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机会杀掉曹操为何不动手?是刘备太谨慎还是曹操太狡诈?

三文愚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如丧家之犬,什么阿猫阿狗的都可以上来打曹操一下。刘备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刘备此时真有杀曹的决心,那么曹操在这险峻的华容道里必死。


那最后为什么还是放了曹操离开呢?不是刘备太谨慎,也不是刘备太仁慈,更不是曹操太狡诈。原因只有两个字——利益。这其中有刘备的利益,有关羽的利益,有诸葛亮的利益。下面本校试着一一分析:

1.利益驱动让刘备肯定不杀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二十几万青州军,再加上收编的二十几万荆州军被周瑜的一场大火,烧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不但丢失了大批的粮草器械,更丢掉了所占据的州郡地盘

东吴势力随着战胜曹操而愈加膨胀,收集的战利品,再加上收编的降兵降将。使东吴的实力短时间内已经超过了曹操在北方的势力。

而此时的刘备没有根据地,缺兵少将,手下兵马不足5万,战将不足五员。刘备实力太弱小了。隆中对时诸葛亮与刘备商量好的计策是: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格局。曹操一旦战死,北方肯定会群龙无首马上大乱,而东吴的势力就会首屈一指,变成实力最强的割据军阀。三分天下的战略设想马上就回落空。所以利益驱动刘备绝对不会让曹操死。


刘备为什么派关羽去守华容道?

曹操对关羽可是有大恩情的,从关羽的投降不杀优待,到成就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美名,再到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最后到关羽的赤兔马,这一切都是曹操给的。应该说曹操给关羽除了物质上的财富之外,还有精神上的奖励,可以不客气的说,曹操对关羽的好已经远远超过刘备对关羽的好。

关二爷是讲忠义守信义的人,刘备是他的大哥,一日是大哥,终身是大哥,忠心不二。但曹操毕竟对关羽有重用,提携,不杀之恩。以二爷的重情重义,这个恩情是一定要报的。所以刘备借诸葛亮之口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就是料定了关羽必不会杀曹操,让关羽还了曹操这个人情,以便关羽以后对自己更加忠心。

3.诸葛亮为什么在派关羽去华容道之前让关羽立下军令状?

军令状的内容是如果不能斩杀曹操,关羽回来就要奉上项上人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必定料定关羽不会杀曹操。那他让关羽立这个军令状的目的何在?

原因就在于诸葛亮自三顾茅庐出山后,手无尺寸之功,但刘备对诸葛亮推崇备至,食则同席,寝则同床。关羽张飞对诸葛亮极其不满。诸葛亮要借这个机会杀一杀关羽的傲气。

最终的结果是:关羽放了曹操回营后诸葛亮要杀关羽。所有人求情都没用,最后刘备只好亲自出面,诸葛亮才放了关羽。关羽至此对刘备的救命之恩更加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加拜服。

刘备与诸葛亮这个一石二鸟之策取得了成功

老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三国如果细品的话,我们能从中得出很多计策的作用以及人心的把握。


少校柳下惠


大家都知道,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建立人。刘备虽然是皇室后代,但是自幼家中贫苦,出身卑微,可他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驭人之术,得到了许多能人志士的帮助,从一介布衣一步步登上君主之位,并与曹操、孙权一同三分天下。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了解到的刘备,也是一个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用并且待人公平真诚的人,与其中曹操的残忍、阴险、狡诈和善用权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知道,在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前,有一个著名的战役名叫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一同抗击曹操,曹操最终惨败,这次失败也成了曹操一生征战途中最大的败笔。最后曹操不得不选择从华容道逃脱,而此时的刘备其实有机会可以杀掉曹操可他并未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真实原因并非刘备太谨慎也不是因为曹操太狡诈,而是另有玄机,那么下面就听笔者娓娓道来。

一、当时的刘备实力太弱,无法与孙权抗衡

赤壁之战之时,刘备还尚未建立根据地,手中的兵力也不足。在隆中对时刘备与诸葛亮商量好的对策便是联吴抗曹,三分天下格局。曹操兵败,其实最大的获益者应该是孙权,本来之前东吴的势力也算是比较强大的了,加之曹操兵败,孙权的军队所缴获的战利品和收编的降兵降将,这使得东吴的势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而此时的刘备正处于劣势阶段,若孙权翻脸,那这局势便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了。

所以刘备不能让曹操死,曹操死了,北方的势力必定混乱,若此时孙权出兵拿下北方,那届时东吴的势力便会壮大到无法预测的地步,说不定下一个孙权要出兵攻打的就成了刘备了。而此时实力还未壮大的刘备必然不能让曹操死,他需要曹操来帮他抗衡孙权,从而实现他三分天下的愿景。

二、诸葛亮协助刘备使出“一石二鸟”之计

当时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派遣关羽去镇守华容道。曹操是关羽的恩人,他也知道关羽是个十分重义气的人,所以料定关羽不会杀曹操。却还是让关羽去镇守华容道并且让关羽立下如果不杀了曹操,就让关羽回来奉上自己的人头。

关羽自然不会杀了曹操,刘备也不会杀关羽。让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关羽成功放跑曹操回来之后陷入困境,此时刘备站出来为关羽说好话,才让诸葛亮放了关羽。而此时的关羽便更是对刘备感激涕零忠心耿耿了。这样一来,刘备借关羽之手放跑曹操,不仅拥有了能够争取建立三分天下的时间,也让结拜兄弟关羽因内心对其深感愧疚从而更好的忠于自己,如此一石二鸟之行径,刘备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曹操此人疑心甚重,做梦都能起来挥剑杀人,所以对于大部分人的可疑行为他都会提防着。再者他的身边武艺超群的将领很多,旁边的护卫自然不在少数,凭借刘备的“手段”自然还是很难动得了曹操的。

对于这个话题刘备的谨慎与曹操的狡诈笔者觉得是并存的。后来,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此形成。不得不说,刘备确实是一个拥有大智慧大谋略的人,他虽然出身卑微,论经济实力与背景都无法与曹操和孙权相提并论,只能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的求生存,不断采用依附的处世策略。但刘备身上有着十分坚韧的品格,虽然

他匡扶汉室恢复大汉荣光的理想,一次次被现实的冷水所浇灭,刘备却又总是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一次次站起来。刘备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这些品格注定了他能够建立一方霸业。


邓海春


什么时候?

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吗?

三国演义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主题就是拥刘反曹,因此不足为信。

据三国志记载,一心想平定江南的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致使大败,就率军由华容道向江陵一路后退.孙刘联军则乘胜追击,紧追不舍,但曹操最终得以逃脱。

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没有伤其筋骨,曹操势力强大,仅官渡一战,不可能把曹操一锅端,孙刘势力弱小,肯定是把所有的兵力,投放在一线战场上,没有更多的实力,抽出一部分兵力,去埋伏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上,能抵挡住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就不错了,

就说是如三国演义中所言,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兵败走华容道,当时刘备也不可能杀掉曹操,刘备无立足之地,没有曹操牵制孙权,孙权必定趁机做大,到时刘备自身难保,不可能出现后面趁机占领荆州,攻占益州的事情了,隆中对所制定的三国鼎立,不可能实现。



洞悉历史


刘备最有机会杀曹操时,也只能是刘备投靠曹操的那段时间了。因为那时他俩是上下级关系,既然是同事当然每天都会有所接触,在一起唠唠嗑了、谈谈心了、有空还可以喝喝酒什么的。

那时曹操是老板,刘备的身份是给曹操干活的,也就是说刘备的工作是曹操给的、工资奖金是曹操发的、干部身份也是曹操聘的,而且刘备是落难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登门跑到曹氏有限公司应聘的,曹操立即高薪录用了刘备,刘备当时可能会点头哈腰地说:“多谢丞相栽培,刘某日后定当鞍前马后为丞相效劳,以答谢知遇之恩。”

刘备当时肯定感激危难时拉自己一把的曹操,他那时不可能有杀曹操的心,就算他有鸿鹄之志不甘心久居曹操之下时,他也不可能去谋害曹操,这个原因有三:

一、他要是杀了曹操,那他忘恩负义的名声就会满天下传播,因为人家不但收留了落魄的自己,还给了很高的待遇。这样帮自己,自己不报答反而把人家也谋害了,那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在那个靠人品和口碑吃饭的时代,那样做无疑是最愚蠢的。

二、他不是神仙不会掐指神算,就算刘备才智过人,在那时他也估摸不出自己未来的政治前景是什么样的?他肯定想不到自己日后会成立雄霸一方的诸侯,更推演不出曹操将来会成为自己的强硬对手。所以当时刘备不可能想杀曹操这种事,他还得靠曹操的势力为自己谋出路。

如果他真有让曹操死的念头,也没必要用自己生命的代价去刺杀曹操。当“衣带诏”事件发生前,刘备便及时逃离许都,可以看出刘备此人做事甚为谨慎,他不会冒这个险参与其中的,顶多在外围声援一下。

三、刘备不想看到北方因为曹操的死而打破本来的对峙,如果曹操死了,那袁绍肯定会独霸北方,那自己想趁乱图谋大业的夙愿也会越来越难。

无论刘备想没想过刺杀曹操,他都会用审时度势的冷静思维去分析该不该那样做。现在看来当初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能力和隐忍的态度来证明自己是未来的潜力股,在东汉末年的下半场角逐中,自己必将成为主角并流传千古。





老李讲故事


刘备不是不想杀,而是完全没有机会好不。

刘备在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可以随时随地的置刘备死地。

再说刘备何时有机会杀死曹操。

在三国志中,刘备在袁绍处背叛曹操之后,一直都被曹操追杀,好不。

在历史中,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和孙权勉强不被曹操吊打。如果不是曹操军队中多为北方人。刘备靠蜀的山险,孙权靠长江之险。中国早就统一了。

曹操可是靠自己基本上完全统一了长江以北。而刘备基本上领地都是靠白送好不。

曹操和刘备不在一个量级好不。




GY古月JIN


华容道不杀曹操是因为那个时候不合适杀了曹操,对刘备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便宜了东吴乘势北上。刘备就没有机会鹬蚌相争 渔人获利了。


倪廌杰


缺少胆识,难成大器。英雄不但有谋,还要胆识过人,若无胆识谈何英雄?


逐波而上


有机会杀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杀成功,同样的杀人之后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刘备不愿意去面对的。要知道彼时的刘备军事实力,政治影响都远远不如曹操。而且那时东汉王朝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刘备也在担心自己一旦干掉了曹操,接下来倒霉的就会是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不杀反而会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观察局势。玩政治的人,就是这样举棋不定,谨慎行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的久一些


娱乐好事君


咋不说,当初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就可以杀了刘备,曹军的将领谋士也劝曹操杀了刘备,可是曹操就是不杀


24k纯钛小猫


不知道到底是谁有机会杀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