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燕子不进“苦寒门”,它们是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

袁青旺


燕子不进“苦寒门”,是农村根据燕子的生活习性总结的俗语。那么,燕子是怎样辨别穷富的呢?其实,燕子并没有辨别穷富的能力,而是燕子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它选择筑巢的环境。笔者从小在农村长大,曾观察过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是益鸟,专门啄食庄稼害虫,于是,燕子一般都会停留在庄稼茎干上。也因为形成了特定的生活习性,燕子也很少停留在大树上或树林中,即使飞行累了,它们也会选择比较单一而光溜的细树枝或茅草之类停留,也经常看见燕子停留在在电线上,这其中的原因与燕子喜欢干净利索,采光较好的环境有关。

在农村,一般燕子都喜欢选择高大的瓦房或平房的屋檐下筑巢,这一选择主要以安全考虑。首先,在高大的瓦房或平房的屋檐下筑巢采光好,能避雨,而且有一定的高度,可避免人手可及而受到伤害。第二、高大的瓦房和平房的屋檐下比较干净利索,不易出现蛇类等天敌。第三、高大的瓦房或平房屋檐下筑巢生活,燕子飞出觅食和归巢时有一定的空间,利于飞行的便利。

我们说完了燕子选择高大瓦房和平房筑巢的好处,与之对应的便是低矮的草房。低矮草房为什么不利于燕子筑巢栖息呢?因为燕子是鸟类建筑师,它们筑巢的材料来源于水边的泥土,燕子到水边衔来泥土,用唾液将泥土搅拌后粘接在屋檐下的墙上。但是,燕子要想把泥土粘接牢固,也是要选择墙体的。在农村,凡是房顶盖草的房屋,墙体要么是土墙,要么是木板,如果燕子在土墙和木板上粘接泥土筑巢就比较困难,而瓦房或平房的墙体,一般都是砖墙或石墙,砖墙和石墙上灰尘较少,容易粘接泥土。

另外,由于农村修建茅草房时为了防止大风将屋顶刮坏,房屋的高度都低于砖瓦房和平房,对于燕子筑巢的安全性不高,飞进飞出也不方便。因此,燕子不会选择低矮的茅草房屋檐下筑巢栖息。而过去农村能住得起砖瓦房和平房的都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而住草房的,则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家。但是,并不是燕子能认识穷富或嫌贫爱富,而是燕子选择了符合自己生活习性的筑巢环境。


若愚趣谈


有人说,燕子不进“苦寒门”,它们是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

在农村燕子绝对是最受欢迎的鸟类之一,记得小时候家里如果有燕巢的话,那绝对会对小朋友吹嘘很久。很早之前就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过“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那么燕子是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呢?

其实燕子根本不会区分穷人和富人,只不过燕子喜欢居住的房屋主人多很富裕,所以人们便觉得燕子只要是在谁家筑巢,那么那户人家肯定会越来越好,也就有了“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那么燕子喜欢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筑巢呢?

虽然燕子很喜欢在人类的房屋下筑巢,但是并不代表燕子不害怕人类。在农村有很多燕子会将燕巢筑在大门洞下面,虽然每天都会有人从门洞下过,但是几乎不会在门洞下面停留,所以燕子在大门洞下面筑巢住的既安全、舒适,又远离人类的干扰。

燕子筑巢时还会考虑安全性能,燕子的天敌有很多,老鼠、猫和蛇等等,燕子为了远离危险,便会选择在房屋比较高的地方筑巢,所以在茅草屋下面看不到燕巢其实就是因为茅草房会出现燕子的天敌。

以前农村的房子多是破破烂烂的,只有少数的富贵人家才能将房屋盖的高大明亮,所以燕子便会将巢筑在宽敞明亮的富贵人家中,相反穷人的家庭中看不到燕子的存在。最近这些年农村的房屋修的是越来越好,所以燕子只要是觉得安全、安静就会在此筑巢。


悠悠乡村路


有人说,燕子不进“苦寒门”,它们是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

燕子是农村俗话中的常客,如“燕子低飞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燕子低飞必有雨”等,而古时候也有着“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就是这个说法的侧面证明。

然而为什么燕子只进富人家,看起来是燕子如咱们常人一样嫌贫爱富,然而实际上是古时候的必然选择。

  • 古时候只有富人家适合燕子筑巢

喜欢看古装剧的人都有这么一个知识点,古代穷人家多用茅草建房,那样的房子是没有屋檐的。燕子筑巢需要受力点,没有屋檐自然就没有受力点,也就不会存在燕子筑巢的情况了。

我爷爷说过咱们村子在六十、七十年代住的都是茅草房,那个时候农村的燕子在经历磨难后还剩下一些,但那些燕子从来不会在村里人屋下筑巢。它们宁肯选择在大树枝丫间生活休憩。

  • 燕子以为别的已经占据了这个房子

我们前面说过那个时候穷人都是用茅草建房,而燕子筑巢也是使用类似茅草的物品,所以它们看到茅草房,就认为别的燕子已经把这里占领了。

熟悉燕子的人都知道燕子一生只会有一个伴侣,而且还有着很强的领地观,所以看到茅草房燕子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筑巢了。

  • 穷人的习性使然

穷苦人家本身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靠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一把力气在田里挣点生活费。这个情况下他们很需要休息和保养体力,而燕子人们常用“叽叽喳喳”这个词来形容。所以为了让自己和家人休息好,看到燕子有筑巢的迹象,就会赶忙赶走。长此以往,自然也就不会再有燕子来筑巢了。

相对来说,富人生活比较悠闲,他们不会计较这些。看到燕子在自家房檐上筑巢还认为是吉利的象征。

所以总得来说,燕子“嫌贫爱富”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分辨穷人和富人,而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穷人和富人的居住差距太大。现在农村里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居住的场所都有房檐,只要你不主动赶走燕子,它们一定会光临你的房子。


爱茶者九号


燕子是一种益鸟,捕食害虫,有益庄稼;又是一种吉祥鸟,衔泥噙柴筑巢,不损坏房屋;还是一种富贵鸟,从不进苦寒之门。那么,它们是如何分辨“富贵”与“贫贱”的呢?

1984年之前,我家的百年老屋风雨飘摇,从不见燕子的踪迹,倒是有不少麻雀整日飞来飞去,叽叽喳喳。是年雨多,老屋摇摇欲坠,已不能遮风挡雨,无奈在甲子大凶之年翻盖了老屋,次年竟引来了燕子筑巢。

燕子对周围的环境要求极高,北方天寒地冻时,飞去南方觅食越冬,春暖花开之际,又飞回北方繁衍生息。当然,燕子不似人类,不具有价值观及判断财富的能力,它们凭感官、听觉、气息判断评估周遭环境,选择筑巢的所在。首先是建筑要坚固、整洁,在困难岁月,能够建成新居的农民毕竟不多,经济也不会太差;其次是燕子喜欢安静,家境宽裕人家大多家庭祥和,至少不会为了金钱整天吵吵闹闹,同时也避免了麻雀的叽叽喳喳、老鼠的窸窸窣窣;再次是燕子的嗅觉灵敏,出于躲避蛇、老鼠等天敌的需要,而破破烂烂的房子最利于蛇、老鼠、等动物藏匿。


北大屠夫陆步轩


有人说,燕子不进苦寒门,他们是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呢?

小时候就听家里大人说,燕子在咱家搭窝筑巢是好事,燕子只住在好人家里。在农村,常常能听到老人说燕子住家里是好事,燕子住家里那就是要发财了,巴不得燕子住家里呢。

小时候家里住的房子很破,很旧,也矮小,跟现在的楼房没法比。那会我们家房子顶就有两个燕子窝,在燕子归巢的时候,常常拉屎掉一地,但是大人告诉我们绝对不能去破坏燕子窝,因为燕子是有灵性的,它选择我们家搭窝那就是我们家有福了,千万不能把燕子吓跑了。其实燕子不进苦寒门还真是有很多讲究的。

老人说鸟类喜欢人旺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的原因。通过观察你会发现,燕子一般还真是喜欢在家庭条件好的人家搭窝筑巢,贫寒破旧的房子没有燕子搭窝。其实这是因为,燕窝是用泥土和干草搭建而成,以前农村穷,环境差,很多老房子包括土房子都会出现漏雨的情况,那么燕窝如果搭在这种环境里就容易塌窝。燕子是有灵性的,它就会分辨选择在房屋条件好的地方搭窝,这样才能长住久安。就像我们人类盖房子,也会选择在地势高的地方盖一样,都是为了保护家园。



然后,鸟类虽然喜欢人气旺的地方,但是不喜欢嘈杂的环境。那么有灵性的燕子,就会选择在富贵人家搭窝。老人常说,富贵人家少生气。因为家庭和睦,安居乐业所以家庭氛围比较好,不会闹得鸡犬不宁,这样燕子才会住的安心,舒服。

其实燕子并不是嫌贫爱富的动物,它哪懂得贫寒富贵之分,但是燕子很有灵性,它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搭窝的条件选择了合适地方而已。

虽然知道燕子并不是嫌贫爱富,但是小时候再调皮也没敢捣鼓过燕子窝,时刻记着大人们说的,燕子住家里就是要发财了。


牧野小志


首先,燕子其实是分不出贫富的,我家以前就有燕子在家建窝,但是我家当时也并没有多有钱,甚至还很穷。但是农村就有个说法,就是燕子在家里建窝的话,这家人运气就很会好起来,所以才会有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

再者,我们那里还有个说法就是燕子喜欢进干净的家,这个我不是很肯定是不是真的如此,但是燕子来了确实让人很喜欢。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时不时有一对燕子在我家厅堂飞来飞去,过了不久,就发现了厅堂的灯上了有了泥土,越来越多。直到建成了一个泥土窝。我当时还很担心泥土会不会把灯给压破了。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燕子爸爸妈妈有了宝宝,因为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因为燕子窝挺高的,是看不见鸟蛋的。后来就会经常看到这对燕子叼着一些东西回来,应该就是给小燕子吃的。直到小燕子还要大一点之后,就在下面就能看到燕子的头了,小燕子们要学飞了。很多时候飞了几步就掉下来了,我们我搭着木梯给它送到窝里。这样过来一段时间,小燕子都会飞了,然后燕子爸爸妈妈带着燕子宝宝在屋子转了几圈。后来都走了。

其中有一次家里来了一对我也不知道什么鸟,长得还算可爱。之前我一直没有发现它们的鸟窝,直到有一次鸟爸爸妈妈在我身边待了很久,叽叽喳喳一直对着我说着什么,迟迟都不肯走,当天下午我发现屋门口的电表上有个鸟窝。我便明白了什么,只是这一次也是我最心痛的一次。没过几天小鸟就出壳了,我看到它们的小脑袋黄黄的,特别可爱。当它们在学飞行的时候被家里的猫抓住吃了,我当时恨极了那只猫,掉下来就被吃了,我根本来不及救,有好几次我送上去把猫关起来,还是没有救下来一只。后来一只鸟宝宝也没有了,但是那对鸟都不肯走,当看到猫出门就会去啄猫,我看见好几次。

但是没看到一次我就心痛一次,过了好多天那对鸟都不肯走,我在qq签名上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我不明白它在留恋什么。其实我是明白的,但是就是明白所以很难受。


吃性不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诗《乌衣巷》,讲的就是豪门贵族与燕子的关系。王导、谢安曾是晋朝的豪门贵族,衰败以后荒草破屋,成了寻常百姓的居住之所,燕子恋旧巢,仍然在那里出入。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燕子是无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但是为什么农村老人常说燕子不进苦寒门呢?这就得从燕子的习性和苦寒门的房屋构造说起。

燕子的生存需要较大空间,通风良好

燕子是侯鸟,秋末初冬向南方飞,因为冬天的北方丧失了燕子生存所需的飞虫和孵育后代温度。 到了南方,它首要任务就是筑巢。

由于燕子的巢不是用轻柔的枯枝败叶筑就,而是用唾液和着泥构筑,这样笨重的巢穴一般的小树枝承受不了,大树枝不安全,产的蛋容易被蛇、松鼠等天敌吃掉。于是聪明的燕子选择有长长的屋檐、通风良好、阴凉干爽、鼠猫爬不上去的墙角筑巢。

我弟弟家生活在农村,门前是麦田,屋后是菜园,高大的堂屋,横梁与楼扳的折角处有一只很大的燕子,一对燕子在此已经安家三年,每年从北方飞回来就开始衔泥修补,燕巢一年比一年大,年年有小燕子在那里出生。

我很奇怪,为什么左邻右舍的屋檐下都没有燕子窝,偏偏筑在弟弟家呢?通过观察发现,虽然房子不在村的东、西两端,也不是村上最高的屋檐,但是窗户和别人家不同,是上下两截的大窗户,上半截常年敞开,只有几根不锈钢管的栅栏。

房子显得通透明亮,阴凉干爽,温暖舒适。而且家里母亲常年在家,喜欢黄昏就开灯,灯光吸引农田和菜园里的昆虫飞来,给燕子带来食物。有食物、有温度、有安全、有自由还避雨成了燕子筑巢的理想场所。

燕子虽然不识贫富,但这几个条件,苦寒人家还真是满足不了。

燕子为何不进“苦寒门”?

过去的贫寒人家普遍住不起瓦房,只能垒土为墙,茅草为顶,狭窄低矮的房子,显得昏暗潮湿,既没有遮风避雨的屋檐,也没有猫鼠爬不上的地方。这样的屋子,燕子即使活动敏捷,也难免被人捉住,更别说安心孵蛋。

大户人家造的房子,会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用硕大的木料,架起人字屋顶,高高的厅堂,长长的屋檐,窗明几净,通风阴凉。这样的构造无意中创造了燕子作巢的理想条件。

同时富裕的人家不会去打扰燕子的生活。燕子以昆虫为食,保护庄稼,使得粮食有个好收成,所以春天飞来的燕子被看作是吉祥鸟,给主人带来吉祥和好运。

看起来燕子嫌贫爱富,不进苦寒门,实际上它们并不辨穷人富人,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安全地孵育下一代,无意中的巧合。

所谓燕子不进“苦寒门”,其实是一种比较偏颇的说法,因为在古代,苦寒人家的房屋比较逼仄矮小,空间狭隘,光线和通风等条件都不利于燕子筑巢产卵,繁衍生息,燕子自然不会选择这样的房屋筑巢,因此就有了“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

现在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都可以达到过去大户人家的房屋条件,燕子早已飞进了寻常百姓家,弟弟家就是一例,只要人们肯打开窗户,不打扰燕子们的生活,燕子就会和人们和谐共处,就像歌中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有人说,燕子不进苦寒门。

这句话是假的,假的,假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它们只是喜欢屋檐宽敞的,最好是有阳台的而已,并不是有钱的。

我们村,够穷的。小时候记得我堂哥家阳台上屋檐下就一直有燕子窝。可是事实上他家也很穷,我堂哥才十几岁我伯母就去世了。他后来有媳妇了两个人有孩子了也是苦穷,因为没有人帮忙他们,什么都靠自己。

我三伯家,也是穷,可以说是贫困户,只不过没有得到补助,因为补助都给有关系的人了。他们家屋檐下一样有燕子窝。

相比之下那些有钱人的屋檐下反而没有看见。



胖乎乎的毛毛虫618


穷人家的孩子都有掏鸟窝偷鸟蛋的习惯,燕子也不傻,看见矮趴趴的茅草屋还经常有熊孩子爬上爬下,自然不敢在里面做窝了!

不过小时候听大人说,抓了燕子手就会一直发抖,所以小伙伴们都不敢抓燕子,也很少有人去破坏燕子的窝,或者偷燕子的蛋。记得有一次,一只燕子受伤掉在地上了,开始都没有人敢去抓。后来有一个比较虎的孩子抓了,也没见他的手发抖。因为小学语文课本里说燕子说益鸟,所以老师让大家不要跟燕子为难,所以都去搞麻雀啦。好在麻雀的繁殖能力超强,总也抓不完。可惜,随着农药的广泛普及,如今农村麻雀也是凤毛麟角了。不只是鸟儿,连人烟也渐渐稀少了。一片,荒芜。

对不起,跑题了。。。o(∩_∩)o 就到这吧!


用户81012532970


我家一直在农村,看见燕子来了,还以为是好事,都有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的道理。可有一天我在给一个富家家干活的时候,我发现他家没有燕子,而却周围那么多别墅都没有燕子。从那以后我就不信了,那么多住高楼大厦,豪车洋房,有几家住燕子,有燕子的都是平民百姓,家住农村。燕子是益鸟,可进的都是寒门。有同感的吗!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