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如何解释水在人体得运行?

杨健


这个问题在《灵枢·五味》上有过此义。

中医把“水谷”是合算在一起的。在体内转化成的物质,称为“精微”。其运行“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至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精微包括水,可以简单理解为“营养”,先出于胃,也就是中焦,然后至上下两焦。

《素问·经脉别论》上也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在肺处,形成营卫二气,继之灌溉五脏,濡养全身。

脾胃的功能是升清降浊。清,也就是人所需要的水分;浊,就相当于代谢废物。中焦脾胃把水分之“清”进行输布,那水分之“浊”传送给下焦的肾和肠,最终排出体外。

换句话说,中医对水分在人体运行的理解,与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观点并无不同。

同时,中医很强调小肠对“浊”的接收。《太素》中就说,“胃化糟粕,小肠受而盛也”“胃者,腐熟水谷,传与小肠,小肠受盛,然后传于大肠,大肠传过,是为小肠受秽浊最多”“脾胃糟粕,入于小肠,小肠盛受”。

现代人都知道小肠对水分循环的意义。但是在西医解剖学诞生之初,还没有了解到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在解剖学诞生的1700年~1800年前,中医已经把这些情况都掌握了。


纯钧LHGR


五行中水即是肾,肾水上行,和心火济济,阴阳平衡,心火与肾水互动相交,其实肾水不单指肾阴,肾阳育于阴才是先天之本。肾司二便,二便就是浊。浊的主要成份是浊水,降浊则是现代所说的,排出代谢废物。

小肠是受盛之官,受盛水谷精微,精微就是营养物质。营养物溶于水,在水分穴升清降浊,浊物交于大肠,清物交于心脾,完成升清。

其实水分应指整段小肠,经络是为突出穴性而言。

胃,小肠,大肠三位一体共同完腐熟化物过程,也就是水谷化精微。水谷精微的转化就是中医的升清,脾主升,心肺及肝肾完成宣散,也即今天说的代谢。如比说来,水谷精微物质转化和现代西医说是一个道理。

中医的水谷精微的升降比西医更科学,更全面,因为中医的五脏六腑全在其中。

纯是个人浅见。


王高华9999999998


中医认为,水性阴寒,冬天天气寒冷,也属阴,所以,冬泳的水池或者江河湖泊是阴气很重的地方,冬泳虽然能刺激人体潜能,产生更多的阳气来对抗阴寒冰水,但是总体来说得不偿失。我多年前曾为某省游泳队制作过一批保健品,据其总教练说,运动员长期泡在水里,阳气不够,体质下降,需要用大热大阳的中药方剂帮运动员提升阳气。这里说的阳气,可以简单理解为能量和抵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