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到底是什麼?

航媽16


會關心蒙臺梭利這個概念的,一般都是孩子到了快幼兒園入學的年齡。

蒙臺梭利教育有一整套的方法論,家長其實不需要了解那麼多,只需要知道它的精髓,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自由,給予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蒙氏的所有教具、環境佈置、老師配置和課程安排,都是在這個前提下進行的。

我兒子上過兩年的蒙臺梭利幼兒園,家長最能直觀感知的特點是:收費高,混齡班,孩子有主見。

從教室佈置來說,蒙氏的教室裡主要以蒙氏教具為主,沒有花花綠綠的裝飾,教具都有對應的功能,比如小瓶子和豆子是鍛鍊精細動作的;數字積木是鍛鍊數數的;還有針對感統的訓練道具等等。不用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瞎玩,其實是在玩中學。

從師資來看,正規的蒙氏園老師都有蒙氏證書,且要定期培訓,確實素質很高。你想啊,要同時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教學,還要幫助他們互動,其實比管同齡段的難度要大很多。

從自主性來看,蒙氏教育不主張老師過多幹預,在蒙氏課堂上,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工作臺,老師只負責提供協助,但想玩什麼,怎麼玩,以及怎麼收拾,都是小朋友需要獨立完成的。這時混齡班的優勢就體現了,小的可以學習大的,能力提升很快。

蒙氏教育對孩子的尊重程度很高,不會要求孩子必須圍成一圈,坐下聽老師講課,可以自由活動起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小朋友可以更好地去探索世界。


聰明育兒家


感謝提問,聊聊我的親身經歷。

我家老大從2歲半到6歲,一直就讀於一個蒙特梭利理念的幼兒園。園長80年代畢業於韓國梨花大學,開始從事蒙氏教育。後來2006年隨女兒來到中國,創辦了這所幼兒園,依靠口碑常年規模300人左右。韓國和中國的共同點是都有魔鬼高考,家長的教育訴求非常相似。那麼這位韓國老太太是如何在中國實踐她的蒙特梭利教育的呢?

1、她有一個超級大的室外場地,超過我見過的任何一個幼兒園,而且沒有塑膠,就是草地、泥土、沙堆和幾顆樹。孩子們最愛的課就是戶外活動,可以盡情的自我探索自然。

2、她和老師們對孩子有一種堅定的信任。微笑著說,再試試吧,是老師們的口頭禪。無論是課堂教育,還是生活教育,孩子真的能在這種信任的鼓舞下,實現很多家長想象不到的進步。

3、她教室中蒙氏教具,我在淘寶上大部分都不能找到。豐富多樣,而且有趣味。孩子在這裡完美的實現了具象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的轉變。

4、她的蒙氏課程上,孩子們都會表現出負責任、聚精會神、互相幫助、自豪等等特點出來。甚至老大回家教老二的時候,也把這種氣質帶回了家。

5、她的課程,每天都有的是蒙氏教具操作課、體育課、戶外活動課、語言課。按周進行的是科學課;繪畫課;音樂課。

6、每學期有兩次和班主任溝通孩子的商談時間,班主任都會直言不諱的告訴我們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是什麼,孩子要彌補的缺點是什麼,家長和幼兒園、和孩子一起的方案是什麼。注意,這個方案裡有孩子主動參與。。

所以給我的啟示是,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奇心、美的認識,尊重孩子、讓他們自尊、自信。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並關注歪果爸爸中國媽,持續給大家帶來國際化教育乾貨。


歪果爸爸和中國媽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在孩子出生以後就買了一整套蒙臺梭利的書籍看,也聽了許多相關的課程,我覺得家長們都可以瞭解一下蒙臺梭利,畢竟市面上有很多的“蒙氏早教機構”,有些是真的蒙氏,有些只是噱頭。

蒙臺梭利是誰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意大利的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是20世紀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她所創辦的蒙臺梭利教育法深刻的影響了歐美髮達國家的教育水平。她本人連續三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蒙臺梭利的重要發現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認為:在尊重孩子獨特的個體發展的前提下,孩子在一個自由的社會環境裡,可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蒙臺梭利的重要發現

1. 0-6歲的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包括前3年的無意識吸收和後3年的有意識吸收。在整個過程中,兒童可以毫不費力的從周圍環境裡吸收大量的信息,探索慾望非常強,一花一草,一個小石頭,一個小紙片,都能成為他們探索的目標。

2. 0-6歲兒童的敏感期

大家對敏感期這個詞應該都很熟悉了,早在100多年前,蒙臺梭利發現0-6歲的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身體內部獨特潛能的引導,對某些東西和動作特別敏感,展現出高度的興趣,專注重複的做,直到滿足,一旦熟悉這些動作後,就會被另一個敏感期代替。

幼兒有6個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及運動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會化敏感期、感官知覺敏感期、細節或細小的東西敏感期。

比如,嬰幼兒會先出現口腔敏感期,表現為吃手啃咬玩具,當手部動作發展起來後,手部敏感期就會替代口腔敏感期,幼兒會用手來探索事物,而不是用口了。



蒙臺梭利教育的獨特之處

1. 全人教育

蒙臺梭利教育會延伸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不是片面的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生存和生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有次序,提高動手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

2. 蒙氏教室的秩序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蒙氏教室的環境是有秩序的,分為:日常生活區、感官區、數學區、科學區、地理區、語言區、藝術區。牆上一般不貼商業廣告、圖片、海報,而是在孩子眼睛的水平線處掛莫奈、梵高等人的名畫。

3. 蒙氏班級是由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組成的

蒙氏班級不按年齡分班,而是把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比如,新生兒到1.5歲,1.5歲到3歲,3歲到6歲。

混齡有利於促進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年齡大的孩子幫助年齡小的,年齡小的向年齡大的學習。

4.蒙氏教師的任務側重點不同

不同於普通幼兒園的老師,蒙氏教師非常強調觀察和記錄,是連接孩子和環境的中間人

有經驗的蒙氏教師在沒看到孩子之前不會告訴家長,孩子該從哪裡學習,會達到什麼結果,而是在見到孩子以後,通過觀察,再確定孩子的各方面發展起點。

蒙氏對於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程度,不同特長制定專屬的針對性教學計劃。

所以,這種理念在人數很多的普通幼兒園裡恐怕難以實行。

4. 經典的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是現在很多早教機構,幼兒園都會用的,它是蒙臺梭利博士根據孩子自然發展的需要親自設計的。

教具不同於玩具的意義在於:教具本身具有自我教育和錯誤訂正的功能,從而使孩子在探索這些教具的同時,不知不覺的逐漸掌握感官、數學、語言等方面的技能

蒙氏教具在教室裡的擺放也是有規律的,不是隨意放的,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很有秩序,也是符合孩子發展規律的。



如果按照蒙氏教育理念的標準,可能很多蒙氏早教機構都是不合格的,都只是噱頭而已,真正的蒙臺梭利學校每月學費很貴,普通工薪階層只能望而興嘆,但是,個人覺得,讀一讀蒙臺梭利的書籍學習她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蒙臺梭利也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我覺得她的理念完全可以在家中實施,比如:

  • 創造條件讓孩子參與做家務,劃定區域讓孩子學會什麼東西擺放在什麼地方,自己洗手、脫衣服、脫鞋等。
  • 尊重孩子的敏感期發展,提供相應的環境和活動,比如,孩子的手部敏感期到了,喜歡扔東西,我們不應該呵斥制止,而是尊重。

另外,可以買一些蒙氏教具給孩子玩。

我給我家寶寶買了不少蒙氏教具,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能觀察到他特別專注,不得不說,這些教具真的很有魔力,雖然不是五顏六色,不帶燈,不帶音樂,就是些木頭做成的教具,但是,孩子拿到手,立刻就著迷了,

並且能觀察到他是如何自己發現擺錯了,再自己糾正,重新擺,自覺的按照顏色分類,自覺的配對形狀。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蒙氏教具具有自我糾正的功能,家長切記不要這樣做:

  • 不要事先告訴孩子該怎麼玩。
  • 不要急於糾錯,說擺錯了,放錯了。

  • 不要打擾孩子,一會喂水一會吃水果。
  • 不要急於幫助孩子,也許他再擺弄幾下就自己解決問題了。

不管什麼教育理念,父母首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始終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注:文中蒙氏教室圖來自吳曉輝的書籍《0-6歲敏感期影響孩子一生》。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紐諾嬰幼兒睡眠顧問,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輔食添加方面的經驗,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最開始知道蒙臺梭利,是在公眾號的文章裡看到有媽媽分享蒙臺梭利的早教遊戲。

看到用夾子夾毛球,把兩杯水倒來倒去就能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讓他更聰明,當時的我覺得既新奇又有趣。

後來通過看書,去中科院學習課程,我對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瞭解也越來越深入。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個蒙臺梭利教育的特徵,幫助媽媽們更好地判斷什麼是蒙臺梭利。

1、以兒童為中心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會主動地學習。成年人的作用不是教導孩子,讓他們聽話、服從,而是給孩子提供協助

在蒙臺梭利的學校裡,老師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環境的一部分。他們會給孩子佈置條件,準備環境,然後讓孩子自己做事,自己發展。只有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老師才會介入,絕不會給孩子提供不需要的幫助

因為沒有成人的干涉和打擾,所以蒙臺梭利學校的孩子常常比同齡人更獨立,也更專注。他們不僅會自己吃飯,連準備餐具、清洗碗盤,分餅乾、切黃瓜的工作也都能夠獨立完成。

2、精神胚胎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出生後,肉體的胚胎髮育已經完成,但各方面的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

比如眼睛要通過看,才能看到東西。如果出生後就把孩子的眼睛蒙上,即使他的器官本身很健全,但因為沒有光的刺激,一段時間後,也會失去看東西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蒙臺梭利特別強調感覺的重要性。兒童要通過豐富的感官刺激和外界發生聯繫,才能讓器官正常發揮作用,形成智力。

所以在蒙臺梭利的學校,有很多訓練兒童感知覺的教具,不同材質的東西讓孩子摸,不同的嗅覺筒讓孩子聞,不同的色板讓孩子看。

3、把握敏感期

蒙臺梭利特別強調兒童的敏感期。比如2-4歲是秩序敏感期,0-6歲是感官敏感期,0-6歲是語言敏感期

敏感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最佳階段。在這一時期,我們會發現孩子對某類刺激特別敏感,彷彿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驅使孩子做這些事。

我們要細心觀察,把握住孩子的各類敏感期,給他佈置豐富的學習環境,鼓勵他自由探索,努力嘗試,快速地成長。

4、不把獎勵和懲罰作為教育手段

蒙臺梭利認為,真正的獎勵是孩子的自我獎勵。獎勵和懲罰都是來自外界的,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做事,也無法給他們真正的充實和愉悅感。懲罰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讓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很多家長會用糖果獎勵孩子,希望他們能好好吃飯。結果孩子說“我不想吃糖”,大人就沒轍了。打罵孩子也是一樣的,時間一長就會失效。

只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吃飯對身體的好處,享受吃飯的樂趣,他們才能主動地做好這件事。

5、主張混齡教育

蒙臺梭利認為,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起學習、生活,就是一個天然的小社會。大孩子通過照顧小孩子,培養了愛心和責任心。小孩子向大孩子學習,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除了上述5點,我們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形形色色的教具了。蒙臺梭利認為,給孩子提供適合他的教具,他就會像成人一樣專注地工作,進行自我教育。

以上就是蒙臺梭利教育的主要特點,希望能給媽媽們一些啟發。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媽媽沒時間


1907年,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在意大利羅馬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之家。

從此,蒙臺梭利教育的大門正式向世界敞開。

一百多年來,蒙臺梭利教育幾經風雨,卻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不斷證實著蒙臺梭利博士關於幼兒發展的諸多理論與實踐的科學性和重要性。

很多家長朋友告訴我,孩子每天在幼兒園都很快樂,入園後最大的變化就是性格更加開朗、大方和自信,也變得更加勇敢。

是的,在蒙臺梭利教育環境裡的孩子們的確是快樂的、開朗的、自信的、勇於冒險的……這些都得益於蒙臺梭利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得益於蒙臺梭利教育的獨特之處——有準備的環境、專業的教師以及豐富的實踐性的教學材料。

什麼是“有準備的環境”

區別於其他教育模式,蒙臺梭利教育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有準備的環境”。

當我們提到環境時,很多人都直觀地理解為教室的硬件環境。

其實硬件環境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有準備的環境”還包括社交環境、精神環境和智力環境。

環境的優美和安寧是每個蒙臺梭利教室必備的元素,它帶給孩子家庭般的溫馨和祥和,從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區到靜謐的圖書區、豐富的建構區和娃娃家,孩子在每個角落都能找到家的感覺,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到自在和安全。

秩序感

與此同時,秩序感也被巧妙地融到教室環境中。

五個區域的明確設置、教學材料的規律擺放,都使孩子在每日生活學習中自然而然的將秩序感內化到思維和行動中。

合作與互助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當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時,他將面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不同類型及不同年齡的人。

因此,構建一個多層次、混齡的社交環境將幫助孩子們學習如何與各種各樣的人友好相處。

同時,在每日的活動中,教師特別鼓勵孩子們之間的合作與互助。

通過孩子之間自然的社會交往,他們將體驗到同伴之間的友愛、收穫幫助別人的喜悅並逐步建立起積極、正面的自我印象。

精神氛圍

我曾經參觀過一所美國蒙臺梭利學校,在其中的一個教室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那麼這個世界只需要一個人。世界需要你,你是與眾不同的。”

這句話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蒙臺梭利教室中的精神氛圍。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步調和學習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蒙臺梭利環境裡,教師與孩子交往的起點是孩子能做什麼,而不是孩子不能做什麼。

因此,教師的任務是最大化孩子的成功。

豐富的、多層次的教具使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材料進行操作。

當孩子們沉浸在工作中時,收穫的是成功的喜悅、自信和無以言表的心理滿足。


媽咪寶貝傳媒


蒙臺梭利是真的火,百度上一搜,出來近3000萬個結果,蒙臺梭利早教中心遍佈世界各地,哪一篇育兒文要是不引用蒙氏育兒觀念,看上去都不上檔次。所以,家長們不管同不同意蒙氏觀點,還是對蒙臺梭利有個大體瞭解為好。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影響了世界各國幼兒教育。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

蒙臺梭利認為干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傢俱、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

蒙氏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蒙臺梭利教學法,尊重兒童的自由發展,重視兒童成長髮展的各種敏感期教育。

藉助蒙臺梭利博士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教具,激發幼兒天賦本能: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工作本能、語言天賦、愛之天賦。

蒙臺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

蒙臺梭利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御風者談育兒


不知從何時起,“蒙臺梭利教育”成了優質且價格不菲的早教代名詞,在一、二線城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私立幼兒園和早教中心紛紛冠以“蒙臺梭利”之名,那“蒙臺梭利”教育到底是什麼?有一兩件特殊教具的機構就是名副其實的蒙臺梭利學校嗎?


首先,在蒙臺梭利的具體教育環境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蒙、臺梭利的教育特點是什麼。


蒙臺梭利教育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不同的教育

反對天涯上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自己構建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教育需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瞭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的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善人格的培養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的正常化。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

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的發展內在需要。

7、混齡教學

不同年齡段在相互學習,模仿,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教具是孩子的工作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複操作練習中,構建完善的人格。

r9、摒除獎懲制度

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研成果

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的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同大部分學數學、學英語並聲稱教導孩子學多少知識的幼兒教育不同。蒙臺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和目標相關了,“這是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教育,”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並不會通過機械式記憶記住某些算式,每天默寫單詞這樣的方式提高知識的密度,而在蒙氏教育的環境中自己探索,尋找答案,逐漸掌握獨特的學習能力,從而拓寬知識面。


其次,再來看看蒙氏教育涉及的 領域:


1、日常生活的領域

培養孩子的大肌肉的組織能力增強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從而把孩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脫離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幫助別人,照顧環境,培養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並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行為,為將來進入正式社會聖後做準備。

2、感官領域

培養幼兒視、聽、嗅、味、觸五覺敏銳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兒的每一項感覺都敏銳全面發展。為學數學及其他領域做準備,爭強對社會及知識的感知,培養初步的序列、分裂概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3、數學領域

培養數學概念,理解加減乘除運算的關係,會做10000以內的加減乘除,會做簡單的測量工作,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語言領域

培養幼兒的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幼兒更好的書寫和閱讀,使幼兒在童年時期就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強化聽力與閱讀能力,提高數學能力。

5、科學文化領域

增長幼兒知識,開闊眼界,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與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兒從小就具有創造性席位和實踐能力,瞭解基本的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歷史學知識。


有準備的環境是蒙氏教育的特點之一。

蒙臺梭利教育關於有準備的環境的理解就是:兒童來到這裡所接觸到的一切有利於發展並最大程度促進孩子獨立學習與探索的條件。在這個安靜有序的環境裡擁有許多活動,孩子們來去自如,自由選擇已被教導的工作,以自己的步調進行練習。在這裡,在老師和環境的指導,孩子們體會自由,學習自律。


其教室分為七個區域,分別是生活區、感官區、語言區、數學區、文化區、藝術區、以及讀書角。各個區域都準備了教具,供孩子們自由選擇“工作”。


蒙臺梭利教育發展歷程

1、1870年,蒙臺梭利出生於意大利安科納省

2、1896年羅馬大學醫學院畢業,成為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博士。

3、1907年在羅馬的聖洛斯區設立第一所兒童之家。

4、1910年蒙臺梭利協會成立於羅馬。

5、1929年國際蒙臺梭利協會成立於柏林。

6、1939年,在印度有千名以上教師接受訓練。

7、1948年《吸收性心智》《瞭解你的小孩》《發現兒童》等著作出版。

8、1949-1951年連續三年被評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9、1952年5月6日逝世於荷蘭,享年82歲。


”兒童有著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創造精神的美和尊嚴,這種美和尊嚴是永遠不能磨滅 的,所以他純潔而非常敏感的心靈,需要我們最審慎的愛護“————瑪利亞·蒙臺梭利


賈容韜家庭教育


蒙臺梭利是20世紀傑出的幼兒教育家。

她認為的幼兒教育的內容是;

1: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的訓練。這些訓練中,以觸覺訓練為主。簡單的點說,就是讓孩子多去接觸實物,讓他感知。例如孩子在8個月左右,會用手抓飯

2:讀寫算的練習,3-6歲的孩子一斤具備了,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老師和家長應該適當的利用這種能力,可以教孩子一些執筆練習,用筆的一些基本動作。然後讓孩子掌握一些字母的形體。最後再練習詞組。6歲前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學習敏感期。

3:實際生活練習,

一是,日常生活的練習,比如練習走路,如何正確的呼吸,開抽屜,開鎖,穿衣服等。

二是,園藝活動,孩子通過園藝活動,知道動物必須喂水,植物應該澆水,否則不管動物還是植物都會死,慢慢的孩子就會將過去與未來聯繫起來。

三是,手工作業,這裡主要指繪畫和泥工。她認為孩子在寫字前,主要聯繫繪畫。

四是,體操,主要是鍛鍊孩子的肌肉,使孩子的肌體得到正常的發展。


樂媽育兒法


蒙臺梭利教育是以蒙臺梭利博士命名的,因為是由她一手創立出來的。

蒙臺梭利教育在100年前,創造了兩個奇蹟。

1.第一個奇蹟:蒙臺梭利在擔任羅馬國立心理矯正學校校長期間,針對智障和低能兒童的問題,將當時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結果應用到這些兒童的教育中去,並研製了一系列教育工具。“

在兩年的時間內,這些智障和低能兒不僅會讀、會寫,而且通過了羅馬地區為正常兒童所舉行的公共考試。”

2.第二個奇蹟: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建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招收 3—6 歲的兒童加以教育,她運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貧寒的”兒童,幾年後,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的、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

從這裡,我們能夠領會到蒙氏教育的內核是:相信,尊重,平等,自由。蒙氏教育的主要思想,濃縮成一句話是:「Mom, help me do it myself!」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它的主要教育理念如下:

1.使人成為人

蒙臺梭利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第一個人是剛剛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個人是為人,為人就是受過教育,具備了教養、具備了人格的人。

兒童應該得到成人的愛,而不是成人忙於生活所殘餘的愛。

2.自發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學習的慾望,就是受到與生俱來的智能所驅使,也就是孩子內在有一種執著追求知識和求發展的衝動。

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3.人的創造性

其實,這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自然性,對人類而言,創造是自然而生的。蒙臺梭利認為手的活動及語言在不斷地保持調和,最後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各種創造能力。

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

4.協助孩子自我發展

傳統的教育則是成人在那裡不斷地教導兒童怎樣怎樣去做,兒童就遵命式地去服從。那麼,蒙臺梭利教育就是讓兒童發揮他自身的生命潛能,通過自身的實際的這種活動來發展自己各個方面,這是教育的真諦。

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5.有準備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環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對兒童的使命清楚瞭解所準備的,這個環境包含兒童成長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將所有不利於兒童成長的事物加以排除。

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


蒙氏教育的理念很好,不過當初創造的教育奇蹟,都發生在普通階層。

而現在,具體到當下在國內的情形,蒙氏學校以收費貴出名,我有朋友的孩子在聲稱純正的蒙氏幼兒園讀書,每月的學費1萬,相當於“貴族學校”的收費了。

最後,借用知乎上一位網友的話來結束:蒙特梭利教學法適合所有的孩子,但不見得適合所有的家長與教師。


樹熊媽媽


看到很多人已經解釋了蒙特梭利的理念,就介紹一下德國情況。蒙特梭利的幼兒園和小學在德國有,但是並不特別多,主要看家長對其理念的認同。其他普通的幼兒園有些也會使用蒙特梭利的經典教具。

另外說說一個朋友的孩子上德國蒙特梭利小學的情況吧,德國的小學只有四年,蒙特梭利小學和一般的小學相比,有其特別的地方:

1 混班制 ,也就是一個班上有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數量基本相當。核心概念是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幫助低年紀的。低年紀的孩子觀察模仿高年級的孩子。

2 孩子們自己選擇每天的學習內容,喜歡數學的可以一直學數學,喜歡語言的一直學語言。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都不一致。當然老師會有一個教綱,學期結束的時候有進度管理。

3 以玩促學 蒙特梭利小學有非常多的教具,學習加減乘除都是給孩子們很多的教具,讓孩子們通過玩教具來學習。

這種教學方式也是仁者見仁,有些家長覺得很適合自己孩子,有些家長覺得不適合,還是希望在孩子在一般的小學和同齡的孩子一起按照統一的進度學習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