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的评价秦桧?

北纬网络圈


智慧不分忠奸,就不能为秦桧的智慧点个赞吗?

不被人爱,是平庸之人,不遭人恨,也是平庸之人。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可爱之处。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

秦桧是历史上很具争议的人物,最近网络上很多人痛批有人想为秦桧洗白,说秦桧不应该跪着,而应该站着,秦桧白不白与我无关,秦桧是该“站着”还是“跪着”,本文不做讨论。本文不讲政治,只看事实,秦桧的智慧,摆在这里,就不能为秦桧的智慧点个赞吗?

秦桧的起点,只是一个私塾先生,他一步步爬到宰相高位,把持南宋朝政近二十年,如果他没有过人之处,他能站到历史的峰顶上吗?秦桧的智慧,当然也是我们平常人不能及,这里不论政治,不看战略,我们来看两个细节。

南宋初年,京城曾发生货币短少、不在市面上流通的现象,商品交易一潭死水,消费无力。一时间,老百姓人心惶惶,很多人就敏感了,朝廷是不是经济出问题了?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个关系到老百姓对国家经济的信心问题,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经济危机的前兆。一旦国家经济出现危机,国家信任出现了危机,那就可能要动摇到国家的根基了。

秦桧知道后这件事后,没有慌张,也没有大张旗鼓,没有今天一个会,明天一个会,组织大家开会研究对策,制定一些相关的措施和政策来解决这个危机,一切依旧风平浪静。

有一天,秦桧叫来一名在他府中做事的小工人,表扬了那个小工人的工作,把一张价值五千元的钱币当作二元钱赏给了他,作为给他的奖金,还故作神秘地对那个小工说:“皇上很快就会下旨废掉现在使用的钱币,你要尽快用。”

小工人将秦桧的话告诉朋友们,秦桧说的话,谁能不相信啊。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不出三天,大家都信以为真,京城现钞大量涌出来,老百姓纷纷抢购商品,生怕货币贬值了不值钱,货币短少、不流通的现象就此迎刃而解。

一切都在秦桧的掌控之中,看似滚滚而来的汹涌波涛,被他化为无形。任凭风高浪急,我自勇立潮头,这难道不是一种大智慧吗?

还有一次,京城商家发现,因为大家都不肯花钱消费,导致货品滞销,几乎停市,也就是出现了消费危机,按照现在的做法,就要调息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拉动内需。那么,秦桧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相关官员将此事奏报给秦桧,秦桧听说后,笑着说:“这事容易。”于是,立即召见掌管打造金银珠宝等物的文思院令。为了表示事情紧急,秦桧还频频派人去催促。

文思院令不知秦大宰相如此紧急召见所为何

事,赶紧来找秦桧。秦桧告诉他说:“刚才接获圣旨,皇上有意改变币制,你赶紧命人打造新币模板呈给本相,至于旧币,新币发行以后就不准再用了。”并嘱咐院令第二天中午交差。

文思院令受命离去后,立即召来模造工人打造新模板。城中的富豪听到风声,连忙将家中的钱换成金帛,一时物价上涨,市场交易非常热火,从而解决了货品滞销、拉动内需的问题。

我们别小看这么小的两件事,实际上背后隐藏的是朝廷深层的

两次经济危机,是没有硝烟的两场经济战。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混乱,给国家的经济带来灾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战场上打仗,需要统帅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管理经济,也需要运筹帷幄的胆识和韬略。

处变不惊,举重若轻,大事化小,运筹帷幄,秦桧的智慧,摆在这里。智慧无忠奸之分,抛开政治,就不能为秦桧的智慧点个赞吗?


雁过留声1314


问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有病,是不是过了几百年,今天的抗日英雄几变成了不识时务的家伙,汪精卫这样的败类到成了英雄,真是可耻,可恨,该诛九族。那些为秦桧翻案的人,不是无知,就是无耻。好让这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英雄,成了软骨头。要客观,可以看一下历史对他的评价,足够客观。不管是对手,还是同胞,对背叛自己的同胞,族人的人都是看不起的,否则抗日战争胜利后,那些汉奸败类为什么不跑去日本,或者第三国。还等着自己族人,同胞来审判。从古至今,世界所有的名族都尊重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坚定不移的人,那怕对方是敌人,像秦桧这样的人,只知道讨皇帝喜欢,不知道为民族奉献的家伙,尽然还有人为他翻案。一朝天子一朝臣,连清朝都不为他翻案,我们今天尽然还有人为他翻案,实在无语了。


欧阳朝渊


秦桧这个人一生经历过三次创业的历程,三起三落。


他第一次创业时,想当忠 臣。在“靖康之变”后,金军南下攻下了东京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当时金国人说赵氏天子太坏了,他们不能再当皇帝了,咱们立张邦昌当皇帝吧。秦桧这时候就跳出来说,那怎么行?然后给金人上表,说了一大堆理由。如果这个时候金人把秦桧拖出去一刀斩了,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秦桧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秦桧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装出一副江湖术士的面目,逢人就说:“我有两条计策,可以耸动天下。赵构在绍兴初年就第一次让秦桧当上了宰相。 秦桧的计策叫“北人归北,南人归南”。赵构也是北方人,老家开封的!是不是也得回去,赵构听完很生气,三下五除二就被赵构罢了相,这次创业又失败了。

第三次创业,是在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他提出了另外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很清晰了——议和。赵构一看,不错,上市成功,让他当了宰相。

秦桧这一当宰相可就不得了,从绍兴八年,一直干到绍兴二十五年,17年,更重要的是这17年秦桧是独相。这17年干了多少坏事,害了多人那是不计其数。成了我们口中的奸臣!


雨夜v风声


什么客观评价?全是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毛主席曾经预言过“翻案不得人心”。赵构也好,秦桧也罢,两人都不是好东西。非要从里面挑一个主犯和从犯,错大错小,甚至为秦桧鸣冤叫屈。其真正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暗渡陈仓隐其心。历史上应“客观”评价的事有许多许多,为什么单单从秦桧开始翻案,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岳飞几千年来代表了中华民族朴素的精忠报国精神,而且己经被摘掉了英雄的光环。其二是秦桧的所做所为代表了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共有行为,有其代表性。更重耍的是秦桧的形象一直跪在世间,历史和人民从沒忘记,随时随地的在警醒着人们。如果把秦桧的跪象换成赵构或让其站立起来,其结果是可想而知,那将是一个思想混乱的民族,世界观颠覆的国家。外国势力的和平演变恐怕就能轻松的实现了。如果这一代实现不了,通过反复不断的灌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迷茫,让下一代实现,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暮鼓邦基固晨钟警世尘


秦桧历代早有定论,无需当代人评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才形成这泱泱大国和民族精神,忠奸善恶,是非曲直的判断,早已形成这个民族的共识,。当代人不可能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企图颠覆历史人物,兜售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天山月3


有关岳飞之死,主要责任究竟是赵构和秦桧?近来有些人挑出来争论不休,说是岳飞不懂政治,要迎回二帝,则赵构担心皇位不保,所以杀害岳飞。从《射雕英雄传》来看,金庸先生也是偏向此种观点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我在悟空问答中已经分析过几回了。徽钦二帝被俘,随行人员皆坚贞不屈,唯有秦桧成为金人座上宾,而且金兵久攻楚州不克时,又出面劝降楚州军民,最后受金人派遣回南宋做内应。凡此种种,即便是他没有杀害岳飞,他的汉奸身份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当然,很多网友替秦桧开脱,有的是美帝等西方豢养的水军,来忽悠国人的爱国正义感的,也有的可能是秦氏后人,还有的也可能是古金国地盘上的人。历史在进步,当日的宋金之争,在今天已经是自家兄弟之间的矛盾了。但是,当时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的性质,不会因为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秦桧的汉奸性质也不会变化。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当时金国有一个如秦桧这般为了南宋而出卖金国的人,也一样的不容于今世。

再回头来说岳飞之死秦桧究竟是不是主要责任?说秦桧是听命于赵构的人的说法是,岳飞不懂政治,几次向皇帝提议立皇储,惹怒了赵构;岳飞一军独大,功高震主;岳飞的口号是迎回二帝,赵构担心皇位不保……这些理由初听起来,也似乎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试想,如果因皇储之事惹怒赵构,赵构完全可以罢免岳飞,用不着杀他,此罪也罪不至死。北宋时范仲淹等人都曾经此理由被罢过官,时代不远,有史为鉴,赵构不可能因此事杀岳飞;怕岳飞一军独大,道理是一样的,既然能杀岳飞,自然也能罢免岳飞;至于怕岳飞迎回二帝,皇位不保,这理由最能混淆视听。古代皇位虽然大部分是先皇指派,但也还是要看皇子之间的实力的,李世民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历史上此类例子也非个别。况且徽宗已经将皇位传给了钦宗,就算是迎回二人,一个是已经禅位了的上皇、一个是亡国被俘靠自己救回来的先皇兄,赵构真的会担心?他此时已经政权稳固,如果能救回二帝,他的名声口碑必定会空前的高涨,就算钦宗还想复位,也只能是有心无力。赵构有必要为担心此事而杀害岳飞吗?更何况,当时南宋的半壁江山,金国是虎视眈眈,能打败金国的,只有岳飞一人。赵构就算没有开疆裂土的野心、也没有恢复故国的理想,总不至于保障他偏安南宋一隅的想法都没有吧?只要有这一个想法,他就不会自毁长城、杀害自己的悍将。能让赵构下决心杀害岳飞的,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岳飞事实上已经在谋反、而不是担心他谋反。但事实岳飞确实没有谋反,赵构没有理由陷害岳飞。有理由和动机陷害岳飞的人,只有秦桧,岳飞一日不死,这个汉奸一天寝食难安。有些替秦桧洗白的人说,岳飞有谋反的可能,这真实滑天下之大稽!试想岳飞已经被害死了,杀害的罪名尚且只是“莫须有”,如果岳飞有一点点谋反的迹象,罪名还会是“莫须有”吗?也有人拿岳飞接到了第十二块金牌才回朝,这就是有谋反的想法。这种说法就更荒唐了,因为岳飞如果真有谋反的想法,那十二道金牌无异就是岳飞行动的冲锋号,他还会回去?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岳飞只是不愿痛失良机罢了,因为古代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而这个良机正是秦桧所担心的,所以秦桧才不顾一切的害死岳飞。

我想,这应该就是对秦桧最公正的评价了。不惜篇幅长,一次性将给秦桧洗白的借口全部解释明白,免得当代汉奸们再多花心思洗白秦桧!


hope195575576


评价秦桧?今人谁有这个资格!秦桧是九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想要了解他,只能去翻历史。【宋史.奸臣.秦桧】两万多字,写的清清楚楚,还有野史、小说,民间口头文学,世代相传,与正史互相印证,高度吻合,还评价个啥!

倒是有些人不懂历史,甚致不相信历史。用一些毫无历史依据的东西给秦桧帖金。或者拼命“黑”岳飞,想来反衬秦桧之“白”。

秦桧罪行累累,磬竹难书。杀害岳飞,只是其中一项。就是没有这件事,甚至没有岳飞这个人,秦桧也是铁定的奸臣。


橡木桶61955766


秦桧,没必要为其“洗白”!因为,中华民族千百年塑造的“汉奸”卖国贼!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他的历史无绝对关系!就象一个演员是反面角色!他高喊“那不是我”!他律已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不做奸臣,不当汉奸卖国贼!对中华民族贡献非常大!所以,他和岳飞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正反两个角色的教材!千百年过去了!你们却说:喂!你们教育错了!自己不绝可笑吗?所以,用考史来纠正中华文化!是羞辱中华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恶毒攻击!此种风气不能长!要严厉打击!不要造成中华文化,不是“史实”的多的很?要逐一修正?给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口实!历史可以考史,不能用来考文化,攻击中华民族精神!


高小411


秦桧(生于公元1090年一卒于公元1155年)字会之,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是我国有名的汉奸。

历史记载,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京师,俘走微,钦二帝,欲立张邦昌为傀儡政权,秦桧具状反对,被金军掳掠北去,但到北国后,秦桧就为微宗作乞和书献给金元帅粘罕,金太宗把秦桧赐给其弟挞赖,从此他就成为金国的鹰犬,建元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全家,诈称“杀金人监己者,夺舟而来”。南归后他就向宋高宗提出“南自南,北自北”并上书高宗《与挞赖求和书》深得高宗睛莱,次年八月被提为相,但他在相位一年,毫无建树,议和也不成,高宗大怒,罢其相位,表示“终不复用”。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秦桧用离间之计,除了赵鼎和张俊,从此他为相18年,专事议和,摧毁善类,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在他的主持下,第一次议和以向金帝称臣,纳岁币银帛50万两匹,又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他在位其间,凡易副相28人,位至太师,五封国公,开门受贿,富比国库,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病死,追赠申王,溢忠献,由于高宗一味投降,在高宗朝其余党仍把持朝政,直到宁宗勤才于开僖二年(公元1206年)下诏追夺秦桧王爵,改溢“谬丑”为岳飞平反,民间恨其奸佞,在岳飞墓前铸铁人四个,作长跪状,三男即秦桧,张俊,万俟贞,一女即秦桧妻王氏,时人作诗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今人多指高宗也应在飞墓前铸铁,且封建时代,有昏君佞臣,但昏君再昏也是君,佞臣则不然,故仅铸佞臣而不铸昏君,这是封建道德纲常和封建制度所至,今人可以批驳高宗,古时则不然。然而史学家还是对高宗也颇有微词。有史说评说高宗:“其所以与桧相契者,贪位苟安,拒兄攘国,为贼桧逆揣而知,有以劫持于无形耳……”“……后人谓高宗偷安忍耻,慝怨忘亲,初为汪,黄所惑,终为秦桧所制,李纲,赵鼎,张俊相继被斥,岳飞父子冤死狱中,有可以用的将相,有可乘的机会,终至臣事仇虏,残喘苟延,这也所谓愚不可及哩”这样的评价,也是很中肯的,点中了宋高宗的要穴,对他的批评,直至将其划入秦桧一类了。

那么对秦桧的评价是什么?评价是“:桧居相位十九年,除一意主和外,专事摧毁善类,所有忠臣,良将,诛斥殆尽,凡弹劾事件,均由桧亲手撰奏,阴授言官,奏牍中罗织深文,朝臣多知老秦手笔,一时辅政人员,不难多言,十余年间,参政易至二十八人,而且贿赂公行,富可敌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高宗初奇桧,继恶桧,后爱桧,晚复恶桧,一切举措辄受桧劫持。桧党张扶请桧乘金银车,吕愿中献秦城王气诗,桧窃自喜,几欲效王莽,曹操故事,至暴死后,高宗语杨存中道:“朕今日始免靴中刀了”。由以上评语可见古人也不是不分清红皂白而评价历史的。

因此,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今的认知,秦桧是万年遗臭的汉奸是毫无疑问的!


狼烟一九三一




谈到秦桧,就要谈起中国文人的性格问题。中国文化总在谈中庸,而中国文人做事总是在走极端。

秦桧如此,汪精卫也是如此。等抗战刚刚爆发时,汪精卫也是四处奔走,号召抗日。当抗战进行不到三年,中国大半沦陷的时候,汪精卫看到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中国文人的脆弱性就凸显无疑,马上向右转,变成了汉奸。



当初的秦桧也是一个抗金派,当他在金国当了数年的俘虏和人质后,就对抗金形势感到非常悲观,马上转变成了和谈派。



秦桧是一个奸臣,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大的奸臣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

岳飞的最高职务是枢密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军委副主席,这个级别的官员不是秦桧一个人说杀就可以杀的。

杀害岳飞的幕后真凶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替罪羊而已。

中国的文人大半都是马屁精,不管皇帝犯多大的错,他们都不敢指责皇帝。他们从来都是把为皇帝做事的人拉出来当罪魁祸首,秦桧在这里,就是这样的作用。

中国的皇帝从来都是知错改错不认错,敢于指责皇帝错误的人大多都没有好下场。那些脆弱自私的中国文人都精明得不得了,从来不敢随便碰这个禁区。



那么接下来,肯定有人会问秦桧被当成奸臣冤吗?

答案很明确,不冤。

按照当时南宋的实力,确实打不过金兵。但金国的强大,也不是一天就实现的,也是经过一场场殊死搏斗,慢慢强大起来的。

整个世界历史都奉行一个丛林原则,中国历史同样也不例外,以强凌弱就是真理,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保证自己不受其他国家欺负。

当南宋建立时,宋朝北方的沦陷区人民饱受金国的压迫,到处都是起义军,尤其是在太行山附近有数十万抗金义士,他们曾多次联络,南宋皇帝和岳飞,希望能够策应他们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形势下,完全消灭金兵不可能,但收复失地还是有希望的。

然而宋高宗赵构却在秦桧的帮助下,杀害了岳飞,回收了中兴四大将的兵权,决定和金国议和。在这件事情上,秦桧起到了帮凶的作用。


宋高宗赵构曾经希望其他大臣也参与审判和杀害岳飞这件事,但一些忠勇之士拒绝了,甚至韩世忠曾经质问过秦桧。

秦桧担任丞相期间,主导了和金国之间的和议,沉重打击了抗金派。

弱者永远都是弱者,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只想苟延残喘的南宋最终也没有逃过被灭亡的命运,这一切都是拜秦桧们所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