父母却将二者混淆,他们认为在婴儿时期,已经把宝宝教育得当,此时的教育便成了“二次教育”。

除此之外,养娃其实比较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生理反应,饿了主动会吃饭,渴了主动会喝水,冷了主动会穿衣。家长在一旁稍微指导,宝宝就能按父母说的去做。

可是学习却不一样,即使此时没有学习到知识,也不会影响宝宝的日常生活,身体也不会发出“缺少知识”的信号,这便让宝宝将学习二字放在了一旁。人只有在威胁到自身的身体结构后,才会做出改变,而学习恰恰是影响宝宝内心的方式,所以宝宝意识不到。

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体罚教育仅仅出于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孩子的内心并无所求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靠暴力手段教育出来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主动教育,绝非依靠父母的暴力而采取被动学习方式。

朋友作为一名教师,深知除了学习外,特长也是当今孩子必须掌握的本领。于是给孩子报了围棋班,但这一切并没有告知孩子,仅仅是在上课第一天直接将孩子带到了围棋教室。

围棋对于他家的孩子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学习围棋上面,孩子非常吃力,也不知道自己学习下围棋到底是为了什么。为此,我的朋友从最初的宽容不得不变为一次次咆哮,只因他发现:当自己说话音量提高后,孩子会暂时的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

但这一切都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就如同原始的野生动物一样,狼群的首领一定是打架高手,当所有狼都打不过它时,因为惧怕,便会推崇这只狼为头领。可一到首领晚年,年老多病,实力下滑后,就会出现年轻力壮的狼去争夺首领的现象。

孩子也如同小狼一般,因为此时的他无力与父母对抗,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一旦翅膀硬了,思想独立后,就会否定父母的意愿。当父母看到孩子不再按自己说的去做后,只能更加暴力,最终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

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朋友的孩子亦是如此,当他8岁以后,思想逐渐独立,发现父母的想法并非自己想做的事,便会与朋友发生争吵,朋友发现此时的暴力程度不能让孩子低头,就会提高暴力手段,直到孩子屈服自己为止

,可这并不是孩子的主动学习。

后来围棋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开始做孩子的心理工作,希望孩子能从心理上对围棋产生兴趣,便不断向孩子介绍围棋的历史与伟大成就。

索性朋友的孩子非常争气,确实对围棋逐渐有了兴趣,开始从头学习围棋。2年的围棋功课,仅仅用了半个月便全部掌握,并且获得参赛资格。

这点变化是朋友想不到的,靠着2年的暴力让孩子被动学习,孩子却一无所获。而当孩子对围棋出现了好奇与兴趣时,都不用家长去督促,就会主动练习下围棋,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成就,这便是主动学习所迸发出的潜力。

因为孩子的顺从,会给家中一种错觉:一打骂孩子,他就立马听话了

很多家长内心明白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存在问题的,可正是这个方法,能让孩子顺从自己,变得听话懂事,这真的是孩子内心的想法吗?

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棒棍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等的这些语句,大家一定听到过不少。也正因为这些话语的存在,让父母打孩子变得心安理得,掩饰了自己在良心上的不安。

虽然打骂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能更快的顺从父母,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当孩子逐渐长大,能与父母抗衡时,就会推翻父母要求的一切。

  •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为何父母会对暴力教育情有独钟?

使用暴力手段的父母,其实很不称职,他们在教育孩子的上面出现了很大的惰性,不想去思考其他教育方式让孩子变得优秀。当孩子年幼时,一句咆哮,孩子立马听话,这就会成为习惯,只要孩子犯错,就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当第一次使用暴力手段,发现却有奇效时,父母便不再去思考其他教育方式,只要孩子不按自己说的去做,便以暴力的形式让孩子不得不屈服。

这虽然在短暂时间内,可以让孩子与自己的思想统一,但是从长远考虑,当孩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还怎能像曾经一般听从父母呢?

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的教育方式同样不可取

很多孩子在哭闹发脾气时,父母会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乖,不哭了,咱们把这块糖吃掉就不哭了好吗?

孩子在听到这句话时,确实会停止哭。但这仅仅是解决表象,并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间长了,孩子不但不会收敛,反而会变本加厉。当自己想要一些东西时,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

这是因为,父母所谓的转移孩子注意力,在孩子眼中变相的成了鼓励。不但没有对孩子发脾气进行教育,反而用糖果的方式助长了孩子发脾气的毛病。

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发展到最后,便成为了溺爱。即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去就事论事,让孩子认识错误、改变错误,反而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继续延续错误。这也是很多孩子对于同样的错误反复去犯的原因。

等日后进入学校和社会后,孩子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去让同学,让老师为己所用。也可以说是在博取大家的关注,因为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哭闹时会格外注意,误以为全世界的人都会如同父母一样包容自己。这样,“熊孩子”就诞生了。

教育孩子并非只有体罚的方式,只是家长将“养娃”混淆于“育娃”

教育子女的方式没有一个标准,因为一家孩子一个性格,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孩子,所以教育手段也五花八门。

父母要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去找准正确的育娃手段。

拒绝打骂暴力,拒绝助长孩子的坏习惯,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为目的,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孩子日后走上正确道路的前提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