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無子女,侄子為叔叔立碑,怎樣寫碑文比較好?

逍遙客265


你的原意是怕別人誤會你和你叔叔的關係。

在我們這裡比較簡單,你如果想撇清關係那就寫叔父。姓,然後名字上面搭一個諱。誰誰誰之墓。嗯,左下方寫上侄子誰誰誰立

另外一種就是半清半不清的關係,讓人看上去似親非親的那種,你就寫上先人某某某之墓,然後左下方寫上晚輩某某某立。你的村上人都能知道你們啥關係,別人就不知道這是哪一種關係。第三種就按其他的網友評論的那樣。反正各種模式都給你提供了,樓主根據需要自己選擇。


雪山坳


我是這樣做的。

人間有愛

今年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經過幾代人披荊斬棘的開創,艱苦卓絕的奮鬥,今天的人們幸福又安康,國家繁榮又昌盛!

值此清明,家國緬懷先賢,祭奠英烈之際,我等兄弟姊妹帶子攜孫在涓水之濱,音山(觀音山)之麓,為我姑母墳瑩,添土豎碑,以致修遠。

姑姑楊氏麗群,湘潭青山人,一九四九年(農曆巳丑年)三月初八在觀音山東海公祖屋出生。上有哥哥(我的父親)姐姐(我的大姑)還有兩個叔叔,一個姑姑,一個堂姐。後面她的堂弟,堂妹就更多啦。

姑母是幸運的,一九四九年是中華民族一個新的紀元,從此人民脫離了戰爭的蹂躪,苛捐雜稅的盤剝。國家致力於經濟建設和百姓生活。父親年長姑母十五歲,在舊社會就學會了制傘的手藝,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了湘潭縣手工業協會,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大姑年長姑母十一歲,在姑母五,六歲的時候,大姑做湘繡,後來成了湘潭棉織廠建廠的一代元老。姑母的童年是幸福的,有她父母的溫暖,哥哥姐姐們的呵護,有叔叔姑姑的漣愛,有大家庭的滋潤。

姑母是不幸的。一九六四年夏季,姑母不幸染病,父母為姑母尋醫問藥,拘於當時農村的醫藥水平,姑母終究不治。十五歲正是人生蓓蕾初綻,憧憬未來之際,卻要嘎然而止,從此墜入無休無止的黑暗,臨終對哥哥,嫂嫂發出無限感嘆,“我己成人,而今故去,身後無一男半女,恐將成孤墳野……。”

痛,莫過於血親生離死別,更添年少傷歾。爸爸,媽媽託著姑母憔悴的身軀,含淚道,妹妹,哥哥嫂嫂今後有兒女,你就有兒女,姑母帶著對人世無限眷戀,慢慢地嚥下最後一口氣。

爸爸媽媽請人將姑母葬在祖山之中。後來隨著我們兄弟妹妹漸次出生,成長,對姑母的墳瑩歲時致祭,逢九的年份更是謹慎其事。

我們長大後,都漸次成家走出鄉下,到城市打拼,生活。在鄉下的母親碰到我們回鄉總是嘮叨,你姑母六十啦,你們兄弟要記得回來給她化紙。

你姑母七十啦,你們兄弟要記得回來給她化紙。

一九六四年,母親才二十一,二歲。五十五年過去啦。滄海桑田,人世艱幸,她邁過許多許多。白髮老太的她沒有忘記對小姑子的承諾。

今年,今月,今日,姑母七十週歲啦,要不是遭逢那卻難,今日應是子孝孫賢,怡養天年的時候了。而她默默地在祖山長眠了半個多世紀啦,姊妹有情,姑嫂有義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多年以後,隨著我們故去,碑應當是一種載體。讓後世經過姑母墳瑩的每一個人們知道,這裡長眠了一個對生命無限熱愛的少女。

生命本是無意的東西,一旦擁有就要百倍地呵護!歲月無情,人生苦短又苦長,珍惜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直到永遠!











湘子46


我寫份簡單的例文,可能對你有幫助,你也可以按照例文去寫。

侄子分堂侄和胞侄,叔叔與你父親是親兄弟,你就是你叔叔的胞侄。叔叔與你父親叔伯兄弟(你父親與叔叔共祖父),你就是叔叔的堂侄。

你為叔叔立碑怎樣寫碑文呢?舉例說明。

我先給你們家族設個賈姓,你叔叔排行老二,取個“賈富貴"的姓名。給你取個“賈維珍”的姓名。

碑堂子從右邊豎著寫你叔叔的出生年月日時和死亡的年月日時。

碑堂子上方橫著寫墳碑的坐山朝向,比如“壬山丙向"。

碑堂子正中從上往下豎著寫:叔考(或堂叔考)賈二公(諱)富貴老大人之墓。

碑堂子左邊也是豎著寫:孝胞侄(或堂侄)維珍叩拜。

再往左邊也是豎著寫立碑時的年月日(例,公元二零一九年臘月十四日立)。

以上為“侄子給叔叔立碑寫的碑文”,供你借鑑。



看風觀水三人行


無子女的叔叔一般都是有侄子繼承,侄子負責料理後事,出殯的時候打番,所有的費用都有侄子承擔,侄子繼承叔叔的所有財產,房屋、土地、這是一種風俗。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應該大部分都是這樣吧!侄子是叔叔最親近的人,當然如果沒有侄子,兄弟是第一繼承人,如果這個人沒有兄弟、沒有侄子,會找和他最親近的人,遠一點的親屬,總之都是最親近的人,無親無故的絕對不會繼承,就是這樣一直順延下去,繼承都是親近的人。

如果是侄子繼承了叔叔,就會把叔叔當親爹對待,我們這裡是這樣,去世哭的時候都是哭爹,如果家裡是兄弟兩個,老大繼承了叔叔,等自己的父母去世的時候,老大就不給父母打番了,因為已經給叔叔打過了,扛番就歸老二負責了,因為不能打兩次,這是我們當地的規矩。

立碑的時候侄子就會寫成兒子,絕對不能說侄子,因為什麼東西都給你了,你有義務負責老人的身後之事,大家想想都扛番了還有什麼不能的呢?扛番就以為著是自己的父母,我們只有給自己的父母抗番,除此以外沒有一個合乎扛番的。

繼承一般都是父母,你繼承叔叔的財產你就有義務負責給叔叔料理後事,當然你就應該稱呼叔叔為父親了,所以碑文上就得把侄子寫成兒子,就是這個道理,到哪裡都是這樣。

為什麼叫你繼承呢?因為你是他最親近的人,所以把叔叔當爹就是理所當然,如果叔叔在世的時候你還得負責他的衣食住行,伺候叔叔的飲食起居,大部分都是叔叔在世的時候已經安排好了,早就定好繼承人,所以作為侄子你應該負責叔叔的一切,我們這裡就是這樣,全部有侄子負責,吃飯、花錢、各種事情都有侄子負責。


大海傳媒


叔叔無子女,侄子為叔叔立碑,怎樣寫碑文比較好些呢?侄子可以給叔叔做兒子,給叔叔寫碑文就給自己的父親一樣寫就可以了,父親的稱呼要寫上叔父大人,兒子這裡要寫上侄子就可以了。叔叔和自己的父親是親兄弟,他們是同一輩親人,如果叔叔去世侄子就是兒子,因為叔叔沒有兒女,侄子就是最親的人了,你給叔叔當兒子,就的以父親立碑的方式給叔叔寫碑文,只要說清楚叔侄關係就可以了。



博愛小博士


這個就是



蛇皮口袋1


叔叔無子女,親致子過繼給叔叔,致子就是合理繼承人,碑落款應寫“孝男”或“嗣男”xXX,都可以。

有什麼不妥之處請指教,虛心接受,共同探討。



青松5698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也說碑文那點事

給家裡老人立碑其實就是個念想,也是告訴後代你的先人是某某,他們幹過些啥,或者就是平凡的一生,兒子為父母立碑自然是合情合理的,凡人為名人立碑是富有教化的,眾人為大有貢獻的人立碑是感恩紀念的,至於侄子給無子女的伯叔立碑也是人之常情,或許你沒有繼承他們什麼,但你們的血液中有相同的元素。

立碑這事,現在人多簡化,碑文多以“先考妣某某、某某之墓”居中,立碑人子媳女婿排列,時間隨後即可。此謂之有碑無文。倘若加以生卒之年,也可算有志了。加以平生做為,則有志有銘了。因此明代徐師曾在《文本明辨序說》中說:“按志者,記也;銘者,名也。”志是用散文記敘死者姓名、字號、籍貫、官級、功德事蹟的。銘是用韻文概括志的全文,並對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揚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隻用碑記(文)或碑銘的。

當然地上的叫碑,因而其志銘當稱之為“碑誌、碑銘”,埋在地下的才叫墓誌銘,不過現代人多不以為然,籠統為一也不必深究。

要是想寫點什麼,建議一是要寫好其生平;二是要寫好其一生做為;三要突出其與眾不同之處;四要朗朗上口、咬文嚼字;五要文字簡潔、生動活潑、發人深省、引人入勝。

其例一、韓信的“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十字墓聯可謂精闢;其例二、美國總統傑克遜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其例三、數學家馬克勞林是牛頓發現和培養的,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6個大字:“承蒙牛頓推薦”;其例四、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其例五、“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諡且陋。身與名,一齊臭”。是記功先生《自撰墓誌銘》。

立碑這點事不可認恁真,也不可不認真,我們多是平凡之人,但以平常之心處之,匆匆的人流中給後代留下一縷足跡,足矣。





一哥於一


如果你弟兄多,你過繼給叔叔了,落款你應寫承祧子。假如你叔就你這一個姪子,落款應寫兼祧子。這是過去的規距,現在沒有那些個毛病了。說明叫響讓人看明白就行了。記住,不要把姪女婿的名字刻上,至於為什麼,我就不說了,,,


詩文稗類


這個要看侄兒給叔叔立碑的時候,侄兒自己的父母還在不在世,還要看叔叔還有沒有長輩在世。有,碑文開頭是故先叔考x公諱xx老大人墓,無碑文開頭故顯叔考x公諱xx老大人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