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財富管理的痛點:金融品種單一,儲蓄為主佔比高達88%


國人財富管理的痛點:金融品種單一,儲蓄為主佔比高達88%

  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比較單一,這是一個老問題,形成儲蓄偏高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譬如居民收入、醫療、養老、保險、婚姻、子女教育、房地產擠佔效應、市場利率、金融市場環境以及金融意識等都對國內的高儲蓄形成影響。

  居民收入與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剩餘財富的多寡,由於多數居民剩餘財富有限,鑑於醫療、養老、保險、婚姻、子女教育等後顧之憂比較多,所以投資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明顯偏高,這充分體現了國內居民的風險厭惡特點,不想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出現本金損失,因此廣大居民多以無風險投資為主,這就形成了國內儲蓄率明顯偏高的局面。

  在中國的城市居民當中,老人多有退休金,老人有長期儲蓄的習慣,且缺乏對新型金融理財產品的理解,因此持有的金融資產品種單一,主要以儲蓄為主。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央行的基準利率水平並不高,但是由於國內貨幣基金規模的擴大,墊高了銀行間的貨幣價格,而銀行業數量的擴張又帶來了行業之間激烈的競爭,銀行業攬存現象比較突出,再加上社會貸款需求比較旺盛,貸款利率偏高,這就導致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再加上銀行的存款業務創新,大額存單等利率適中,可以滿足一批中產的投資需求,因此不少居民依然樂衷於儲蓄。

  另外,國內的股市與期市等波動率比較大,多數投資者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有相當一部分虧損情況嚴重,而多年來的股市熊市更是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這使儲蓄難以向風險市場流動。而近些年來一些互聯網金融又紛紛倒閉,令廣大居民對新型金融產品敬而遠之,這也令居民儲蓄始終對一些金融資產保持謹慎心理,因此造成了儲蓄長期居高不下的局面。

  綜合來說,影響國內居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因素比較多,這既有居民收入與自身的認識問題,也有國內金融資產的風險與收益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說明國內的福利體系有所欠缺,令居民後顧之憂較多,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的金融市場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拓展金融投資渠道。因此當前國內居民儲蓄率偏高總體來說還是發展問題,這需要全社會多方面的改變才能扭轉。(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