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的典韦,为何武将排名在关羽、张飞之前?

Luck依




答:按照民间流传的“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的顺口溜,典韦的武力值在《三国演义》里排在了第三名,是在关羽、张飞之前了。

不过,这个顺口溜也只是来自民间,并非作者罗贯中的权威设定。

作为读者,您也可以有自己的排法。

也有人认为赵云比马超厉害,把赵云和马超调换了位置,定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

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么调换,并没有影响到典韦的名次,还是排第三。

这说明,典韦的武力值是很高的,排第三,并没有太多争议。

实际上,典韦在《三国演义》中,也的确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呵。

典韦并非在《三国演义》仅出场一次,而是有多次亮瞎人眼的神操作、神表现。

而最令人抓狂的,《三国演义》里的这些描写,基本都有史实依据。

如《三国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中写夏侯惇给曹操推荐典韦——这是典韦在书中的第一次出场。

夏侯惇提到了典韦的一件英雄事迹:典韦曾为友报仇杀人,提人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

《三国志·典韦传》中是有记载的:典韦当时杀人后,步出,“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

还有,《三国演义》里,夏侯惇对曹操说典韦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

《三国志·典韦传》也记:“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这里补一句,典韦那一双戟重八十斤,可是正史记载。

而关羽的八十一斤青龙郾月刀只是《三国演义》所写,正史所无。

单从这一点来说,历史上的典韦就已经神力盖世了。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写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被困于濮阳西寨,典韦以十余枝短戟刺杀敌军,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又挺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

这段故事完全是从《三国志·典韦传》搬来的,而且,《三国志·典韦传》写得更有威势:当时的典韦带领数十名身披两层铠甲的猛士冲锋陷阵,“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而典韦熟视无睹,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

典韦惨死于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非常壮烈,当时,降兵夜反,无数军马步兵杀入营门,枪如苇列。典韦武器被盗,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缺少了惯用的重兵器,换成了一把轻飘飘的腰刀,非常不得劲,因砍人过多,刀口钝卷,他一怒之手,一手提起一个敌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典韦中箭中枪,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而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真是虎死雄风犹在,杀气冲天,无人敢冒犯。

而这一过程,还是照搬自《三国志·典韦传》,传中写“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我的天哪!一手提起一个敌人迎敌,还不得有几百斤的神力啊?!

当然,除了这些,《三国演义》还不断为典韦加戏,写他曾驱猛虎过涧;曾单手举起被快被劲风吹刮倒地的千斤旗杆;曾不费吹飞之力杀跑郝萌、成廉、曹性、宋宪四员大将;曾轻而易举地打败侯成、高顺;曾秒杀了何仪的副元帅;曾与许褚双斗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看这些神勇表现,典韦的武力值根本不容怀疑。

之所以有人觉得他不应该排在关、张之前,主要是他与许褚自晨至昏,不分胜负。

而在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的汉中之战中,许褚曾是张飞手下败将。

其实,书中在这儿已经写得很明确了,许褚被张飞所败,全因酒醉。

而典韦与许褚之战,典韦是有意收复许褚,没有出必杀技,不下死手,不出全力。

退一步说,在“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的顺口溜,许褚排位虽然远远低于马超,但大家也不可忘了,在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里,许褚与马超大战了二百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败。而在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里,马超又和张飞从白天写到黑夜,挑灯夜战,不分胜负。

所以,“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孙许太两夏候”顺口溜的排位,只是一个大致的印象,并不精密。

并且,一员武将的武力值,也不是总一成不变的,和他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精神状态、所处环境等等,都会有一定关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职业拳王泰森曾经打败过霍利菲尔德,但他不也同样败倒于霍利菲尔德的拳下?


覃仕勇说史


三国中最被高估的人物,就是典韦。

关于三国英雄的排行,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的说法。

这其中,吕布排名第一,三国第一勇将毫无争议。

赵云一身都是胆,排第二是毛他老人家钦点,也争议不大。

问题是典韦的排名太高,竟然排在关羽张飞马超之前,这就不合情理了。

典韦当然也是猛将。三国志还记载他擅长使用铁戟,重达八十斤。大家注意,这是正史的记载,不是小说演义。将近一千年后,岳飞的儿子岳云,擅长使锤。一双铁锤也是重达八十斤!使用八十斤重的兵器,说明典韦确实非常勇猛。但还有没到超越关张的地步。

首先从战绩看,典韦没有斩杀地方大将的记录。他杀的都是无名小辈。关羽斩了颜良文丑华雄车胄,张飞斩了纪灵,这都是著名的大将。

典韦在宛城被小兵围攻而死,张飞领二十人在长板桥喝退曹兵!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其次从职责来看,典韦是曹操的保镖兼突击队长。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独当一面。张飞领精兵一万,蜀汉集团除了关羽,就数他的人马多!典韦与关羽张飞的地位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上将嗳福斯



“三国演义”典韦仅出场一次吗?难道是我记错了,在我的记忆里,前期典韦出场率应该不低吧!

  • 濮阳之战,有典韦;
  • 定陶之战,有典韦;
  • 收许褚的是典韦;
  • 杀退吕布四健将的,也是典韦;
  • 典韦救曹操的战役,都不止一次;

所以,典韦的出场,绝对不止一次,前期还是比较活跃的;


这边,我们重点说一下,为什么典韦的排名,会在关羽、张飞之前;

  • 首先,得说典韦与许褚一战,典韦与许褚,两个莽大汉,从辰时战至黄昏,不分胜负;
  • 这边就有一个问题,典韦明明和许褚打平,为什么他的排名会在关羽、张飞之上呢?
  • 实际上典韦不是打不赢许褚,他是想收复许褚,为曹操所用,所以他并没有出全力;
  • 而且典韦的手戟重八十斤,还是单手短柄武器,相当于一只手要拿四十斤的武器,来与许褚对战;八十斤的单手短柄武器,远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难度高,对体力的消耗,也更加巨大;
  • 有如此巨大的体力消耗,典韦依然能与许褚战至黄昏,不落下风;足以证明,典韦在体力充沛的时候,实力绝对上风于许褚;

濮阳之战,曹操偷袭吕布西寨,被援军赶到,打得大败;郝萌、成廉、曹性、宋宪四将领兵追击,曹操生死存亡之际,大呼“谁人救我!”只见典韦大叫“主公勿虑!”,取短戟数十支,待敌人靠近时,全部飞将出去,一人一戟,并无虚发,十余人应声而倒;典韦提起双戟,冲入敌阵,杀跑郝萌、成廉、曹性、宋宪四员大将,不费吹飞之力;
  • 第二次濮阳之战,侯成、高顺出战,典韦手提双戟出阵,侯成、高顺双双败走;这边连回合数都不提,可见是速败;
  • 大军进入城中,方知中了陈宫之计,仓促中,避之不及,只好应战,典韦在曹操马前拉开阵势;东巷张辽杀出,西巷臧霸杀出,这边郝萌、曹性、高顺、侯成,皆来围堵;典韦怒目咬牙,奋死杀将出去;慌乱之中,不见了曹操,典韦再度奋不顾身,杀入重围,去找寻曹操的踪迹;左冲右突,杀将进去,正撞着李典,急忙问时,亦下落不明;典韦着急,着李典先冲出去,搬取救兵,自己再往里冲,急寻曹操;然后又遇到乐进,问时,寻觅不见;两人再往里杀,城门起火,烽烟滚滚,乐进坐骑进不去;典韦独自杀将进去,救得曹操,杀出一条血路而走;

首先,典韦轻松击败吕布四员健将,足见其实力不容小觑;然后,击败高顺、侯成,秒赢,高顺虽然不是什么高手,但也能与夏侯惇打四五十合;最后,把吕布的城池当自己家一样,横冲直撞,想杀到哪就杀到哪,什么八健将,张辽、臧霸、高顺,谁拦得住典韦;能在吕布军营几进几出,整个“演义”中,都找不出第二人,况且当时吕布还在;

再看张绣造反一节,典韦中计,喝得大醉,在军帐中睡觉;迷迷糊糊,听到喊声四起,知道中计了;忙起来找寻武器,武器也被偷走了,随便捡了一把腰刀,奔曹操营寨就去了;一把腰刀,能有什么杀伤力,面对四寨成千上万的士兵,典韦拼死护住营门,奋力杀散骑兵,这边步兵又至;典韦丝毫不怯,一直到腰刀砍缺钝;典韦丢掉腰刀,双手提起两个军人做武器,又杀死军汉八九个;这什么概念,不但要提起两个几百斤重的军人,还要拿他们作武器,施展招式打败敌人;试问,这阵仗,除了典韦,谁还能做到?谁还敢上前找死,四寨兵马,皆不敢上前,只敢站得远远的,用弓箭射典韦;可惜典韦独木难支,如何挡得住成千上万的弓箭;

提一把腰刀,对战四寨人马;提两个士兵,对战四寨人马;若不是死命护住曹操寨门,典韦可以施展得更好,绝不至于身死;——赵子龙的七进七出,也不过如此!


爱尚文史


关于典韦在三国中,武艺排名第三这个说法,可能是主要参照了三国24名将这首打油诗。在这24位名将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三国扛把子吕布,而典韦排名第三,武圣人关羽和张飞都屈居其后,很多人不服气。

原因就在于典韦和许褚打成平手,而不争气的许褚曾经和徐晃联手,被关公杀退。面对颜良文丑之时,许褚不敢请战,而最终关羽干净利落的杀掉了颜良,如此两相比较,不把被认为和许褚武力持平的典韦给比下去了。不过我认为这对于典韦来说并不公平。

典韦吃亏就吃亏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出场次数太少,死的太早,他的战绩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这影响了人们对他的观感。其实典韦的每次出场都带有天崩地裂的骚操作。

典韦第一次出场是通过夏侯惇之口向曹操介绍,夏侯惇在偶然间发现了逐虎过涧的典韦,一个能够追着老虎打的男人,牛不牛?百兽之王,像一只小鹿一样,被一个人追着打,他此时一定能够体会到那些被他吃掉的小鹿,小羊临死时绝望的心情吧。

把老虎打成老鼠,在整个三国中,只有典韦能够做到,充分展现了典韦的勇猛与强大的个人武力。典韦力大无穷,他的一对铁戟重达80斤,这可不是关于那段青龙偃月刀出自罗贯中的杜撰,而是他照搬三国志中的记载,史书上就曾经明确的记载典韦武器的重量。

在力量上很显然典韦也是胜过关羽张飞的。俗话说得好,一力降十会,更何况典韦能够把如此重的兵器运用的挥舞如风,说明典韦的力量非常大。在冷兵器时代,力量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典韦他的出手次数并不多,但是他经常面对以一敌多的场面,在曹操濮阳大战吕布时,典韦奋起神威,面对吕布的四大健将,毫无惧色,将这四人杀败。

当然,和典韦的成名之战相比这都是些小场面,典韦人生的最高光时刻,就是他临死前誓死保卫曹操。那个时候,他的兵器被敌人偷走,由于事发突然,他也来不及穿上盔甲,抄起两把刀,就发疯似和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打了起来。典韦就如同一座黑铁塔一样,横亘在敌人面前,使敌人无法越雷池一步。

由于典韦杀的太疯狂,两把刀都钝了,他索性扔掉双刀,抡起两个敌人的尸体,奋起神威和敌人周旋。

可是人终究不是神,典韦在敌人的轮番攻击,终于体力不支,黑铁塔似的身体倒了下来。典韦一个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潮水般的攻击,从这一点看,典韦的武力在关羽和张飞之上,也算是有理论依据的。

所以我认为这个排名还算是比较合理的。


历史评说


题主所问典韦排在关张之前,想是依据民间流传的三国24将排名歌诀,而产生此问。

三国24将排名诀: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

还有民国时流传简版: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歌诀中前两句一直鲜有变化,在喜欢读三国的书友中,流传度与认同感是相当高的。



为什么典韦排在第三呢?先不必引证史传、例举演义点评,首先破题的第一点应是:

歌诀是为了合辙押韵!!!

歌诀每句字尾用的是韵母ei声韵。读来让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是一首歌诀,也就是`顺口溜‘的优势所在。倘若少了韵角,流传性必定大打折扣。本身三国武勇除了吕布第一(演义角度,三英联手才能胜他),再排后面前矛者不相伯仲,各有所见。用了合辙押韵的形式后,给人印象就凸显‘高端大气’’了许多,一经在古时文化普及率低的百姓中传播,极易让人入心入脑。这是民间智慧的艺术化提炼。

有人说了,感觉演义中张飞比典韦戏多,把张飞前调为三,典韦放于第六,不也押韵吗。看着是可行,但把张飞置于关羽之前,一是习惯兄比弟强的百姓可能不大好接受。二是前五名,若蜀汉一下占了四席,结果还最先失国,也不好圆。三是尾三字若是三张飞,平仄上是三连平,诗谣上较为禁忌。把典韦排在第三,且是早亡,对第四的关武圣影响不大,也就顺理成章了。

简版三句的版本有好几种,主要在第七名和第八名上变换,第九名一直是姜维,要的也是押韵。姜维在演义后半卷出场,因为挂了个好维字,可沾光了不少哦。

民间素来不缺高手,24将排名口诀,出处不好考证,想来是哪位慧聪的民间评话艺人编写,或是几代艺人在说书中不断完善歌诀,至后来深入到世间广传。


古时文化知识面窄,古文言累篇的经传史籍,受众面极低。百姓了解些古史无非是评话文艺或乡间学究讲说。看到台上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表演,村中文化分子的引经据典,百姓们大都是崇敬和笃信的,想当喷子也没那个底货。就算有什么疑议争议,往往也会以说书人或老学究的最终评判为准绳。而说书人为博‘流量’,取听众所好,信口讲讲谁比谁厉害,谁又与谁谁大战了二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已为常态。这种现象尤为在《说唐》中大为盛行。

现代社会人们阅知力突飞猛进,大学生遍布,已不是古时一村二三学究的景象。三国武将排名,只是个娱乐性、街谈式的歌诀,做不得教条。一本书,每个人有每个人对英雄、猛将的见解。你认马超,他认赵云,不必苛求什么谁谁就是神武靠前。 真实的两将比武,哪来得了百十合。真刀长矛在手,都是碰着就见血挂彩利刃,绝不出十分钟,必有胜负。甲比乙武艺高,但武器不称手或睡眠、心气不佳,被势气高运气好的乙放到,尤若体育竞技胜负难测,也是符合逻辑之道。

人们知道武侠小说是假,却把古之大将交马百合以为实有。应该是武侠书类盛行较晚,时人思维已经丰富开化。其实盖一理也。不同的是,古武将不惜性命,热血陷阵的种种事例确是真实的。

冲入到敌阵,能否这次凯旋、保全性命,就不是某位大将排第几所决定的了。上次对阵敌锋更强,没事。这次敌锋偏弱,却丢了性命,也保不齐。战场,拼得是气势、实力。力量武技差不多情况下,断不会有排第二的就打不过第一的铁律。

排名虽不可较真,但吕布、典韦、关张之猛确实非比常人。《三国志.典韦传》中记载,典韦曾任过敢死队长,身披双层重甲,一手持长矛,一手持短戟数枝,不避敌之弓弩,冒死冲阵,接敌即大呼,数戟飞掷,长矛奋击,敌无不胆寒,应声倒。象这样的悍将,真的对上同样的悍将,按排名定胜负就显得玩笑话了。因为是性命相博,当时的状态、年纪、兵器、运气等因素太多了。排名看好的或许艺高,捅了不看好的六七刀,而对方就出了一矛,却在要害处送了命,也不是不会发生。

三国锋烟,金戈铁马。可以敬佩冲锋陷阵、不畏矢石的血勇之士。但要细化个谁谁厉害,整个排名,就属娱乐化性质了,仅可做为参考、谈资而已,较不得真儿。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这种排序方法只是为了合辙押韵,并没有实际效果,典韦的武艺在演义中应该是最被高估的一个,他的经典之战也不过与许褚大战一天不分胜负而已,至于许褚的武艺倒是挺符合这个排名,在演义中,许褚起码在八九名之后。

在演义中对于典韦的介绍是,逐虎过涧,单手擎旗,善使铁戟重80斤,这是典韦出场时的介绍,但是实际战绩与其名声相比,却相差甚远,典韦交手的名将很少,曹操在收复许褚时曾让典韦与其大战,

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壮土又出搦战,典韦又出,从申直战到黄昏,各自马乏少歇。

仔细分析一下与许褚对战的结果,从早上打到中午,又从中午战到晚上,这就说明了典韦一点上风都占不到,两人的实力不是相近,而是相同。

而许褚虽说是典韦死后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将,但是许褚的战绩并不抢眼,败绩甚至大于胜绩,尤其是擅长跑路,躲避,关羽战颜良,文丑的时候,许褚在场,却不敢出声,张飞独断长坂坡时,许褚也在场,同样畏不敢出。

许褚的巅峰之战是大战马超,但是仔细看一下战斗经过,曹操与马超的初战中曹军大败,而在曹操被马超杀割须弃袍时,担任护卫的许褚却不知所踪了,这有两种可能:一许褚知道马超的目标是曹操,所以先自己逃走了,二是撇下曹操各自逃命的人里包括许褚,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以证明许褚畏于马超的威名而不敢迎战,只能先自己逃命,之后曹操逃回大营后,马超一路追击直至曹营,这时许褚主动出战马超,但却是在许褚撇下曹操,自己逃命后提出的,很明显是为了挽回曹操信任而不得不拼死一战,结果是坦胸赤膊,不披战甲,仍然胜不了身负重甲的马超半招,最后混战中身中两箭,被曹操派人救回,假如换做和许褚战斗力相同的典韦,结果恐怕也是如此吧。

许褚先后三次败与张飞之手,20回合不敌吕布,许褚和徐晃联手被关羽杀退,但是好在每次都能保住性命,按照排名顺序,与许褚武力相同的典韦怎么能排在关羽和张飞的前面,显然有些矛盾。


一个老男人历史


民间流传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有一个按武力值从大到小的排名,头两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排名表,记录下来就是:第一吕布,第二赵云,第三典韦,第四关羽,第五马超,第六张飞。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天下第一没有争议,常胜将军赵云第二基本上也能接受,但是典韦排在第三,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典韦何德何能,有何功绩,为何能排在第三,比关羽、马超、张飞这样的猛将排名还要高呢?

今天就来聊一聊三国演义中的典韦武力为何能排在第三,仅次于吕布和赵云?

典韦之所以被介绍给曹操成为曹操的贴身警卫,是因为曹操当时在兖州招揽人才时,夏侯惇曾在一次山涧打猎时发现了“逐虎过涧”的典韦,当时夏侯惇就惊呆了,然后就将典韦推荐给了曹操。

什么叫“逐虎过涧”?字面上的解释就是:追逐老虎于山涧之中,注意看清楚了,不是老虎追典韦,而是典韦追逐老虎,说明了啥?说明老虎被典韦揍得到处跑,要知道老虎可是百兽之王,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老虎何曾怕过谁?

三国演义中记载与老虎搏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操的儿子曹彰,另一个就是典韦,但曹彰只是“手能缚虎”,意思就是徒手能与老虎搏斗,而典韦却是能把老虎撵得到处跑,能把老虎追逐得到处跑的前提就是把老虎打败了、打痛了。

见过勇猛的,但没有见过像典韦这样勇猛的,光是典韦与老虎搏斗的这份勇猛,整个三国之中无人能敌吧,这就是典韦的勇猛,关羽、马超、张飞可没有这个本事吧!

再来看典韦的“力”,三国有很多力气非常大的勇士,比如倒拖两头牛尾巴能走百步的许褚,再比如能单手挟死一将的孙策,还有马超与张飞这样大战二百三十回合仍不知疲倦的战神,典韦的力大显得格外的另类。

典韦能够单手执定一杆大旗,也就是牙门旗,牙门旗是古代帝王或将相出征使用的大旗,因为大旗经常树立在营门处,且大旗多用象牙装饰,所以称为牙门旗,牙门旗不仅高而且重,高约3到4米,重约二三百斤。

典韦可以单手举起牙门旗,并且还能屹立在风中纹丝不动,要知道这么高、这么重的旗帜在风中被吹动后会产生极大的力量,二三百斤的旗帜被风吹过之后,会产生四五百斤的阻力,想想看,典韦这个力气是有多大,放在整个三国之中呢,说典韦力气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吧。

典韦的兵器是一对大铁戟,重达80斤,虽然不是三国最重的兵器,但典韦带着兵器上马,运用得心应手,像飞起来一样,完全不把80斤的兵器当成重物,虽然比典韦重的兵器有不少,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但关羽使用兵器的速度绝对不如典韦,典韦举旗和手执铁戟如飞,就代表着典韦的力气大。

除了勇猛与力气,典韦的武力绝对不低,而且典韦一直是以一敌多的好手,比如典韦在闹市中为人报仇,被近百人围攻,典韦一个人手杀数十人,近百人不敢靠近典韦,典韦轻松离开。

曹操与吕布的濮阳之战时,曹操被吕布手下八健将之四的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围攻,又是典韦一个人以一敌四,击败了吕布手下的四将,救出了曹操,这是典韦武力高强的绝好证明,吕布手下的健将都是武力不弱的将领,又多次跟随吕布征战,而典韦能够以一敌四,还打败了他们,本身就说明典韦武力超强。

比如说吕布,其实吕布也没有杀过名将,吕布最善长的就是以一敌多,比如吕布战三英,以一敌三,虽败犹荣,还有吕布以一敌曹营六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以一敌六,虽败犹胜,典韦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对战的敌人越多还处于不败的境界,越能说明这个人的武力高强,吕布是如此,典韦也是如此。

曹操中了吕布的计谋被困在濮阳城时,典韦曾经三次杀出城去寻找曹操,又三次杀进城内找曹操,最终保护曹操平安而归,这是不是很像常胜将军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的故事?同样是千军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典韦与赵云其实是差不多的。

然而典韦一生最辉煌的战役就是宛城之战为保护曹操成功逃离,典韦在兵器被盗的情况下,手持双刀,身无护甲,独自一个抵抗张绣大军,张绣的数千大军因为典韦的死战不能前进一步,典韦在战斗中身受十几处创伤,刀砍钝了,典韦就拿起两个敌人的尸体作为武器,典韦面前的敌人尸体都已经堆得老高了,搞得张绣军不敢上前交战,只得在远处放箭。

最终典韦身受重伤,力竭而死,死了半天敌军都不敢上前,这一次典韦是以一敌千,如此勇猛、如此忠心、如此武力高强的典韦,如果武力不能排前三,天理难容。

当然了,关羽、马超、张飞等将领也很勇猛,比如关羽千军万马斩颜良,马超一人独斗杨阜等七人而不败,张飞与吕布斗个百十回合不分胜负,但与典韦的以一敌多战绩比起来,似乎还差了一点点火侯,所以典韦应该排在关羽、马超、张飞之前,名列第三。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当然如果只看演义的话,典韦排名的确是太高了,但是如果参考《三国志》的话,典韦的排名还低了。

演义到处是单挑,但事实上两军对垒,单挑的机会很少,小说这么写比较精彩,但是忽略了事实。演义中典韦的战绩的确不够亮眼,既没有杀名将,也没有败名将的记录,仅有一次和许褚的单挑还是平手,6个人围殴了吕布一次,证明不了武力,而最出彩的就是死守门让曹操逃跑那一次了,但是并没有杀大将或者突围出去,自己也战死了,所以对典韦能排第三很多人是不服的。不用说后面的关羽张飞,即便是许褚和黄忠也未必服。难道排名的人就这么傻么?为何把典韦排这么高?看下正史对典韦的记载就明白了。

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这一幕给后代的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个悲剧无敌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其英豪之气令人动容。一戟扫出,十几根长矛齐断,身受数十创,一手拎一个人步步上前击杀,彻底唬住人众,但是受伤太重,自知不能逃脱了,你们不敢来上,我再冲杀上去,多杀一个是一个,仍然再击杀数人,仰天长叹,瞋目而死。

《三国志》号称惜字如金,对典韦之死描述如此详尽,连交战打斗场面都描述清楚,本身就是比较罕见的,也能看出陈寿对典韦感慨。而其他人的打斗基本无所记载,裴松之注引吕布和郭汜单挑,吕布也只是刺伤郭汜,而没有杀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也只有关羽做到了,其他的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也根本没有这种打斗记录,但是并不是说其他人的武力就不行,我认为除了关羽、还有三人可以超过,分别是张辽、曹仁、赵云。

张辽冲阵孙权,劈锋而进,突围成功后,反身再进拔出余人。打的东吴夺气,威震逍遥津,止啼小儿。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曹仁也是同样,救出牛金,再入围救出其他人。被叹“

将军真天人也”!

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

赵云汉水之战,十几个人迎黄忠,冲阵、突围,反身,救张著,再突围。正史长坂坡没有七进七出,但汉水之战,算得上三进三出,没有武力是不敢这么玩的。

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

而演义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吕布马超,如果和典韦交换位置,宛城这一战,吕布或者马超哪一个能做到典韦这样呢?没有马,步战,让吕布马超放到那里真心未必有典韦的战绩,所以典韦能排到第三,一定是参考了正史的,正史上这样一个猛人,如果按演义弄到不入流那典韦就太冤了。而如果按正史上来说,典韦排名到此就可以理解了,毕竟张辽、曹仁、赵云都是带队冲锋,只有关羽可以压典韦一头。所以如果按正史来看,个人武力我认为关羽和典韦可以排前二。

个人见解,不喜轻拍!


胡侃解密三国


另类君解题^_^

《三国演义》的武将排名,有别于中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粗暴标准,而是一个时分令人头疼的议题。

通常而言,吕布第一这个无争议,但第二名就能引发若干场口水战。

今天不掺和排名,只讲典韦。

《三国演义》中典韦到出场类似于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出场,未见其人,已闻其声。

书中原文:“操在兖州,招贤纳士……夏侯惇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操。”

读者诸君且看,能把追着老虎暴打,把老虎玩儿成HelloKitty的男人,今日所谓的“一番操作猛如虎”,根本就是小儿科嘛。

曹操称典韦是“古之恶来”,“恶来”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的祖先,秦始皇的第35世祖,秦国第一代国君秦非子的五世祖。据说能“指画杀人”,意思是动动手指就能取人性命,有“弹指千里取人头”的霹雳手段。

从武器装备来看,典韦的兵器双铁戟各重八十斤,合计一百六十斤,远超过张飞丈八蛇矛五十四斤和关羽冷艳锯的八十二斤。

书中说典韦挥舞双铁戟“运斤成风”,可见典韦才是真正的膂力惊人,不可触碰。

尽管典韦出战的描写只有一次,但已经是非蜀汉阵营战将的最高光时刻(赵云长坂坡如入无人之境,张飞怒吼吓得河水倒流都开了挂):

敲黑板,说重点:典韦是唯一一个《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人设上没有冲突的武将。

典韦深夜御敌,来不及穿上盔甲,兵器也被张绣的人盗走,随便找了双刀杀入敌军之中,面对如潮水般涌上来的敌军,他临危不惧,以寡敌众,最终双刀损毁,他拿起两具敌军尸体挥舞,与不计其数的敌人鏖战,虽死犹生,如铁塔般傲然屹立,吓得敌军不敢近前。

《三国演义》最终如此评价典韦:

铁戟双提八十斤,濮阳城外建功勋。典韦救主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


另类文史


《三国演义》中,典韦的出场不止一次,但几乎每一次他的出现都是高光时刻。与这些辉煌相比,关羽、张飞都要逊色一点。

军中举纛,古之恶来

典韦的绰号就是“古之恶来”,这也是他最能表现其个人素质的一次事件。

话说有一次曹操的中军大纛被风吹断了。这杆大旗是整个军营最重要的一面旗帜,也是最沉重、最庞大的旗帜,象征着三军主帅所在。可想而知,这面大旗连带着旗杆有多大的重量。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兵士无数,但是竟然没有人能把它扶起来。

这个时候典韦出场了,单手直接把它重新立起,并且举着这杆旗帜,任凭风吹都不动丝毫。可能有人感觉举个旗没什么难度,但别说这种重量的旗帜,就是用长竹竿挂面彩旗,绝大部分人也很难做到风吹手不抖的。这个重量就有点像很高的大树被风吹着,上面树冠东倒西斜,但下面树干纹丝不动。

所以曹操直接称赞典韦是“古之恶来”,说只有商纣王手下那个以勇力著称的“恶来”才能和典韦相匹敌。单是这份力气可以说在《三国演义》里鲜有人能相提并论了。

濮阳死局,力保曹操

濮阳城中,曹操曾经被吕布杀得大败,这是曹操军旅生涯当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生死危机之一,危险程度还要比赤壁之败更严重。

这一次曹操被敌军围困,身边也没什么能帮得上忙的人。不出意外几乎是必死的局面了。这个意外就是典韦来了。典韦的武器也很有意思,关羽青龙偃月刀重八十斤,典韦的双戟也是这个重量,但是他还会暗器,怀里揣着一大堆的小戟。

从结果来看,典韦是一个暗器高手。他就说了两句话:“贼来十步乃呼我”;“贼来五步乃呼我”,接到曹操喊的“五步矣”之后,小戟出手,没有敌人能踏入曹操五步之内。

当时赵云怀抱着阿斗跑路,典韦这次是保着曹操突围,估计差了一点就是曹操比阿斗武艺要高强得多。

张绣反叛,一夫当关

曹操还有一次生死危机,是因为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投降之后突然反叛,杀入曹操的中军。在此之前是先盗走了守帐大将典韦的双戟,以为没有武器就能突破亲兵防守斩杀曹操。不得不说还是太天真。

典韦直接抓了两个士兵当武器,一个人的重量加上盔甲估计最低得有个一百五六十斤,两个士兵超过三百斤的重量,典韦硬是杀得没有人能踏入营帐一步。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发起反冲锋,直接突击张绣本人。

这次危机也是典韦的最后一战,其结果就是

力竭而死之后,还没有人敢靠近他。所以曹操事后痛哭,说:

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这个事件可以和张飞长坂桥头据曹兵有一比,张飞当时是有预谋的,也是有很多便利条件。

先是关羽给他在曹军里面吹牛,他杀了颜良之后和曹操说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杀颜良根本就不是个事儿。结果曹操吓了一跳,让诸位将领把这句话写在衣襟下面,不能轻敌;再有张飞提前设了疑兵之计;客观条件是有一座桥,曹军也不好过去。

这么来看,张飞的长板桥实在是比不上典韦这种短兵相接的遭遇战。

除了这些事迹,典韦和许褚大战过,许褚和马超、马超和张飞都曾经大战过。但是典韦看许褚有点像赵云看姜维一样,都是看后辈的眼光。

从这些对比就能看出来,不论是武艺、兵刃、力气还是勇猛战绩,典韦排在关羽、张飞之前都是实至名归的。如果不是死得早了一点,和赵云单挑的话也说不准胜负。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