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如果入川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蜀國會怎麼發展呢?

賣冰棍的糟老頭


在三國那個時期,可謂是英雄百出,劉備擁有“臥龍鳳雛”入川時,有一落鳳坡,很可惜"鳳雛"龐統死於此地,所以劉備還沒怎麼開始清盤天下的時候老龐就已經走了,剩下諸葛亮這個謀士管理著蜀國上下吃喝拉撒,那麼我們很好奇



如果龐統活下來,死去的死諸葛亮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我們先看看他們的用兵諸葛亮的每次北伐,魏延都提出了給他萬人作為偏師,直取潼關,諸葛亮率主力隨後跟進。先奪取了潼關,穩定防禦,再回頭收拾潼關以西的魏軍。就像漢高祖以主力吸引項羽,韓信略取其他小國的方式一樣。但諸葛亮“制而不許”,正史上沒有解釋諸葛亮“不許”的原因。再看龐統跟劉備入川時,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上策;趁劉璋回成都沒有防備的時候,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


這兩個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諸葛亮是魏延提出的戰術,諸葛亮拒絕了。龐統的是自己提出的戰術,劉備覺得“太急”而拒絕了。魏延能不能奪得潼關?龐統能不能奪得成都?這裡不做分析,但兩者的策略幾乎一樣;既有風險,但成功希望、回報又同樣是巨大的。這個比較看;龐統敢於出奇兵,敢於冒險。而諸葛亮不敢。從戰爭規律講;以弱擊強,不出奇兵只能等待滅亡。所以,因為龐統中途戰死,再也沒有出奇制勝的軍師了。

所以說諸葛亮具有戰略眼光,在用兵上也不差,只是在後期能征善戰之人太少,雖有幾個人用,但獨當一面人少,還有降將不敢放手。同時過餘的小心。如龐統如能做北伐總帥可能會好的多,因為他在戰術上不比諸葛差或有新的戰術。而諸葛亮同北方打了幾十年丈,新牌不多,出奇制勝難湊效了。從時局來講,當時蜀國要支持大型戰爭或持久戰條件應不太成熟。財力,兵力,戰將都不充足。北方老兵都是北人,所以守住算不錯了。

從這樣的對比就能看出;龐統適合於隨軍作戰,諸葛亮不適合在前方臨敵,更不適合指揮,只適合在中軍帳中運籌帷幄,所以,如果真的是龐統領軍北伐,魏延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他的才能。上述例子也能看出,魏延的軍事能力,是比龐統也不遑多讓的。他們二人戰略思維相似,必定能配合的水乳交融,出奇制勝,司馬懿對著這樣的組合,怕是要更加頭疼,關中可能會更有希望破掉!


傅愛燈具


那蜀漢就完了,真的會撐不到公元263年,或許在夷陵慘敗後就滅亡了。

說真的,蜀漢能享國四十年還沒劉備什麼事,主要功勞是諸葛亮居多。如果諸葛亮真的在入蜀之戰中死了,蜀漢未來堪憂。

龐統和諸葛亮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劉備死後的蜀漢集團,恰恰需要的是諸葛亮的優點

劉備入蜀,光在雒城就打了一年,期間還折了龐統,本來作為軍師的龐統是不需要親自上去前線的,可他還是上了,這說明他雖有才能,但也是一個比較激進(給劉璋擺鴻門宴一事),同時又分不清形勢的人。這樣的人,做部下則能建功立業,做領導卻不能獨當一面。

我們知道劉備嚥氣後就是蜀漢集團最危險的時候,內部:漢嘉太守黃元公開反叛,南中豪強雍闓蠢蠢欲動;後主劉禪年僅十七歲,根基不穩;外戚勢力龐大,吳懿、吳班等都是手握重兵之人;加上剛打了一場大敗仗,內部人心惶惶。

外部:曹魏正準備大軍南下,是徵吳還是伐蜀無人知曉;東吳大軍乘勝追擊,一度達到了永安邊境;夷陵慘敗,把劉備靠搶老百姓積累起來的物資全部一掃而空。這個時候的蜀漢其實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了。


如果這時候是由龐統取代諸葛亮,管理蜀漢國政的話,可以想象,首先龐統就不會像諸葛亮一樣,放下尊嚴去和江東講和。雖然這是劉備在永安時就定下的國策,但龐統極有可能會撕毀盟約,趁曹魏和江東開戰時再興東征大軍,而且一定會再次慘敗,把蜀漢基業全部斷送掉。

再者,還有南中一帶的叛亂,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是先集中精力發展國力,足足等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揮師南下,期間還發生了“常盤諸子案”(常盤奉命去調查雍闓,結果反被雍闓誣陷謀反殺害,諸葛亮默認了這一藐視朝廷的行為,將常盤的兒子流放)。如果是龐統的話,面對著這一挑釁,早就不管不顧,直接南下了。而當時的情況,不管是哪一方的用兵都足以引起朝廷大亂,於國不利。

最後,龐統是出方案的好手,卻不是適合做決策的人,論心機論城府,他都比不上諸葛亮,而諸葛亮在世能很好地壓制住李嚴等人,可要換了龐統,他一沒根基二沒助力,是鬥不過李嚴的。

所以如果諸葛亮在入蜀時戰死的話,則蜀漢危矣,或許三國也會提前結束了。


一貳一橙


三國時期如果入川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蜀國會怎麼發展呢?哪裡還有什麼發展呢?蜀漢壓根就不會存在了,我認為沒有諸葛亮,至少在四個方面,蜀漢都不可能存在了。

劉備征戰漢中,所以靠的就是諸葛亮在益州的後勤保障。

古代打仗真的不只是靠兵源強弱,更重要的就是糧草問題。戰國時期秦趙兩國都是強國,可是趙國四十萬大軍居然向秦國投降,最終被坑殺。主要原因就是當年的趙國軍隊沒有強大的糧草支撐。

劉備在漢中跟曹操對決的時候,幾乎出動了所有兵馬,這也是一場滅國之戰。所以諸葛亮在益州不斷輸送糧草和兵源就顯得至關重要。益州是剛剛平定的地盤,這裡的人到底服不服氣劉備的管理,其實都要依賴諸葛亮來調和。

如果換一個人來調和,壓根就沒有那種水平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益州軍民的情緒給平復了,讓他們男子出征,女子運糧就更加不可能。所以沒有諸葛亮的漢中之戰必敗,而漢中之戰戰敗後,劉備的蜀漢帝國夢也就徹底破碎了。

劉備伐吳失敗後,完全是諸葛亮撐起了蜀漢的一片天空。

劉備是個冒失鬼啊,他仗著自己現在翅膀硬了,就敢傾全國之兵,對東吳下手。結果被人家打的損失慘重,幾乎要亡國了。當時益州本地勢力知道消息以後,也都紛紛起義造反,南方蠻族也擁兵自重,偌大的蜀漢,到處都是叛亂。

這個時候諸葛亮出馬,不僅穩住了國內的叛亂,而且抵擋住了外來敵人的進攻。最關鍵的是,他放下身段和仇恨,再次選擇跟東吳結盟,而且承認二帝並立的情況,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

如果換一個人來做,即使能夠平定叛亂,也來不及阻擋曹魏和東吳的進攻,還是要亡國。即使阻擋了曹魏的進攻,也不會選擇跟東吳重修舊好。所以諸葛亮在這一段時間,所充當的是再造蜀漢的角色。

諸葛亮依法治國,才能平衡蜀漢內部三方面力量。

我們可以發現,諸葛亮在三國之中是沒有真正私人上的敵人的。不管是蜀漢還是曹魏和東吳,說起諸葛亮那都是豎起大拇指的人物。有些人拿他跟曹操比簡直就是笑話。劉備集團和東吳集團對曹操恨之入骨,諸葛亮卻完全不同,因為他沒有私心,他治理國家是依法治國。

封建社會大多數都是按照統治者的喜好來治理國家,所以常常出現有失公允的情況,從而導致下屬們不滿。而諸葛亮嚴格執行依法治國,使得蜀漢內部的臣民沒有一個不信服的,即使受到懲罰下獄的李嚴,說起諸葛亮來都是讚不絕口。

蜀漢內部的荊州、東州、益州三方面的勢力一直在較勁,誰都想爭著成為國家的第一梯隊力量,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諸葛亮依法治國,那這三方面的力量早就打起來了,蜀漢可能在劉備去世以後就會迎來滅亡。

諸葛亮選擇六出祁山,拖垮曹魏,就是為了挽救蜀漢的未來。

蜀漢之所以能夠存在43年,主要原因是曹魏一直沒有實力進攻蜀漢。因為蜀漢的地勢十分險峻,進攻蜀漢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糧草作為後盾。那麼到底是誰使得曹魏失去了這樣的力量呢?當然是諸葛亮。諸葛亮選擇六出祁山,其實就是為了拖垮曹魏。

只要曹魏出現一任君主是荒淫無道的,那麼諸葛亮北伐就會有希望。可惜曹魏前三任君主都是明君,這就讓諸葛亮比較鬱悶了。不過這個時候的諸葛亮依舊拖垮了曹魏的軍備力量,他們即使有這麼多人馬,也沒有足夠的糧草。即使糧草和人馬都足夠了,也沒有打贏蜀漢的信心了。

畢竟十二年的征伐,曹魏算是吃盡了苦頭,就算國力再強大,也經不起諸葛亮這麼折騰。如果換別人休養生息的話,那曹魏修養聲息的速度要比蜀漢快得多,那蜀漢根本不用等到四十年後才滅亡,可能十多年就會被兵強馬壯的曹魏滅亡。

總結:諸葛亮入川戰死的話,蜀漢將會在四個方面迎來滅亡的厄運。

  1. 劉備征戰漢中之所以能獲勝,完全依靠了諸葛亮的後備支持。如果沒有這樣的支持,那劉備必然戰敗,漢中戰敗就等於劉備集團滅亡了。
  2. 劉備伐吳失敗以後,諸葛亮鎮壓住了內部的叛亂,抵擋住了外部的入侵,更是與東吳重歸於好,恢復邦交,挽救了蜀漢滅亡的厄運。
  3. 諸葛亮在蜀漢境內採取依法治國的方針,使得蜀漢內部三方面力量都服服帖帖,因為公正。如果不公正的話,這三股力量在劉備去世後一定會內訌,蜀漢還是會滅亡。
  4. 諸葛亮選擇六出祁山,不斷消耗曹魏實力,給蜀漢的未來爭取了時間,如果不消耗曹魏,那蜀漢根本堅持不了那麼久便會被曹魏消滅。

蜀漢的天下是劉備打下來的,可是守住這個天下的人,卻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的堅持和維穩,蜀漢壓根就不可能挺住43年之久。


江湖小曉生


龐統不死,魏延必得重任和重用,他和武侯是兩條路線的復興蜀漢,如果他真不死,或許會改寫歷史,


霽王78034027


估計蜀國亡的更快,一直用兵,國家沒錢沒糧要被魏國熬亡國的節奏。


貴貴858


不得而知,因人而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