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呀,100多年前老祖宗是这样学英语的,你绝对想不到

只要是学习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闭关锁国”是其一大特色,也是一惯的主张。但你能想得到吗?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下,居然还有专门的学英语培训班,想想都不可思议。

1862年12月11日出版的《上海新报》上刊印了中国第一则英语培训班招生广告。在上海石路松风阁间壁靖安里刘宅,英国的巴先生办的英字英语学馆招收学生。这所英语培训学校是上海第一所民间性质的培训学校。

快来看呀,100多年前老祖宗是这样学英语的,你绝对想不到

至于后续招生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学英语这件事来说,已经走在了国民的前端了。

据称,数年前有人向大家展示了一本咸丰十年印制的英语教材书,虽然该书都已经残破不堪,但通过里面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大致了解在150多年前的大清子民学习英语的方法。

你们是怎么学的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在我学习英语时,对于一些实在记不住的语句,我还是喜欢在下面用各种拼音加汉字的方法标出其读音,不管怎么样,至少先混个嘴熟。

快来看呀,100多年前老祖宗是这样学英语的,你绝对想不到

可能是英语真的太难学了,这本教材还附了一个很特别的使用说明,第一条就是,汉字从右至左读,英字从左至右读。而且还说,英字总的来说,最基础的是26个字而已等等。最后还提醒使用者,英字下所标注的字,字大的读的时候声音大,字小的声音小,画圈的发音短,不画圈的发音长等,真是好贴心呀。

不过,我也试着读了下,好像发音有哪里不太对,如果真的按照这种读音去跟老外交流,估计人家是听不懂的。

快来看呀,100多年前老祖宗是这样学英语的,你绝对想不到

当然,除了这一类专业的教材之外,民间还是有很多在英语方面自学成才的人。

相传,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就是英语自学成才的。朱葆三我们暂且称他为朱兄吧,小的时候,家境不好,很穷,为了能吃饱肚子,就到上海一家五金店里当学徒。在这期间,眼尖的他发现,在常来常往的生意人里,会说洋文的人挣钱都比较多,门路也要广很多,于是,朱兄就想着,这是个机会,将来一定会有大用,趁着现在是学徒可以多学学。可要学这个得请老师呀,自己本来就因为穷才出来做学徒的,哪有钱请老师。这进候他发现隔壁的店伙计好像会点英语,于是,朱兄就把自己仅有那点工资给了他,每天晚上收工以后跟这个人学一小时英语,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朱兄也会说英语了,最后凭借自己的英语和聪明才智当上了会长。

快来看呀,100多年前老祖宗是这样学英语的,你绝对想不到

除了朱葆三,民间还有人发现了这个商机,当时,一些把握住行情的精明人士顺势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语速成教材,称之为《洋泾浜英语手册》。虽然这本速成手册上语法不准,口音更是浓浓的中国风,但对于在上海做生意的商人来说,可是必备佳品。

至于为什么要叫洋泾浜,主要是因为,清朝中后期,外国列强进驻中国后,尤其是在上海,纷纷划地建立租界,而洋泾浜是上海英法租界内的一条分界河,所以习惯用洋泾浜来泛指租界和洋人多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