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如穿越到三国,加入蜀汉阵营,与诸葛亮联手,能否一统三国?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我的答案是即使韩信回到三国加入蜀汉阵营与诸葛亮联手,蜀汉也不可能统一三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永远是时势造英雄!而英雄是不能够造时势的!即使有着兵仙美誉的韩信,也无法阻挡得了时代的巨轮!三国的格局早在赤壁之战后就已注定了,三方相互制衡,短时间内非人力所能一统天下,下面我们来分几点分析下韩信加入蜀汉也不会统一天下的原因。

韩信政治智商等于零,跟诸葛亮联手的结局很有可能韩信会变成第二个魏延。



我们知道韩信在政治上的觉悟是很低的,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刘邦派人命韩信带兵来救援,韩信却以要做齐地的假齐王为要挟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所以这件事成为了韩信死后被诛灭九族的导火索,从这件事刘邦看出了韩信的不臣之心,如果养虎为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汉的江山都要被韩信夺了去。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所以,韩信这样的为人,作为英明神武,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来说会看不出来?最好的结果就是蜀汉政权正需要用人之际会用韩信,但不会给太多权利。特别是后期诸葛亮全面掌权蜀汉的时候韩信更不会得到重用。

而像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一战这样的作战风格在生性谨慎的诸葛亮来看是完全不可理解的,这跟马谡山顶扎营是一个道理,而韩信自持大将之才肯定会跟诸葛亮对着干,最后肯定会被诸葛亮以谋反的罪名杀掉,结局不会比魏延好到哪里去。



地理位置的阻隔因素让韩信的才能发挥限制太大。短时内统一三国非人力所能为。

地处西川盆地,有着蜀道天然屏障的蜀汉政权,别人想打进来很难,自己想要打出去也很难。而在当时的格局来看蜀汉想要一统天下最好的战略还是诸葛亮所主持的联吴抗曹,而荆州已经被关羽丢了,所以蜀汉想要攻击曹魏就只能北伐,北伐就要越过艰难险阻的蜀道千里运兵运粮至汉中前线,而汉中又早在汉中之战后就被曹操撤退的时候把汉中人口大部分搬迁回了魏国长安等地了,所以贫瘠的汉中不足以支撑对魏作战的资源来源地。


“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三国志.张既传》 ”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

所以,有了这么大的地理位置的阻隔,在当时交通闭塞,运输只能靠肩扛马驮的三国时期,运输的效率极其低下。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是不能造时势的。韩信纵有通天的本领,物资基础不牢固你韩信也发挥不出来。刘邦能据蜀地汉中取天下的原因就是关中汉中等地是秦国腹地,是秦国人口密集生产发达的地方,能提供物资基础让韩信能够在前方肆无忌惮的作战,而此时的蜀汉家底就这么多,汉中也是一个空的汉中,在随后对魏战争过程中诸葛亮还不停地取魏国抢百姓过来充实汉中,直到蜀国灭亡汉中也没能发展到原来张鲁经营的汉中。


所以,地理位置的阻隔与汉中空虚导致即使韩信也没办法带领蜀汉北伐成功,更不要说统一天下了。

三国特有的三方相互制衡关系决定了只有总体实力强于另外两方的总和才有可能实现统一,蜀汉没有实力这个根基。

三国之所以精彩纷呈,是因为三角是最稳定的角逐关系,一方如果表现得要吞掉另外两方,就会有引来另外两方的联合讨伐对抗。比如赤壁之战,曹操带甲百万陈兵长江欲一举荡平东吴刘备联络一统天下,这样就会把孙权和刘备紧紧联合起来对抗曹操。而后来呢,蜀汉刘备取荆州,再西进取了益州,然后再与曹操汉中争霸把汉中夺了去。此时的蜀军声势滔天,表现出一种谁与争锋的气势。正是这种霸气凛人的态势让三国关系悄悄改变,致使东吴出兵偷袭荆州,给了蜀汉一记重拳,灭掉了刘备想要一统天下的可能。


鲁肃著名的榻上策,虽然具体哪些已经无据可考,但是《三国演义》中鲁肃那句:刘弱曹强时,联刘抗曹。刘强曹弱时,联曹抗刘。却也能说出其中的内容,就是怎么样让东吴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做法就是鲁肃的这句话了。这就三角关系的稳定性,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又相互依托,这也是三国能存在50多年才统一的原因。

再有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都是发展稳定富裕的政权,远非秦末汉初韩信遇到的那些贵族政权所能比的。所以韩信不可能在蜀汉时期再比帮助蜀汉政权夺取天下。

所以失去了荆州的蜀汉政权已经不可能再有实力统一天下,此时的格局就不是说给你蜀汉一个神人你就能起死回生那么简单的了,底子不在,实力不在,再多的计谋都用不上,记住,只有实力相当的时候个人的作用才会提现出来,以少胜多自古以来都是笑话,在实力面前,所有的计谋都是多余!

总结:不可否认韩信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但韩信的能力要依托他背后的资源平台才能发挥出来,没有刘邦,韩信一辈子就是个讨饭的软骨头。而蜀汉不具备夺取天下的基础前提,一百个韩信过来也无济于事。


竹林论风月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不可更改!既然问题来了,那咱又想在这儿说道上两句儿,那就假设一下呗。还是题目中的那个问题:如果韩信来到三国,和诸葛亮连手能否打败曹魏?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了解一下韩信。

从这个提问中可以片面的反应出,韩信的能力是三国时期任何一位将领无法超越的。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才能呢?

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典故说明了韩信的领导能力非常的强大,给他在多的士兵都能领导了!诶?有人就不愿意了,这算啥能力呀!不就带俩人打仗吗?有啥了不起的。

要知道古代带兵打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代带的兵可不是解放军叔叔,具备优良的军事素质和作战素质。很多都是没什么文化只知道杀人,在军队混口饭。还有可能是强盗改编了下。这要没有点真本事,带怎么些人出去别说打仗,就连管闲事也能把自己搞的头皮发麻。


二、在来陈述一下韩信的功绩!

公元前206年11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开始了他为刘邦开创西汉王朝的雄霸之路!

在他的一生中,为刘邦指定汉中对策。韩信先破项羽的楚军于京、索,后平定魏国。北伐一举拿下代国,一战击败赵国,降服燕国。灭齐国!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乌江自刎。后人对他的评价: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世不出。被后人奉为“兵仙”,兵家四圣之一。


韩信怎么个重量级的人物出来了,下面我们邀请这位嘉宾来到三国,和诸葛亮一起来干掉曹魏。可能吗?这时候韩信回答应该是不可能,我办不到!下面咱们来分析下为什么诸葛亮有韩信这样的一位神话般的大将,还不可能打败曹魏。

首先,咱们先了解下隆中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是效仿刘邦占据荆州,益州。凭借它的地理天险暂时可以保其太平,如果国力强盛后可联合戎狄,结合孙权。命一只军队由荆州出兵攻取宛、洛,刘备亲自帅一只兵马出入秦川,这样天下霸业必可成。

这样一来,由诸葛亮和韩信两个人似乎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这个理想,毕竟韩信已经玩过怎么一次了,在来一次就当回放了一次电影呗!。但是理想总归是理想,那时候荆州已经让关羽给丢了,煮熟的鸭子飞了!所以最终三国时期的蜀国会像战国时期秦国灭巴蜀一样被曹魏所吞并!

在来看一下两国的综合国力。据记载,从人口上将蜀国当时的人口是94万,而曹魏的人口是443万人。三国之中曹魏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力量最强。蜀国攻打魏国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使诸葛亮拥有了韩信的帮助也不可能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就好比给你个莎玛拉蒂你还能跑的过高铁吗?根本没法比!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吐槽!


馨晨复语


这种问题我喜欢,因为是假设,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兵棋推演,因此我们只要看看成与不成各自的条件因素,根据推演结果即可判断出来,根本无需争论。

大部分人觉得即使兵仙空降刘备阵营,蜀国也统一不了全国,而我通过推演得出了我自己的结论。

先来看看不能成功的条件因素:

1、局势方面:三国时期,魏蜀吴各自铁板一块,与楚汉时期还有很多心思飘忽不定的诸侯国不同,三国想要击败其中任何一国,难度都要大很多

2、主要对手:楚汉时期核心对手就一个项羽,项羽其人性格缺陷非常致命,但是三国时期,对手魏国吴国各自人才体系非常健全,曹操孙权也没有项羽那种致命的性格缺陷(个人信息下有项羽视频),因此面对的对手要强大很多

3、自家主公:有书记载,刘备颇有高祖之风,我认为刘备和刘邦有一个共同优点,败而不馁,但刘备缺少刘邦那种大胆放权给韩信的魄力,也没有刘邦那种对张良言听计从的谦逊

再来看看能成功的条件因素

1、个人能力:韩信兵仙名号实至名归,个人军事才能放中国整个历史上看也是前五(个人信息下有韩信讲解视频),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韩信可以创造奇迹

2、资源对比:楚汉时期,蜀中还是不毛之地,而三国时期,蜀中已经成为千里沃野,天府之国,没兵的韩信都能背水一战以少胜多,更别说有这么多资源供他调配

3、可用之将:楚汉时期,刘邦的张良+樊周夏侯组合弱于诸葛亮+关张赵马黄组合,主要就是因为是武将方面,关张赵马黄的战斗力相信大家没人质疑。而韩信厉害的地方正是善用将!

综上,其实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题主少了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韩信空降在哪个时间段。

如果是刚三顾茅庐时期,那无敌了,张良韩信组合再一次重现江湖,一个诸葛亮已然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再加上韩信后,蜀国根本不可能丢失荆州,统一大业必成!

如果是空降在关羽失掉荆州后,刘备已成一意孤行的帝王,蜀国下坡路韩信也阻止不了,等到刘备去世后,按照诸葛亮发掘姜维来看,诸葛亮会很器重韩信,但韩信喜欢用奇兵,诸葛谨慎,不太会用韩信之谋,韩信无用武之地,可能会离开蜀国,此时蜀国大业难成。

如果空降在诸葛快去世或去世后,若刘禅任用韩信,韩信绝对不会像姜维一样,九伐中原而无成果,另外韩信缺少诸葛亮的愚忠,收到撤军的命令,估计不会照做,因此韩信有机会能助蜀国灭魏降吴,统一天下。但自己下场也不会好。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欢迎补充!





ET艾剪辑


不可能,理由有五:

第一,刘备的素质与刘邦的素质有着明显的不同。刘邦善于纳谏,从谏如流,对于萧何,张良,韩信的计谋虚心倾听,及时采纳,因而多次化险为夷,险中取胜。而刘备则固执己见,在战略上显得死板,当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在诸葛亮,赵云的反对下执意讨伐东吴,结果遭到夷陵之战的惨败。刘邦在关键的时候能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而刘备则是假仁假意,对人事事掣肘,比如对诸葛亮和赵云的防范,韩信在刘备手下难以发挥自己的军事天才。

第二,韩信的军事战略和诸葛亮的军事战略有着明显的差异。诸葛亮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向来强调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战场上主张正面平推。而韩信则主张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打击敌人的劣势,不追求击溃战而追求歼灭战,主张打硬仗,恶仗,险仗。诸葛亮的稳中求胜和韩信的险中求胜,在制定北伐战略时是不可能取得一致的,因而韩信的军事天才难以发挥。

第三,从刘备集团核心成员的素质来看,关羽,张飞也不会认同韩信的战略,更不会认真执行韩信的战略。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以勇武取胜,不可能欣赏韩信的故意示弱,背水一战,诱敌深入,千里突袭,十面埋伏等战略战术。在实践中会阻止韩信谋略的实施。

第四,从刘备集团核心成员的地位来看,韩信将排在关羽,张飞,诸葛亮之后。而韩信的军事天才正是“国士无双”,韩信的过度自信和现实的落差将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完美的谋略制定好了以后无人采纳,而不制定谋略,又被认为是消极怠工,自己的处境也就危险了。魏延的命运多多少少可以反映韩信的命运。

第五,韩信穿越到三国加入刘备集团后,曹魏作为统一全中国的核心地位依然没有改变。我们也看不出韩信能与关羽,张飞,诸葛亮密切合作,肢解曹魏的可能性。这样对蜀汉来说,统一全中国就变得遥遥无期了。


谷老师


如果韩信穿越到三国,加入蜀汉阵营,与诸葛亮携手并进,能否一统三国?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韩信是汉初开国功臣,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也是兵家四圣之一。诸葛亮则是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千古名相,与韩信等并列为武庙十哲。这将会一场强强联合的表演。

韩信的定位是什么?韩信统军——多多益善,他是兵家四圣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兵家奇才。但他也有缺点,缺乏政治眼光,另外他的战略玩的也不是很好。

诸葛亮的定位是什么?千古明相,善于政治,善于战略,但不善于奇谋。他既是蜀国的萧何,也是蜀国的张良。

如果这两人凑在一起,可以很好的补足彼此的缺点。

那么?有韩信帮腔的蜀国,真的能够与诸葛亮强强联合,统一三国吗?

个人观点,这个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成功。刘邦能够开创汉庭,单单只靠韩信、萧何、张良三杰就行吗?显然不是的,刘邦自己才是最至关重要的点。

韩信是非常矜才自傲的一个人,他领兵打仗,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条条款款约束。刘邦的做法是把韩信放在一方,让他自己去捯饬。没有刘邦的韩信,发挥不出他的最大威力,就好比他在项羽麾下一样。

诸葛亮并不缺猛将,比如魏延、李严、吴懿、邓芝、王平等人。其中,魏延更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但是,诸葛亮仍然亲力亲为不肯放权,他没有把军事交给魏延等披坚执锐的战将,而是把军事、政治一把抓,最终落得个心力交瘁而死。

正如司马懿所说“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他不善通权变,更不懂得放权。即便韩信在他麾下,他仍然会亲力亲为,而韩信受到诸葛亮的约束,则发挥不出他的威力。

因此!这个看似超强的组合,走到一起也未必对蜀汉有益。


爱尚文史


不能。

原因是:

蜀国虽然缺少大将,但是蜀国最缺的还是底蕴。后续治民之才,缺粮,缺路,缺法人民安居乐业之法。这些都可以称为底蕴,一个国家没有底蕴,打不起仗,也经不起打。

韩信再强也只是一个人,想当初刘备手握卧龙,凤雏也只是三分天下。

而汉高祖刘邦,后有萧何为后盾,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在评功时,萧何却是位居首功。

三国曹魏之所以厉害,也是由于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和屯田制,增强了曹操的底蕴。

由此可以看出:蜀国缺的不是韩信,而是萧何!


八零后爱做梦


我觉得可以。

1、把韩信替换成:六出祁山、夷林之战、荆州北伐这三方面的战事的任一统领,都可以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不论是哪一方面打,都可以把其它任一一国打残或者灭国。

蜀国在丢了荆州,败了夷林之战,还能持续北伐,不落下风,设想如果当时荆州战役和夷陵之战如果是韩信统兵战胜,那蜀国将何其强大?

不要跟我说韩信打不赢这两场战役,他没有败过!大战役,战无不胜!兵仙在此,给他十万大军,他绝对能横扫天下。


因陀罗的觉悟


一个韩信就足够平定天下,韩信是古往今来,从百战百胜和以少胜多的军事家排名,绝对第一名。善用兵者无出其右,诸葛亮不仅仅是军事谋略家也是政治家,但韩信是绝对的军事家且不懂政治,带兵打仗,韩信远远超过几乎所有的历史名将


快乐平庸


我想可能有机会统一天下,因为三国时期蜀国要比韩信加入刘邦时强大!

再加上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刘关张赵的勇猛,任韩信做大将军!比较有可能能统一天下!!

韩信,军事奇才,善于用兵!总能出奇制胜,章邯,项羽!一代名将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善于用兵,为人又很低调,没成名之前能够容忍胯下之辱,关键还忠诚,这一点比较难得!

韩信能够加入蜀国,也许最起码能改变三国三大战役的两次战役,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也许还会有孙刘联盟,但是蜀国和江东集团地位会发生变化。结局会改变许多,最重要的还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蜀国关键的一次战役,有韩信在,不会失败的!这场战役真的就像垓下之战,决定了蜀国的命运!

可惜了可以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成武畅通


不可能。即使有三、五个韩信再生到三国时代,加入蜀汉阵营,与诸葛亮联手,三国还是三国,不可能由蜀国统一。甚至,蜀国灭亡得更快。

“世有伯乐,然有千里马”。蜀汉阵营,最大障碍统一的,就是城府很深的刘备。刘备从一个织席编草,成为一方的诸侯,事实上靠诸葛亮的挽强能力、曹操的疏忽作用。赤壁之战之后,他收集了卧龙、凤稚两大能人。结果,在刘备入蜀过程中,没按凤稚建议用上策,而用中策致使凤稚身死落凤坡。还有,刘备称帝之后,不听诸葛亮等劝说,马上伐吴,结果落败。而白帝托孤之时,还安排法正对诸葛亮进行制挚,实则是对诸葛亮还有一定的疑虑。

韩信虽为汉初兵圣,但他的野心很强。若放在三国,无论他在蜀汉阵营,或者曹操、孙权阵营,都不可能得势。倘若在蜀汉阵营,他最多似凤稚、法正一样的结果,没有改变了什么。

现在的头条,很多人提出这个不彻实际的问题。以为“强强一起,就会联合,变得更强”,而实际多了“一山不容二虎”。古代社会,基本都是家天下的历史,强者过多,反而引发猜忌,结果是更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