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都是一品高官,到底誰的權力最大?

繁華萬里


領侍衛內大臣是清朝正一品官,是武職最高的官,負責皇上貼身侍衛的調度,這些侍衛都屬於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都是穿黃馬褂的皇親國戚。領侍衛內大臣也並不是單獨負責,一般由議政大臣兼任,我們所熟悉的滿清第一勇士鰲拜,胤祥,傅恆,福康安,和珅都曾經擔任這一職位,每一個都在清朝歷史上威名赫赫。

九門提督起初是正二品官,嘉慶皇帝的時候升到了從一品,很多人認為是九門提督是從一品,主要是因為有歷史上最有名的九門提督隆科多。隆科多除了是九門提督外還身兼理藩院尚書擁有議政的權力。理藩院尚書一職屬於從一品。隆科多也曾經在領侍衛內大臣手下擔任過一等侍衛。

要說權力大自然是領侍衛內大臣,他負責皇帝貼身護衛外還在朝中包攬很多大權,參政議政。這些人基本都是當今聖上的輔政大臣,地位超凡和皇帝關係最近,所帶領的上三旗侍衛可以說都是高級兵地位尊貴。正是他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他的官職品級最高。這些侍衛都是從上三旗中選出來的精銳,有些人可能就出自九門提督的軍隊中,其所負責的精銳大概2000到3000人左右。


九門提督也稱步軍統領,因為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清朝駐守京師的武官,主要負責京師防務,守衛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這北京內城九門的安危,就是清朝京師的禁軍統領,京師內滿,漢,蒙所有軍隊都由其統帥,他所負責的軍隊數量保持在三萬上下。九門提督作為武官所掌握軍隊數量龐大,所以他與清朝皇位的歸屬,關係密切。隆科多之所以以九門提督的身份成為雍正的四大輔臣,就是因為他在雍正登基時的不遺餘力。要知道和他並立的其他三位是廉親王胤禩,怡親王胤祥,康熙朝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馬齊,不論哪一個身份高出隆科多許多。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確定傳位於胤禛,作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另一個身份是雍正舅舅)勸胤禛先定大事再舉行祭奠,派遣軍隊連日奔襲,嚴密封鎖京師九門五日,等事情穩定才慢慢放開。

一般情況下,九門提督作為武將品級和皇帝關係的遠近都低於領侍衛內大臣。但是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都是非皇帝親信,寵臣不能勝任。九門提督像隆科多一樣做到和領侍衛內大臣平起平坐,滿清歷史上僅僅有晚清時的榮祿和其相提並論了吧。但是在清朝歷史上因為領侍衛內大臣職責重要所以九門提督如果深受寵幸甚至會兼任領侍衛內大臣臣比如隆科多,和珅都曾兼任。


紅雨說歷史




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京城的防衛工作。在清朝京城,總計有三層防禦。其中,第一層是郊區的豐臺大營。豐臺大營駐紮了3萬多野戰部隊,這支部隊屬於清朝的精銳力量。按照朝廷的規定,豐臺大營由豐臺提督管理,而豐臺提督直接隸屬於皇帝。沒有皇帝的命令,即使是軍機大臣也無法調動豐臺的駐軍。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由於老十三胤祥控制了豐臺大營,從而保證了雍正皇帝的順利登基。



除了郊區的豐臺大營,還有就是京城內的部隊。按照清朝的規定,京城內的防務由九門提督負責,九門提督屬於從一品的高官,負責管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總計3萬餘軍隊。 雖然軍隊的戰鬥力不如豐臺大營,但由於直接控制京城的防務,九門提督屬於名副其實的實權人物。在清朝歷史上,歷任九門提督都是皇帝的心腹,因為這個崗位太重要。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胤禛拉攏了九門提督隆科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保證了京城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皇宮侍衛部隊,總計只有1000多人。



但是由於直接保衛皇帝的安全,侍衛部隊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作用。按照朝廷的規定,侍衛部隊由領侍衛內大臣管理。領侍衛內大臣屬於正一品高官,在清朝官場上,正一品官員的數量並不多。雖然領侍衛大臣僅僅管理侍衛部隊,但由於負責皇帝的安全,因此深受皇帝的器重。 如果是九門提督屬於皇帝的親信,那麼,領侍衛大臣就是皇帝的絕對親信。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老四胤禛兼任領侍衛內大臣。



換句話說,老四胤禛直接控制了皇宮,再加上胤祥、隆科多等人,京城內外的三層防禦都在胤禛的控制之下。由於領侍衛內大臣的崗位至關重要,一般都是皇帝的鐵桿親信擔任,或者直接就是皇帝的親戚。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大將福康安曾經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在名義上,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侄子,但從各方面推測,福康安很有可能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從品級上來說,領侍衛大臣屬於正一品,而九門提督屬於從一品高官,領侍衛大臣的地位略高。但從實際權力來說,不如九門提督。



從權力來說,九門提督的實權更大。但由於領侍衛大臣的地位比較高,九門提督見到領侍衛內大臣以後,應該首先請安行禮。請注意,領侍衛內大臣並不只擔任這一個崗位。在很多時候,領侍衛內大臣都是由親王或者軍機大臣兼任。例如乾隆朝的寵臣和珅,曾經長期兼任領侍衛內大臣。其他官員都會尊敬領侍衛內大臣,並不是尊敬這是一個官職,而是這個官職身後的其他官職。當然,領侍衛內大臣的責任也非常大。在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曾經遇到了一次刺殺。當時,大內侍衛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在刺殺事件被解決以後,嘉慶皇帝非常生氣,將領侍衛內大臣撤職問罪。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一、級別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

九門提督,之前正二品,之後從一品。

二、職權

領侍衛內大臣6人,上三旗各2。負責管理皇帝及皇宮侍衛處的大約2000侍衛,及蒙漢上三旗的侍衛親軍1400。平均下來,領侍衛內大臣管不到600。

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乾隆之前為三營),管轄總兵力近3萬。負責內城守衛,巡邏、斷案及防火捕盜。

三、今天職務

領侍衛內大臣今天沒有相似等級,職權相當於中央警衛師主管。

九門提督,相當於今天首都城防司令,首都警察廳長、武裝部長、巡警刑警總隊長,輕罪審判法庭庭長。

🍎領侍衛內大臣顯然高於九門提督,政治軍事地位有所差異。


四川達州


先糾正一下,九門提督最初不是一品高官,而是正二品,後來才升為從一品。但無論是二品還是從一品,九門提督的權力都很大。



九門提督,又稱步軍統領,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京師的衛戍、警備和治安,統領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及綠營兵馬,於康熙十三年始設,品級為正二品,嘉慶年間提升為從一品。可以說,整個清朝皇室和北京城的安全,全繫於九門提督之手。



而領侍衛內大臣比九門提督從品級上還要高一點,是正一品,同樣是負責皇室的安全,但與九門提督所負責的區域又有所不同。清朝在內廷設侍衛處,掌管御前侍衛親軍,主要負責皇帝本人的安全,堪稱皇帝的貼身警衛。侍衛處的最高領導人就是領侍衛內大臣。



由於事涉皇帝本人的安全,所以領侍衛內大臣一職須由上三旗的旗人擔任。每旗出兩人,共六人,而且基本都是皇帝的親信,甚至由皇子兼任。清朝歷史上凡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的官員,皆是滿洲親貴,而且均為皇帝極其信任的人,如遏必隆、鰲拜、明珠、胤祥、傅恆、和珅、福康安等。

所以,領侍衛內大臣無論是從官階上看,還是從實際權力上看,抑或是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受皇帝的重視程度看,都要大於九門提督。


達摩說


紅纓來答。

九門提督要是聽到自己成了正一品,估計做夢都會笑醒啦。開個玩笑,其實九門提督這個職位的巔峰時期在嘉慶朝之後了,是嘉慶年,將九門提督升級為從一品,在這之前都是正二品的官員。

首先回答,我覺得應該是九門提督的權力更大一些。為什麼呢,我的分析如下:

九門提督的權利範圍

職能:

九門提督其實是簡稱,它的全稱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聽名字是不是比較大腕,沒錯,從官職的名稱中我們就能瞭解個大概,九門提督還有一個別的簡稱叫步軍統領。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駐京的武官。顧名思義,九門,就是京城內的九個城門(正陽、崇文、宣武、安定、德勝、東直、西直、朝陽、阜成),九門提督就是負責守衛這九門內外的安定平和,有軍隊,也有巡捕等,負責治安的。

這麼說可能不太直接,其實換做現在的官職大概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就是集治安和守衛於一身。

人數:

九門提督手下劃分職能不同,全加起來,大概得有3萬人左右吧,並且這3萬人都是精兵強將,畢竟守衛都城的隊伍,肯定不能老弱病殘啊。

結構:

  1. 自己的辦公室:叫步軍統領衙門,這個詞應該不陌生,電視劇裡經常聽到,這就是九門提督的辦公室。

  2. 巡捕五營:主要是管著城外以及郊區部分的守衛和治安

  3. 八旗步軍營:主要負責城內的守衛和治安

  4. 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門:聽名字就知道,是個放哨的,類似於狼煙臺,有啥緊急情況,就把意大利炮掏出來了,然後告訴大家各就各位,打團了。

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利範圍

職能:

這個官就是皇帝身邊的貼身警衛員了,換句話說就是守衛皇宮內部治安的人,這個確實是正一品,比較有腕兒的幾個名人,比如說:雍正皇帝的弟弟——十三爺胤祥、和珅也幹過這個活,還有福康安。基本都是皇帝比較信得過的人,要不然皇上睡不踏實啊。

人數:

大概有個1000-2000人左右,但是這些侍衛們,都是從八旗中挑選出來的練家子,個頂個的厲害。

結構:

清入關之後,都把自己的嫡系軍隊,也就是八旗軍分成兩撥人,一波駐守在全國各地,一波駐守在京城。

駐守在全國的叫做:駐防八旗兵

駐守在京城的叫做:禁旅八旗兵

那麼領侍衛內大臣手下的這波人,就是禁旅八旗兵裡面的郎衛,郎衛就是皇帝貼身侍衛了,一般這些人是從上八旗中挑選出來的精壯小夥兒們。


對比一下

官職對比: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在官職上比較的話,領侍衛內大臣相對高一些。

兵力對比:但是從兵力對比上,則九門提督就比領侍衛內大臣手下的武裝力量要多不少,管轄的範圍也要大一些。

職位重要性對比:九門提督是管著京城的安危,雖然京城郊區還有豐臺大營,人數和九門提督的人差不多,但是如果真的要打起仗來,敵人到了京城門口, 九門提督其實算是最後一道防線了,如果這3萬人犧牲了,靠著這領侍衛內大臣這一到兩千個人,根本頂不住多久。

職能對比:九門提督管轄的範疇要比領侍衛內大臣要大許多,不僅要保護京城不收外敵入侵,還要維護治安等等。而領侍衛內大臣,只負責好宮內的安靜和諧即可。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紅纓先生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都是一品,但九門提督是從一品(開始正二品,嘉慶朝升從一品),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從官階到與皇帝親近程度而言,無疑權力是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但兩者在清代京城防務系統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八旗軍隊分為駐防八旗和禁旅八旗。八旗軍隊初期戰鬥力極強,待遇較之綠營兵高不少,人數也有限。駐防八旗,除了應對地方軍事威脅以外,還起著監視綠營兵的作用。這麼說吧,如果從京城攻入皇宮,要闖過三關。

第一關

京營八旗駐防於京城外圍的交通要道。如《雍正王朝》裡面提及的豐臺大營,便是駐防京城,最重要的一支部隊,駐防在京城西南部,最高長官為提督。此為第一關。

第二關

九門提督,嘉慶時升為從一品。負責京城內防務,稽查、治安,相當於京城防務指揮官加公安局長。下設左、右翼總兵各一人,正二品,所轄部隊包括步軍營(滿、蒙、漢八旗兵)、巡捕營(駐防京城綠營兵)等,人數在3萬左右。代表人物是隆科多。



第三關

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代表人物還有鰲拜、明珠。相當於紫禁城內,負責皇帝安全的侍衛頭子,負責統一指揮調度皇宮侍衛。一般由上三旗貴族擔任,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各兩人。侍衛主要從上三旗的子弟中挑選,亦有從武進士中提拔的制度。如傅恆、福康安父子都曾在宮中做過侍衛,之後出任領侍衛內大臣,人數在1400左右。


此外還設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由御前大臣管轄,而御前大臣一般由軍機大臣兼任。

後記:

九門提督負責京城防務與治安,身系皇城安危。而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的近臣,常伴左右,關係密切。兩者相較之下,無論品級還是與皇帝關係,九門提督都稍遜一籌。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清朝京師一共有三層防禦圈,從內而外分別是侍衛處、提督九門步兵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以下簡稱:步軍統領衙門)和豐臺大營,而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就是前兩個機構的總負責人。

從官職來看,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比從一品的九門提督要高,但在某些重要時刻,例如前朝皇帝駕崩,新任皇帝登基之初,九門提督的影響力可能比領侍衛內大臣還要大。

官階高低

領侍衛內大臣在官職上屬於正一品,而九門提督只是正二品,到了嘉慶四年才升為從一品,所以在官職上來說,領侍衛內大臣是高於九門提督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領侍衛內大臣並不是只有一位,而是由六位從上三旗挑選出來的大臣輪流擔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被削弱。

人員配額對比

侍衛處內部將人員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一、二、三等侍衛和藍翎侍衛,總人數也只有570人,雖然侍衛處裡的侍衛都是從上三旗挑選出來的精英,但在總人數與步軍統領衙門相差太遠,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步軍統領衙門的人員配置大概為三萬人,而且裝備十分精良。設有司務、左右司朗和左右翼尉等職位。相比於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不僅管理的人員龐大,下設機構也更多。除了本部衙門之外,還設有巡捕五營、步軍營和負責通信的白塔山信炮臺等機構。

分工不同又互相牽制

作為天子的所在地,京城的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以清朝為例,在京師有三層保護圈,領侍衛內大臣統領的侍衛處貼身保護皇上;除了紫禁城外的整個京城的巡夜、緝捕和救火工作則由統領衙門負責;在京城的郊外豐臺大營則是戰鬥力最強的武裝力量,負責抵擋從外部湧向京師的盜匪和叛亂者。

三者大體上分工不同互相配合,在特殊時期還起到互相制約的作用。例如在新君交替之際,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的地位就十分重要。

領侍衛內大臣直接負責整個皇宮的安全,但是能調動的人員十分有限;九門提督雖然地位略低於領侍衛內大臣,卻控制著整個京城和京城的九個城門。

在康熙在位的時,雍正就兼任領侍衛內大臣,豐臺大營是老十三胤祥統領,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也選擇擁護雍正。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京城內外三股勢力都屬於雍正陣營,皇位跑不掉。在康熙帝駕崩之後,隆科多向雍正進言,勸他控制局勢後再處理康熙帝的喪事。

試想一下:“如果身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選擇投靠老八集團,直接率領攻進紫禁城搶奪皇位,“皇位”花落誰家還真不好說。

總結

從官職上看,領侍衛內大臣比九門提督高一級;從人員配置上看,領侍衛內大臣能調動的人員比九門提督差了好幾個數量級;從控制範圍上看,領侍衛內大臣只負責紫禁城內的防衛事務,九門提督則控制除紫禁城外的整個京城。

所以結合各方面情況,我覺得九門提督的實際權力會更大一些,特別是在皇權交接等重要時刻,九門提督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


正一品貴妃


以下回答屬於原創,分享個人觀點,由於不是歷史學家,有不當之處請提出個人的寶貴建議,謝謝!

我們先來看一下清朝時北京的防守

  1. 由於唐朝的將大量兵力駐紮在邊境導致各個藩鎮擁兵自重,藐視朝廷,後來有了安史之亂,在京城的唐玄宗根本沒有足夠兵力組織反抗 。所以在宋代之後,各個王朝都特別注重京城的防守,重兵防禦
  2. 在清朝時,北京的防守有三層,有郊外的豐臺大營,駐紮的兵力平時在三萬人左右,主要作用是阻止來犯之敵,屬於野戰軍,戰鬥力十分強悍,兵種也比較齊全,兵力可視情況增多,由豐臺提督統領,一般由皇帝的親腹擔任,平常根本無人可以調動
  3. 在北京城的九個城門口,則是有內衛軍防守,兵力大概為三萬人,最高長官為九門提督,正一品
  4. 在城內還有順天府和五城御史衙門負責治安,人數加起來總共有萬人左右
  5. 在皇帝身邊還有一道最重要的防衛力量,都是由八旗子弟構成,最高長官為領侍衛大臣,這個位置為皇帝最為親近的人擔任,甚至在康熙時,還是四阿哥胤禛所擔任


個人看法

  1. 九門提督雖然擁有的兵力是很多,但是官位在之前確是屬於從一品,低於領侍衛大臣,後來想到九門提督的重要性,才將官位予以提升
  2. 領侍衛大臣則不同,首先,他們必須都得是八旗子弟中的精銳構成,起領導者必須得是和皇帝有關係的人,甚至是阿哥所擔任
  3. 至於權利,兩者都是護衛皇帝的安全,從兵力上來看,九門提督的權利確實比較大,但是從地位上看,領侍衛大臣屬於八旗子弟中的與皇帝的嫡系一脈,並且還會是阿哥所擔任,其地位遠不是九門提督可以比較的
  4. 所以,我認為領侍衛大臣在各方面綜合考慮下,高於九門提督

當今

如今也是這樣,地方的部隊跟中央護衛主席的部隊在地位上是不言而喻的,跟在領導身邊的人總是惹不起的,不惹為好


歷史直通車


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侍衛處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組成,負責保衛皇宮、皇室成員安全、守衛宮門、引導官員覲見、保衛皇帝出巡等。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

從這上面可以看到,雖然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都是一品高官,但是領侍衛內大臣為正一品,而九門提督為從一片,這就相當現在副總理為副國級與北京市的市長為省部級的差別,差距上就有半級的差別。而且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置,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

雖然從管理面積來說,九門提督的實權更大。但由於領侍衛大臣的地位比較高,九門提督見到領侍衛內大臣以後,應該首先請安行禮。領侍衛內大臣並不只擔任這一個崗位。在很多時候,領侍衛內大臣都是由親王或者軍機大臣兼任。

領侍衛大臣是管理皇宮安全,屬於皇帝的近臣,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皇帝,所以更受青睞。


帝國烽火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都是一品高官都是負責保衛京師安全的衛隊,只是所管轄的區域不同。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九門提督主要負責的是京城的外圍安危,大家都是知道北京城有兩座城,一是北京市區,二是大內紫禁城。九門提督主要負責的就是北京市的城防。


而負責大內紫禁城防務的領侍衛內大臣就不一樣了,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是全國武職中品級最高,穿戴一品麒麟補服。清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集權最頂峰,皇帝貼身安全肯定不會交由一人負責。《清史稿》記載,領侍衛內大臣共6人,全部由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中每旗選二人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均由皇帝直接欽選,通常由內大臣、散秩大臣及滿洲都統、大學士、尚書、將軍中選授。


領侍衛內大臣下面設立內大臣,散秩大臣。內大臣為從一品,也是6人,亦上三旗每旗選二人擔任。協助領侍衛內大臣掌管統率侍衛親軍,衛護皇帝等。散秩大臣為從二品,是協助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無定員。清代制度,設“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調度人,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 ,“建威將軍、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臣、八旗都統、各省駐防將軍、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補服清朝侍衛中的御前侍衛是皇帝的貼身警衛,由領侍衛內大臣(或御前大臣)負責,人員都是從上三旗中挑選出的才武出眾者,共有官兵約600人。另外還有藍翎侍衛、宗室侍衛數百人,以及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侍衛親軍1400餘人。雖然在人數上不比九門提督(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但由於領侍衛內大臣管理人員都是負責皇帝的安全,所以清朝侍衛官銜都很高。

區別:

治理總督可以算是地方官員,管理區域大。九門提督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北京市公安局,以及武警部隊。

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的警衛指揮,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警衛廳。

可以說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相互協調各自堅守自己的崗位才能做到拱衛京機的重任,兩者不可或缺。

如果非要分出個高低的話那一定是領侍衛內大臣了,至於為什麼,那也不言而喻,畢竟是最高領導身邊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特殊權利。相信諸君都是明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