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知識你要了解

近期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每天新發病人都在不斷增加,各地區各部門的醫療隊及支援都在馬不停蹄趕赴戰場,當然也有各類謠言漫天飛。那麼,我們除了儘量不出門,出門帶口罩,勤洗手等這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措施,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還需要了解這些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知識你要了解

新型冠狀病毒

一、什麼是冠狀病毒?

  • 冠狀病毒為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屬於巢病毒目、冠狀病毒科、正冠狀病毒亞科(Orthocoronavirinae),根據血清型和基因組特點冠狀病毒亞科被分為α、β、γ和q四個屬。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由於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經常為多形性。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結構瞭解多來自SARA-CoV和MERS-CoV的研究。
  • 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變異的β屬冠狀病毒,WHO命名為2019-nCoV。2020年1月10日,第一例2019-nCnV基因組測序完成。由於人群缺少對變異後的新型冠狀病毒株有免疫力,導致新肺炎的流行。
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知識你要了解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如果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力正常,也可能患病。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的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
  • 是否感染主要取決於接觸機會,並不是抵抗力強的人群感染的風險會更低。兒童的接觸機會少,感染的幾率低;同樣的接觸機會,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幾率更大。
  •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包括手汙染導致的自我接種)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但目前此次病毒還是近距離飛沫傳播應該是主要途徑。飛沫傳播:飛沫一般是直徑>5um的含水顆粒。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米)進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於飛沫顆粒較大,因此不會長期懸浮在空氣中。

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有什麼臨床表現?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以發熱為首發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少見症狀。一半患者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病情進展迅速,數日內即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般症狀是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先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

四、在家中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

  • 增強健康衛生意識,適量運動、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經常徹底洗手,不用髒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 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早中晚均可通風,每次時間在15-30分鐘);
  • 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 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空間密閉的場所,如必須去佩戴口罩;
  • 避免接觸野生物動物和家禽家畜;
  • 堅持安全的飲食習慣,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煮透;
  • 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 清潔、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知識你要了解

勤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知識你要了解

酒精噴霧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一直面對不同的挑戰,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始終伴隨。我相信隨著防控工作的深入以及我們預防意識的增強,還有無數科學家及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新型冠狀病毒預防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