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三千死士就帮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帝位?

范李英芳


我们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但是如果队长是猪,而对手是一位大神呢?结果是不是很明确了,

司马懿对于曹爽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对手,而曹爽就是猪队长。

首先,在高平陵事件发生时,在朝臣眼中,真正的乱臣贼子是曹爽,而不是司马懿。司马懿废除曹爽反而被认为是拨乱反正,挽救社稷。曹爽身为首辅大臣,在辅政初期还能礼贤下士,遇事和司马懿商量不敢独断专行,三国志原文是“父视之”,对司马懿非常恭敬。不像《军师联盟》里演的一样,曹爽没事就怒怼司马懿,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后来,在亲信的蛊惑下开始独断专行,先解除司马懿的兵权,然后任用亲信,为了抬高个人身价,曹爽不顾司马懿和朝臣建议,在亲信怂恿下,决意伐蜀,结果劳民伤财,无功而返。伐蜀失败之后,曹爽变本加厉,怕郭太后干涉朝政,竟然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加以监禁,一时曹爽兄弟,权倾朝野,而监禁太后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谋反。

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於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飏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
“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软禁郭太后,架空辅政大臣司马懿,实际上,曹爽此时的行为特别像秦朝时秦的一位远支宗室赵高。赵高是谁我在这里不用介绍了吧因此曹爽的行为因引起朝廷上下不满,而此时大神一般的司马懿已经准备好了一把刀,就是三千死士,这把刀在别人手里伤不了曹爽分毫,三千人比起洛阳侍卫太少了,但是在司马懿手里就能庖丁解牛,斩曹爽于马下,司马懿首先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郭太后被曹爽软禁,心里本来愤恨,此时立即和司马懿联合,废除曹爽。

曾今有人劝谏过曹爽,你们兄弟三人手握重兵,不能一起离开洛阳城,结果曹爽不听,直接导致司马懿轻松控制整个洛阳,在控制洛阳后,司马懿派人诓骗曹爽,大司农告诉曹爽:“许昌的武库装备充足,争夺天下,关键在粮草,大司农的官印,我带出来了,咱们应该带着皇帝去许昌,胜负还没有分出来呢?”可是曹爽这位猪队长竟然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大司农被气的大哭说:“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桓范: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

其次,司马懿在剪除曹爽后,并不独断专行,没有要篡权的表现,既没有接受九锡,也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可以说司马懿实际上是曹魏的纯臣,也许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能成功架空曹魏,为晋朝建立打下基础。

最后,小编想说,关于曹魏政权的倾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曹魏”开国三祖“的短命以及曹氏宗族人才的凋零。小编一直认为,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全面的皇帝,没有之一。号称”十全老人“,现存诗篇三万多首的高产皇帝作家乾隆皇帝,不仅文治武功和曹操没得比,他那三万多首诗加起来都不如曹操的一首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难得的是,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孙子曹叡,不仅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同时,曹丕,曹叡还是难得的政治家。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曹操及子孙的多才耗尽了家族的气数,曹操寿命尚可,曹丕,曹叡则是一个比一个短命,三个人有一人寿命赶上司马懿,司马氏就篡不了权。曹丕,曹睿有一人能活到50岁,司马氏也没有机会。

而曹氏宗族人才凋零更是令人惋惜,且不说曹爽这个猪队长,高平陵事件后,曹氏宗族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争取到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的权利,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地位不稳,曹氏宗族也没能走出一个人来和司马师共同秉政。

司马懿死时,曹芳已经19岁,虽然年轻,但是已经到了明事理的年纪,他也没有趁机削夺司马氏权柄。写到这里想到曹操说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醉美木渎


令人惊呼,司马懿仅凭三千死士夺取了曹魏江山

司马懿也当属于三国时期最为有名的谋士,形象方面的树立相比于诸葛亮要差点儿。给人的印象司马懿是辅佐曹操这个国贼的纵火之人,随着后来他从曹魏手中夺走江山,他的名声更是一落千丈。


单从才能方面看,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毕竟当时曹操看人还是很准的。在抵抗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也是为了曹魏出了不少力,可以说没有司马懿诸葛亮的北伐不会如此艰难多折。另外一个传说就是司马懿仅用三千死士就夺取了曹魏的江山,事实真的是这样的?

司马懿出身名门,司马家族在当时还算有些名望,随着司马懿在三国曹魏任职南征北战,以至后来他的子孙拿下了江山称王称帝,司马家族算是人尽皆知,名扬天下。他能够仅凭三千死士就从曹操后代手里拿走政权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司马懿世代为曹家效命,曹操在时他是不敢妄动的,心底里有没有谋权的野心曹操是知道的。就在曹爽乱政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曹魏江山摇摇欲坠。


曹爽乱政,引起朝内激愤,可谓是自取灭亡。曹爽伙同其兄弟把持朝政,引起了朝廷内众多大臣的抗分,司马懿能够推翻曹爽的统治也是顺应了朝廷大臣们的心意,在过程中才会有诸多的便利。仅凭与此远远不够的,凭借司马懿的谋略,没有万分的准备他是不敢轻易妄动的,失败则会身败名裂,遭遇满门的后果。身为曹臣名目夺取曹魏的江山会遭遇各路诸侯的讨伐,要借用匡扶朝政的理由起兵,曹爽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真的是蠢材曹爽,在他起兵伐蜀时就展露无疑。

内外相结合,采取夹击之术。司马懿拥有三千可称为死士的兵马,他们宁愿以死效忠司马懿,有着不凡的武功,在战场上可以以一敌百。另外,司马懿在军中也是安排有亲信的,司马师掌管这禁军,司马昭身为中郎将也是手握重权。以及朝中几位重臣在曹爽当政后屡受打压,心中早已不分。在朝中,司马懿身为开国元勋有着较高的威望,大都希望他能够出面制止曹爽。此内外相连是重要的一环。


乔装病态,瞒天过海。司马懿善于隐忍,在曹操当政期间就曾装病骗过曹操。在此又上演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内外安排妥当之后,要做的是等候时机,就在曹芳要前去高平陵墓祭拜曹操的时候,发起皇宫内部的奇袭,一举夺下皇权。就在此之前,曹爽曾派人探过司马懿的症状,确认是真的病症缠身之后才放心陪曹芳去陵墓。谁知这是司马懿的陷阱,也怪曹爽本人犹豫不觉,司马懿发动奇袭是有人通报过他的,他的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司马懿计划完备,谋略惊人。司马懿虽然是谋士,在辅佐魏明帝之时,曾带兵征战,平定辽宁,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在此次奇袭中,也是计划详细,着重打击,一举击溃曹爽的统治。先是夺取了兵器库这么重要的据点,冷兵器时代没有武器拥有再多人则什么也干不了,三千死士的拼命厮杀夺取皇宫的话语权,逼迫郭太后紧闭城门。

在此次高平陵事件中,充分展现了司马懿的才智策略。加以当时的司马懿此举是顺应大多数朝廷重臣的意愿,曹爽也可能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在有人通报他司马懿奇袭皇宫时没有立马下决定,也许是知道这已是不可挽回的结局,当时的随从侍卫只有几百人。在这场士族和皇室的斗争权力斗争就几乎完胜,并不是仅凭三千死士,而是在对的时机应用了对的策略。


星鵼下的誓言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者在后头。这收者就是冢虎司马仲达。曹操与司马懿主仆二人后来都成了皇帝,三马同槽,曹操知道司马懿有异志,却没有防住他。那为何司马懿仅靠三千死士就夺了大魏江山?曹氏宗亲在?先帝旧臣宿将何在?

对手曹爽如牛犊一样愚钝

曹爽像牛犊一样愚钝,可是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桓范说的。曹爽与司马懿是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等于就是朝庭的两大权臣,但是身为曹氏宗室的曹爽可是给父亲曹真丢尽了脸面。

曹爽带着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带走了自己大部分力量,以至于洛阳城内大部分都是司马懿旧部,以至于让司马懿乘虚而入。这就是原因之一。

曹爽实在太无能了,当洛阳城被司马懿占据,当时曹爽党羽大司农桓范和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与曹爽汇合,并劝谏曹爽与魏帝曹奂一起以许昌为据点号召天下曹氏旧部共同举兵勤王,对抗司马懿。

也对啊,曹爽身边有魏帝曹奂,完全可以学着曹操的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号召天下义兵讨伐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派了一个使者,使者对曹爽说明司马懿以洛水发誓,只要你不反抗,我们仍然是国家的大臣,你保留你的爵位。这似乎是一个大圆满结局哈。

但是大司农桓范立劝曹爽不要听信司马懿的鬼话,背水一战。结果曹爽不卑不亢不出意料的说:“我现在回去,还可以做我的侯爵,就算没有权利,我至少还是个富翁。”桓范就是听到这句话骂曹爽像牛犊。

曹爽就这样奉行不抵抗政策带着魏帝曹奂投降司马懿,结果第二年曹爽及其党羽就被司马懿夷灭三族。

曹爽的昏庸和曹氏宗亲旧臣的默认

曹氏天下传至曹奂,已历经四代,经过曹氏三祖的运营,曹氏江山在北方已经相当稳固。但为什么会被一个家臣一场政变,就易主他人呢。

这就离不开曹爽自身的昏庸,为什么这么说。曹爽自从当上了辅政大臣,一方面打压另一位辅政大臣司马懿,并且似乎打压成功,从而独揽朝政。这就开始他的作死之路。

为了立威望,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都不占的情况下,强行征讨蜀国,被蜀国大将王平大败而归。大大损耗了魏国国力,弄得民怨四起。

在生活方面,甚至生活起居与皇帝一样,僭越礼制。目中无人,肆意打压大臣。贪婪,利用手中权力,搜刮民脂民膏,充实府邸。抢占他人田产,作为自己产业。甚至私自纳皇帝才人为妾。紊乱朝纲秩序。甚至私自把郭太后迁往别处居住,毫无人臣之礼。因此得罪的郭太后。

正是因为曹爽的专权乱政,导致魏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导致曹氏宗亲旧臣的不满,尤其是当时的郭太后。当时曹爽带着魏帝曹奂前往高平陵祭拜,留在洛阳的就是郭太后,司马懿就是得到郭太后的支持,利用太后懿旨,将曹爽视为叛逆奸臣。司马懿则是匡扶魏室的忠臣。

曹氏宗亲,旧臣宿将,且不论他们是否参与这场政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不满曹爽乱政,面对司马懿政变时,他们选择了默认。

浮人结语

曹爽如牛犊一样愚钝,将曹氏江山拱手让与他人。想当初曹操强行征召司马懿为官,怎么也想不到是开门揖盗的行为。曹丕篡大汉,司马炎篡大魏。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海浮人


三千死士只是司马懿的刀,而真正的杖是司马懿的戏。

三国当中最会演戏的是谁,无疑是司马懿。就是因为会演戏,才混到了军权,混到了辅政大臣,骗过了曹爽,骗过了郭太后,骗过了朝中一般文武大臣。

在魏明帝曹睿去世后,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不得不说曹爽确实膨胀了,确实做的不够好,打压异己,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皇产,他主持的内部改革造成民怨沸腾,外部的伐蜀行动成造成空耗国力,而司马懿则利用这个空挡,制造舆论,使得曹爽处于不利,而曹爽确实是如同犊耳,不以为然,不加防备,后来发生的“司马懿诈病欺曹爽”,不仅显示了司马懿突出了影帝才华,更让曹爽放下了全部戒心,高平陵之变前,曹爽之弟曹羲就曾出言劝谏,恐人暗算,而曹爽不听,要求全部其势力同出参与祭祀活动。

司马懿这时开始行动,利用之前制造的舆论宣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罢免曹爽,还政皇帝。言辞恳切,感人肺腑,骗得了郭太后的懿旨,也骗得了朝廷中间派元老蒋济和司马孚的支持,蒋济在得到司马懿承诺绝不杀曹爽集团任何人的承诺后,蒋济为了避免魏国内战主动劝降曹爽。

司马懿政变胜利后,虚伪的面具再也不用带了,开始拿起血腥的屠刀,屠杀了曹爽一族极其势力,屠杀了反抗他专权的所有人,曹魏四朝元老最后无颜面对曹氏含恨去世,而司马孚对于其兄的行为也是抗议反对,至死不做晋臣。

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如果不是司马懿会演,曹爽会作,就是给司马懿3万人,也不一定能篡夺曹魏大权。


曹老师xixi


司马懿装病成功的骗过了曹爽兄弟的监视,麻痹了他们的戒心。曹爽、曹玺兄弟二人和魏帝出城的时候几乎带走了大部分骨干亲信。在司马懿发难的时候,曹爽阵营留在城中的指挥系统是没有(或者不能)发挥作用。

当时,城中精锐禁军随天子车驾一起出城,所以即使曹爽阵营留在都城的亲信想与司马懿对抗,也苦于力量不足。而且,曹爽为人傲慢愚鲁,不识人、也不善待属下,关键时刻,肯为他卖命的人不多。何况,本来胜算就不大。

司马懿阵营就不一样了,司马父子常年带兵征战,多有军功,手下培植的亲信遍布朝野。而且,司马懿极善笼络人心。对于这次政变,他们是忍辱负重、十年磨一剑,做好了周密布局。

从司马懿与曹爽的个人素质来看,曹爽可谓根本难成大器的富二代,而司马懿久经战阵,行事果断,曹爽几乎是在较量还没开始前就已经放弃挣扎,进城投降了。


一只只狸猫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应该是越王勾践吧?三千越甲可吞吴。夺权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司马懿是衬着高平陵政变成功篡权的。他把洛阳朝廷一举抓在手中。这就像抓蛇一样。抓住蛇的七寸。蛇再怎么厉害,也完了。司马懿也一样。一旦把洛阳朝廷控制在手中,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