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

吧吧娱姐


军功爵制度在秦代更加类似于一种军衔制度,它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战国时期秦国独创的一种军功爵位制度,目的是为了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打压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世袭贵族子弟。

这项制度是由商鞅所独创,共设立20级爵位,士兵只要在战场上斩杀敌人一名“甲士”,就可获爵一级。

1、公士

2、上造

3、簪袅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长

11、右庶长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良造

17、驷车庶长

18、大庶长

19、关内侯

20、彻侯

自从商鞅颁布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后,秦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军功爵制度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贵族世袭制度,给庶人晋升提供了机会。虽然秦国不是第一个提出军功爵制度的国家,但是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却是最完善的。

按照秦法规定,士兵在战场上斩杀敌人“甲士”一名,就可获爵一级,士兵只要拿着敌人的人头就可以去领赏。

古代人以头为首,拿一颗人头就可升爵一级,因此后世就将人头称之为“首级”,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可以听到“取汝首级”的话,“首级”的意思就是来源于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例如其中最低一级的“公士”可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另有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虽然公士、上造、簪袅这些低级爵位仍需要在军中服役,但是他们在军中的待遇是比一般士兵好很多的。

军功爵位固然是个好东西,但是好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首先秦军所指的“甲士”可不是指普通士兵,必须是敌军精锐士兵或军官才可以,否则一场大胜下来秦军斩杀敌人首级10万颗,岂不是要加封上万个军功爵位,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供养这么多军功爵位,这明显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斩杀的首级必须是敌人精锐士兵,辅助后勤保障的民夫是不算的。

其次秦军是以“伍”为单位作战的,一伍里面有五个人,这五个人中假如有一个人战死,那么其他四人均受罚。假如有两个人战死,那么其他三人的罪行更重。如果想抵消罪行,就只能通过杀敌做补偿。

也就是说一个小队如果战死一人,那么这个小队要斩杀一个敌人才能功过相抵,而想获得军功爵位,就要使对让的伤亡高于自己的伤亡,这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为了防止战时抢人头影响军队团结,秦法还规定,凡是在攻城战中斩杀敌人首八千以上,野战中斩杀敌首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

但即便如此,想获得军功军功还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白起这样的“人屠”,其军功爵位也不过是第十六级的大良造,而制定军功爵制度的商鞅,其军功爵位也是大良造。大良造以上的军功爵则是授予高级官员和王室成员的。而对于普通庶人而言,能升到第五级大夫就非常幸运了,再往上就不可能了。

不过军功爵和贵族爵位还是很有区别的,军功爵一般是不能世袭的,只是代表军功,相当于今天的军衔,而贵族爵位却是世袭的。需要说明的是,军功爵制度并没有完全代替贵族爵位制度,例如白起的军功爵是大良造,但是其贵族爵位是武安君,“君”是战国时期仅次于王的爵位,例如战国四公子的“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

(武安君白起)


千佛山车神


商鞅规定斩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吗?若是这样,那么斩个几十人爵位不就到顶了,若二十等爵制有这么简单,那么秦国的彻侯就一大堆了。故秦国的爵制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而且秦国的爵位获得的方式也不只有军功这一种方式,下面来说说。

二十等军功爵

所谓斩一首,爵一级的说法是出自《韩非子·定法》,其云:“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斩二首者爵二级…”这是通过军功的方式来获得爵位。按照学者研究出来的结果表明,这种一直持续到斩五首者,爵五级。之后就是率50人得16首以上才能爵六级,然后第十级以上的爵位如何获得就已经不详了。

若是光通过斩首就能得到爵位,那么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获得侯爵之人应该比比皆是,但是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秦国的侯爵并没有很多。可见秦国的爵位,越到后面就越难以获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还有这各种相应的附加条件,比如控制己方的伤亡人数等等。



含金量吗?

秦国赐爵的方式有几种,比如因官赐爵,因吏赐爵,因军功赐爵,因纳栗而赐爵,因移民赐爵以及对普通庶民赐爵等等。总得来说,秦的爵位可以分为民爵和官爵两大部分。民爵从第一级公士到第八级的公乘,大多数是授予庶民的,而第九级五大夫以上的爵位一般授予官吏。

那么秦爵的含金量高吗?二十等爵制不仅仅只是爵位,而且还能相应的获得田地与宅地以及免去奴隶身份等很多方面的好处。所以长平之战在最后决战之时,秦昭襄王发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去前线,并且“赐民爵各一级”,可知秦爵的含金量还是蛮高的,不然也不会用这种奖励办法来提高战士的积极性。这种虽然是民爵,但更能体现秦爵位的含金量。




总之秦爵位的含金量高才能使得人们为之卖力,但同时越到后面就越难以晋升。其实想想也知道,若是很容易就能达到顶级,那么这爵位有多少含金量可言?不就是因为晋升到后面越难,奖励越高,含金量也就体现出来了吗!


淡看天上月


这是商鞅创立的

二十等爵

只有第一等爵——公士,才是“斩获一名甲士首级,晋升一等”。

也就是说,你杀了敌方一名披甲的士兵的首级,就能晋升一等爵。

看似很容易,秦国连年打仗,杀一人不容易吗?

可是要看清楚哦,是“甲士”哦,可不是一般士兵,一般士兵是不披甲的。

“甲士”一般都是队长之类的小官了,要不就是冲锋死士,没那么好杀的。

就算你侥幸获得一等爵位,在想往上晋升也是困难重重,不再是杀一人就可以的了。

单靠拿人头,也只能升到第四等爵

想往上升,就要靠集体功勋

只有团队打了胜仗,才能有功勋。

这也是为了

让士兵在战场上知道协作,而不是一味的抢人头

要知道,那个坑杀赵国40万人的,人屠白起,也不过是16等爵

已经是军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

秦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制度,就是为了刺激将士奋勇杀敌

但是自古作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白起一战杀赵国40万人,可是自己也损失20万人。

有多少人能活着拿到爵位,但是人们还是在这条追寻功勋的道路上,前仆后继

虽然是最低的爵位奖励可是相当丰厚

《商君书》明确规定,一等爵,奖励良田100亩

,一座占地9亩地大房子,还给配一名佣人

这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所以才有人愿意为此而拼命

但这也只是统治者画下的一张大饼

,很少人能够吃的着。

但是真要是得到了,那就是实打实的好处含金量非常高

这也是秦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老虫


大秦二十爵位从下到上依次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我们又都知道秦国能够一统六国,军功爵制功不可没,因为当时的爵位有着极大的诱惑力。那么,看上去如果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如果小兵足够厉害的话,仅仅一场战争岂不是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

你以为军功授爵全部是按照一颗首级就升一级爵位的原则来的?呵,年轻!

下面跟着我划重点:秦国军功爵制共有二十级,靠着个人勇武斩首,最多能升到第四级“不更”,再往后就得看你的团队杀伤和自己损失,计算之后一旦发现杀伤和损失之比过低,就会削爵乃至军法处置

换句话说,只有团队杀敌多过损失才记军功,杀敌和损失相当则无功无过,损失多于杀敌则集体有罪。且如果一战下来自己的团队如果敌兵首级一个都得不到那你就要被斩首了。而且就算你战神附体,个人连杀二十人,且割下二十人的首级,也不能确保带着团队的你和部下能晋爵。因为商君之法规定,必须是你的团队手下斩首三十三人以上(不鼓励军官亲自搏杀),这才能“盈论”晋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只靠着首级升到前四级的爵位,也算了不得了,为什么呢?因为只要到达前四级爵位,也算得上是变成“高富帅”——贵族了。哪怕是最低等级的“公士”,那也是响当当的“士”了。按照春秋战国时候贵族划分等级,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大夫-士,不过这些人都是靠着血脉做到的贵族

,现在秦国一个庶民,可以靠着自己的战功成为一个“士”,虽然仅仅是最低级的贵族之列,但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等到升级升到“不更”的时候,你再也不用服更役了,但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单打独斗的机会了,担任军官已然是必然的事情。少则三人,多则十五人,而他们都是你的下属,这个时候你就要为他们考虑了,不仅仅是考虑他们的生命安全,还需要考虑你自己的功勋。

只要考虑到秦军独特的斩首计功特色,必然马上清楚这种计算方式会带给管理多大的难处——如果有下属斩首对方敌人,你们全队必然要马上掩护,协助他割下首级。否则,人人都浪战而亡,战后清算的时候,你这个小队长就算到头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就算从不更爵位开始后的军功爵越来越难获得,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搏杀,确实存在确确实实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因此,在《商君书》里面写着:“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戴老师讲历史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段时期,尽管当时的人口规模不是很大,可是战争规模却是空前,甚至比后来的许多乱世犹有过之。比如长平一战,秦赵两国投入的兵力就都在大几十万,光是赵国阵亡的将士(包括被白起坑杀的),就有四五十万。如此惨烈的战争,古今中外都是罕有的。

所谓的战国七雄之中,最出名,实力也最强的,就是秦国了。在当时,秦军有“虎狼之师”的称谓,令敌人闻之丧胆。正是靠着这支军队,秦王政才能成功地一统天下,让战国上百年的硝烟得以暂时消弭。

秦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商鞅是当时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原本是卫国人,据说是卫国公室后裔。早年曾求仕于魏国,但不得志,后来转投秦国,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并开始掌握大权。

自此以后,商鞅就将自己的才能以及抱负一一施展出来,并让秦国的国力迅速提升,也让秦国的军队从此有了“虎狼之师”的称谓。

商鞅改革秦国的爵位制度,将其细分为二十级

商鞅将秦国的军功爵位一共分为二十级,从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一直到二十级彻侯。

这二十级爵位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大良造”了,因为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白起以及王翦,就都曾拥有过这个爵位。然而它还并非最高爵位,只不过在二十级爵位中排名第十六而已。但这已经是一个普通人凭借军功能够达到的最高爵位了(以白起之强,尚且如此)。

在此之上的四大爵位,只有出身公室或者皇亲国戚才可以享有,比如秦昭王的舅舅魏冉,就曾获得过彻侯这个最高爵位。

普通人可通过斩获敌人首级来获取爵位

商鞅之所以要改革秦国的爵位,为的就是激发秦军将士的战斗力,因为爵位是可以通过斩获敌人首级来提升的。比如最低级的公士爵位,门槛就非常低,只需要在战场上斩获一名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

正因如此,秦军上了战场,就仿佛磕了药一般,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能够侥幸杀掉一名敌人,并割下他的首级,就可以回去受封爵位,从而实现“阶层跨越”。然而战场毕竟是非常凶险的,秦军将士如此拼命,难道“阶层跨越”对他们来说就真地这么有吸引力吗?

先秦时代,阶层跨越非常困难,对普通人吸引力极高

如果是今天,让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博得阶层跨越的可能,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打退堂鼓。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奖赏却对普通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这是因为,先秦是一个阶层严重固化的时代,从最高一级的王(周天子以及后来称王的诸侯),再到诸侯(公侯伯子男),再到大夫,再到士,都是严格世袭的。下级阶层的人想要实现跨越,难度极大,除非是立下大功。

比如秦王先人,商周交替之际由于是支持商纣王的,被从诸侯贬为庶人,后来因为为周王室养马有功,才从庶人上升为大夫,又花了两百多年时间,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秦王祖先的阶层跨越,可是以百年计的,这就足以看出当时阶层固化之严重,以及下层想要实现阶层跨越的难度之大。

正因如此,商鞅颁布新的爵位制度后,就立刻让秦国底层的民众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只需要家里有一个人上战场斩获一名敌人的首级,就可以实际阶层跨越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然而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容易得到的爵位,含金量又会有多高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则很骨感,低级的爵位含金量并不高,甚至也不易得

从表面上看,只要杀敌斩首既可获得爵位,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对于以往的立大功)。然而实际上,能够轻松获得的爵位,就只有最低的公士而已,再往上,就非常困难了,比如第二级的上造爵位,就需要斩获五名敌人的首级才行,再往上,就更多了。

战场上是九死一生,能够活着回来就已经极不容易了,更何况斩杀这么多敌人的首级。所以说,单凭战场杀敌来获得爵位,除非是天选之子,否则恐怕早就把命给送掉了,正所谓有福得却无福享。

至于“容易”得到的公士爵位,则只有田地一百亩,宅子九亩,外加一名仆人。这其实很难说是阶层跨越,不过就是比普通平民稍微富裕一点而已。

所以说,商鞅就是充分利用了底层平民对“阶层跨越”的渴望,让他们以为杀敌就可以轻松获取爵位。而事实上,通过杀敌获得的爵位,含金量并不高,而且越是高等的爵位,也就越难通过杀敌获得,毕竟在战场上,就算你武艺再高强,也不可能总有那么好的运气。

《史记》等


汗青正浩


秦国20级军功爵位制规定,斩获敌人甲士首级一个,就可以升为“公士”,获得“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这样看起来,似乎秦国的军功很容易建立。毕竟秦军打的胜仗非常多,似乎只要获得一个首级,就能够从平民进入“士”的阶层。

(王龁剧照)

那么,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真的不值钱吗?

其实,这显然是一种误读。《史记》中记载,王龁在率领秦军在长平与赵军对峙的时候,他的爵位才是左庶长。左庶长是多少级的爵位呢?10级。这么低的爵位,就已经是军中的统帅了。王龁手下的那些人,显然在爵位上不可能超过王龁。我们再看后来王陵率领秦军围攻邯郸,王陵当时是什么爵位呢?五大夫。五大夫是哪一级呢?9级。比王龁的左庶长还低一级,但他依然是军中的统帅。

由此可见,在秦国的军队里,实际上士兵们所获得的爵位都不会很高。

我们再也看一段事实。当时白起把赵括包围在长平,因为白起人手不足,于是,秦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15岁以上的少年去当兵。作为一种鼓励,秦王给所有征召入伍的士兵们都晋升一级军功。也就是说,升他们为“公士”。这个鼓励政策,极大了鼓舞了那些年轻人们。他们参军的劲头非常踊跃,积极加入进来,开赴长平前线,和赵军殊死搏斗。

要知道,整个长平之战,秦军总共杀了赵军45万人,但是秦军自己实际上也损失了20万人。这20万人中,有多少属于那些为了获得一级军功,冲向战场去拼命的!正是因为他们非常拼命,甚至战死也不足惜。由此可见,秦国的军功获得,有多么的不容易!

(白起剧照)

那么,为什么秦国的军功获得非常不容易呢?

实际上,秦国制定的这个军功爵位制度,看起来简便易行,可操作起来,却有非常大的难度。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军功爵位制上说,斩获敌人甲士首级一个,就可以升一级获得“公士”爵位。这里的“甲士”该如何理解?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认为,“甲士”就是披甲勇士,也就是穿铠甲的勇士。有的说,“甲士”应该是指军队中最精锐的前锋士兵。不管是哪一种,在战场上,秦军士兵要有好运气,才能遇到这样的军队作战。要是运气不好,就算打败敌人,获得了敌人不少首级,也不符合这个规定。

就算运气好,能够在战场上遇到敌军“甲士”,但获得敌军“甲士”首级,其实也很不容易。打败了,肯定不可能记功。就算获得敌军首级,显然也不行。打胜了,那还得到战场上去清点对应。毕竟在打仗的过程中,士兵是不可能一边打仗,一边把敌人的首级割下来拴在腰上,或者装进口袋里的。那样做,一方面时间来不及,另一方面,腰上挂着这么一个首级,也不好继续打仗。而且,关键是,就算是挂一个首级在腰上,拿回去也没用。你怎么证明你那颗首级是“甲士”的首级?“甲士”披的甲都在身体上,没在脑袋上。就算脑袋上也有头盔,这个头盔也不容易和脑袋一起存贮。

(长平之战)

总之,在战场上一边打仗,一边割脑袋的办法,完全缺乏操作性。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战功,应该是在打仗的时候,伍长之类的人会记他手下士兵杀敌的人数。士兵呢,割一只耳朵之类的放在口袋里,战胜后,再到战场上去清点对应(伍长也不敢随便说,因为说错了,那就是大罪)。当然,要是打败,就没办法对应,也不会记功了。

由此可见,战场上真正作为军功记下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作为军功记下来不容易,但是失去军功却很容易。秦国有非常严苛的法律,稍微不注意,就会犯罪。犯罪以后,就得把军功拿出来抵扣。《史记》就记载过白起曾获罪,军功降低的情况。

秦国还有一种罪叫做“连坐”。也就是说,你本人并没有获罪,但是你的家人,或者是你的邻居,或者是你同一“伍”同一“什”的人犯罪,你也会跟着获罪,也会把军功拿出来抵扣。这样一来,就算自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军功也会因为一个毫不相干的原因减少。

所以说,在秦国要真正建功,其实并不容易。以至于像王陵、王龁这样的一代统帅,居然只是9级、10级这样的军功级别。


张生全精彩历史


斩首一级就升一个爵位,理论上基本上上了战场的人,只要不死,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晋升。
理论上来讲在其他六国之中,能够拥有官爵的一般都是贵族,因此秦国通过战功升级的方式,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商鞅制定的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岂不是人人都能够爵位,那爵位还有什么甜头。
爵位一旦滥封,那么人人享受待遇,国家哪里有那么多钱能养得起这么多爵位的人来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
秦朝制定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确实是能够一级一级的往上升,其中这二十个级别分别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不过想要从最低的公士升到最高的扯侯,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
理论上普通人晋升公士,史书记载,斩杀敌人一个首级,就能晋升为公士,待遇为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后来根据法家研究来看,商鞅制定的升级制度,斩首两级应该就能升到第二等级,然后随着逐渐增多,就能升的越高,但并没有说升到最高等级以后,应该是怎样的。
而且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有人通过军功升级升到彻侯的,不过秦始皇时期,不少有功的将领,后来都被敕封为侯爵,似乎也验证这种说法。
秦代将领中拥有爵位的人虽然多,升到高级的也并不是很多,秦代一开始施行爵位制度的时候,是官爵不分的,如王龁,和白起同一时期的名将,打韩国夺取上党地区的时候,爵位为左庶长。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五大夫王陵奉命率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当时五大夫爵位中还有郑安平,因讨好丞相范睢而被授予爵位,作战中全军覆灭,投降魏国。
由此可以断定的就是,在秦国低等级爵位虽然很多,但是逐次升级到高等级爵位以后的人很少,而且也有说法,一般升级到高等爵位以后,计量功绩除了参考斩首的数目以外,自身伤亡也要计算在内。因此能够一直晋级的人并不是很多。

另外斩首一级就能得到最低等的公士爵位,也仍然是属于最低等层次,只能享受一定待遇,但是仍需服役,除非一直晋级到第四等不更,才有特权允许轮流服役,但也不能不服役,一直到第八等公乘一下等级爵位,仍需要服役,是普通士卒之中的一员,汉代以后五大夫以上才是高爵,能爬到这个层次的人,也极不容易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虽然晋升不易,但还是让人趋之若鹜,因为自秦代之前,几乎普通百姓服役作战,并没有特殊的待遇,死就是白死,立功也不会有任何奖励,虽然公士、上造还是最低等的爵位,但毕竟能享受待遇,和普通人有了差别。

漫步史书


简单来说,商鞅变法之后,给秦人们画了一张张大饼,然后大声宣布:

这些饼都是你们的,去拿敌人的人头来换吧!拿得人头越多,能换到饼就越大!


秦国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兴奋,在战场上一个个嗷嗷的叫着冲上了敌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在这一张张大饼的刺激上,秦军变成了虎狼之师,横扫六国。

商鞅画的饼子就是爵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二十级: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上造(少良造) 、16 大上造(大良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彻侯(通侯)


根据《商君书》记载,最低等级的公士爵位获取难度也并不低,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也就是说,不是随便杀一个普通士兵就能获得公士的爵位,而是要杀带有爵位或者精锐的士兵才行。(先秦时期,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能穿得上铠甲的)

当然,即便是最低一级的公士,奖励也不算太低: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翻译过来就是良田百亩,占地九亩的宅子一座,还有一个仆人。

其实从这个奖励来看,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有田有房还有仆人,而且这仅仅是最低级别的公士,更不用说级别更好的爵位了,但前提是你得活着回来才行。

当然这个爵位仅仅是个爵位,不是官职,就算你得了爵位,该服兵役的还是得继续服兵役,如果战死了,军功可以给儿子继承。

但是,靠拿人头能晋升的爵位也是有限度的,最多只能晋升第四等级的不更爵位,而且想要晋升到这个爵位也不是四个人头就够了的。想要再上升,那只能靠集体功才行。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拿到最低一等的爵位就已经不错了,毕竟六国士兵中能穿上铠甲的人就那么多。能一般能获得二级三级爵位的士兵,基本就是秦军中精锐部队了。

不过,想要单纯的靠着军功,秦朝建立以前最高也就到16级的大良造,百万人屠白其的爵位就是大良造,已经代表一个秦国军人的巅峰了。(后来,秦灭掉楚国后,秦朝建立,秦始皇大赏功臣,王翦父子分别被封为武城侯、通武侯,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列侯了)


但不管怎么说,商鞅画饼之前的秦国士兵,打了胜仗基本也没啥奖励(都被长官拿走了);而画饼之后,至少有了改变人生的希望。


小镇月明


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军功爵制。

平民甚至是奴隶都可以通过上阵杀敌来改变命运,而原来的贵族如果三代没有军功就会被消去爵位。

可想而知,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秦国爵位的含金量有多高。




一,拥有军功,奴隶也翻身

所谓军功爵制就是说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只有在对敌战争中取得战功才能被授予爵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杀敌。

上阵杀敌一人获得爵位一级,杀敌方一名甲士授爵一级,奖田一倾、宅一处,奴隶一名。

普通士兵是没有“甲”的,所以只有像魏国的“武卒”之类或是队长级别的才能称为“甲士”。

想想曾经的魏武卒是多么的勇猛,他们可以和韩国的弓弩、赵国的骑兵相媲美,他们每个人都是神射手。

没有军功,贵族变平民。

为了消除旧贵族势力,增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的另一个核心就是消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王权。

变法中规定,贵族只能世袭三代;如果三代以后家族没有军功的将成为平民。

所以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贵族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拼命的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为自己以及家族争取爵位。

贵族或宗室成员没有军功不能记入族谱,所有军功的宗室贵族成员是被歧视的

爵位不同待遇不同

开始时秦国的爵位只有18级,从低到高为:公士、上造……大良造;后来增加了关内候与列候两个爵位。

只要有军功,爵位将不断上升;曾经的人屠~白起就做到了大良造的位置(但是再高的位置也只是给老板打工,后来被老板炒了鱿鱼)。

在军队他们按照爵位高低来分配优劣不同饭菜。三级爵位的士兵军粮包括米一斗、酱半升、菜羮一盘;二级爵位吃粗米;由此可见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爵位对于当时的秦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的含金量很高。商鞅通过这种军功爵位的制服不仅调动了平民与奴隶的积极性,同样也调动了贵族的积极性。


蚁史为谏


这对当时战火不断的时代而言,这可是奋勇杀敌就能拥有光明前程的手段,这可让不少人动了心。但是如果真的这样算起来,那么升级到最高爵位岂不是很简单,只要杀死20个人就完成了任务?其实,哪里会有那么简单,商鞅不过是给大家画了一块饼,想要吃到这块饼,还是要付出很多辛劳的。




秦国军功分为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言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麻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所谓一颗首级进晋一爵只是指没有爵位的士兵杀敌一人,可获得公士爵位;杀五名敌人可升上造爵位;杀九名敌人可升簪表爵位。不更以上的爵位以集体功论,首先要战胜,其次看战胜的结果来论功行赏。战神白起一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麾下将士斩敌百万以上,也仅仅获得大良造爵位,可见对于军人而言,大良造就是最高爵位了。驷车庶长、大庶长是秦国公室成员执掌王族事务元老的爵位,外人是不能得到此爵的。其次,也并不是杀死谁都能得到爵位,而是要杀死对方的有爵位的人,《商君书》中写道:“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这句话言简意赅的意思就是,秦国用来晋升爵位的首级并不是普通士兵的首级,而是敌国有一定地位的长官的首级,就像是有“爵”或者是有“甲”称谓的长官。

秦国的爵位可以做很多事情,爵位的作用可是举足轻重的,根据继承制,爵位可以世袭,只是要降两级继承。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世家大族的地位,而且也缓和了阶级矛盾的作用。 另一方面,爵位也可以用来抵罪,甚至是取笑家人的奴隶身份,等等生活在秦国,如果拥有爵位,可以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免死金牌来使用,一人获得军功,全家人都可以受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在追求晋升,来获取更高的爵位。



所谓的“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激励士兵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 所以说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含金量还是挺高的,因为不容易达到的位置,含金量都比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