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的超级明星前三鼎甲你认识吗?(一)

京剧发展到至今共200多年的历史,此其中出过不少名家,他们对于京剧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这里不得不提下《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均是画家选择的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13位著名京剧演员。

京剧界的超级明星前三鼎甲你认识吗?(一)

从左至右分别是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此画的诞生又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京剧的前三鼎甲

在中国科举制度中,“三鼎甲”指的是进士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在京剧界也有“三鼎甲”之说,指的就是当时京剧老生演员中,公认水平最高的三位。京剧的“三鼎甲”还有前、后之分。

“前三鼎甲”又叫“老生三杰”,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据说“ 前三鼎甲”为超级戏迷咸丰皇帝钦定,这倒和状元及第差不多。他们全部来自京城著名的“四大徽班”,按成名顺序来说,他们分别是:

春台班的余三胜、四喜班的张二奎、三庆班的程长庚

前三鼎甲之余三胜

京剧界的超级明星前三鼎甲你认识吗?(一)

余三胜是湖北人,最早是汉剧演员,道光时期来到北京徽班演出。余三胜的嗓音条件好,在汉调、徽调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艺术特点,创造出很多抑扬婉转、新颖动听的老生唱腔。据说一些流传了上百年的经典反二黄唱段,比如《李陵碑》《乌盆记》中的唱段,均出自余三胜。在京剧念白方面,他把湖北口音与北京话相结合,让北京观众也能听懂,又不失京剧的风格特点。余三胜的儿子余紫云是有名的旦角演员、“同光十三绝”之一。余三胜的孙子余叔岩更是了不得,不但开创了世称“ 余派”的老生流派,更培养了多位声名远播的名角儿,后世之人恐怕对余叔岩比对其祖父更为熟悉。

前三鼎甲之张二奎

张二奎是“京派”老生的代表人物。他是河北人,后来随家人到北京,道光时期担任都水司经承的职务。24岁时因为客串演出被上司开除,只能下海。因为唱戏而丢了饭碗,又因为丢了饭碗而只能下海唱戏,命运阴差阳错,我们后世人看来不免有“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感题,这位张二奎先生,噪音高亢激越,朴实无华,大开大阖,大气磅礴,由于他擅长使用北京语音,时称“京派”。据说张二奎的扮相雍容端庄,演起帝王贵胄一类角色尤其有气派,可惜流传下来的图片只有一张模模糊糊的,连面目都看不清了。

前三鼎甲之程长庚

京剧界的超级明星前三鼎甲你认识吗?(一)

在“前三鼎甲”中,程长庚成名最晚,可是后来居上,在京剧史上威望最高、影响最大,被美誉为“京剧鼻祖”“开山祖师”“徽班领袖”“老生泰斗”“至圣先师”“伶圣”“剧神”等等。程长庚是安徽人,论起来还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后代。他从小学戏,道光年间来到北京搭班演出。程长庚通文墨,精音律,是文武全才,雅能演昆曲,俗可唱花部,正所谓“文武昆乱挡”。

《梨园旧话》中说程长庚的嗓子如穿云裂石一般洪亮高亢,充满韵味,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他熔徽调、汉调于一炉, 吸取昆腔、秦腔的声腔和表演精华,唱念都具音韵之美,慢慢形成了京剧的基本模样。程长庚受到同行们的尊敬和爱戴,被选为“精忠庙”的会首,人称“ 程大老板”。台上他歌颂忠孝仁义,台下他不卑不亢,坚决捍卫演员的人格和尊严。那个时代演员的地位很低,经常受人歧视侮辱。程长庚不顾封建统治者的压力,一举将其废除。观众非但没有跑掉,反而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由此造就了一代具相应审美水平的观众。程长庚一生培养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京剧宗师(“后三鼎甲”皆出自程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