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話說“餓死爹孃不吃種子糧”,種子糧的意義有多重要?農民現在還留種子嗎?

農村老俗話


說明留下的種子的重要性,若把種子吃了來年沒有種的種子,但是這種說法不一定實用,在真正要餓死爹孃的緊急關頭,還是採取應急措施先顧眼前,也不能放著種子餓死爹孃,先應急來年再想辦法。


凌雲志841


農村老俗話說“餓死爹孃不吃種子糧種子糧意義有多重?農民現在還留種子嗎?這個問題,主要是針對以前落後的種植技術來說的,因為現在受雜交水稻全面推廣的影響,已經很少有人留種子了。

我記得九十年代初,那個時候雜交水稻還不是非常流行,許多種地的農民還有留種的習慣。我始終記得我的老父親拿個籃子,去水稻田留常規水稻種子的模樣。那時候,每年在收稻穀前,我父親都要拿個竹籃去稻田挑選植株粗壯、稻穗長、穀粒多、少秕穀、無病害的水稻植株割下來,另外晾曬當種子用。我爸爸那時候經常告訴我們說,只有水稻的母本種子好,來年的水稻才有可能會高產。

那要是放在以前的舊社會,各種稅收非常多,農民種植一年糧食交完各種稅賦自己留下來的糧食少的可憐,就算是一年到頭喝粥都不夠,往往要用草根樹皮充飢。雖然條件那麼艱苦,但是大家依舊不會打種孑糧的主意,因為種子糧在以前就是農民來年的希望和盼頭,如果連最後的種子糧都吃掉,那是一家人都不想過了。所以那個時候,不管條件多麼艱難,大家都還是不動種子糧,所以才有“餓死爹孃,不動種子糧一說”。

反觀現在呢?許多糧食作物的種子都是不能留種的,但是產量比以前高很多。因為雜交種子,都是要經過專門的培育的,這些技術都被專業的種子部門壟斷了,所以農民即使留種了也沒有用,種下去也不會結果,自然而然的將留種子的習慣拋棄了。


壞男人說小龍蝦


這是在以前,“餓死爹孃,不吃種糧”。以前人多地少,機械化程度低,糧食產量有限。農業科技不發達,農作物沒有優良的品種。農民們都是挑自家長勢最好的糧食作為來年的種子。以前農民收入單一,種地是唯一的經濟來源。除了留點種子和一些品質較差的糧食自己食用,多餘的都會拿來賣錢作為生活開支。如果遇到困難,沒有口糧了,一般會想辦法借一借,也不會吃用來明年播種的糧食。因為一旦把種糧吃了,到別人家借也借不到,這樣就會造成明年的收成不佳,繼續吃不飽飯。

現在不同了,先進的機械化造就優良的土地,先進的農業科技造就優良種子和肥料,年年都是大豐收。自然就不用農民在自己留種糧了。


快樂你就笑一個


種子糧,故名思義就是做種子的糧食。這在沒有出現雜交種子以前可以說這就是一句至理名言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小故事。

大明王朝開創者朱元璋,大家都知道的。他的原名叫做朱重八,名字如此是因為他是在家裡排行老四,在家族裡排行老八,而在古代取名都是隨便的,很多都是按照排行來取名的,所以他被取名朱重八。之所以叫朱元璋是因為在參加義軍後,在他認的義父郭子興的幫助下改名為朱無璋。

朱元璋出生恰逢元朝末年,那時候的老百姓賦役沉重,再加上當時也是災害不斷,所以農民基本上是沒有吃的。而大家所熟知的朱元璋父母兄弟也都是死於當時的饑荒中。而留的幾粒作種的糧食,大家一定有印象,在電視劇《朱元璋》中依舊有片斷記錄。那時候,農民的希望就是依靠種糧能夠在來年多種出一些糧食。由此可見,種糧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說是有著多麼大的作用的。

剛才也說到了種糧是以前農民來年種植糧食的希望,因為那個時候農民都是需要留種糧的。包括像我們小時候,每家都會要自己留一些種糧,而這個種糧必須選擇自己稻穀田裡長得最好的稻穀才行。種糧沒有選好,來年的產量肯定不會高的。

由於在古代,生產率低下,產量極低,農民都是很少能夠有餘糧的,所以“餓死爹孃不吃種糧”這也說出一個殘酷的現實,農民一年到頭糧食不夠吃。那時候也是沒有糧食可借的,因為都是給地主種田,情況都是一樣的,自己都不夠吃,哪裡還有多餘的可借出去呢?所以,種糧不能吃更不能借。如果沒有種糧,那來年可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後,雜交水稻種植得越來越多。由於雜交水稻技術要求,所以農民是不能夠留種子的,如果雜交水稻留種,來年產量肯定會大打折扣的。

到現在,農民種植的水稻都是雜交水稻,所以也就沒有人留種子了。都是來年開春的時候購買雜交種子來作稻種的。


洞庭清水塘


連糧種都吃光的話餓死的就不是爹孃了,而全家都得餓死完,再也沒有後代傳!


以畫隨出


農村俗話,餓死爹媽不吃種子糧。我認為那是過去,現在農村不會再留種子糧了。聽媽媽說以前好年月一畝地產小麥二百多斤,不好年月一畝地打四五十斤。一個人一年再能吃,也就吃五百多斤糧食,趕上不好年月真餓死人啊!現在小麥一畝產八百到一千斤,再也不會餓死人了。



農村大東


古訓,至理名言!

直接關係生計的糧食,水稻、小麥、蕎麥、大豆、玉米、小米等,一般都是自選留種,為來年做種用。古訓,僅僅是說明糧種的重要!

當然,若真的到了餓死爹孃的境況,相信只要是有一點孝心的子女還是會以養雙親為主的!任何東西都沒有生命重要!

如今,大部分糧種都是雜交育種。

並且有專門培育的適合各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利於高質豐產的雜交育種公司來完成種子的培育留種工作。這樣就最有利於逐步提高種子的質量,提高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以及防治病蟲害,並可提高農作物品質了人豐產豐收!

因此,沒必要自留種,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國鼎量子胡德壽


農村老俗話說“餓死爹孃不吃種子糧",種子糧的意義有多重要?農民現在還留種子嗎?

“餓死爹孃不吃種子糧”,說明種子對全年的糧食種植確實重要。

過去很多年,農民種莊稼,幾乎是不買種子的,那時也沒有象現在這樣到處賣種子。農民種的小麥,玉米,大豆都是自留種,工作做的很細緻,因為它關係著一年的糧食收成,這就象這句俗語說的,它比爹孃的命還重要。如果一旦種子出了問題,再想去弄種子就十分困難,在當時每家種多少地,種子都是預留的差不多的,一旦差了那麼多,再想準備種子,很困難,所以農民對種子糧的重視,打個比方來說比爹孃的命很重要。還有一個原因,人們為什麼那麼重視種子糧,過去的農民最主要的岀路還是種地,如果一年地沒了收成,這一年就過得很難,口糧沒有保證。沒有象現在,思想開放,有多條路可選擇,因此,現在就是不種地也餓不著,對於種子糧現在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了。

“農民現在為什麼不留種子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無論是稻種,麥種,玉米種,全都是雜交育種。

雜交育種有什麼好處呢?

一是培育的種子適合各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更利於高質高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業資源。

二是由專門育種的雜交育種公司來完成種子的培育留種工作,更利於逐步提高種子的優勢而改善劣勢,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更加的抗病抗蟲,能逐步提高農作物的穩產高產。

三是農民自己留下的種子,連年播種,純度沒有保證,主要是收割機收割,搞得小麥出來之後,高矮不齊,什麼品種都有。

四是農民自已留的種子,產量比買的種子低200到300斤。長勢也沒有買的種子作物表現優秀。

五是農民留的小麥種子裡雜草種子攜帶的也很多,農民去除雜質,保存設施沒有專業種子公司做的到位,不能保證種子的出芽率達標。因此農民留的種子播種量很大,一畝地都四五十斤,才能保證現在二三十斤的出芽率。

因此,現在農民的種子糧都交給專業育種公司了,種子糧對農民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種子公司,在播種季節很長時間都有充足的種子供應。


好人76409619


這句老話以前適合,而今不再適用了,當今科技發達,自流灌溉,科學管理,糧食年年豐收增產,農民根本不需要吃種子,往往種子都是有專門機構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優質品種作為種子供應市面。農民可留可不留種子,據我所知當地農民都很少留種子,因為自己留的種子肯定比不上在外面賣回的種子高產。


文山楊理事


這句俗語很好理解,因為在舊社會時代,農業生產力低,大多數農民都是以種田為主,來解決生活問題,那時的政府不重視農業生產,農民都是種在地上,糧食成不成由老天爺作決定,沒有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種子是農民自產自選的,根本就沒有雜交良種這一概念,所以糧食產量不高,如果遭遇天災,就會果粒無收,因此農民一旦糧食成了,就愣平時少吃一口也要把第二年的種子留下,如果今年沒有好好儲藏,或者秋天收穫以後都吃光了,那麼來年春天連種子都沒有了,還能做什麼呢?

比如家中連種子只有3000斤糧食,再無其他經濟來源來兌換第二年的種子,相信大多數農民會選擇先把種子留過了,再吃糧,平時少吃一些都行,餓不死,如果把種子都吃光了,第二年無粒下種,拿什麼來收成,那就要捱餓,不僅自己會成為餓死鬼,連後代也要餓死,所以在萬一糧食掉命的情況下,父母會選擇楞把自己餓死,也要把糧食種子留下,叫後人有糧食種子來下種,盼望來年有個好收成。

不過現在好多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重視農業生產了,生產力水平提高了,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了許多,有了化肥、農藥後,糧食產量也提高了

許多,國家成立了農業研究所,有了良種培育基地,縣鄉鎮都有了種子站,農民可以隨時購買良種,再不愁捱餓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更加拓寬農民的生活渠道,現在農民不種地,也能過上好日子,即使種地也不留當年的種子了,因為種子要年年更新,才能穩產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