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以及習慣養成之後,還有什麼好辦法能夠改變過來嗎?

騎蝸牛走高速


世界上最難的就是改變習慣,性格當然是最難改的。首先說怎麼改變習慣,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一般7天就可以改變一個習慣,然後不斷堅持,這七天真的超級難,堅持住就可以了。性格受環境影響,身邊的人都是堅持不懈,從不放棄,很自信的人,,自然會受到影響,同樣,父母是孩子老師,,你一定要做好


Airbus350s


當你問出這個問題時,是因為你在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了依靠自身能力沒法解決的問題,說明作為父母的你們需要學習成長了。

為什麼這麼說?

孩子的每一種看似不好的慣,都有其背後的動機,如何正解到孩子的動機,是作為家長的能力。

能力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看似同樣的不良習慣,背後發生的原因卻可能完全不一樣。

你瞭解孩子的程度如何?孩子從小和你在一起生活嗎?習慣是孩子自己養成的,還是受大人影響養成的?

習慣是真的不好,還是隻是調皮,被你認為“不好”;還有可能是因為不符合你的想法,被你貼上“不好”的標籤。

還有,孩子和你建立的心底鏈接有多強,你說的話,他能聽進去,並且願意改嗎?

這些問題,都是你要去尋找的,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也沒放之皆準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父母的

生活方式不一樣,教育程度不一樣,對待事情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所以影響到的孩子也不一樣。


如果別人告訴你方法,你按照別人的去做,發現不奏效,然後又試別的方法,又不奏效,這樣,時光會過去,孩子成長的時間也會

被錯失。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去學習些基礎的認知,然後分析孩子從小到現在的成長過程,幫助你找到答案,並且採用適合孩子的

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正面成長。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那麼,簡述以下情況,建議當作參考:

一般的家庭,家長與孩子有三種主要的互動方式:

一、嚴厲型,過度控制:有規矩但沒有自由,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沒有選擇,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否則,就

受到懲罰。這種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往往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他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小時候礙於權威,可能還聽一些,越

是長大,特別到了叛逆期,就更麻煩,他不想像一個木偶一樣被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參與,不能做自己,而叛逆期正是孩子要

形成獨立自我的時候,所以,他總是跟你說的,對著幹,來爭取權威,你明明是為他好,他也知道是為自己好,但是就是不聽。這

個年齡段的孩子,額上的杏仁核還沒發育好,根本無法控制自己,家長這時候要把權威放下來,緩和情勢。

二、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沒有規矩,無限制地選擇,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意思是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

且幸福,相信孩子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這種模式,培養成了小霸王,會覺得只有指使別人滿足他們的需要,才會感到自己的重

要性,才會有存在感,不願意去承擔後果。

三、溫和而有邊界型: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地選擇,孩子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可以選擇。家長和孩子會一起制訂規則,在遇

到問題時,共同提供有益的解決方案,當家長必須獨自作出決斷時,會堅定和善,維護孩子的尊嚴,給予孩子尊重。

家長對於孩子成長的教育,無非是在孩子在遇到成長問題時,能讓孩子看到你伸出手來拉他一把,幫助他走出成長的困境,而

家長能給予孩子性格上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於自己能力的認可

(1)遇到問題,有自信地認為,我能行;

(2)我有貢獻有價值,身邊的人需要我;

(3)我能夠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可以扭轉事情的局面;

(4)我有能力理解別人的情諸,並且做到自律,控制好自己,不影響別人;

(5)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可以流暢地建立友誼;

(6)有責任感 ,有擔當對待日常行為後果。

(7)有自己的正確價值觀,可以評做局面和決定做法。

以上這些,能否真的幫到你,還得依靠你在日常中去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用你的智慧陪伴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瞭解自己,給予用心地指導,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沐風眼神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不想讓小孩子養成壞習慣,自己不能在她面前表露出來

有空就陪小孩子玩

培養他感興趣的事

發現他有不良習慣立即讓他改正(不要用暴力)

小孩子是很天真的,你在他們面前是什麼樣,他長大了就會和你


遠方的狼927


我覺得應該多鼓勵,跟孩子講你這樣做,結果會怎麼樣,你應該怎麼去做,不要打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