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

天边的晚霞34


过年蒸馒头和包子是北方地区传统。在每年的过年前十天,家里面就会为过年做准备,像做蒸碗、蒸馒头包子、炸丸子之类的美食!这是为春节做准备!下面的文章,阿坤解释为何在过年前,家家户户蒸馒头包子!


我是阿坤,专注三农!点击关注更精彩。

一,保证过年期间馒头、包子充足

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日常馒头包子不可缺,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在北方,过年期间会走亲戚,以前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少不了要在亲戚家吃饭,而那个时候馍店还没那么普遍,自己做馒头又需要很长时间,为了不耽误亲戚有馒头吃,大家都会在过年前,做上很多的馒头和包子。


二,传统文化过年送大馒头

以前那时候物质贫乏,走亲戚没有什么能送,像我们豫北地区某些地方,过年会蒸大馍,为的是过年送亲戚用!

记得在阿坤小时候,过年前会蒸大馍,一锅只做一个,大馍上画上一些花,就成了过年送亲戚的礼物!并且在大年初一早上,会将馒头加上肥肉片,每家的长辈送两三个馍夹肉!这是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传统。


总之,以前北方地区过年蒸馒头,是很平常的事情,一是为了保证过年时间,馒头能够及时的供应,也为了让家里面的妇人,在过年期间也省点力,二是在一些文化传统中,需要用到蒸馍。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阿坤乡野说


作为一个地道的关中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关中地区确实在过年年会蒸很多的馒头、菜包子、豆沙包子、油包子、花卷、炸红薯丸子、坨坨肉、镜糕。


首先,请允许我先回忆一下童年

记忆中童年的实在农村,那时候我们小孩最喜欢过年了,因为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能穿上新衣服,收到压岁钱,美美的吃吃吃。

我爸兄弟五个,所以我有五个妈妈,她们称之为:xian hou们,就是我爸爸的兄弟媳妇之间的关系称呼,具体哪两个字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们这的方言,压根打不出来。

每到年前,xianhou们会聚在一家,把自家的蒸笼,面,馅料都拿到一家去,然后大家在一起下厨房。那时候就会看到很壮观的场面,五六个人一起擀面、揉面、包包子,然后把大家的食材全部放到蒸笼里,一次摞十几层的样子,一天下来,五个家庭的食材就全部做好了。

我们小孩子是最欢喜的,因为有我们最爱吃的豆沙包子,甜的,小孩子都爱吃,我一次能吃四五个。

还有就是煮肉了,那时候不像现在买猪肉还得去集市上卖,都是村里谁家有猪,杀两头就够全村人的了。蒸馒头的时候还会煮一大锅的猪肉,等肉煮的烂烂的时候,妈妈会拿一个带肉的骨头给我们,然后我们就兴高采烈的啃着肉骨头,享受着这一年一度的饕餮美食。

然后,让我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第一、节省时间

过年那几天一般都会四处走亲戚,所以那几天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在做饭上。馒头、包子冬天容易保存,直接装在袋子里,放进房子里就好了,反正大家都生的炉子,家里也不是很热,馒头包子们也不会被放坏的。等家里待客的时候,馒头包子热一下,准备好的蒸肉简单处理一下,再做上几道菜,很快所有的亲戚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了。


以前走亲亲可不像现在家家有小车,最有钱的骑摩托车走亲戚,差点的骑自行车走亲戚,再穷点就只能走着去了,一来一回这一天时间就过得差不多了,等走完亲戚回家之后,没空做饭,在火炉上热几个包子,很快就能吃到嘴里了。

第二、年前在一块做饭氛围好

我们那蒸包子馒头都不是在自己家里做的,因为只有家里的女人才做饭,一个人做太累太麻烦,除非是炸点麻花可以自己做。

蒸馒头包子、煮肉都是大家一起的,五六个女人们围在厨房里,东家长西家短的边聊天边做饭,很快一天就过去了,做饭也不会是一件难熬的事情了。

第三、以前的食物没有现在这么丰富

在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多鸡鸭鱼肉奶蛋菜,菜都是很贵的好不好。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还有卷心菜和胡萝卜,能吃上青椒、蒜薹那些的可能都是大户人家。毕竟那个时候物质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所以果腹的食材以面食为主,面食比较好做好保存的就属馒头包子了,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蒸很多馒头包子了。


零食猎人小鑫鑫


做为一个生活在东北的人,我们这里过年的传统习俗,就是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而且一般都是从过了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基本要在腊月前全部制作完成。

我觉得北方年前蒸制面食,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一,文化和风俗的传承

  • 北方尤其是东北人,大部分都是山东人的后裔。我们这里很多人,提起山东都特别亲切。很多老人都管山东叫“山东家”,山东年前蒸馒头是流传了很多年的传统风俗习惯。

  • 山东人蒸馒头的手艺,基本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而且我们这座城市跟山东人的口音也特别像,甚至去山东的沿海城市,说话你基本分不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
  • 馒头的诞生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演义】里就把馒头的发明归到诸葛亮的身上,说是用来“祭祀”的。其实这肯定是一个传说!不过北方蒸馒头祭奠先祖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过年蒸馒头,也有特殊的意义在里面。很多人家还会蒸“圣虫”,以及各种花样的馒头,用来摆供。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

  • 馒头和豆包还有粘糕,其中都有一个共性——发面。在讲究好彩头的过年期间,谁家的面发的好,馒头蒸的白胖。是不是有新的一年“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在里面?还有年前的豆包,里面的豆子一般都是颗粒状的,老人常说:“一年长一岁,吃点豆包长心眼”。这就是为什么家里有老人的,肯定要给孩子包豆包,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门“不被欺负,有心眼”不是?
二,方便保存、易于食用
  • 北方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的特别多,到任何一家都会被主人留下吃饭,这叫“待客”。馒头热一热即可上桌,省时省力又方便。

  • 北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蒸好的馒头、包子放在室外或者北屋里。一般也不会变质,而且家里蒸的面食,一般都要吃到正月十五。
三,面食本就是北方的主食

  • 北方因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日常饮食本就以面食为主,过年期间很多人家讲究“不动烟火”。而且劳累了一年的家庭主妇,也要趁着这难得的休息时间,好好的“走亲访友”休息一下。年前多做一些,就省了过年期间的忙碌。

结语:北方年前蒸馒头和包子,感觉是特别有年味的一件事,一般大家都把年前这段时间叫“忙年”。可惜现在城里人已经很少自己蒸馒头了!都是买上一箱来应应景,感觉还是少了一些过年的感觉。


73神牛


是的,过年时我们北方人家都要蒸很多馒头和豆包馍。


听家里老人讲,过年期间禁忌多,在很早以前,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五是不能蒸馒头和炒菜,所以都要在年前把馒头蒸好,吃一个星期。年前还要把所有肉类过油做熟(穿肉片、炸鸡块、炸豆腐、炸带鱼、炸丸子等),素菜类罩水做熟,过年期间肉菜、素菜一锅烩,所以在我们洛阳市以前过年期间都吃“烩菜”。这都是老禁忌,现在人早都不这样做了。


我们北方人爱吃面食,面条、馒头是最经常吃的食物。

记得我三十多年前的小时候,那时早上饭白面汤(小麦面)、黄面汤(玉米面)配馒头,中午饭手擀面,捞面,家家户户都备有“干挂面”;晚上饭小米汤配馒头、葱花油馍(也是面食)。小时候很少很少吃米饭。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区域,根本就没有卖馒头的店铺,馒头全是自家蒸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临近过年的腊月二十七左右,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那时还不知道酵母粉是什么,和发面还是用“老面”,就是每次发好的面要揪下来一小块,给下次蒸馒头做“发面引子”),自家人要吃、过年带待客要吃,每年都要蒸近200个馒头。不但每年要蒸馒头,而且馒头上还要打上红点,就是把红纸用水泡一会儿,使纸上的“红色”掉色后与水混合,然后用筷子头蘸一下,点在热馒头的顶部。在那时,单蒸馒头就要占到近一天的时间,蒸馒头的面也比较硬,揉面、馒头搓圆形,是非常累的。

不但要蒸馒头,还要蒸豆包馍,豆是红豆,红豆用水煮哄后(水煮的越少越好),加入白糖,少许干面粉,搅拌均匀(红豆在搅拌过程中会成“沙状”),发面擀成巴掌大的面皮(厚一点),把拌好的红豆沙包在中间,封好口,上笼蒸。

因为平常很少能吃到豆包馍,所以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特别爱吃“豆包馍”。

以上是年前蒸馒头、豆包馍,每年到正月十五,就会蒸“枣花馍”,枣花馍是将发面搓成长条形,卷成“几”字型,红枣放置在交汇处,均匀的摆放在篦子上,放入蒸笼,蒸熟的效果就是像相连的“花朵”,枣花馍我们家是每到正月十五才蒸的。


后来到了2000年之后,街边的馒头店铺越来越多(那时都是酵母粉发面),很多家庭都不再蒸馒头,都是在馒头店铺订做馒头,但是订做的馒头真的没有自家蒸的好吃。



我们家是在2008年之后,过年时蒸一部分馒头(够自家吃),再到馒头店铺定做一部分馒头(待客用),因为从2008年之后家里事务比较多,单位放假时间也短,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再蒸一天的馒头,所以直好选择部分自蒸、部分购买。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商场、超市过年都不休息,所以很多家庭已经不再备那么多年货,随时吃随时到超市购买。

现在,过年保持老传统的人家,还会在年前蒸馒头、包子。想省事的,都会选择在馒头铺购买!


人在风上走


准确的来说是,在步入腊月小年前后这段时间,北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但蒸包子我还是从未见过的。我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山西后生,我们山西过年,蒸馒头是传统,而且打我记事起以来,到现在我结婚生子一直在延续着这个传统。

讲一个题外话――山西的蒸花馍

要说蒸花馍,蒸年馍,最出名的还是俺们山西,自古以来,山西面食美名甲天下,代代相传、技艺精湛的花馍馍就是山西人民饮食智慧结晶的代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庆贺,更是对花好月圆、合家团圆的祝愿。其实蒸馒头是传统,也是人们对新年美好的一份向往。

闻喜花馍:在运城闻喜县乡间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 ;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北方很多家庭年年做馒头的原因解析

(1)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北方蒸馒头的历史由来已久,距今大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还特意问我妈为什么过年要蒸馒头,我妈说:“具体因为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反正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年年在做,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这也就是咱们北方的一个传统,好比过年要吃饺子一个道理”。蒸馒头的传统已经深深扎在了北方每一个的心底,是对过年的一种期盼,对新年新气象的向往。

所以过年那能不蒸馒头,那还叫过年吗?还有年味吗?

(2)过去走亲戚都是送花馍的:我清楚的记得(大约十五年往前),过去过年走亲戚拜年都是送各式各样的花馍,用竹篮子装,装的满满一篮子,再盖个干净的毛巾,跟爸爸妈妈,我姐,一起走路去亲戚家拜年,回来的还能“回”(这里回指回礼的意思)几个馒头。但近六七年开始,花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箱方便面或者一箱奶把这个使命接了过来,成新年走亲串友的“新宠儿”。

(3)临近腊月比较忙,提前蒸出馒头以备不时之需:一进腊月,就会时不时的有鞭炮声响起,也就预示着新年快要到了。家家户户每天忙于新年的准备工作,备至年货;收拾家;擦玻璃;大扫除等等。这些工作有时候一做就是一天,有时候想着先苦后甜,中午饭直接不做了,然后想着赶紧把事做完再吃也不迟,这个时候馒头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拿两个放在火炉子里烤两个,烤的外皮焦黄,一边吃一边干活,什么也不耽误,还能暂时填饱肚子,何乐而不为呢!

(4)冬季属于农闲期:在我看来,北方大都是一年一熟或者一年两熟,冬天一般属于农闲时期,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春夏秋,大都在地里做活。春天要播种,夏天要护理除草,秋天要秋收,而冬天由于北方寒冷的气候,动植物不适合冬天生长,一般冬天都是在家或者外出打工赚钱,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蒸馒头。北方农村大都生火炉子,而它不仅仅是取暖,蒸馒头更使火炉子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谈谈现如今北方蒸馒头的实际情况

我是一个山西农村的孩子,十多年前,在腊月,家家户户蒸馒头是很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过年前的一道风景线以及年味儿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家家户户蒸馒头的盛况一去不复返了,大部分都是去专门的店里定制,或者买鸡蛋糕替代馒头。以前走亲戚送花馍,试问现在谁还送?都是直接一箱方便面,讲究简单省事。

我妈蒸的粘豆包

现在除了我爸妈这代人往上的,冬天闲了,会经常蒸花卷、馒头和豆包,首先是会发酵面粉,会蒸馒头。而像我姐标准的80后,没学过蒸馒头,也不怎么会,整天忙于家庭,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蒸馒头。我作为一个90后,更多的时候只会吃,要说做一概不会。真不知多年以后,蒸馒头的传统会不会被新鲜食物所替代。

写在最后

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离新的一年已经不到两个月了,再过一个月就是腊月了,今天好好在家陪着爸妈,一起蒸馒头,学学传统手艺,让咱们的蒸馒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小晓彪仔


说说这个话题

我的家乡在关中

每到快过年的前几天,家乡人都要选一个日子,“蒸年馍”,蒸年馍这一天,是集中全家所有人投入,人人都有活干,人人都感觉是忙的,有的家庭觉得人手不够使,还叫来亲戚或村上好友来帮忙。


有的一天能蒸完,有的需要蒸两天,蒸好的各种各样花馍,各种不同馅的包子,凉冷以后能堆积好大一摊子,看去真是象过大事一样。

有人不明白为啥要蒸这么多,今天我给朋友们就说说为啥要蒸这么多馍的原因。


( 1 ) 、过去人普遍穷,没有随心所欲的银钱,每逢过年走亲戚拜年时,就需要带礼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亲戚朋友家总数一多,合计买下来可是很大的一笔开支,面对这样的花消,一般人家或者说大部分人家都会觉得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先人发明了蒸各种各样的花馍和包子,去给拜年的人家带去,既表示了人情厚意,又免去了花消。这是先人们最初的本意,也是先人们最原始的动机。以致于流传了几百年?几千年?谁也说不清,至今还传承着。



(2)、每到过年,家里来的人很多,而且连续几天,吃饭时消耗就快。

(3)、冬天气温冷,馍也放不坏,大人小孩整天欢天喜地,高高兴兴过年,突然你说没吃得了,叫谁去蒸馍,不现实,过年那几天有风俗讲究不干活。


综上所述,就是北方人为啥过年要蒸那么多馍馍和包子。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传统的习惯习俗也悄然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当下人们生活空前提高,腰包银子鼓了起来,民间原来蒸馍多的现象己经大大减少,有的拜年再也不带馍馍了。现在一到年节,只看见人人提着高档礼品盒,走东串西,到处奔忙。


风雨人生3293


我是陕西楞娃,爱美是爱生活。

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的确是这样,在我小的时候,基本上到年前几天,北方的家家户户都会去蒸很多的馒头和包子,基本上都变成了一种习惯,大家都约定俗成的去做这同一件事情



至于说为什么都要去蒸馒头,那就有很多原因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而面食能够做的食物当然就是馒头和包子,基本上早餐吃馒头和吃包子,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习惯

基本上在北方早上吃饭都是馒头或者包子,然后下午吃饭就是面条,而到了过年的时候那可就不同了基本上早餐和午餐都是吃馒头,所以馒头的需求量就比较大了,年前就要专门的去蒸馒头



食用量大

上面所述,在过年的时候,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就会在年关上犒赏自己,基本上都会做一些丰盛的食物,鸡鸭鱼肉各种菜品,而不会去吃平时的面条或者是面食,而各种菜品不会像南方那样就着米饭吃而是直接热馒头去吃,早上吃菜就馒头,中午吃菜就馒头,有时候晚饭也是吃菜就馒头,所以馒头的需求量就特别的大,你想一下从大年30吃完饺子后开始吃馒头,可能一直要吃到初三初四初五,所以这就要必须得花上一天的时间去专门蒸过年时候吃的馒头

招待客人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拜年走街串巷,各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联系感情,等到客人到家的时候一定也是用最丰盛的佳肴去招待他们。在北方宴席上,也离不开馒头,基本上都是凉菜就酒,热菜就馒头。所以在年前的时候都会专门的蒸上馒头,等到亲朋好友到家的时候,用来招待客人。总不能等客人来了,才去上锅蒸馒头吧

封建习俗

在北方有的地方盛行正月不蒸馒头,这也是很久远的封建习俗,当然到现在可能都已经很平淡了但是在我小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信奉的。所以就要在过年之前在腊月的时候专门去蒸馒头而且是蒸很多的馒头,我记得小时候母亲会在这一天挣上三笼馒头,那基本上就是快一个月的用量了。蒸好的馒头在正月的时候就够大家吃了过了正月才回去再蒸馒头,所以这种传统的陋习也限制了人们不得不去蒸馒头




但是到了现在,我感觉年前还要专门蒸馒头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因为大家现在过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出去吃饭,有时候都是在酒店里吃,而很少在家招待客人,而且就算是招待客人也用不了这么多的馒头,各种的美食琳琅满目,馒头已经基本上要退出餐桌上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评论点赞转发,记得关注我哦,每天都有不同的美食和美食故事与您分享


赳赳老秦不暇自哀


大家好,我是明泽美食,我的回答是:从我记事开始,每年在春节之前,家里都会蒸包子,蒸馒头,包冻饺子,做枣干粮,还要准备一些熟食制品,这些食品一直要吃到正月以后,因为北方的天气非常寒冷,正月正是最冷的季节,所以也不用担心这些食品会变质,如果问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那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一种传统,在过年的时候少干活!

在北方,过年时家家户户蒸馒头蒸包子,还有包冻饺子,就是一种习俗

现在不比往年了,北方地区虽然也有储备年货的习惯,但家家户户也不再蒸那么多馒头和包子了,毕竟现在的面食店也遍布大街小巷了,而且春节的时候,有很多超市都是不放假的,只要兜里有钱买什么都不是问题,哪像早些年,到了过年的时候,想买个东西简直太难了,所以只能自己多准备一些面食品,家里来个客人吃起来也方便一些。

还有一点,我们老家就有一种习惯,在过年的时候是不会制作很多面食的,都是将蒸好的馒头包子冻在外面,吃的时候放在锅里一热就可以了,家里来了客人,无非就是做几个炒菜而已,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少见了,也不会准备很多馒头和包子了,但冻饺子是必须要包的,而且要包很多的冻饺子,过年吃饺子也是北方的一个风俗,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会在年前包很多的饺子冻在外面,留着过年期间吃。

虽然现在过年的时候不再去蒸很多包子和馒头了,但有一种面食品是我们过年期间必须要制作的,那就是“枣干粮”。我说的枣干粮。其实就用发面制作的面食品,与馒头类似,与馒头所不同的是,枣干粮的形状比较大,而且用早大枣作为点缀,这也是代表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蒸枣干粮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

再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了,马上就要感受到过年的气氛了,虽然不希望时间过得这么快,但我们是无法掌握时间的流逝的,今年还是会延续每年的习惯,包冻饺子做枣干粮,用崭新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最后总结:关于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的问题?我的回答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我是明泽美食,感谢大家阅读本文,如有不足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栏留言互动,谢谢!


明泽美食


我是二姐,我来回答下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的问题。

二姐是东北人,而且二姐知道早前东北就有这个习俗,一到了过年就会提前做很多的馒头和包子,而且也不局限于只做馒头和包子。二姐觉得这个和过年要囤货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过年的时候做点主食已成了一个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习惯。

在东北过年的时候不仅吃着大米饭,还需要准备很多的面食,光吃大米饭陪着一堆菜品是很单调的,为了满足大家的口感肯定要做各式各样的主食,所以包子馒头也就成为了选择。在北方过年必囤面食,否则就少了点什么,另外不仅是亲朋好友在聚会的时候要用上面食,就是过年不起床的时候,早上喝点大米粥配上凉菜,再准备我们做好的包子馒头,这样吃着早餐然后再去走亲戚、这也是我们要囤包子馒头的选择。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人越多越热闹的北方家庭来说,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都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然后也有给家里老人长寿、平安、健康的意思,所以有一些自己做出来的美味的面食,或者在外面买一些做好的面食,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像是寿桃之类的都是这样做出来的,有的东北人家自己在家就能做出这样的面食,而且提前好几天就准备出来。另外做出来的面食也不仅仅局限于做包子馒头,之前二姐给家里人做了一些发糕放到冰箱里面冷藏,这样等到我们要吃的时候提前热一下就可以了,或者直接放到蒸米饭的蒸帘上面,那么就可以配着过年的菜直接吃了。另外可以做的面食包括发面饼或者不发面的葱花饼,在我们上完节日的几道美味大餐之后,还需要上一些汤品比如疙瘩汤、再上一点面条、米饭这些主食,另外就是提前准备好的面食比如葱花饼、红豆饼、南瓜饼这些,二姐认为这些面食当作过年要做的美味主食都是可以的,而且样式可以很多种,总之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来的比较多,所以包子馒头可能是我们囤货的基础,但是更多的还要准备其他面食的。


而且冬天北方的天气都比较冷,放到阳台上保存就可以,包子馒头这些食材做的多了也不怕放坏,本身温度就已经够做成面食的包子和馒头冷冻的时间了,所以二姐认为这也是北方人喜欢囤一些面食的原因,不仅可以让早饭不再单调,而且全家聚会的时候吃的主食也有个了各种的变化,我们在品尝丰盛的年夜饭或者过年的美味的时候,大家的主食也丰富多彩,那么团圆的年味也会更浓厚的,二姐觉得这也是在东北喜欢囤面食,典型代表就是包子馒头的原因吧。


总结

以上就是二姐写的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包子和馒头的回答。


二姐美食


过年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特别慎重对待的头等大事。意味着全家团圆,盍家欢乐,更有传统习俗的延续。这不,在北方,年前家家户户要蒸很多很多的馒头和包子。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是继承着流传至今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这个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异常忙碌和隆重的。“小年”一过,几乎天天都是“节日”,也有你忙的了!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八,你看那些“家庭主妇”们,脚忙得像炒菜似的。因为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在过去,还没有酵母粉,人们发面用的“酵头”(即老面),这个做“面种子”的,发酵慢,是要在前一天发面,第二天面团才能醒发到位,才可以蒸馒头等。也就是腊月二十九了,各家各户开始大量的蒸馒头了,有的也蒸花卷。还非弄出个塔、佛手等形状来,再捏些各种形状的豆馅包、枣泥包,同时要点上几个红点儿图个吉利,想有个好“彩头”。虽然历经多年,在一传统的习惯在民“久传不息”。





其二,遵循着民间默契的一种讲究

春节期间,在民间有很多的讲究。蒸馒头也算其一吧。因为馒头和包子等蒸制品要靠水蒸气的蒸发,以达到馒头等熟化的目的。不是也说“馒头不熟气不圆”吗?这样蒸馒头也就有了“蒸气”的意思,“蒸”又谐音于“争”。不就是含有“争气”之嫌。这与春节祥和及愉快的氛围有点背道而驰了;再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过了正月十五,“大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也就是说,才能开始蒸馒头了。因此,人们在年前蒸那么多的馒头和包子,是要准备吃上近半个月哩!



其三,馒头、包子是主食之一,方便食用和招待亲朋好友

北方的家庭,每天都会有一餐是以馒头或包子为主食的。蒸了那么多的馒头、包子,是在寒冬腊月,况且现在家家基本都有冰箱,贮存也不是问题。自己要吃了,要招待“串门儿”的亲戚了,只要在热锅上溜一下,就是“刚出锅”的。大过年的,谁家没有准备肉菜之类内的,或爆炒,或凉拌,一会功夫就会弄几道菜,再端上热气腾腾,麦香扑鼻的馒头、包子,就是一顿美餐,也误不了大家走亲戚的行程。



传统毕竟是流传下来的,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连传统思想比较严重的农村人,也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年前不再蒸很多很多的馒头、包子。一来好多家庭自个不蒸了,买着吃;二来正月初三刚过,很多的人又要出门打工,吃不了;再说了,人们注重健康了,都想吃新鲜的。这也难怪,正月初五大多的馒头店已经开张营业了。


【@为生活而提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