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的娃突然烦躁不安、不吃不喝,医生不解,一次偶然帮了妈妈

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华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她同时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十岁、小女儿两岁半。

小华产假过后就去上班了,请了保姆照顾小女儿。

这个保姆可不便宜,7000元一个月,但人很好,对小女孩倾心付出。白天小华上班时,保姆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而且这个保姆人也好相处,小华全家都很喜欢她。

小女孩长到2岁半的时候,小华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于是让保姆回家了。

保姆走后不久,小女孩总在家里四处逛荡,变得易怒不安,不怎么吃饭。家人都不知道孩子咋了,很是担忧。

小华觉得孩子是身体不舒服。可到医院检查了一通,并未发现异常,医生也搞不明白。让小华带回家继续观察。

两岁半的娃突然烦躁不安、不吃不喝,医生不解,一次偶然帮了妈妈

一个偶然事件,揭开了秘密

小华看到女儿的状态很是担忧,但又无计可施。

有天小华看到刘诗诗演的一个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剧中,刘诗诗扮演的女医生在给一个莫名烦躁、不吃不喝的孩子诊治时发现,孩子并没有生病,而是想念自己的乳娘了。结果把乳娘请回来,一切都好了。

小华忽然就明白了,孩子想保姆阿姨了。于是,把保姆请回来。小女孩跟保姆见面后,立马欢喜起来。一把抱住保姆阿姨。从此一切如常。

两岁半的娃突然烦躁不安、不吃不喝,医生不解,一次偶然帮了妈妈

有没有你的影子?

许多孩子在离开长期照顾自己的人后,都会出现不安烦躁的感觉。比如保姆、奶奶离开、上幼儿园后等。

心理学上针对此现象还发明了一个词叫“分离焦虑”。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孩子初入幼儿园时都会经历分离焦虑。

孩子在跟自己的第一养育人——平时孩子的主要照顾人,或者孩子亲近的人分开后,就会出现不安。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身边的家人、生活环境的稳定。

亲人的离开、环境的变动都会让孩子不安。有的孩子能安全度过,有的则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承受持续压力。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两岁半的娃突然烦躁不安、不吃不喝,医生不解,一次偶然帮了妈妈

该如何帮孩子应对呢?

1 告诉孩子这些人有其他事情要做,但要每天联系一下

经常联系,孩子会明白他们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去做其他事情,你还可以联系到他们。内心就不会害怕。偶尔还可以请他们来看看孩子,给孩子一些礼物(当然,礼物咱们可以买)。陪孩子聊聊天,讲讲自己这些日子的生活经历。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在彼此的轨迹中开展新生活。但并不代表自己不被爱了,永远有人在异地担心着她。这些可预期的东西会帮孩子获得安全感。

在幼儿园的孩子度过分离焦虑很重要的一条是,父母按时接送。这就是可预期。

两岁半的娃突然烦躁不安、不吃不喝,医生不解,一次偶然帮了妈妈

2 变化须渐进

不要一下子变化那么大。比如搬家。家里的布置让孩子参与,尽量跟之前的格局相似。

若不需要奶奶或者保姆,让她们逐渐退出,而不是一下子消失不见。比如让她们一星期“出现3天,消失4天。”渐渐退出。

你的孩子有没有类似情形?你是如何帮孩子度过“分离焦虑”的?欢迎留言分享,以便大家学习。

欢迎关注【宝妈解忧站】,你想了解的科学备孕、孕期护理、产后护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在这里都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