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懂得理財的人和一個不善於理財的人,10年後會有什麼巨大的差異?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一個懂得理財的人和一個不善於理財的人,10年後會有什麼巨大的差異?

先給你講個投資理財的故事。

兩個人,都買了一臺挖土機,一年以後,都賺了二十萬元。一人除購買了不少物品以後,其他的錢全部存了起來。一人將賺到的錢又買了一臺挖土機。到了第三年,那個把錢存起來的人,還是賺了二十萬,也繼續買東西和存錢。而另一個人因為是兩臺挖土機,因此,一年下來,賺了四十萬。剔除人工工資,還多賺十五萬,等於全年賺了三十五萬。因此,,又買了兩臺,變成了四臺挖土機。到了第四年,存錢的那個人三年焉大概存了六十萬不到。而另一個人,則當年收入六十五萬,外加四臺挖土機,還有三名工人,慢慢地,他就成了1一名挖土公司的老總,並不斷地拓寬其他方面業務。那個只知道存錢的,錢是存了一點,但財富積累的速度,顯然無法與投資的那位快。

懂得理財與不善於理財的相比,就能夠從前面的例子中得到啟示,得出到底哪個更有用的結論。


譚浩俊


懂得理財的人和不善於理財的人,10年後的差異那是相當的大,這裡舉例告之:

我身邊有這樣兩個家庭,一家是上班族,家庭目前總存款120萬,另外一家是做小生意的,家庭存款也有120萬,不要說10年,我就拿很近的變化來告訴大家兩者之間的差異:

上班族的這家把錢參與成了股票,最近3年來深度套牢,目前這120萬僅僅剩餘成了60萬。

而做生意的這個家庭把120萬打理的很細緻,在三年前看好城市的某一個地方的房子有優勢,於是以7000元的價格買了100平米,總價是70萬,結果過了三年這裡的房子翻倍了,他以140萬賣掉了,總收入達到了70萬,120萬剩餘的50萬參與成了銀行的大額存單,每年的利息收入有2萬,3年下來合計收入了6萬的利息,用120萬三年時間創造了76萬的收入。

這就是兩者的差別,後來我問上班族的家庭為什麼當初想著買股票,回答也令我很吃驚,說是聽人說很賺錢,於是就買了,而且把家裡的存款全部買了,這就是非常的不理性行為。

而做生意的這家對股票的態度很理性,說是自己不懂就不能拿錢亂投資,做投資或者理財一定要做自己能夠理解的,比如說買房子他也沒有想著賺多少錢,當初買的時候就想著賠錢的概率不大,至於銀行的大額存單就更保險了沒啥風險,這些理財都是自己能看得清楚的。

說到這裡各位該明白了吧,理財不僅要善於理財,而且要懂,不懂的千萬不能亂來,否則錢沒賺來,反而虧的更厲害。


春意萌生


07年開始接觸理財,08年經歷股災(虧了點錢),如今是19年,剛好過去了12年,趁這個機會也來說說看,到底理財和不理財差別有多大?

1.思維的差異

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沒接觸理財之前,總覺得錢是省下來的;理財之後開始開源節流一起抓。

和老公結婚時,他只有點活期,我慢慢幫他存了一些定期,有點利息就很開心。對比之下,定存確實很安全,但侷限性也大:首先利率不高,和當時火透互聯網的餘額寶、各大貨幣基金相比,沒什麼優勢,寶寶類產品收益率高,還能快速取現,優勢非常明顯。所以慢慢把家庭備用金全放在貨幣基金裡。

開始理財後會接觸到各種理財方式,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貨幣基金、基金定投到銀行理財,從信用卡到保險,從股票到貴金屬,再到前幾年大熱的P2P,都有觸及。不會再將理財簡單地理解為存錢,收利息,說到底,理財就是理生活。但投資絕不可以完全忽略風險,比如08和15年的股災,讓多少人血本無歸;還有近幾年風靡互聯網的p2p,多少人被雷,所以高收益永遠伴隨高風險。

謹記: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反正股票不適合我。作為穩健型投資者,目前只有基金定投和部分國債,當然還有比較穩定的租金收益;必須用閒錢投資,把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

2.生活方式的差異

理財不止是投入金錢那麼簡單,我們開始懂得為健康投資。年輕時不懂,覺得自己健康著呢,牙疼沒重視,導致牙周炎沒及時治療,最後需要撥牙,植牙,花了不少錢。年齡大點,每年體檢都會發現身體多了一些之前沒有的小毛病,開始更合理飲食,跑步,游泳,瑜伽,健身......因為不想年輕時為了錢拼命,還沒老就要為不健康的身體買單。拉著老公爬山跑步,帶上孩子一起打球運動,任何時候,健康第一。

3.資產的增長

我和老公學歷都不高,標準的80後,結婚時也是一窮二白,真正的裸婚。結婚前三年,省吃儉用的我們每年都只能攢下2-3萬塊,當時我們沒有房子,只有一個孩子。照這樣的攢錢速度想要全款買房,簡直痴心妄想,確實也是眼光不夠,否則按那會的房價有10萬塊完全可以首付3成買個房子了,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越來越高......那會哪裡知道,合理負債也是理財。尤其是買剛需房,一定要趁早。

08年底我們總算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不過是小產權房,大概若干年之後會拆遷吧,周邊配套很全了。

10年,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當個小小包租婆。

11年和17年把家裡的兩幢房子建好分別裝修出租。雖然生活的城市沒能多一套房產,但家裡的房產租售比更高呀,每年能固定收租的感覺還是很棒的。目前家裡的基本開支,租金都可以承擔了(每年租金收益大約9-10萬)。以房養老的目標,估計若干年後大抵也是可以實現的。

現在的首要目標就是一家人身體健康,兩寶學習上再接再勵。我和老公再努力兩年,多攢點本金吧!目前每年的理財收益肯定還覆蓋不了全部支出,希望下個十年,我們已經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





她理財姍姍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座標深圳羅湖區……

認識兩個姐妹,A小姐工資3000,.B小姐工資也是3500左右,但相同的是都租房住而相識、

不同的是,3年之後A小姐將身上只有的5萬,在親戚朋友哪裡借了7萬、共計12萬首期款買了59平方一房一廳小居室59萬……

當時B朋友還批評說,房價這麼高傻子才在深圳買房……

然而、10年之後的今天,現在A小姐的房子已經升值快400萬了……

而那位B小姐到現在依然租房……

多麼痛苦的領悟告訴我們,高瞻的眼光\及智慧境界不一樣,結局和差距真的不一樣……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什麼才是價值投資,我會毫無保留的告訴你,再過一陣子,股市,黃金,基金,在自己無信貸的情況下,可以拿出自己的百分之30投放固定理財資金……

當然股市不僅僅有極高的風險,也有可觀的盈利……股市誰都想賺大錢?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樣。

但是,你們可知道:一將成名萬骨枯……

千千萬萬的股民能成就幾個巴菲特這樣的???

禁記,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KelIy咖啡語


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和一個朋友的故事

08年的時候朋友的父親買了一輛12萬的汽車

我貸款買了一套19萬的房子

10年的時候朋友買了一輛4萬塊錢的長安奔奔

我每天電動車上下班

13年朋友貸款買了一輛16萬的別克

我全款買了一輛15萬的車

然後我和朋友15年又分別貸款買了一套房子

16年我又貸款買了一套房子

17年我19萬的房子賣了52萬,把貸款還完

19年朋友買的16萬的別克賣了4.8萬,貸款換了一輛豐田每個月1600元

她父親09年買的車現在只能賣兩萬,甚至兩萬不到

我後期買的兩套房子總價升值大約70萬


用戶111312606269


非常大。


一、理財和不理財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先舉個例子,一個一線城市初入職場的人,假如他的月工資收入是1萬2,拋開日常消費、租房、保險等基本花銷外,每個月能結餘3000左右。

假設兩種不同的投入方式,第一種是,把每個月三分之二的結餘,即2000元去做理財,預期年化收益能夠達到10%,然後剩下的1000元放在銀行。第二種是不理財,把3000元全部放在銀行卡。

這兩種選擇結果,分別以藍色和橙色兩種顏色展示出來:

這張圖中,藍色是理財的結果,黃色是銀行存款的結果,10年、15年、20年,隨著理財年限的增加,結果是非常不一樣的。

即使在工資收入增速為0 ,不增加可投入本金的極端假設條件下,不同的理財方式會對個人資產積累帶來極大的影響,而複利效應是理財保值增值最主要的原因。

二、什麼複利

那什麼是複利效應?

複利=本金*(1+收益率)^時間

三要素是時間、本金、收益率。

複利是讓本金在一個時間週期中,找到一個可以持續獲得的合理收益率,並通過耐心的等待,換取本金的成長空間。就像上圖一樣,隨著時間的拉長,複利效應會越發的明顯,這也是你資產保值增值的根本。

當然,複利公式在理財中並不像表面那樣單一,當你站在總資產的角度,對本金、收益率、時間進行拆解分析時,能夠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本金

本金是你所有能用於理財的資產,不僅包括留給未來的錢,也包含那些準備用於年底旅遊的錢。

很多人往往會忘記本金的重要性,其實它的增加決定著未來資產的高度,但本金的增加並不是理財能帶來的,是要你不斷努力去從外部獲取。

因此,你不要讓理財佔用太多的時間,而是通過自己事業的成長,去獲得更多本金。然後,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理財不斷保值增值。

當然,這裡的安全並不是一點都不虧,而是在理財前確認這些產品都是靠譜的,不會因跑路導致本金全無或者重大損失。

時間

在複利中,時間起到關鍵的作用,它包含著兩層含義。

第一層是比較好理解的,時間越長複利效應越明顯,所以理財要趁早。

第二層是建立在本金之上的概念,你的本金中包含著準備日常開支的錢、準備年底旅遊的錢、留給未來的錢等,不同用途的錢具有不同時間的特性,比如日常開銷需要隨時取出、年底旅遊開銷要在年底使用、留給未來的錢會在三五年內都不使用等。

因此,你不僅要趁早理財,還要區分好資產以確定合適的時間期限。

收益率

理財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收益,你需要根據本金中不同資產的時間特性和風險性要求,選擇合適的產品去獲取合理的收益。

可以看看下錶,這是根據不同用途資金列舉的合理預期收益:

當你依照這樣的理財思維,站在整個資產的保值增值角度看,你會發現理財並不單純的追求高收益率那麼簡單,它不僅需要考慮本金中的各資產用途、對應的時間期限、合理的收益率,以實現整個資產的有效複利。它還需要考慮的是本金的成長性,也就是你通過奮鬥成長所帶來的獲取資產能力的增加,這是整個資產空間上升最大的動力來源。

三、學會用四筆錢思維打造你的理財系統

當然,你要實現總資產有效複利的話,需要先把資產梳理清楚,並且知道不同的錢需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

那如何梳理資產呢?

我建議你,把整體資產分成 活錢管理、穩健理財、長期投資、保險保障 四筆錢。

在拆解四筆錢思維之前,我先普及一個知識點:金融的三個屬性——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這其實是實現總資產有效複利所遵循的底層邏輯。

  • 風險性和收益性成正相關,越安全的投資,其收益就越低,反之亦然。

  • 流動性和收益性兩者一般成負相關。流動性越高,收益性越低;流動性越低,收益性越高。

因此,理財不能只看到收益一項,更重要的是看到期限和風險,這也是為什麼會在複利效應中提到,要你根據本金中不同資產的時間和風險性要求,選擇合適的產品去獲取合理的收益。

那麼,再來看四筆錢:

活錢管理的是你隨時需要用的錢,主要是用於日常支出。因此,活錢管理最重要的是流動好,風險低,相應的收益不會太高。

穩健理財中是你為一定期限的支出做的準備,不需要隨時動用,但是會有具體用途,比如下個月要還信用卡的錢,計劃年底要去旅遊的錢,計劃明年或後年買車的錢。在儘量不虧損的前提下,你可以根據時間搭配好合適的產品,去獲取比活錢更高的收益。

長期投資是留給未來的錢,這部分錢投資期限較長, 主要投資於高風險產品,將投資期限拉長以降低整體風險,追求更高收益。

保險保障則是在不確定的未來中,給你的生活託底。讓你不至於在風險發生的時候動用本金,尤其是長期投資的錢,在市場中被迫退出,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你可能會問:“四筆錢的比例一般是多少呢?”

舉個例子供參考,一個一線城市初入職場的人,假設月收入是1萬元,每月收入的分配可以這麼分配:

當然,這個比例並不是通用的(其實是我自己的案例),現實中每個家庭的情況差別也很大,你需要根據你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做安排。 這四筆錢中活錢管理、穩健理財、長期投資屬於投資部分,保險保障屬於保障部分。

投資中,你可以通過複利效應使資產獲得保值增值,而保險則為你的投資乃至生活建立一張安全網,以確保複利效應有效進行。

這兩者一為生錢,一位護錢,缺一不可。

掌握這四筆錢的理財思維,可以幫助你根據具體的用途,為不同的資產尋找合適的投資產品,從而建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理財系統。


且慢管家


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尤其在目前通貨膨脹高企的時代,不懂得用錢生錢,錢就會快速貶值,實際購買力就會大幅降低,而且隨著未來理財渠道的不斷增多,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正確的理財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很明顯不會理財的人,對於家庭的資產就沒有合理的規劃,手中的錢就發揮不了最大的效率,比如把錢直接放在銀行卡里面,只享受0.3%左右的活期存款利息,很明顯資金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而會理財的人,會根據家庭資產的情況以及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在保險、股票、基金、信託、房產會靈活的進行配置。既保證了資金合理的被利用,同時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跑贏通貨膨脹。

所以一個懂得理財的人和一個不善於理財的人,10年後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懂的理財的人大概率會變得越來越富有,但是不會理財的人可能會過得相對拮据。為什麼不是必然的結果呢?這主要在於理財也是有風險的,一旦沒有把控好風險,或者理財沒有足夠的風險,重倉一個高風險理財產品,正好爆雷了,那麼也會遭遇血本無歸的風險。所以記得理財一定要把控好風險,畢竟風險和收益是呈正比的。


侯哥財經


理財的人和不理財的人十年後不會有很大區別,因為理財和不理財只不過是一個拿著存款的多少而已,我們以目前理財和存款利率相提並論的話。現在理財產品最高計算是5%,但是現在定存利率最高是2.5%,理財十年比不理財十年的利息僅僅多了2.5%而已。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是你不會投資和不投資十年後就回去大不相同,會投資的人是以複利形式賺取利潤,那麼不會投資或者不投資的人只會做做理財,或者存款賺錢固定利息而已。

所以會投資和會理財十年後差距是相當大的。


資本尋寶



實話實說,懂理財的人和不懂理財的人,當我們把時間週期拉長之後,差距非常大,10年時間,大概率不懂理財的人還在社會底層掙扎,而懂理財的人已經或者即將實現財務自由,千萬不要覺得危言聳聽,我分享一個身邊的真實案例。

理財與不理財的差異在哪裡?

1、根源性問題在於思維……

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提到的,你的思維方式鑄就了你今天的樣子,這樣的思維方式卻並不能讓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跟毒雞湯一樣,可是,真的如此嗎?真的不是你的思維方式有問題嗎?這一點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有了金錢,你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便能嘗試更多的方式,你也將有機會解釋更多的人,參觀風景優美的地方,得到更加有趣的工作,獲得更多的自信,贏得更多的讚賞,獲取更多的機會……

但是請你記住一點,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工作能帶給你的,僅僅只是讓你得到生存的資本而已,我大膽的猜想,這並非你想要的生活,或者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但是卻不能讓金錢成為我們實現夢想的阻礙。

2、理財朋友

這位朋友告訴我,手裡有錢,能讓你建立極大的自信,在實現財務自由的道路上,你嚮往的自由並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自律,唯有自律,你才能你執行你的計劃……

這位朋友對於理財,本身他就是專業投資者,具備專業的投資知識,對於絕大多數的投資產品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為自己的資產做了一個配置:

儲蓄:

每個月的工資待遇中,必須拿出10%的資金進行儲蓄,他告訴我的理由很簡單,每月的儲蓄有兩個作用,一是建立備用金,培養自己對於財富的概念;二是當你的投資處於被嚴重低估狀態,而你也浮虧較大的情況下,有能力進行自救,而不是在行情重新啟動的時候,被動的等待解套,浪費時間成本。

理財資金只能佔有可用資產的50%:

這50%的資金可用於股票、基金等投資,為什麼是50%?因為這不會讓你傷筋動骨,就算出現全額虧損也不至於讓你沒飯吃,而一旦這些投資成功,那麼資金可能就會出現成倍的增長,但一定記住,任何一筆投資,首要考慮的一定是風險,其次才是通過投資賺取超額收益的目的。

可用資產的20%用於基金定投:

複利擁有可怕的力量,但是複利需要時間,這是專業投資者跟業餘投資者認識上本質的區別,複利或許很難,但是中國股市近30年來,平均年化收益高達16%,你試想一下,當你參與股票基金定投,獲取股市平均收益能達到16%,也就意味著100000*(1+16%)^30=8584987元,看清楚,這可是800多萬,還不夠你財務自由?就算理財10年,100000*(1+16%)^10=441143元,這也是40多萬。

可用資產的20%用於貨幣基金、孩子教育基金:

在餘額寶沒出來之前,市面上就有很多的貨幣基金,只是沒有餘額寶方便而已,但收益並不低於餘額寶,一般有一個月期、三個月期等時間可供選擇,貨幣基金虧損的概率是很小的,拉長時間的話,收益必然大於銀行存款。教育基金以五年為週期,這筆錢幾乎就是長時間不會動用的錢,比如10年內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七年左右的時間,這位理財朋友就已經積累了近百萬的理財資產,注意,這還是不加其儲蓄、基金定投以及貨幣基金的資金,而隨著工資待遇的增加,可以想象他實現財務自由之後的情形……

3、不理財朋友

像一條蛆一樣,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先享受型,他不懂理財,不懂投資,他的工作也無法為他提供高額的回報,但是他最後卻身無分文。

2011年的時候,我們剛認識,那時候我對於他的理解就是典型的果粉,當時的蘋果公司出任何一款新品,他一定是第一時間拿到手的消費者,錢不夠就分期付款,或者以舊換新,他總是能用到最新的產品,而他通過工作所獲得的薪水,除開生活開支意外,全部為蘋果公司做了貢獻。

2015年的時候,這位朋友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結婚了,我一直以為他會改變,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兩口子半斤八兩,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可以說這兩人有著一模一樣的價值觀,對於錢的概念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為了滿足自身的消費思維邏輯,瞞著家裡,跟他老婆商量之後,居然連孩子都能毫不猶豫的拿掉……

近8年的時間,一無是處、婚也離了、父母幫他買的房子也低價賣掉了、家裡的生意幾乎被他敗掉了一半,去年我們最後一次聯繫,他依舊身無分文,反而還有近30萬的債務。

其實這樣的情況屬於相對極端的,就算不會理財,大部分經歷過生活的人,都會有一定儲蓄,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理財而已,大不了把錢存在銀行,也好過我這位朋友太多,但是依舊會跟善於理財的朋友有足夠大的差距……

總結

每個人都有夢想,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選擇,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對於投資這件事情,我的理解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投資,如果你沒有特別強的能力,無法通過工作收入來實現財務自由,那你一定需要被動收入來實現,可恰恰就是大多數人都無法擁有高額的收入,卻也對理財嗤之以鼻。

理財本身沒有問題,正規渠道的產品本身也沒問題,問題在於人們的思維,如果你沒有一個善於理財的財商頭腦,那麼你或許依舊幸福,但財富距離你永遠近不了,錢這個東西,在你不需要的時候還真是沒什麼作用,但當你需要的時候,錢的價值遠高於你自身所謂的價值觀。

對比我上述的兩位朋友,誰更幸福似乎不需要我多說,理財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它能讓你變得更幸福,而在於它能讓你不為錢而發愁,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這對你的人生只有好處……


關注螺絲釘,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一個懂得理財的人和一個不善於理財的人,10年後可能差距非常巨大。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善於理財的人10年後收入更高

生活中善於理財的人,一般都是學習能力非常強的人,而不善於理財的人,一般都是不願意學習,比較懶的。善於學習和不善於學習,就意味著在工作中能夠獲得的機會不太一樣。善於學習就能夠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提拔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升職加薪的機會會更多一點。因此,善於理財的人更會學習,也就意味著善於理財的人更容易獲得提拔,更容易升職加薪。這樣善於理財的人可能10年後年收入比不會理財的人要高一些。

善於理財的人節約下來的錢更多

一般善於理財的人都懂得金錢來之不易,平時一般都會非常節儉,能夠儘量省下來一些錢來作為理財的本金。而不善於理財的人,一般都是賺多少就會花多少,根本就不會考慮要存錢,甚至有的人還會用信用卡提前消費,這樣根本就攢不下來錢的。因此,10年之後,善於理財的人,不論工資多少,都能夠節約下來不少錢,肯定比不會理財的人省下來的錢多一些。


善於理財的10年後資產增值更多

一般善於理財的人,都會合理安排資產配置,能夠儘量把資金放置在安全和穩妥的較高收益資產上面,這樣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而不善於理財的人可能就知道存定期存款,這樣收益肯定更低一些。比如,善於理財的人,會優先考慮買房子,這樣就能夠享受到房產增值帶來的好處。善於理財的人,也會買入高分紅績優股票長期持有,這樣也能夠享受到績優股成長帶來的好處。一般10年後,善於理財的人比不善於理財的人資產更多,存下來的錢也會更多。

綜上所述,一般善於理財的人在10年後,會比不善於理財的人工資高一些,更容易節約下來很多錢,而且也會通過投資讓自己的資產增值的更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