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備受中國士兵喜愛的捷克造,性能究竟如何?

窮極一生追尋的大伊萬


捷克式輕機槍是我國抗戰時期最主要的輕機槍之一,該型號輕機槍研製成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與日本的歪把子輕機槍屬於同一時代的產品。由於日本的工業水平有限,二戰時期日本的很多槍械仍然採用一戰前的技術,遠不如歐洲國家的槍械技術更先進,因此捷克式輕機槍理論上的實戰能力絲毫不亞於歪把子輕機槍。

從威力的角度來看,捷克式輕機槍採用7.92mm的子彈,子彈初速和有效射程均超過歪把子機槍。而且捷克式輕機槍的槍身輕便,適合士兵在移動作戰的時候使用。歪把子機槍使用6.5mm的子彈,威力和射程均不如捷克式,在實戰中的壓制能力明顯不如捷克式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整體結構簡單實用,在實戰中能夠更換槍管來快速降溫。因為結構簡單的原因,捷克式輕機槍的故障率也非常低,在作戰的時候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

日本的機槍結構都比較複雜,故障率相對比較高,而且日本的歪把子機槍需要給子彈刷油才能夠保證射擊的穩定,這種奇葩的設計造成了歪把子機槍過於依賴副手,大大降低了歪把子機槍的靈活性。雖然捷克式輕機槍理論上比日本歪把子機槍更加好用,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日本的空中優勢和炮火優勢明顯,捷克式輕機槍常常沒有發揮的空間。

而且日本機槍手都經過嚴格的訓練,作戰經驗和訓練水平相對較高,這也彌補了歪把子機槍本身的不足。因此兩種機槍在戰場上相遇的時候,捷克式輕機槍反而佔不到太大的便宜。總的來看,捷克式輕機槍是一把非常實用的機槍,我國在二戰時期共裝備10萬挺捷克式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為我國抵抗日本侵略者立下了極大地功勞。


軍武小咖


標題所說的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

這款槍實話實說並不是一款性能很優良的槍械。

但這槍勝在省子彈,製造簡單,對於抗戰時期我國薄弱的工業基礎來說,並不是這槍有多優秀,只是能夠仿製而已。

而且說捷克式輕機槍就不能不說英國仿製版的布倫機槍。

既然提到了這兩款槍械,那麼我們就來分別說一說吧。

(捷克式ZB-26輕機槍)

一、捷克式ZB-26輕機槍

捷克式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兵工廠1920年研製的一款輕機槍。

其口徑7.92mm,表尺射程一千五百米,裝彈方式為頂裝式彈匣,儲彈量為二十發,理論射速500發一分鐘,戰鬥射速40~80發,氣冷式散熱,每發射100發子彈需要更換一次槍管,訓練有素的老兵在副射手的配合下更換槍管需要15秒左右。

看數據的話,捷克式輕機槍的性能在二戰機槍中也就中等左右。

捷克式輕機槍,最大的缺陷就在於它可憐的載彈量,頂裝式彈匣最大載彈量也就不過三十發,而且這還是改進之後的,原版彈匣也就二十發子彈,這就造成了,捷克式輕機槍有很嚴重的火力支援空檔,不能有效的提供良好的火力支援。

作為一種火力支援武器,卻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援效果,這本身就是很嚴重的缺陷。

雖然捷克式輕機槍火力輸出上有缺陷,但良好的精準度彌補了彈藥不足的問題,二戰時期我國喜歡捷克式輕機槍的原因也在這裡,打的準省子彈。

(捷克式ZB-26輕機槍)

二、英制布倫輕機槍

我國仿製的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改進版的,很多槍械部件是參照英制布倫機槍為原形仿製的。

捷克式輕機槍結構複雜,不利於包養這是捷克式另外一個缺點,而作為英國仿製版的布倫機槍,結構就要簡單的多了。

英制布倫機槍與捷克式最大的區別就在槍管上,捷克式是散熱片式槍管,而布倫機槍則捨棄了這個設計改用直體槍管,主要就是為了節省製造成本。

而且兩者另一個不同之處就在彈匣上,捷克式ZB-26的彈匣是直的,而布倫是彎的,這種改進設計其實就是為了增加彈容量,所以布倫機槍的彈容量在30發。

布倫機槍的改進可以說有利有弊,增加了彈匣容量捨棄了成本較高的散熱片式槍管,但同樣的,也造成了精度下降,槍管使用壽命縮短的弊病。

但對於中國來說,布倫機槍才是最適合的槍械,省錢、省彈藥,容易仿製。

(英制布倫機槍)

總體來說,捷克式輕機槍並不算優秀,只能說是比較成功的一款槍械,如果非要比一下的話,德制MG34、美製勃朗寧m1919A4,不管是戰鬥射速還是火力支援能力,捷克式比這些優秀機槍都差了不止一星半點,而且射擊精度上,這兩款機槍都不算差。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捷克式輕機槍全稱為ZBvz.26,為上世紀2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制式輕機槍。

此槍外表最大特點是其20發彈匣斜插在機匣上方,另一個特點是採用了當時先進的槍管快速更換技術,在其誕生的年代可以稱得上是最新銳的輕機槍,被多國軍隊使用,最出名的使用者當屬中國和英國軍隊。

捷克式輕機槍的性能在當時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最強者,原因如下:

同時期著名機槍有啟拉利KE-7、法國的紹沙輕機槍、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英國的劉易斯輕機槍(通用機槍不要來搗亂,說的就是你MG34)。在這些槍械當中,無論是火力持續性、子彈的射程與威力、可靠性與便攜性,ZB-26都是頂尖的,同時期的武器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尤其是可靠性和成本是大問題,而ZB-26都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從其它國家對這款槍的態度,就可以看出這款槍的成就。德軍佔領捷克之後大量使用ZB-26;繳獲了大量ZB-26的日本軍隊,在對比了歪把子(大正十一式)的優劣之後,果斷拋棄了歪把子輕機槍,轉而借鑑ZB-26的設計仿製出96式和99式輕機槍,廣泛裝備了陸海軍部隊,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日軍裝備最多。此外,英軍和加拿大、澳大利亞軍隊也都仿製生產了屬於自己的捷克式,也就是布倫輕機槍。

對於中國軍隊來講,捷克式構造簡單、重量輕便,戰鬥全重僅為10.5公斤,非常適合當時體格瘦弱的中國士兵操作,且容易維護對後勤的依賴忽略不計。考慮到當時中國士兵的平均教育程度,和後勤供應能力,如果真的將MG-34\\42交給他們,恐怕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捷克式機槍非常的皮實耐用,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戰場總計投入捷克式及其仿製衍生型號超過10萬挺,在中國陸軍的體系當中是無可替代的火力支柱。這把槍有多耐用呢?二戰結束後,在印巴戰爭、越南戰爭中都有它的身影,甚至印度和阿富汗至今還在使用。

在戰爭結束之後,我軍繳獲及自行生產的捷克式輕機槍全部進行了改造,改造成可以使用56式衝鋒槍彈匣的民兵輕機槍。時至今日,還在各大影視劇中發揮著光和熱(沒錯,你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都是真傢伙)。

現在你知道它有多強了吧!


兵器世界


“捷克造”,是中國軍民對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俗稱。

ZB26式輕機槍是抗日戰爭中我軍使用最為廣泛的輕機槍,由捷克國營布魯諾兵工廠生產,該槍全長 1165 毫米,其中槍管長 602 毫米,瞄準基線長586毫米,彈匣容彈量為 20發,使用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7.92毫 米毛瑟步槍彈,全槍質量(含彈匣)為10.5千克,戰鬥射速500發/分,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2000 米。

ZB26式輕機槍的性能與當時世界其他輕機槍相比,並不出彩,只是一款較為平庸的產品。但有時紙面數據並不能說明一款武器的優劣。

首先,省子彈。抗戰時,中國的軍事工業異常敦弱,子彈產量無法滿足軍隊作戰需求,需要從外國進口。“捷克造”具有單、連發兩種方式,機槍射手可以根據戰場情況自由選擇射擊模式,這樣有利於節省子彈。這使物質匱乏的中國部隊對捷克 ZB26 式輕機槍極為青睞。

其次,操作簡單。ZB26輕機槍的操作非常簡單。根據射擊陣地情況,射手先將兩腳架打開,展開抵肩託板;後打開彈匣座和拋殼窗處的防塵蓋,並向後拉動拉機柄,再將快慢機裝定在需要的發射位置(單發或連發),裝定表尺;最後扣動扳機開火。

簡單的操作,使一個新機槍手,稍加訓練,就能提著機槍上陣殺敵,這對於抗戰時,整體軍事素養、文化素質都不是很高的中國軍隊來說非常重要。

其三,攻防兼備。“捷克造”全槍表面平整,左右平衡性好,且有提把,攜行方便。進攻時,機槍可以伴隨步兵迅速前進,如有需要機槍手還可以端著機槍一邊衝鋒一邊射擊;防守時,將兩腳架打開,ZB26機槍也可以給進攻的敵軍 以重大殺傷。

在進攻和防禦中都很好使。這樣一款攻防兼備的武器,無論哪個國家的軍隊都是非常喜愛的。像ZB26的英國仿製型號“布倫式輕機槍”,就因布倫式輕機槍而被廣泛應用於戰場,並被稱為二戰最好的輕機槍之一。

其四,精度高、可靠性好。ZB26輕機槍射擊精度很高,一些熟練的射手可以用其擊中幾百米開外電線杆上的水壺。而且

ZB26的可靠性也很好。戰鬥時,“捷克造”可以連續射擊 1~2 個小時,在嚴寒、高溫、沙漠、潮溼等各種環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一支打得準又可靠的槍械,無疑是戰場上士兵最好的夥伴。

老兵不死 ,只是逐漸凋零。自ZB26輕機槍誕生已經將近百年,

現如在今在南亞某個大國,ZB26輕機槍的仿製型號依舊活躍在軍隊中,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捷克ZB26式輕機槍作戰性能的優異。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ZB–26捷克輕機槍是抗戰時期我軍連排甚至營級作戰單位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這槍並不是當時我軍多麼的喜歡它,而是因為當時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其它型號的輕機槍,如果我國當時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早就仿製出更加先進輕機槍了,很可惜我國當時是落後的農業國,所以日寇才敢打進來。

ZB–26和它兄弟“勃然七九”,總得來說“勃然七九”的火力持續性比ZB–26好一點,畢竟多了10發子彈,但是二戰這種規模的戰爭,輕機槍通常採用彈鼓或者彈鏈供彈,這樣才能保證一次戰鬥下來輕機槍火力支援不斷,可ZB–26和“勃然七九”使用20發和30發彈匣供彈,就明顯感覺壓制火力太低了,輕機槍通常採用3~5短點射或者5~8髮長點射,扣動3~4次扳機就把子彈打光了,戰場上頻繁更換彈匣絕不是好事兒!就在更換彈匣這幾秒鐘時間有可能就被敵軍的輕機槍反壓制,甚至陣地被敵人的集群衝鋒所沖垮...所以,供彈器裝子彈太少是ZB–26和“勃然七九”的最大弊端。

抗戰時期我國軍隊一共才10多萬挺ZB–26,其中3萬多挺是抗戰之前進口,7萬多挺是自己仿製的,這麼點數量根本不足以裝備到班一級作戰小隊,還有子彈也供應量太少,槍少子彈少是抗戰時期我軍火力孱弱的根本原因!

另外,抗戰時期我軍輕機槍不只是“捷克系”ZB–26和“勃然七九”,其他國家包括美蘇也援助過輕機槍給我國,圖片裡橙色箭頭所指是ZB–26、藍色箭頭是比利時M1930,也就是美軍M1918輕機槍的FN公司版本、綠色箭頭是蘇制捷格佳廖夫DP28輕機槍,也就是俗稱的“大盤槍”。

這是美國《生活週刊》
記者1944年隨“美軍觀察組”在延安拍攝到的我軍正在使用捷格佳廖夫輕機槍進行訓練,該槍是抗戰爆發初期蘇聯援助,當時可是有“俄械師”的,其中也有100多挺援助給了八路軍。
《生活週刊》


還拍攝了這張照片,有軍迷認為是聞名遐邇的德軍MG34,實際上它是MG13,獲得方式是早年間進口的德國Ⅰ號、Ⅱ號坦克和部分裝甲車上的裝備,也隨車一起來到了我國。後來
MG34服役之後MG13被淘汰了,德國將這些通用機槍又出口到了葡萄牙和我國,這槍使用7.92毫米口徑子彈與當時的中正步槍、ZB26輕機槍和“民二十四”重機槍子彈通用,所以才進口了一部分。
MG13在抗戰當中被日寇繳獲了一部分,後來八路軍與日寇作戰時又將該槍繳獲為我軍所用,圖片上是1944年我軍在延安展示繳獲日寇的武器,有“九二式”重機関銃和“大正十一式”軽機関銃、八九式50毫米擲彈筒...最邊上的就是MG13通用機槍。

總得來說ZB26輕機槍在抗戰時期是我軍的主要輕武器之一,總體性能超過了故障頻繁的日寇“大正十一式”軽機関銃(歪把子),但它戰場火力持續性太低這個弊端改變不了,影響到較大規模的戰鬥...聊勝於無吧。


皇家橡樹1972


捷克式機槍在二戰期間算是一款頂尖的輕機槍了,能比它強的,也就MG42和MG34了,這兩個屬實太過於妖孽。而單純從輕機槍這個角度,除去德國這兩個,應該是沒有哪個比捷克式機槍更優秀了。

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開發的,使用長活塞導氣+槍機偏移閉鎖原理,彈匣能裝20發,使用的是7.92*57mm毛瑟彈。可以非常快速的更換槍管,當然,在電視劇裡很少見了。

ZB26在二戰期間算是非常不錯了,和MG42是沒法比,但是要是和其他國家的機槍比,算是很好的了。英國的布倫機槍就是直接照抄的ZB26,美國其實壓根就沒有輕機槍,他有的是BAR自動步槍,和輕機槍完全不是一回事,蘇聯的DP輕機槍那大彈盤又笨又重,根本就不方便。

提到捷克式,它的對手就是日本的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比,歪把子基本就是莫名其妙的。日本人別出心裁的彈鬥供彈,這就是個巨大的奇葩點,這個開放式彈鬥理論上可以一直射擊,副射手在旁邊一直壓子彈進去,實際上,火力持續性很差,上彈速度很慢,捷克式直接插上就行了。歪把子的開放彈鬥,還容易進去一些髒東西。供彈口上方還有個注油器,讓子彈潤滑才行。

二戰主要交戰國裡面還有個意呆利,意呆利的佈雷達30也是個大奇葩。這麼看的話,你能說ZB26不是個很出色的機槍麼?出去MG34和MG42比不了,ZB26都是一個頂尖的存在。


軍武文齋


在許多的抗日影視作品中,你都會看到一挺架在地上的機槍,其彈匣位於槍身上方,鑄就其經典造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捷克造”,即ZB26式輕機槍。之所以稱之為捷克造,主要原因是這是一款由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在中國它的武器代號並不是那麼響亮,但任何用這款槍的人都知道來自捷克,所以捷克造的名稱跟那個廣為所知。

ZB26式輕機槍的研發始於1921年,當時捷克在研發這款機槍之前,曾經參考過多款槍械的構型,如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勃朗寧自動步槍(其實也是一款輕機槍)等武器,為了拿下這筆輕武器訂單,捷克著名武器大廠布魯諾兵工廠和扎斯塔瓦武器公司強強聯手,提出了“布拉格II”方案,即ZB26的前身。

早期的“布拉格II”採用彈鏈供彈,雖然是一款輕量級武器,但冗雜的技術問題和結構設計讓它的複雜性不弱於其它精密槍械。所以到1926年,新改良的“布拉格I-23”方案替代了原先的老方案,並採用新式彈匣供彈,最後定型即為ZB26輕機槍。

其實ZB26“捷克造”最大的特點並不是上置彈匣,而是左偏的瞄準基線和輪型標尺,另外ZB26具有快拆槍管設計,嫻熟的士兵可以很快為這款機槍更換槍管。

ZB26輕機槍除了配發給步兵使用外,它還能被架在裝甲車上使用,充當移動火力,據統計捷克本國一共生產了超過14萬支ZB26輕機槍,並銷往24個國家,中國是最大的市場。

其實但從性能上來說,ZB26並不是當時最優秀的機槍,像是美國的勃朗寧可能在某些層面上說就更加優秀。但由於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西方列強重返亞太,中國更是面臨嚴厲的武器禁運政策,英美法等國不可能像中國出售最先進的機槍,而輕量級輕機槍讓傳統的歐美大廠並不屑於去爭搶訂單,也無同等級武器可供競爭,所以ZB26能夠順利地佔據中國市場。

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戰場上開始出現ZB26的身影,抗日戰爭時期更是無處不在,成為當時中國軍隊的代表武器之一。據統計,中國向捷克購買的ZB26捷克造的數量就超過3萬支。

除了正規訂購,剩下的就是仿造了,由於ZB26性能不俗,且適合但並使用,很快包括廣東兵工廠、太原兵工廠、浙江鐵工廠等國內工廠就開始逆向仿製這款武器。1934年,各兵工廠更是開始使用統一繪製的生產圖紙,以使得機械可靠度和零件互換上達到一致。

和日軍早期使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即俗稱的“歪把子”)相比,捷克造的性能更為優異,單兵可以靈活地手持使用,在500米的距離上能夠充分保證殺傷力,並有效擊倒目標。除此之外,捷克造使用腳架伏擊射擊的精度遠遠超過“歪把子”,這讓最前線的日軍蒙受了巨大損失。

所以日軍一旦繳獲捷克造,都會保留使用,繳獲的捷克造被日軍稱為“チェッコ機銃”,即“捷克機槍”。日本甚至對ZB26展開仿製,即九六式和九九式機槍,二戰之後的住友62式機槍也有參考ZB26的行程活塞瓦斯機構設計。

有趣的一點是,曾經有網友吐槽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出現插著AK彈匣的ZB26(或者說56衝的彈匣也沒問題),這其實不是抗日神劇亂拍,的確有這種彈匣,但絕不是二戰時期該有的東西。老式ZB26的7.92毫米毛瑟子彈已經停產,所以出現了使用類似AK彈匣的使用M43子彈的魔改彈匣,並插在捷克造上使用,部分槍械在退役下來後給改造成了道具槍,用於拍戲,這也就是很多抗日劇中有插著AK彈匣的捷克造的滑稽原因。


科羅廖夫


二戰時期,中正式步槍、毛瑟C-96駁殼槍(盒子炮)和捷克ZB-26輕機槍,是抗日軍隊為數較少性能不輸日軍軍隊的步兵槍械,其中的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日軍隊最主要的步兵火力輸出單元。

ZB-26輕機槍,發射7.62毫米步槍彈,與中正式步槍的彈藥相同,因此,基本上不用擔心戰時子彈的供應問題,能保證捷克式輕機槍打響。

由於捷克式輕機槍有效射程能高達1000米,子彈對人體殺傷力非常大,且射擊精度極高,當抗戰軍隊的捷克式輕機槍怒吼時,衝鋒的日軍往往就地臥到,以減少機槍火力的殺傷。

此時,日軍不是有步槍臥姿射擊,就用89式擲彈筒對付,或呼叫92步兵炮轟掉我機槍陣地。

從侵華日軍回憶錄中可窺探,日軍對捷克式輕機槍可謂非常忌憚,認為其機動靈活,且轉移陣地很方便,常常一個人就能操控 是中國軍隊最可怕的步兵槍械。

據戰後國府統計,有不亞於10萬侵華日軍直接死於捷克式輕機槍槍口之下,是抗戰軍隊和游擊隊所有裝備雜七雜八的步兵槍械中,殺死侵華日軍最多的槍械,捷克式輕機槍可謂抗戰時槍械中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ZB-26輕機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直彈匣位居機匣上方,儘管供彈比較方便,但瞄準似乎不太方便,特別是20發彈匣火力持續能力稍差,對機槍副手壓力較大,得保證實彈匣的供應。

但二戰時期的輕機槍,一般採用彈匣供彈的,子彈容量都不高,英軍及英聯邦軍隊裝備的布倫輕機槍以及日軍裝備的96/99式輕機槍,都是30發彈匣供彈,美軍裝備的兩腳架當輕機槍使用的勃朗寧M-1918A1/A2自動步槍,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

綜上,捷克式輕機槍,動作非常可靠,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是二戰時期一挺非常著名的輕機槍,給予了侵華日軍非常大的殺傷。

鑑於捷克式輕機槍戰場使用效果非常好,日軍在繳獲捷克式輕機槍的基礎上,仿製改造成功了30發彈匣供彈的96式輕機槍,用以取代故障率較高的歪把子輕機槍,從側面印證了捷克式輕機槍作戰性能的優異。


國平軍史


捷克在二戰前設計製造了許多優秀的武器裝備,比如中國抗戰名槍——捷克ZB26輕機槍,LT-35輕型坦克等。除此之外,捷克生產的一些火炮性能上也非常出眾,一段時間內曾大量出口,一些型號在二戰中也曾大量生產,連德國人都說好。捷克ZB-26輕機槍是中國抗戰時期裝備的最主要的輕機槍,這款槍當時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是中國軍隊最主要的步兵支援武器,為中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他捷克武器中國進口極少,下面主要說說捷克輕機槍。

首先,捷克輕機槍輕便。大家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軍隊的機動性非常重要。而如果機槍過重的話,那麼它就不方便移動,這樣的話機槍甚至還會成為一個累贅,而捷克式就具備“輕”的特點,它特別方便移動,甚至可以一邊移動一邊射擊。其次,捷克式機槍的瞄準點是可移動的。有很多機槍在設計之前必須要調整好標尺,而且這個標尺一旦在被移動後就必須得重新調整,不能直接拿來射擊,而捷克式機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不用調整標尺,可以隨地隨用,特別方便。複次,捷克式機槍能有效壓制日軍火力。此槍1000米的有效射程,能有效地壓制日本軍隊的歪把子輕機槍,給缺乏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火力的中國軍隊,提供了寶貴的火力支撐。最後,捷克式機槍便於仿造,不用全靠進口。中國就緊緊抓住了這最後一個優點,在國內各個兵工廠大量仿造出這型捷克式輕型機槍。

對侵華日軍預以了沉重打擊,據不完全統計,死於捷克ZB-26輕機槍槍口下的日軍不下10萬人之眾,據戰後日軍的回憶錄中,都有描述能夠二、三發精準點射的捷克ZB-26輕機槍對日軍造成的巨大殺傷,並給官兵造成的心理壓力。


尋找歷史的truth


還行吧

導氣式+槍機偏移式閉鎖在那時算是成熟且可靠的設計

彈匣供彈的可靠性和攜帶型也高,雖然彈容量和火力持續性差了點,但考慮帶ZB26一定得陪副射手,頂部彈匣的重裝速度也還行。

而且它也有當時為數不多的快拆槍管設計,進一步增強火力持續時間。提把這個小設計也方便讓人拎起來就轉移。10公斤不到的重量和500r/m的射速中規中矩,底部的拋彈口還有個與扳機聯動的防塵蓋,進一步提高可靠性。


ZB26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單向性能,但作為一挺輕機槍該有的都有,整體綜合性能非常優秀。只是二戰中機槍風頭被MG系列搶太多了


但去掉德國,看別人的輕機槍就會發現ZB26可圈可點了。比如毛子的DP雖然彈盤容量大,但故障高,而且不便攜,槍管也不可快拆,套在活塞邊上的復進簧也容易過熱導致復進不到位;日本的歪把子和意大利佈雷達的供彈能讓人一臉懵逼;美國的BAR壓根算不上和輕機槍,槍管過熱太快,還不能快換;英國布倫抄ZB26的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