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努力起來有多可怕?

咪小懶


大學努力起來有多可怕?

我發現大學只要長期呆在宿舍,你很難發現有誰會努力到可怕的狀態,想學習的人必然會需要一個更好的氛圍,除非你運氣好,攤上一個學霸宿舍。

我上大學以後,看周圍的人,只要有空餘時間,基本上都在玩手機、打電腦,走遍班級整個宿舍挨個詢問,竟然很難找到有人在閱讀或者咀嚼課本。


於是我想當然地以為:大學生活,原來是這樣。

然而當我走出宿舍樓以後,才發現大學裡不是沒有努力到可怕的人,只不過是他們選擇了一個更適宜的地方,默默努力著。

這也是為什麼平時普普通通的人,突然之間就光鮮亮麗了。

最典型的當然是圖書館和實驗室這兩個地方。

01

因為我比較喜歡課外閱讀,當時本打算帶著好奇的心,去本校圖書館看一看是什麼樣子?藏量如何?

偶然發現圖書館門外長廊,到處都是拿著單詞本、政治書等教材在背誦的人。

我從早上一直看書,到吃晚飯的時間,這期間坐在我周圍刷題看書的人,除了跟我一樣吃飯、上廁所,基本上都在筆耕不輟,少有人離開。


我感嘆他們的毅力和專注,這些人跟整天躺在宿舍的人,必然是走不同的路,有著不一樣的命運。

02

由於一個實驗並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做實驗的小組往往要待在實驗室一整天,在實驗室過夜也是常有的事兒。

實驗室要是去多了,你會發現年紀輕輕頭髮稀疏的人,不在少數,這也許是努力的見證。當然,我不希望大家掉頭髮。

我漸漸明白,為什麼再差的學校,總會有一批精英。倘若不走出門去,永遠不會看到別人平時都在幹什麼。當你還沉浸在“大家都不努力,我為什麼努力?”的假象當中,用不著4年,你們就已經被遠遠甩在身後了。

結語:

別人努力到掉頭髮,努力到放棄社交和娛樂,而你呢?以後又拿什麼拼?


菜鳥微成長


我有一個考生,為其填報的是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畢業後考研,她給我講了她考研經歷。第一年沒有考上,第二年考了300多分,考上了上海電力大學研究生,面試官是該校一院長。院長問她,你一個原三本院校學生,第一年還沒考上,第二年為什麼考了這多分?她回答,我在第二年複習考研時,才知道了什麼是學習。就憑這一句話,就被錄取了。

大學的努力分兩種,一種是勤奮,一種是思考。把兩者結合起來,爆發的能量不可限量。從中我們也看到該考生的成長。

不斷反思自己,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突破自己,不斷成長,這樣的人生更精彩。


高老師志願課堂


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高中沒好好讀書,考了個大專,專科三年大概是我這輩子最抬不起頭的三年了,受盡了恥辱嘲笑。於是默默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專升本,當時報了家考專升本的機構,那時是16年冬天,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我晚上是不回寢室的,就在教室裡看書一直看到夜裡三點,然後早上六點起來,回宿舍刷牙、洗漱。回宿舍的路上,天還沒有亮,學校的湖面上全是結的冰,我就在雪上走,聽著被我踩的積雪發出嘎子嘎子的聲音。不負韶華,考上了。雖然這是考專升本,沒有高考、考研那麼有技術含量,可是我覺得只要是努力就沒有高低貴賤,我的努力也同樣值得被尊重。‍




編程狂徒


大學裡有兩個山東的同學,都在一個宿舍裡,所以很清楚他們(說明自己在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一本院校)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殘酷洗禮,考上了大學,大一的時候他們都沒怎麼好好學習在班級裡也就是佔一半的名次,但是到大二的時候他們兩個人似乎都明白不能這樣啦,一個學習努力學習,而另一個因為有女朋友選擇出去打工,真的很佩服山東人學習的勁頭,他們只要學習,媽呀,那個學期真的一躍成為班裡的第一名,我們都很佩服他,後來經過三年的努力,人家給保研啦,沒錯,就是保研啦,還是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復旦大學啊,一個普普通通的一本變成985研究生,我們全在考研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準備複試啦。

還有一個,一直在工作,因為我們學的是師範化學,所以他一直在幹家教方面的工作,後來進入了一個家教工作的地方,慢慢的接管啦家教的工作,成為一把手,還沒有畢業,人家已經月入萬元啦,

真的是,反正感覺一方面得考自己努力,一方面得靠自己天賦,這樣人才能成功


考證電影


大學努力起來很可怕,但和努力比起來,更可怕的是自律。

我沒上過大學,但我老公的表妹就是這麼自律,努力起來不要命的人。這個位表妹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秀,一路考到鄭大醫學院。她又在大學每天堅持學習10小時,除了上課,所有時間全用在的圖書館。在如此美好的年紀,那麼刻苦努力,只為獲利專業領域更多的知識。2016年,終於如願以償來到日本留學,專攻醫學研究(具體哪方面,沒詳問)。

最可怕的就努力又自律的人。


谷秸


大學為了考研,最後一年特別努力,看書到半夜,每次都要到考研教室的人走的差不多了,才收拾書包回宿舍,一個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學校的路燈已經關了,甚至直通宿舍的正門已經鎖了,只能繞道而行,一個人很多時候都特別害怕,但是一天下來也很欣喜自己的充實,每天看花開花落,走在巨大的梧桐樹下,一條道上只有自己一個人,想來也是蠻美的。害怕時間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的浪費,時刻提醒自己考研的目標。 結果不勵志,沒有考上,但也從來沒有後悔過,只是現在更懂得了努力的意義。天道酬勤,只要心中有目標,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形式,上天總會在最關鍵的時候回饋我所有的努力,讓我在人海中脫穎而出。‍‍


伊伊慢生活


每次都是獻身說法。
可怕到什麼地步呢?超過了自己的想象和預期。

普通一本,大一的時候,真的超級水,無敵水。和普通的同學一樣,上課玩手機,作業抄答案,期末衝一週,績點二開頭。但努力之後,進入了浙大的大門。


第二年,談了個女朋友,很優秀,一想到自己再這麼下去,這麼個可愛女孩子就要和我一起吃社會的苦,心裡一緊,不行,不能這樣下去。

改變是瞬間的:

手機裡,除了B站(學習用),娛樂軟件全卸載。電腦上,最愛的dota閉眼卸載!

堅持是困難的:

每天早上7點多準時醒,起來背單詞,看專業書。你想想大冬天的,室友們還睡在被窩裡,那種對比的感覺,有些時候真的想想要不也再躺一會兒。

得到了什麼呢?

大二,我全部作業自己完成,同學後來都問我要作業抄,成為慣例了都。但是上課不聽課,因為我覺得,很多老師講的並不是特別好,不如網上視頻的自學。知道的同學都明白,大學老師其實並沒有專業的受過教育培訓,他們只是paper多而已,並不代表他們會教書。在所有作業自己完成的情況下,我在期末前的倒數3個星期,開始重新複習,然後我發現,雖然有些知識點的確會忘,但是重新撿起來的速度,比第一年的“預習”要快很多。績點出來,3.8,很開心。

保研並不是一開始的目的,因為大一的成績,我不覺得我自己能有機會。我只想能有更好的狀態,更優秀的成績去給自己的未來打下基礎。

大三時,學習習慣如同大二。但是,我在最後一個月就進入複習狀態。不僅如此,我還自己整理學習資料,自己整理往年習題試卷。並且,發給全班同學使用。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自己辛苦整理的東西要分享給同學,

我只能說,水漲船高,當你周圍的環境變好了,你變好會更容易。而且許多問題,我一個人想,的確很吃力,分享給大家,一起想,效率高。而且,重要的是整理過程,而不是最後的那一堆打印紙,在整理的時候,我就相當於複習了一遍。

而且,習慣了努力的你,周圍的人就會顯得習慣了做伸手黨,你就習慣了做領頭羊。這種感覺將促使你不斷進步,這才是最恐怖的!

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老師都不清楚我的情況。因為很多老師都是負責前幾個學期的課程。當我的消息在學院裡傳開的時候,都是表示震驚的。

畢竟也算開了我們系的先河吧。

以上,就是大學努力的回答了。其實,不僅僅在大學,任何時候的努力都是很恐怖的。比如我現在雖然已經保研,可以休息一會兒。但是我還是選擇繼續提高自己,繼續學一些實用性的東西,比如PS,PR等等。我相信,努力終將有回報!


煮東關


大學努力有多可怕呢?因為在這一階段,許多人放鬆了下來,甚至放縱,於是在一場高數考試中我見過同時出現0分與100分考生、0到100分之間均勻分佈的情況。

我是學工科的,我在大學見過各種各樣的人, 典型的兩種:一種四年如一日上課打瞌睡、課後與床還有手機電腦融為一體、從來沒去過圖書館、也不參加社團與學生會,另一種天天不是圖書館就是社團學生會、上課專心致志;一種次次為掛科而發愁,補考名單上的常客,另一種能得獎學金、申請國家專利、保研……還有一部分人還未畢業就被大學退貨。

所以這是許多人逆襲的重要機會,但很多人以為高考就是結束。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通過大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而不僅僅是通過高考。

《西征記》裡有句話:“一個好的中學畢業生比一個糟的大學畢業生要強。”某些大學生畢業的時候除了多了個畢業證與多些體重,不比他高中畢業後強。而努力的人,在大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用戶5834626407405


大學努力起來有多可怕?

其實讀書並不可怕,可怕的事出來社會沒文化,目前你還在讀書,還不知道在外打工沒文化的做事有多苦多累,你還有機會讀書上進的機會,可那些文化程度低的人還在任勞任怨苦不堪言的幹活,還有很多高空作業的蜘蛛人冒著生命的風險,在高空作業著。

生命可貴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可是文化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就得幹活,一手一手的幹,在外打工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遇到好的老闆累點也還過的去,要是遇到張口就罵,不管你累不累隨便就大呼小叫的,那日子就更難忍受了。

不是任何人遇到問題就躲避,躲避也不是辦法,家裡比較困難人還多的去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要吃飯,工作也不是說換就換的。

你還在讀書期間,還有很大的空間等你去學習,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沒知識命運改變你,在學校認認真真上課學習,哥我支持你[贊][贊]


與魚相遇牛哥


大學努力起來有多可怕?這是個可笑的問題,在大學努力學好知識服務社會,不但不可怕,而是受各界迎,可怕的是在校不努力,混幾年出社會一無所成。

大學和高中不相等,高中是在文學,數理化等各方面甚本學完。大學作為高等學府,加深專業知識,造就人才的地方,使廣大學子精攻專業,撐握尖端知識效勞國家,不努力豈可登峰造極。

小編的問題,是還在30年代的思維,優秀大學生可怕嗎?現在有多少尖端人才在國家主要部門工作,如果沒有這些人才國家如何發展,只有這些英才才可以把國家建設繁榮昌盛,這些人才就是來自各個大學的優秀人才。

國家都希望有優秀人才,也希望大學造就更多精英,而不是怕大學生努力,怕什麼?怕造反嗎?這真是個毫無水平,更無邏輯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