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再買一批蘇35嗎?

qiuxiangduonin


俄羅斯計劃在今年向中國再交付10架蘇霍伊公司生產的蘇35戰鬥機,這將是中國蘇35戰鬥機訂單中的最後一批。2014年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已經和俄羅斯簽約,採購24架蘇35戰鬥機。從2016年底開始,俄羅斯分批次向中國交付蘇35戰鬥機,第一次交付了4架,而之後又交付了10架,剩餘這10架蘇35戰鬥機也很快即將交付,這筆訂單基本上可以說將近完成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中國繼續增購蘇35戰鬥機的消息,此前媒體曾報道稱,俄羅斯其實很希望中國採購更多的蘇35戰鬥機,俄羅斯原來建議的採購數量是48架,但是中國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蘇35戰鬥機,因此最終確定的數量為24架。現在中國還沒有打算增加蘇35戰鬥機的採購數量,這說明中國對於蘇35戰鬥機的需求量確實是不多的,引進24架蘇35戰鬥機,主要還是起到補充的作用。

其實回顧過去一段時期,中國引進的俄製蘇霍伊戰機數量也已經很多了,早期的蘇27戰鬥機採購量特別大,而且還衍生出中國自產的殲11系列戰鬥機。而另外中國還採購了近百架蘇30戰鬥轟炸機,這些第四代戰機在中國空基力量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因為已經有這麼多的蘇霍伊戰機,因此中國對蘇35戰鬥機的需求量已經不大。雖然蘇35擁有矢量發動機和新型雷達杭電系統,但是繼續大量採購也是沒有必要的。

而且,近年來中國國產戰鬥機技術蓬勃發展,殲11D、殲16等機型的研發,使得中國對於俄製戰鬥機的需求進一步降低,而隨著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成功投產,中國已經率先步入到五代機時代。蘇35戰鬥機固然先進,但是畢竟不是五代機,它不能成為未來的主力機型。在這種情況下,大批量採購蘇35戰鬥機就顯得沒有意義。中國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今後國產戰機將逐步替代俄製戰機成為主力。


白虎堂


眾所周知,國際軍工業上因各國裝備側重點不同優劣不一,互相之間購買裝備已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這其中,美國憑藉其雄厚的軍工實力,一直穩坐世界頭號軍火頭子的位置。各款外貿型武器的價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近幾年火熱的F35戰鬥機,外銷價格也是驚呆眾人。兜裡沒那麼多錢的國家,一般都承受不起這個高價格。不過俄羅斯有款戰機比F35還要貴上6854元,一架的價格就是1億400萬美元。

中國因急需這款戰機,大手筆砸下25億美元購買了24架蘇-35戰鬥機,這可是相當於171億人民幣,俄羅斯的軍工算是發了大財了。也有不少人十分不解,是什麼緊急原因讓我國花巨資25億買別國戰機,我國不是有殲20和殲31了嗎?沒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自主研製的五代隱形戰機殲20和殲31,還有四代半機殲16已經服役。不過很可惜殲20尚未服役,更沒有形成有戰鬥力的殲20戰機群。

所以在這個空白期,出於國家戰略和國防需求,我們迫切需要一款強過國內服役戰機的裝備,而蘇35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它的大航程和多用途能力很有威懾力。再者作為一款側重於攻擊的近距離戰鬥機,任何戰機一但進入蘇35的攻擊範圍內,將無發脫身,這點哪怕是F35也是一樣的。

再加上其不俗的隱身性能,可以說組成的戰鬥機群具有恐怖的殺傷力。蘇35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蘇27,在經過改造後,在原有的外形上航電系統、核心構造等全都換成了最先進的,機動性和偵測性有了跨越式的進步,整體的作戰效能是之前的三倍多。所以哪怕貴點我們也是要買的,軍工裝備就沒一款便宜的,再說蘇35確實值這個價。

目前這批早在14年就簽署的中俄訂單,已經完成交付14架戰機。當時兩國簽署訂單的消息傳出後,外界就在猜測蘇35的成交單價必定超過了一億美元,畢竟印度採購的法國陣風戰機,加上飛行訓練等項目後,它的綜合性能還是遠遠比不上蘇35,就這單價就高過了一億美元。所以蘇35這款性能優異的重型戰鬥機,以目前國際武器銷售價格來看,單價1億400萬美元還是比較合理的。

而且我們買蘇35還有一個目的,軍工大佬俄羅斯在蘇35上採用了矢量推力、過失速機動、雪豹雷達等數項先進技術,特別是其採用的117S矢量推力發動機,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畢竟怎麼說這一系列先進技術,都是軍工大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研製出來的,只要能給我國研發提供一點啟示、參考,我們這波訂單就不虧。


迷彩虎軍事


會,但不會很多。中國首批購買的蘇-35S戰鬥機總共24架,按照之前的標準能裝備一個殲擊機飛行團。但在現在看,中國空軍的殲擊機團正在升級為旅,編制上的變化也引發了裝備上的缺口。

按照目前原裝備殲-11B的飛行團的改制趨勢,升級為旅後裝備數量增加到36架(說句題外話,這也是最近沈飛恢復生產殲-11B的主要原因)。目前裝備蘇-35S的飛行團為南部戰區空軍的主力部隊,無論是從指揮體制還是任務屬性上來說都沒有理由不升級為旅。因此,該團目前面臨的裝備缺口其實非常嚴重——多達12架戰鬥機的短缺數量,達到升級前飛行團裝備戰機數量的二分之一、升級後飛行旅裝備戰機數量的三分之一。

這種裝備缺口並非不能用殲-11B或殲-16填補,但首先目前正在擴編為旅的飛行團數量眾多、沈飛面臨的生產任務已經比較繁重,該旅升級後可能仍然會面臨很長一段時間戰機不滿編的局面才會獲得補充的戰機;另一方面,在同一個飛行旅中混編不同機型絕對不是什麼好主意,雖然殲-11B、殲-16和蘇-35S同屬於“側衛”系列,但由於中俄兩國在航空工業技術上的差異以及設計思想的不同,蘇-35S與國產戰鬥機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設計和性能差別,強行混編不但會導致後勤保障方面的困難,而且將影響部隊內部的指揮和協同。

因此,中國在未來一兩年內會有很大幾率增購12架蘇-35S,但並不會對於這種機型予以過多關注,也不會謀求大批量購買該機。


軍機圖


蘇35算不上盡善盡美,但是再買一批也不錯。

近期,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席亞洲的一篇軍事評論讓蘇35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在這篇文章中(文章鏈接https://www.guancha.cn/XiYaZhou/2018_08_26_469621.shtml)蘇35的航電系統(主要是雷達)被貶斥,該文作者以內幕消息的口吻指出蘇35的無源相控陣雷達被殲10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完全壓制。

這是那篇文章的部分截圖,供讀者參考。對於這篇文章的觀點,筆者無法評論。考慮到軍事大佬揚基在前兩天的公眾號裡透露過中國和泰國在“鷹擊-2015”聯訓中,雷達嚴重落後的老蘇27被體量差了兩個數量級的JAS39C在超視距科目中吊打的情況來看,航電系統的代差真的很難通過人員素質和體系支撐來抹平。但是,在中國空軍2017年金頭盔競賽中,使用PD雷達的殲11B也壓制了使用PESA的殲10B,說明也不能簡單的用“體制制勝論”衡量戰機的雷達性能。尤其需要說明的是,當初蘇35剛引進的時候,正是這篇文章的作者還透露我國蘇35飛行員對其讚不絕口呢。

關於蘇35的性能和在我國空軍中的評價,咱不是什麼大佬,更沒有什麼內幕,咱就吃著瓜看大佬們給咱上課唄。

關於中國引進蘇35一事,中國的軍迷圈一直都爭議很大,總體來看反對的人居多。這一派人認為我國在有了殲20、殲16、殲10C後沒有必要引進蘇35,主要是因為它的航電系統,即便以我國的水平來看,也已經落後。當然還有一部分強迫症患者僅僅因為蘇35不是國產就難以接受。支持引進蘇35的軍迷認為蘇35先進的機體結構和融合了矢量技術的飛火推一體化仍然是北方某廠難以企及的,引進蘇35對於快速補充我國空軍戰鬥力以及對於我國航工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都有意義。

對於是否應該繼續引進蘇35,筆者覺得這要看兩方面的情況:

1、我國自己先進戰機的產能是否能跟上部隊的需求。目前來說,我國先進重型戰機的產能情況不樂觀。對於殲20來說,雖然這款頂級戰機秒殺蘇35,但是遇到了嚴重的產能問題。與網絡上流傳的“成飛4條脈動生產線年產量48架殲20”的相反,殲20自2016年小批量生產以來,目前僅僅交付了十幾架,只在空軍試訓和飛訓基地各裝備了一個大隊,傳說中第三個裝備殲20的“英雄的王海大隊”至今沒有消息。

裝備99M系列發動機的殲20僅僅生產了十幾架就出現了測試太行發動機的版本,說明網上流傳的殲20遇到發動機瓶頸恐怕不是空穴來風。殲20未來幾年的量產之路恐怕不會一帆風順。

另一款雙發重型戰機殲16的產能情況稍微好點,目前官方媒體已經曝光了至少五個單位換裝殲16。

網絡上有些軍事寫手以目前裝備殲16單位的數量(至少4個旅)來推測裝備數量(至少96架)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為我國空軍在換裝時不一定是整建制換裝,官方媒體報道了至少有一個單位在換裝殲16後還和蘇30等機種混裝。目前殲16的裝備數量在50架左右恐怕更符合實際情況。

對於沈飛來說,無論大家怎麼黑它,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就是目前中國的主力重型戰機都是由它生產,而沈飛長期以來的年產量在40-50架之間。50架左右的產能還要在殲16、殲15、殲11B幾個型號之間分配,因此殲16的年產能在30架上下已經很不錯了。

未來的中國空軍,官方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以四代機為骨幹,以三代機為主體”,這意味著我國三代機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對於目前的中國軍隊來說,還有超過600架殲7、殲8急需更換,90年代引進的約100架老蘇27也快要耗光了機體壽命、需要替換。不考慮到機隊規模擴大,我國目前也有約700架老舊戰機在短時間內退役,你說在這樣的換裝壓力下,是否有必要引進國外戰機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嗎?

2、蘇35在中國空軍中的角色。

首批24架蘇35全部裝備了“南霸天”,換裝蘇35之前這支部隊裝備的是老蘇27,對於俄製飛機非常熟悉。所以,在換裝蘇35之後迅速形成了戰鬥力,已經開始執行為轟6K護航任務。

但是,據網絡上某些大佬透露,目前這些蘇35仍然沒有完全與我國空軍的作戰體系相融合。在執行護航任務時,蘇35不能使用中國空軍的數據鏈系統,使得只能從預警機接受語音指令,大大限制了作戰潛力的發揮,現在的蘇35只能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單打,效果參考上個賽季在騎士的詹姆斯。如果哪天讀者朋友看到蘇35參加紅劍或者金頭盔的演習活動,那才說明蘇35已經融入了我們自己的作戰體系。

但是,這個不會是特別大的問題,因為我國之前引進的蘇27和蘇30都在我們的努力下完全融入了體系,成為我國空中作戰力量的骨幹。

掛載PL-12的蘇30。對於俄製戰機的改裝問題,中國軍隊有著豐富的經驗。雖然蘇35的航電系統更加複雜,融入我國體系的困難更多,但是這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

網絡上曝光了中國蘇35回俄羅斯進行改裝的消息,還有蘇35適配國產頭盔等,這說明軍隊對於蘇35的“中國化”一直在推進中。

對於我們來說,如果能理想的解決與我國作戰體系的融合問題,再引進一批蘇35替換掉逐步到壽的老蘇27SK,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那些使用老蘇27SK的部隊有著豐富的俄製戰機使用經驗,估計會很快形成戰鬥力(這些飛行員俄語水平不錯,對於顯示系統沒有漢化的蘇35來說不是問題)。當然,如果能用我國的航電系統改裝蘇35,比如把殲16的航電系統裝到蘇35的機體裡,就像殲11B和蘇27SK的關係那樣,那是再好不過。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不會了。

首先,如果要再買,中俄兩國當年就不會因為買24架還是48架的問題一直相執不下了。可見當時中方看中的就並不是該型戰機的數量。

其次,今年該型戰機多次傳出消息回到俄羅斯升級航電設備。且有消息證明在今年空軍內部的訓練中,蘇35被殲10C擊敗。這一切都說明蘇35並沒有像外界前幾年吹噓的那麼厲害。

至少在雷達、航電設備、空載武器等方面,蘇35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空軍的需求。這還沒算上殲20,同樣作為空優戰機,國產殲20的能力相比蘇35只有過無不及。那在殲20已經實現量產的今天,肯定不需要再多買蘇35了。

所以,回到當初採購蘇35戰機的初衷,多數還是為了技術,一是為了沈飛殲11B、殲16、殲15研製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障礙,另外就是蘇35裝備的177S發動機和矢量推力技術。現在矢量推力技術在殲10B戰機上試驗成功,可謂目標已經一步步達成。


布魯科夫


個人認為不會再繼續購買Su-35戰鬥機,就連2015年與俄羅斯簽署購買24架Su-35戰鬥機都是無奈之舉,目前我們已經有了殲-20、殲-16、殲-10C等一系列自主研發的先進戰鬥機,再去花大價錢去購買已經沒有任何技術、戰鬥力優勢的Su-35?基本不存在可能性!
多種迷彩塗裝的Su-35戰鬥機

經過十多年的談判扯據,終於在2015與俄羅斯簽訂了採購24架Su-35戰鬥機的合同,總價值20億美元,單價達到了8300萬美元(與美國F-35戰鬥機8500萬美元的單價不相上下),可以說是相當昂貴!之所以要購買Su-35戰鬥機,並不完全是由於其先進的技術水平、較強的戰鬥性能,這背後還有經濟、政治方面的因素,俄羅斯最初要求我們必須採購96架,經過多輪的磋商才把數量最終壓縮到了24架,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Su-35對我們來說不是必須品,更像是一種妥協的替代品!
Su-35的採購單價約8300萬美元


F-35戰鬥機的美軍採購價約8500萬美元

根據各類報道中的信息,Su-35戰鬥機上對我們最有吸引力的是其裝備的117S矢量發動機,在我國新一代大推力軍用發動機“渦扇-15”成熟之前,通過採購Su-35戰鬥機借鑑其117S發動機的設計優點、加速自主發動機的研發進度,確實是有一定價值!但是這也不是“非買不可”的裝備,經過數年的技術攻關,我們自己也肯定可以掌握且殲-20戰鬥機、殲-16戰鬥機已經開始批量裝備,因此,後續再繼續購買Su-35的可能性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Su-35戰鬥機裝備的117S矢量發動機

客觀的說Su-35確實是三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其超機動性能更是無出其右者,但是,畢竟是三代戰鬥機,在我國已完全掌握四代戰鬥機研發技術的前提下,再優秀的三代技術都是過時的!個人認為與其討論是否會再採購Su-35戰鬥機,還不如討論殲-31戰鬥機何時服役更靠譜一些!
殲-31效果圖(後為殲-15艦載機)


威吶解析


如果毛子想繼續賣蘇35給中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它的源代碼給我們。進來後,換上我們的雷達,那蘇35就牛逼了。


吃瓜群眾ptm


繞島巡航,中國購買的蘇-35,劃下新航跡,出得門去即擺了一個大pose,有些個靚,官媒以“蘇35戰機已列裝部隊,受中國空軍青睞,戰力非同一般”為題,進行了報道,是啊,買了正為要用的,作為三代半重型戰鬥機,俄羅斯號為4++,沒點功夫,已擁有4代機的中國空軍也不會花那麼大價錢去採購,俄羅斯在推進中俄友誼的同時,賺了錢,也向國際軍火市場秀了一把廣告,堪謂一舉三得。既然這麼好,有人一問,我們還會再買一批嗎?魂舞大漠的判斷是,不會了,安心發展自己,才是正經,真要把蘇-35看得太神,大可不必。理由有三點,分例如下:

點亮中國航空。中型殲-10C,重型殲-16,正為中外所認知,典型的三代半,蘇-35因其117S矢量推力發動機,能比我們多一點比較棒的機動能力,沒準中國也可以,網上有圖為證,WS-10B“太行”,也已經開始了裝機實驗。下一代主力戰鬥機殲-20於2017年列裝部隊,四代加上三代半,同時在使用,媒體稱,殲-16正是殲-20的好夥伴,好搭襠,滿滿的威力,三代半已然成了,實現了完全國產化,通過大量列裝使用,可以拉動航空工業技術產業升級,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哪裡不成即改進哪裡,把三代半推向極致,這便是自己的蘇-35啊,正向蘇-35是蘇-27的登峰之作,我們也需要終極型三代。畢竟目前急需的,四代還未大量列裝,弄好三代半,可以滿足空軍需要,買人家的一者數量有限,二者有了自己的三代半,三是三代機還未實現出口,應在造好的同時看看能否把握住機會,機會不多應珍惜,現在要乾的事,打造好屬於自己的商標,中國航空四個字,越來越值錢了,中國有了自己的四代機,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榮譽屬於中國航空。點亮中國航空,我們的空軍自當一奉之。

三代之事。還有不少,如殲-15雙座電戰型,美國超蟲有款“咆哮者”,曾經以其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把F-22挑下馬來。俄羅斯那麼老朽的蘇-24,飛過“阿利伯克”,強大的神盾艦,在被傳說幾十年後,竟致於一片雪花,嚇壞了美國海軍士兵,可見電戰機的能量之高,我們也是需要的,網傳殲-15G,也是多年,不見出世,可見三代還剩下一點活兒,需要加緊努力。造東買不了西,畢竟軍費有限,隨著與國際市場接軌,現在我們戰鬥機的採購價格也是步步攀升,錢是一定的,正該忙活一下自己的事,不能老惦記著買下去,借鑑一點沒什麼,我們不再閉門造車,但靠買買不來現代化,這點事自能明白。搞好三代之事,正是穩穩的一步,站直了站得穩了,十年以內可滿足國防裝備需要,實現真正的國產化,極其重要。沈飛一個軍工大廠家,這多年折騰殲-11,發展成系列,至少有五個型號飛機,歷盡了艱辛,居然被人奉為蘇伊霍斯基,雖是戲言但不公平,以為對不起他們的勞動,相反,應向他們致以敬意,道聲沈飛辛苦了,是你們為空軍三代重型殲擊機,立下了汗馬功勞,勞苦功高,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汗水。

菊花兒美。蘇-35絕技在身,不然我們也不會買呀,一款117S,令人垂涎不已,何時我們方有擁有這樣棒的矢推?人因問,就衝這不是可以再買一點嗎?都為發動機著急,其實一步到不了羅馬城,魂舞大漠覺得我們的進步是躍升性的,發展已非常令人歡欣鼓舞,都知道,起跑線不同,發展是需要時間滴,著急沒有用,能滿足三代使用,四代早已在路上,成就斐然,正是大量創新的結果,可以說與俄製產品30已處在同一條線上,實現了重大跨越。專家講,三年五載即可得之,然而我們非常謙遜,總是在不停解釋航空發動機作為工業之花,集各種現代科技、工藝和實驗為於一身,耗時耗力,不是說有就有的,技術上細思極恐,於世界各國,也只有三家,需要舉國之力。我們的發展有成,不早不晚,已悄然來臨,不是非常值得自豪嗎?如是,俄製發動機可感,渦扇-15也非常了不起。


魂舞大漠


應該會的,改進型,幾個原因,首先,有需求,我國先進戰機數量不多,自產產量不足,而大戰壓力一直有。而蘇35性能還行,甚至某些性能正是我們空缺的,如航程,順帶還可以解決部分先進發動機緊缺問題。其二,向毛子輸血,其他也沒什麼可以買了,石油天然氣太便宜,輸送不了多少利潤,再者,保存毛子軍備研製實力對我們而言也很重要,敵人太強大,我們自己單幹扛不住,必須得有個好隊友。最後一個,很少人提過,就是替殲20出工,應付F35或F22,隱藏殺手鐧實力。


老大是豬


對於蘇-35的引進實際上非常有爭議,因為當時中國自己研製的殲-20戰鬥機早就完成了首飛,而且在2016年殲-20已經準備交付部隊。蘇-35戰鬥機是俄羅斯所宣稱的4++戰鬥機,就是無限接近5代戰鬥機的型號,這款戰鬥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安裝有大型相控陣火控雷達,具備了超視距打擊能力。由於安裝了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並且具有矢量功能,這個讓蘇-35獲得了超強的機動能力。


蘇-35戰鬥機之所以被稱為4++就是在於其特殊的性能,包括超音速巡航能力等都是其他四代戰鬥機是不具備的能力。中國在殲-20成功研製的基礎上還在裝備其他四代戰鬥機,其實從這個現象看就大概瞭解引進蘇-35的作用了。


殲-20戰鬥機由於價格昂貴不可能完全取代原來的四代戰鬥機,高低搭配是殲-20的運用模式。包括美國在內的的國家在戰鬥機的運用上也是如此,財大氣粗的美國也短期內無力全部換裝隱身戰鬥機。

目前如果再購買一批蘇-35也是很有可能,畢竟中國需要更多的四代戰鬥機作為補充。其實購買蘇-35戰鬥機還有一個原因是原有的蘇-30MKK的數量不足以滿足需求,而國產重型戰鬥機的生產進度也跟不上需求,這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