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有的丧葬风俗:“领羊”

“领羊”是甘肃、宁夏人家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仪式。用肥大的白色绵羊(最好是羯羊)来办丧事,仪式过后宰杀此羊并煮熟,祭献亡灵并招待前来吊唁者。因为此仪式庄严、肃穆、古朴,能使丧事办得比较稳妥,还能充分流露并检验儿孙辈们的尽孝情结,所以,是丧事中的“重头戏”。此习俗在这两个地方沿袭已久,此仪式被称为“领羊”。

甘肃特有的丧葬风俗:“领羊”

一般是逝世者埋葬前一天,即开吊(追悼会)当日举行。另外在逝世者三、七、九、十二年等大型祭祀活动中也有此仪式,前者首先献祭的是逝世者的姑舅,若逝世者是男的,姑舅即为其母亲的娘家人,若逝世者是女的,姑舅即为其娘家人。若姑舅没拉来羊,就用自家的羊顶替,一是为姑舅争脸,二是给自己撑场面。接着是房族(房下)献祭,在会宁人家的红白事之中,房族的力量不可小觑,大多数事情就是他们操办。接着是家亲,即该家的新旧姑爷。最后才是孝子贤孙(儿孙)献祭。

甘肃特有的丧葬风俗:“领羊”

通常在开吊日中午后举行献祭,院子搭灵棚,逝世者遗体停留堂屋。假若是上述后者,则在堂屋设牌位,摆遗像。献祭开始时,奏乐,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辈,奉献出一只活羊(当地人认为羊乃洁净之物),拉到灵柩前,给羊耳、鼻、尾、蹄等部位洒酒祭奠。民间有说法,此刻羊是通阴阳两界的。似乎,此时的羊被赋予了某种神性。

甘肃特有的丧葬风俗:“领羊”

在这种场合下,这只羊就成为亡者灵魂的附着体,它的举动就代表了亡者的意愿。据说老人对献羊的人满意或走得安详放心,羊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浑身抖动,毛发蓬松,表示亡者已认可通过了。如果不这样,执事者把羊抓起来,在耳朵里灌些凉水,在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一放开,那羊如果就地打一个大大的毛颤,就被叫做开毛大领,那羊就算被受祭者领受了。一般领羊的顺序是按尊卑顺序。

“领羊”虽说是一种丧礼上的仪式,有着深刻得文化内涵意义:一是亡者的亲人借葬礼表达对亡者去世的悲痛和对亡者尽孝之意;二是亡者去世后,亲人们借给亡者“领羊”,召集所有的孝男孝女和亲朋好友在场,以长者吩咐的形式,向其亲人和家族成员发问,就亡者生前关注的人和事进行祷告,以这种方式将亡者的所思、所想、以及生前的关注、要求、对人事的看法在大庭广众面前提出来。最后达到使亡者生前的意见、愿望、关注的人和事得到延续的目的;三是对孝男孝女和亲朋好友起到一个启发和警示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丧葬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作用。

“领羊”作为极有地方特色的祭祀文化习俗是由游牧民族那里留传而来的。宁夏、甘肃的老百姓人家广泛的采用这种祭祀方式,其中甘肃的靖远、会宁两县主要受蒙古族祭祀影响,因为这两个县有很多蒙古后裔。

目的及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的只为信息共享,无其他目的;

备注: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