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的評價秦檜?

北緯網絡圈


智慧不分忠奸,就不能為秦檜的智慧點個贊嗎?

不被人愛,是平庸之人,不遭人恨,也是平庸之人。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處,可恨之人,也有可愛之處。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

秦檜是歷史上很具爭議的人物,最近網絡上很多人痛批有人想為秦檜洗白,說秦檜不應該跪著,而應該站著,秦檜白不白與我無關,秦檜是該“站著”還是“跪著”,本文不做討論。本文不講政治,只看事實,秦檜的智慧,擺在這裡,就不能為秦檜的智慧點個贊嗎?

秦檜的起點,只是一個私塾先生,他一步步爬到宰相高位,把持南宋朝政近二十年,如果他沒有過人之處,他能站到歷史的峰頂上嗎?秦檜的智慧,當然也是我們平常人不能及,這裡不論政治,不看戰略,我們來看兩個細節。

南宋初年,京城曾發生貨幣短少、不在市面上流通的現象,商品交易一潭死水,消費無力。一時間,老百姓人心惶惶,很多人就敏感了,朝廷是不是經濟出問題了?不要小看這個問題,這個關係到老百姓對國家經濟的信心問題,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經濟危機的前兆。一旦國家經濟出現危機,國家信任出現了危機,那就可能要動搖到國家的根基了。

秦檜知道後這件事後,沒有慌張,也沒有大張旗鼓,沒有今天一個會,明天一個會,組織大家開會研究對策,制定一些相關的措施和政策來解決這個危機,一切依舊風平浪靜。

有一天,秦檜叫來一名在他府中做事的小工人,表揚了那個小工人的工作,把一張價值五千元的錢幣當作二元錢賞給了他,作為給他的獎金,還故作神秘地對那個小工說:“皇上很快就會下旨廢掉現在使用的錢幣,你要儘快用。”

小工人將秦檜的話告訴朋友們,秦檜說的話,誰能不相信啊。結果一傳十,十傳百,不出三天,大家都信以為真,京城現鈔大量湧出來,老百姓紛紛搶購商品,生怕貨幣貶值了不值錢,貨幣短少、不流通的現象就此迎刃而解。

一切都在秦檜的掌控之中,看似滾滾而來的洶湧波濤,被他化為無形。任憑風高浪急,我自勇立潮頭,這難道不是一種大智慧嗎?

還有一次,京城商家發現,因為大家都不肯花錢消費,導致貨品滯銷,幾乎停市,也就是出現了消費危機,按照現在的做法,就要調息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來拉動內需。那麼,秦檜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相關官員將此事奏報給秦檜,秦檜聽說後,笑著說:“這事容易。”於是,立即召見掌管打造金銀珠寶等物的文思院令。為了表示事情緊急,秦檜還頻頻派人去催促。

文思院令不知秦大宰相如此緊急召見所為何

事,趕緊來找秦檜。秦檜告訴他說:“剛才接獲聖旨,皇上有意改變幣制,你趕緊命人打造新幣模板呈給本相,至於舊幣,新幣發行以後就不準再用了。”並囑咐院令第二天中午交差。

文思院令受命離去後,立即召來模造工人打造新模板。城中的富豪聽到風聲,連忙將家中的錢換成金帛,一時物價上漲,市場交易非常熱火,從而解決了貨品滯銷、拉動內需的問題。

我們別小看這麼小的兩件事,實際上背後隱藏的是朝廷深層的

兩次經濟危機,是沒有硝煙的兩場經濟戰。處理不當,就可能造成混亂,給國家的經濟帶來災難,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戰場上打仗,需要統帥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管理經濟,也需要運籌帷幄的膽識和韜略。

處變不驚,舉重若輕,大事化小,運籌帷幄,秦檜的智慧,擺在這裡。智慧無忠奸之分,拋開政治,就不能為秦檜的智慧點個贊嗎?


雁過留聲1314


問這個問題的人就是有病,是不是過了幾百年,今天的抗日英雄幾變成了不識時務的傢伙,汪精衛這樣的敗類到成了英雄,真是可恥,可恨,該誅九族。那些為秦檜翻案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無恥。好讓這個國家,和民族沒有英雄,成了軟骨頭。要客觀,可以看一下歷史對他的評價,足夠客觀。不管是對手,還是同胞,對背叛自己的同胞,族人的人都是看不起的,否則抗日戰爭勝利後,那些漢奸敗類為什麼不跑去日本,或者第三國。還等著自己族人,同胞來審判。從古至今,世界所有的名族都尊重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堅定不移的人,那怕對方是敵人,像秦檜這樣的人,只知道討皇帝喜歡,不知道為民族奉獻的傢伙,盡然還有人為他翻案。一朝天子一朝臣,連清朝都不為他翻案,我們今天盡然還有人為他翻案,實在無語了。


歐陽朝淵


秦檜這個人一生經歷過三次創業的歷程,三起三落。


他第一次創業時,想當忠 臣。在“靖康之變”後,金軍南下攻下了東京汴梁,擄走了徽欽二帝。當時金國人說趙氏天子太壞了,他們不能再當皇帝了,咱們立張邦昌當皇帝吧。秦檜這時候就跳出來說,那怎麼行?然後給金人上表,說了一大堆理由。如果這個時候金人把秦檜拖出去一刀斬了,那麼在中國歷史上,秦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形象。

秦檜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裝出一副江湖術士的面目,逢人就說:“我有兩條計策,可以聳動天下。趙構在紹興初年就第一次讓秦檜當上了宰相。 秦檜的計策叫“北人歸北,南人歸南”。趙構也是北方人,老家開封的!是不是也得回去,趙構聽完很生氣,三下五除二就被趙構罷了相,這次創業又失敗了。

第三次創業,是在紹興八年,秦檜再次拜相,他提出了另外一個口號,這個口號就很清晰了——議和。趙構一看,不錯,上市成功,讓他當了宰相。

秦檜這一當宰相可就不得了,從紹興八年,一直幹到紹興二十五年,17年,更重要的是這17年秦檜是獨相。這17年幹了多少壞事,害了多人那是不計其數。成了我們口中的奸臣!


雨夜v風聲


什麼客觀評價?全是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毛主席曾經預言過“翻案不得人心”。趙構也好,秦檜也罷,兩人都不是好東西。非要從裡面挑一個主犯和從犯,錯大錯小,甚至為秦檜鳴冤叫屈。其真正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暗渡陳倉隱其心。歷史上應“客觀”評價的事有許多許多,為什麼單單從秦檜開始翻案,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岳飛幾千年來代表了中華民族樸素的精忠報國精神,而且己經被摘掉了英雄的光環。其二是秦檜的所做所為代表了一切漢奸賣國賊的共有行為,有其代表性。更重耍的是秦檜的形象一直跪在世間,歷史和人民從沒忘記,隨時隨地的在警醒著人們。如果把秦檜的跪象換成趙構或讓其站立起來,其結果是可想而知,那將是一個思想混亂的民族,世界觀顛覆的國家。外國勢力的和平演變恐怕就能輕鬆的實現了。如果這一代實現不了,通過反覆不斷的灌輸,造成人們思想上的迷茫,讓下一代實現,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暮鼓邦基固晨鐘警世塵


秦檜歷代早有定論,無需當代人評論。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傳承,才形成這泱泱大國和民族精神,忠奸善惡,是非曲直的判斷,早已形成這個民族的共識,。當代人不可能又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企圖顛覆歷史人物,兜售歷史虛無主義觀點。


天山月3


有關岳飛之死,主要責任究竟是趙構和秦檜?近來有些人挑出來爭論不休,說是岳飛不懂政治,要迎回二帝,則趙構擔心皇位不保,所以殺害岳飛。從《射鵰英雄傳》來看,金庸先生也是偏向此種觀點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恐怕未必!我在悟空問答中已經分析過幾回了。徽欽二帝被俘,隨行人員皆堅貞不屈,唯有秦檜成為金人座上賓,而且金兵久攻楚州不克時,又出面勸降楚州軍民,最後受金人派遣回南宋做內應。凡此種種,即便是他沒有殺害岳飛,他的漢奸身份是無論如何也洗不白的。當然,很多網友替秦檜開脫,有的是美帝等西方豢養的水軍,來忽悠國人的愛國正義感的,也有的可能是秦氏後人,還有的也可能是古金國地盤上的人。歷史在進步,當日的宋金之爭,在今天已經是自家兄弟之間的矛盾了。但是,當時背景下發生的事情的性質,不會因為地域的變化而變化,秦檜的漢奸性質也不會變化。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當時金國有一個如秦檜這般為了南宋而出賣金國的人,也一樣的不容於今世。

再回頭來說岳飛之死秦檜究竟是不是主要責任?說秦檜是聽命於趙構的人的說法是,岳飛不懂政治,幾次向皇帝提議立皇儲,惹怒了趙構;岳飛一軍獨大,功高震主;岳飛的口號是迎回二帝,趙構擔心皇位不保……這些理由初聽起來,也似乎有道理,但是經不起推敲。試想,如果因皇儲之事惹怒趙構,趙構完全可以罷免岳飛,用不著殺他,此罪也罪不至死。北宋時范仲淹等人都曾經此理由被罷過官,時代不遠,有史為鑑,趙構不可能因此事殺岳飛;怕岳飛一軍獨大,道理是一樣的,既然能殺岳飛,自然也能罷免岳飛;至於怕岳飛迎回二帝,皇位不保,這理由最能混淆視聽。古代皇位雖然大部分是先皇指派,但也還是要看皇子之間的實力的,李世民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歷史上此類例子也非個別。況且徽宗已經將皇位傳給了欽宗,就算是迎回二人,一個是已經禪位了的上皇、一個是亡國被俘靠自己救回來的先皇兄,趙構真的會擔心?他此時已經政權穩固,如果能救回二帝,他的名聲口碑必定會空前的高漲,就算欽宗還想復位,也只能是有心無力。趙構有必要為擔心此事而殺害岳飛嗎?更何況,當時南宋的半壁江山,金國是虎視眈眈,能打敗金國的,只有岳飛一人。趙構就算沒有開疆裂土的野心、也沒有恢復故國的理想,總不至於保障他偏安南宋一隅的想法都沒有吧?只要有這一個想法,他就不會自毀長城、殺害自己的悍將。能讓趙構下決心殺害岳飛的,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岳飛事實上已經在謀反、而不是擔心他謀反。但事實岳飛確實沒有謀反,趙構沒有理由陷害岳飛。有理由和動機陷害岳飛的人,只有秦檜,岳飛一日不死,這個漢奸一天寢食難安。有些替秦檜洗白的人說,岳飛有謀反的可能,這真實滑天下之大稽!試想岳飛已經被害死了,殺害的罪名尚且只是“莫須有”,如果岳飛有一點點謀反的跡象,罪名還會是“莫須有”嗎?也有人拿岳飛接到了第十二塊金牌才回朝,這就是有謀反的想法。這種說法就更荒唐了,因為岳飛如果真有謀反的想法,那十二道金牌無異就是岳飛行動的衝鋒號,他還會回去?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岳飛只是不願痛失良機罷了,因為古代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而這個良機正是秦檜所擔心的,所以秦檜才不顧一切的害死岳飛。

我想,這應該就是對秦檜最公正的評價了。不惜篇幅長,一次性將給秦檜洗白的藉口全部解釋明白,免得當代漢奸們再多花心思洗白秦檜!


hope195575576


評價秦檜?今人誰有這個資格!秦檜是九百多年前的歷史人物,想要了解他,只能去翻歷史。【宋史.奸臣.秦檜】兩萬多字,寫的清清楚楚,還有野史、小說,民間口頭文學,世代相傳,與正史互相印證,高度吻合,還評價個啥!

倒是有些人不懂歷史,甚致不相信歷史。用一些毫無歷史依據的東西給秦檜帖金。或者拼命“黑”岳飛,想來反襯秦檜之“白”。

秦檜罪行累累,磬竹難書。殺害岳飛,只是其中一項。就是沒有這件事,甚至沒有岳飛這個人,秦檜也是鐵定的奸臣。


橡木桶61955766


秦檜,沒必要為其“洗白”!因為,中華民族千百年塑造的“漢奸”賣國賊!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與他的歷史無絕對關係!就象一個演員是反面角色!他高喊“那不是我”!他律已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不做奸臣,不當漢奸賣國賊!對中華民族貢獻非常大!所以,他和岳飛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正反兩個角色的教材!千百年過去了!你們卻說:喂!你們教育錯了!自己不絕可笑嗎?所以,用考史來糾正中華文化!是羞辱中華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惡毒攻擊!此種風氣不能長!要嚴厲打擊!不要造成中華文化,不是“史實”的多的很?要逐一修正?給一些別有用心人的口實!歷史可以考史,不能用來考文化,攻擊中華民族精神!


高小411


秦檜(生於公元1090年一卒於公元1155年)字會之,建康(今江蘇南京)人,出身於仕宦之家,是我國有名的漢奸。

歷史記載,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京師,俘走微,欽二帝,欲立張邦昌為傀儡政權,秦檜具狀反對,被金軍擄掠北去,但到北國後,秦檜就為微宗作乞和書獻給金元帥粘罕,金太宗把秦檜賜給其弟撻賴,從此他就成為金國的鷹犬,建元四年(1130年)十月,秦檜全家,詐稱“殺金人監己者,奪舟而來”。南歸後他就向宋高宗提出“南自南,北自北”並上書高宗《與撻賴求和書》深得高宗睛萊,次年八月被提為相,但他在相位一年,毫無建樹,議和也不成,高宗大怒,罷其相位,表示“終不復用”。

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秦檜用離間之計,除了趙鼎和張俊,從此他為相18年,專事議和,摧毀善類,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在他的主持下,第一次議和以向金帝稱臣,納歲幣銀帛50萬兩匹,又用“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他在位其間,凡易副相28人,位至太師,五封國公,開門受賄,富比國庫,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追贈申王,溢忠獻,由於高宗一味投降,在高宗朝其餘黨仍把持朝政,直到寧宗勤才於開僖二年(公元1206年)下詔追奪秦檜王爵,改溢“謬醜”為岳飛平反,民間恨其奸佞,在岳飛墓前鑄鐵人四個,作長跪狀,三男即秦檜,張俊,万俟貞,一女即秦檜妻王氏,時人作詩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今人多指高宗也應在飛墓前鑄鐵,且封建時代,有昏君佞臣,但昏君再昏也是君,佞臣則不然,故僅鑄佞臣而不鑄昏君,這是封建道德綱常和封建制度所至,今人可以批駁高宗,古時則不然。然而史學家還是對高宗也頗有微詞。有史說評說高宗:“其所以與檜相契者,貪位苟安,拒兄攘國,為賊檜逆揣而知,有以劫持於無形耳……”“……後人謂高宗偷安忍恥,慝怨忘親,初為汪,黃所惑,終為秦檜所制,李綱,趙鼎,張俊相繼被斥,岳飛父子冤死獄中,有可以用的將相,有可乘的機會,終至臣事仇虜,殘喘苟延,這也所謂愚不可及哩”這樣的評價,也是很中肯的,點中了宋高宗的要穴,對他的批評,直至將其劃入秦檜一類了。

那麼對秦檜的評價是什麼?評價是“:檜居相位十九年,除一意主和外,專事摧毀善類,所有忠臣,良將,誅斥殆盡,凡彈劾事件,均由檜親手撰奏,陰授言官,奏牘中羅織深文,朝臣多知老秦手筆,一時輔政人員,不難多言,十餘年間,參政易至二十八人,而且賄賂公行,富可敵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高宗初奇檜,繼惡檜,後愛檜,晚復惡檜,一切舉措輒受檜劫持。檜黨張扶請檜乘金銀車,呂願中獻秦城王氣詩,檜竊自喜,幾欲效王莽,曹操故事,至暴死後,高宗語楊存中道:“朕今日始免靴中刀了”。由以上評語可見古人也不是不分清紅皂白而評價歷史的。

因此,無論從歷史,還是當今的認知,秦檜是萬年遺臭的漢奸是毫無疑問的!


狼煙一九三一




談到秦檜,就要談起中國文人的性格問題。中國文化總在談中庸,而中國文人做事總是在走極端。

秦檜如此,汪精衛也是如此。等抗戰剛剛爆發時,汪精衛也是四處奔走,號召抗日。當抗戰進行不到三年,中國大半淪陷的時候,汪精衛看到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中國文人的脆弱性就凸顯無疑,馬上向右轉,變成了漢奸。



當初的秦檜也是一個抗金派,當他在金國當了數年的俘虜和人質後,就對抗金形勢感到非常悲觀,馬上轉變成了和談派。



秦檜是一個奸臣,這個結論是沒有問題的。但最大的奸臣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

岳飛的最高職務是樞密副使,相當於今天的軍委副主席,這個級別的官員不是秦檜一個人說殺就可以殺的。

殺害岳飛的幕後真兇是宋高宗,秦檜不過是替罪羊而已。

中國的文人大半都是馬屁精,不管皇帝犯多大的錯,他們都不敢指責皇帝。他們從來都是把為皇帝做事的人拉出來當罪魁禍首,秦檜在這裡,就是這樣的作用。

中國的皇帝從來都是知錯改錯不認錯,敢於指責皇帝錯誤的人大多都沒有好下場。那些脆弱自私的中國文人都精明得不得了,從來不敢隨便碰這個禁區。



那麼接下來,肯定有人會問秦檜被當成奸臣冤嗎?

答案很明確,不冤。

按照當時南宋的實力,確實打不過金兵。但金國的強大,也不是一天就實現的,也是經過一場場殊死搏鬥,慢慢強大起來的。

整個世界歷史都奉行一個叢林原則,中國歷史同樣也不例外,以強凌弱就是真理,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保證自己不受其他國家欺負。

當南宋建立時,宋朝北方的淪陷區人民飽受金國的壓迫,到處都是起義軍,尤其是在太行山附近有數十萬抗金義士,他們曾多次聯絡,南宋皇帝和岳飛,希望能夠策應他們收復失地。

在這樣的形勢下,完全消滅金兵不可能,但收復失地還是有希望的。

然而宋高宗趙構卻在秦檜的幫助下,殺害了岳飛,回收了中興四大將的兵權,決定和金國議和。在這件事情上,秦檜起到了幫兇的作用。


宋高宗趙構曾經希望其他大臣也參與審判和殺害岳飛這件事,但一些忠勇之士拒絕了,甚至韓世忠曾經質問過秦檜。

秦檜擔任丞相期間,主導了和金國之間的和議,沉重打擊了抗金派。

弱者永遠都是弱者,只有強者才有話語權。只想苟延殘喘的南宋最終也沒有逃過被滅亡的命運,這一切都是拜秦檜們所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