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二年級,老師竟然說我家孩子是最難管的孩子其中一個,我該怎麼辦?

哄哄729


確實有一部分小學低年級孩子在學校裡很難管,如果有老師給家長反映說你家孩子是最難管的一個,家長必須要深刻反思你的家庭教育是否真缺失很多了。否則,你如果只一味頭痛,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老師可能會慢慢不給你講客氣話了,動不動就會把你孩子種種問題拋給你,讓你更加棘手。那麼,如何從家庭教育方面下功夫,讓孩子成為有秩序感,知道遵守紀律的好孩子呢?

第一,家長必須要清楚,你孩子在班上缺乏秩序感,是源於家裡缺少規則意識培養。

孩子在班上老師管不聽,問題還要歸因於幼兒期,在這個特殊的成長階段裡,如果在家裡大人們都不給孩子立規矩,家裡沒有家庭規則,孩子的行為規範就很難得到有效培養。有時你看到孩子在亂喊亂叫,亂蹦亂跳,你就大聲吼叫孩子,或者氣急了就打孩子一頓,絲毫無助於孩子認知到自己行為到底錯在哪。因此,從現在開始,家長必須要結合孩子的一日生活細節,進行為規範的再培養。結合制定的家庭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該怎樣做才是好孩子,如果不按要求去做,會受到懲罰。而如果做好了,會得到表揚或適當的物質獎勵,則容易讓孩子重新建立認知。

第二,通過親子游戲,讓孩子體驗遊戲規則,在遵守遊戲規則中建立秩序感。

孩子到了二年級仍然缺乏秩序感,不知道遵守班級紀律,充分說明在幼兒期裡,家長忽略了結合幼兒遊戲規則來幫助孩子建立起遵守規則的意識。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充分利用遊戲規則讓孩子體驗其中的樂趣,或者不遵守規則時便無法贏得遊戲。方法本身並不複雜,兒童遊戲種類很多,可以隨機選擇一種。讓孩子說出遊戲名稱,建立起遊戲目標意識,再讓孩子說說遊戲玩法,而這玩法恰就是遊戲規則內容。最後讓孩子把如果不遵守遊戲規則,該受到什麼樣的制裁講出來。當孩子進入遊戲進程時,就會圍繞遵守規則參與遊戲,而家長可以隨機表揚孩子遵守遊戲的行為,再適當引導在生活中和學校裡遵守紀律是同樣的道理,誰遵守規則便意味著誰能享受更多的自由。

第三,引導孩子觀察不遵守公共秩序,不遵守家庭規則,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現象,來對比引導孩子,增強其分辨力。

很多時候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不遵守秩序,而是我們家長太缺乏家庭教育意識。就拿乘坐公交車來說,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乘客上下車的順序,包括上下車時的排除秩序。主動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孩子缺乏生活經驗,肯定是回答不上來的。那再告訴孩子,這樣做就確保秩序不亂啊,並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同時還能用最快的時間上車和下車。否則,大家都往門口擠,都想上車或下車,就把車門堵死了,想上的上不去,想下的下不來,那多亂啊。再對比引導孩子去觀察班級裡的現象,如課間大家都亂跑亂叫,是不是教室裡特別亂?並且很容易出現碰傷磕傷的現象,還容易讓課間或課堂上秩序非常亂,搞的大家都特別煩躁?如果你根據學校的紀律和老師的要求去做,是不是大家都感覺秩序很好,老師和同學們都開心啊。

第四,聽話的孩子老師最喜歡,故意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最反感,包括所有的人都這樣認為。

由於聽話這個詞是孩子最容易理解的,因此不妨直接講給孩子,當孩子清楚原來老師最喜歡聽話的好孩子時,他就建立起一種關注外在評價的意識。如家長對比引導孩子,拿遵守紀律和不遵守紀律事例來啟發孩子,讓孩子知道原來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就是不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啊,既然不遵守課堂紀律那就要受到批評。如果被批評的次數多了,就會讓老師更加不喜歡一個同學。當同學們看到老師特別不喜歡哪個同學時,也都會關注這個同學,大家都會不喜歡並且排斥他,你說這個孩子因為不遵守紀律,不聽老師的話圖什麼呢?最後搞的大家都排斥他,竟然連一個好朋友都沒有,多可悲啊。再拓展引導到平時生活中,我們都希望以自己良好的禮貌行為,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重與喜愛,因為誰也不願意以糟糕的形像出現在別人面前,誰見誰討厭,那這個人不就被孤立了嗎?

第五,在家裡營造良好的家庭秩序感,全家人都共同遵守行為規範要求,讓孩子被家長的行為所影響。

以前由於不懂家庭教育,才會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現只依賴於學校教育,現在孩子都二年級了,已經出現嚴重缺乏秩序感的現象,那就必須要從家裡進行秩序感的培養了。除前面我所講的內容外,還要整頓家裡的秩序。什麼時間段,大家做什麼事,都要提前有一個約定,讓每個人知道該如何去做,遵守哪些行為規範要求。力求一週重點抓一件事的規範與秩序感養成,通過一週時間的重複鞏固養成,會讓孩子在一件事上知道遵守行為規範要求,只要一件事孩子做到了,再拓展到其他方面,就容易讓孩子易於理解和接受了。就拿父母呼喚孩子,孩子及時應答來講。這裡就涉及到禮貌習慣養成問題,要明確告訴孩子,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當父母長輩或老師喊你的名字時,你必須要快速應答,必要時你要快速來到喊你的人身邊站好,等待對方和你說話,或者安排你做什麼事。通過反覆的訓練,會讓孩子在應答與接受指令方面有明顯的規範性。

結束語:通過上面的總結與分析,家長就能看出,對孩子進行秩序感的培養過程,其實就是家教。所有的行為規範集合到一起,就構成了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長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行為秩序的培養,什麼事都無所謂,你現在已經吃到苦頭了,恐怕孩子到了五六年級,或者進入初中後,管教便會失控了。因為那時孩子的壞習慣已經定型,自我意識會特別強,憑你用懲罰的手段也很難矯正。與其讓孩子管教失控,為何不從現在開始著手進行家庭教育培養呢?


寒石冷月


這話你一定要一分為二地聽。孩子調皮可能是有點,你要批評他,但是不是最調皮,真的未必。老師還說我家孩子字寫得最差呢,其實很多人比他還差,我看過他

們上傳到群裡的作業,客觀滴說,許多寫的都還不如我女兒。但是既然老師來找說,那孩子還是寫的不好。人家是好心告訴,那我們就改,就努力寫好。對孩子,批評很重要,鼓勵更重要。


用戶109225620360


誰的孩子的情況應該自己最清楚吧?都說知子莫若父,如果說你連自己的孩子好不好管這個還不清楚,等到老師告訴你,你才知道,可見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熊孩子後面必定有熊家長,因為你孩子的難管平時在你眼裡可能都不是問題,這種情況下,讓家長來管孩子,能不能搞好?我真的得打一個問號。

老師所說的難管,多半是指那個孩子不聽話,你跟她說要這樣,她偏要那樣,你要在教室裡安靜她偏在鬧騰,你喊她停下來,她停不下來,這種情況在家裡可能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我們很多父母也早已司空見慣了,覺得他不是什麼問題,孩子嘛,不就是調皮嗎?我就經常在公交車上、地鐵上看到孩子鬧得不像話,然後大人坐在那邊看上去一點想要制止的動靜都沒有,說明大人默許,並認可孩子的做法。

但是到了學校這個集體當中,你就不能這樣,你不再是自己一個人,你所有的行為都是與他人息息相關的,你必須要保證在群體中的自律,做到不影響別人。公交車上、地鐵上人們容忍了你,並不代表課堂上還能容易,因為環境不一樣,目標值也不一樣。

所以當老師說你家孩子最難管的時候,你就要去看他的言行究竟是哪裡有問題?是不是那些言行平常在你的眼中都覺得無所謂,其實你自己平時也如此,那麼,我覺得這個是父母和孩子要一起去改變的問題,那些或許在你平常覺得不是問題的問題,你現在就得重視起來,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提醒他調整或者制止他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不能這麼做的,雖然以前在家一直這樣做,爸媽也從來沒有管過,但現在自己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了,不可以跟以前在家裡一樣鬧騰。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一個孩子養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掉的,在配合孩子改變的過程中,如果有看到孩子有進步,應該給予他鼓勵,讓他更有積極性,如果出現反覆,你要給他溫暖的提醒,讓她意識到自己又錯了這種進步可能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速度不如我們想象的快,更不可能一步登天,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來配合督促,同時也要跟老師保持溝通聯絡,共同去發現孩子身上的變化。自己願意來配合老師一起把孩子管好,糾正他在學校的那些不良習慣。

總結:對於題主所說的情況,要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家長如果自己都沒有覺得有問題,那先得去反省自己的問題。

最後祝早日找到好招數,解決問題。


蘇小妮


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瞭解的,這種事還需要老師跟你說才知道嗎?雖然很多時候教育告訴我們要尊重孩子,要理解孩子要包容孩子,但是有的情況下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打。狠狠的打一次他就長記性了。嚴是愛縱是害。父母愛子女,為之計深遠。。。上課紀律不好,嚴重影響聽課的效果,成績肯定不會好。就算你有錢回頭把他送到補習班,他也不會聽課的,所以如果你現在還不動手管理,就只能看著他淪為一個學渣。家裡養出一個學渣孩子來,就算家裡有礦你也是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