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长平之战赵军阵亡45万人,而当时赵国的人口也就300万,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的人几乎相当于他1/3的男丁。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赵国有一代人就被消灭掉了。为何没有崩溃?还能在邯郸之战中抵抗秦军呢?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长平之战,赵军损失惨重,秦军照样损失惨重!

用白起的话来说,虽然全歼了45万赵军,但是秦军的阵亡也达到了全军的半数之多。如果这场战争秦军动员60万,说明他阵亡了30万人,阵亡数大约是赵国军队的2/3。虽然士兵阵亡的数量要少于赵国军队,但是秦国所面对的周边局势可是要比赵国严重的多。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赵国当时面对敌人只有两个,那就是秦国和燕国,但燕国战斗力太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秦国要面对的国家可比赵国多一倍,他们的赵国、韩国、魏国、楚国4个国家。虽然秦军处于攻势,但却不得不分出大量的武装确保在邯郸之战的时候,不被其他三个国家趁虚而入。所以,邯郸之战相当于两个打的精疲力尽的国家之间的对决,秦国的优势并不明显!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秦国君臣对是否有必要继续趁胜进军邯郸一举灭掉赵国意见不统一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虽然全歼40多万赵军,但是长平之战中赵括最后的临死一扑也让秦军付出死伤过半的代价,再加上秦军50多万军队在赵国作战一年多,国力消耗很大。以丞相范雎为首的文官担心其他诸侯国介入,力劝暂时休兵,与白起力主继续进军邯郸的意见严重对立。秦昭王最终听从了丞相范雎的建议,从赵国撤兵。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赵国军民众志成城,在邯郸之战中坚守一年多,使得秦军无计可施。

公元前259年,因赵国没有履约割让城池,秦王再次提出攻赵,白起提出异议,认为现在攻赵时机已失,“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列传》)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给秦昭王泼了冷水,秦昭王没有听从建议,再次派遣大军进攻赵国。此时的赵国还未从战乱的伤痛中恢复出来,远不是强大的秦军对手,秦军包围了邯郸,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赵国军民众志成城,平原君赵胜甚至把自己的奴仆妻妾都派到城头守城,秦军屡次换将,一年多未能攻下邯郸,为魏楚联军的增援赢得了时间。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魏国和楚国救援赵

邯郸被围,赵国危急,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夫人多次向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所以,魏王派遣十万大军救援赵国,但领军将领晋鄙畏秦如虎,不敢向前,信陵君盗取魏王虎符,杀晋鄙夺其军,率军救赵。

长平一役,赵国举国丧失男丁四十万,为何没有崩溃?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之所以赵国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还能没有崩溃,甚至是抵抗住了之后的邯郸之战,主要是由于长平之战秦军一样是损失很重,另外则是秦内部对于邯郸之战意见的不统一,以及魏国和楚国的救援。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