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上演过哪些堪比“狗血剧情”的事情?

侃聊天下


人怕出名猪怕壮,要说狗血可能再没有比一代流氓枭雄杜月笙身上发生的狗血事情多。


由于杜月笙出身不好,没读过书,他可以说是从三教九流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然他也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本事。

实际上杜月笙的一生成就有多高,原罪感就有多强,也就是说他的成功是建立在鸡零狗碎的不上台面的事情基础之上的。

按照下里巴人的牌面,能够一步登天要么好好读书,要么坏事做绝,杜月笙就属于坏事做绝的那种吧。

当然杜月笙有他的可取之处,那就是乐施善教,虽然他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却极善于读懂人心把握人心。

中国人好讲不受嗟来之食,特别是那些读过书又郁郁不得志的人,自尊心比之于一般人更强烈更敏感,但是杜月笙却能把钱给人送的很舒服。

让受者接钱的时候丝毫没有羞愧的感觉,而且能接了这次想着下次,因为杜月笙待人有一个诚字,我是真心想帮你,我不求回报。

不但如此杜月笙以他获取的巨额财富做担保,让人觉得接受杜月笙的钱财理所应当,这是往外送的。



在民国上海滩虽然军阀割据,你争我夺,但是上海滩在太平天国以后却很少经历战乱,获得了难得的太平。

加之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很多军界要人、政界大佬,东北的张大帅、四川的各军阀、北洋政客等等,都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帮助自己沟连海外、获取情报,做为进退的要津,但是办事处的规模普遍不大,多是军政要人信任的重要人物。

那些军政要人,已然手眼通天,但是这种人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他们管的了天上的事情,甚至可以参与诸侯争霸,掌握生杀大权。

但他们还是管不了地上的事情,地上的事情归杜月笙管,那些军政要人的代表想要获得行动上的便利,获得杜月笙的帮助那是捷径。

因此个个都争着跟杜月笙交往,再反观杜月笙,一个无官帽护着的白丁,却在杜氏祠堂落成典礼上获得了上至达官贵人上至三教九流,纷纷送来匾额。

民国总统黎元洪,到上海落脚,连官方的人都信不过,就让杜月笙保护安全,安排饮食起居,最后还按照自己的体格送给杜月笙一套金光灿灿的陆军上将戎装。

杜月笙根本穿不起来,再说了他一个白丁,无官无职,弄个这玩意,那不成了戏服嘛!

天下谁人不知杜月笙当不了陆军上将!

本文内容根据历史三日谈专栏《透过杜月笙看时代:直面人心》相关章节整理,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历史三日谈订阅专栏!

历史三日谈


“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今天我讲的这件故事非常贴切。

  1. 话说在清朝道光年间,一日山西太原阳曲县发生了一起命案:早上村民在井中打水,发现了一具和尚的尸体。
  2. 报官之后,杨知县查看:这个和尚颈部被人一刀致命,但身穿青袍,衣内还有一黄豆,推知和豆腐店有关系,便摸排查到了一个叫莫老汉的来豆腐作坊的人。
  3. 而且莫老汉承认死者身上的衣服是自己的,因为前几天夜里死者身穿嫁衣来到自己家寻求帮助,死者说是化缘时睡在路边,醒来被人化了妆穿了女人衣服故此跑来莫老汉家借套衣服穿,回到寺里再换回来。莫老汉就给了他,没成想出门以后不知谁害了他。

  4. 杨知县想到了前几日一起官司:地主张百万曾将二女儿许配给另一地主姚思孝,可是嫁娶那天,张家却说女儿患病而亡,可气的是连尸体也被人偷了,不见踪迹。
  5. 所以杨知县一联想,就觉得是莫老汉听闻张家女儿逝世,想偷出其尸体盗取其身上的财物,没成想被和尚撞见,所以莫老汉就把和尚杀了,并且穿上了女子的嫁衣。

  6. 这样,虽说莫老汉并不承认,但他成了杀人凶手,就要定罪的时候,突然跑出来一个名叫曹文璜自称是张家二女婿的人说张家二女儿没有死,经过调查,原来是张家儿女本与曹家定亲,因为曹家家道中落,张家就重新把二女儿许配给了姚家,但是二女儿刚烈就和曹家公子私奔去了,张家事到临头想出了一处诈死的计谋蒙骗姚家。
  7. 私奔的两人跑到了大女儿家避难,没有成功,就跑到了别处。张家的人发现二女儿跑了,就来到了大女儿家发现一口箱子,以为是二女儿,抬回家才发现里面是个昏死的和尚,就把和尚化妆成二女儿已死来蒙骗姚家,没成想,半夜和尚醒来跑掉了。

  8. 听到此处,杨知县把案情整合了一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故事:曹文璜与二女儿私奔到莫老汉的豆腐店,碰巧遇到了和尚,怕被人发现,三人合计杀了和尚。至此,定了三人的罪
  9. 此时正好换了新的知府,在审核案情时发现和尚的死因为一刀致命,非专业人士干不出来,就重新审核案情,发现原来是和尚从莫老汉家逃走后,色心又起,调戏了吴屠户的老婆,结果被吴屠户杀死推入井中。

故事至此结束,真是重重巧合编织而成,号称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便是如此。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自我!


xiaoZ弹史


接下来我要说的故事,比狗血还更加狗血,甚至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德国发动战争后,迅速派出军队攻打法国,德国的闪电战让法国慌了阵脚,一名法国军官在战场上艰难抵挡德军。


但德军实在太猛,法军逐渐被德军吞没,这名军官运气也不好,他在阵地后方指挥,按理说危险应该比较小,但这名军官运气实在太差,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小腹。

而且巧合的是,这颗流弹从他的身体穿过后,又击中了一位女护士的小腹。

军官和护士双双倒地,但还好都没有命中要害,在抢救过后,两人都活了过来。

不过故事到这才刚刚开始。


军官比较不幸,他被击中的地方睾丸,为了保命只好将其切除,虽然活了下来,但再也没有了生育能力。

而护士被击中的则是小腹,她比较幸运,基本上没伤到要害,一个月后就出院了,后来法国被德国占领,这名法国军官和护士都不再上前线。

但万万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后,护士觉得恶心,于是就去医院检查,这一查才知道,护士怀孕了。

那会的法国其实也很传统,护士连男朋友都没有,还怀孕了,难免被人指指点点,护士受不了这种压力,也为了弄清真相,于是又回到了抢救她的那家医院。

医生检查后,确诊了护士怀孕的事实,在知道护士没有交往过男友后,医生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颗子弹导致了女护士的怀孕。


原来这颗子弹击中了军官的睾丸,带有精液的子弹又击中了护士的子宫,间接地导致了护士的怀孕。

这巧合不?狗血不?!

后来护士找到了军官,告诉他这个事实,军官本来自己再也不能生育了,突然得知护士怀了他的孩子。军官当然开心了,两人随后也举行了婚礼,幸福地在一起生活了,怎样这个故事精彩不?狗血不?

有时候现实比小说还要精彩,编剧可能都不敢这么编。但这么狗血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江左稗官尉迟端


历史上最“狗血剧情”的事莫过于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帝刘骏与亲生母亲路惠男乱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发生在皇帝与自己亲生母亲之间的风流韵事。

刘骏生于公元430年,字休龙,是宋文帝刘义隆三子,生母为路惠男,她出生于公元412年。

自打出生起,刘义隆就不怎么喜欢刘骏这个儿子,所以没有让他在京都为官,而是将他外放到地方任职。在刘骏六岁时,封他为武陵王,到十岁时被任为湘州刺史,随着年领的增长,又多次改任许多州的刺史。这些经历,间接的锻炼了刘骏,也丰富了他人生的阅历。

刘义隆在公元453年,被皇太子刘劭所杀。刘劭篡位称帝后,对当握重兵的弟弟刘骏很忌惮,密谋决定干掉弟弟刘骏。但他的计划被名将沈庆之透露给刘骏,刘骏遂决定举事,推翻兄长刘劭,夺取帝位。

因为刘骏在各地为官多年,久经历练,且手中握有重兵,所以在国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他假借讨逆之名举事,名正言顺,很多人就纷纷响应他。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刘骏很快的就将兄长刘劭打败,攻取了京师建康。

刘劭等诸多皇室人员被刘骏杀死,暴尸街头。这还不算,残忍无情的刘骏,把受父亲冷落产生的怨恨,都发泄到弟弟刘烁的身上,将刘烁毒死。

杀完了兄弟之后,刘骏觉得叔叔刘义宣也必须铲除。刘义宣无奈起兵叛乱,最终失败被软禁了起来。

刘骏的弟弟刘浑,在刘义宣死后接任雍州刺史之位,年权十七岁的刘浑嬉闹贪玩,经常做些有违君臣礼数的游戏。刘骏知道后,心中恼怒,将弟弟逼杀。可怜并无野心的刘浑,就这样糊涂的死在了亲哥哥之手。

刘骏的另一个弟弟刘诞,深为刘骏所忌。为了除掉这个弟弟,刘骏用了许多手段。他先将刘诞贬至外地为官,渐渐的又把他调到离京城很远的广陵。刘诞知道早晚难逃一劫,暗中就做了许多准备。

公元459年,刘骏派沈庆之率军捉拿刘诞。刘诞不服,进行抵抗,但是兵败不敌被杀。广陵被血洗,刘骏下令屠杀了城中三千余人。

至此,刘骏几乎杀尽了宗室亲戚和兄弟,其残忍无情可见一斑。 刘骏对宗族尚且如此狠毒,对臣子们就更不用说了,不但经常耍笑戏弄大臣,而且稍不如意,不是打就是杀。他还十分贪财,经常聚众赌博敛财,时时不忘搜刮官员钱物,完全没有为君王者的德行。

刘骏还十分贪恋美色,对于美女可以说是饥不择食,照单全收。只要漂亮,不顾伦理纲常,纵情淫乐。他的叔叔刘义宣有几个女儿,长得十分美貌,刘骏见到这几个堂妹后,淫心大起,便把她们都纳入后宫为妃,为了掩人耳目,还把几个妹妹改姓殷,以塞众人之口。后来,他与二堂妹还生下一子,名刘子孪。

至于别的美女,刘骏就更不顾及了,只要相中,不管是臣子的老婆女儿,还是民间女子,只要看上,就统统弄进宫供自已发泄。

最为荒唐无耻的是,刘骏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不放过。刘骏生母路惠男生得美若天仙,文帝刘义隆年轻时很宠爱她。

刘骏出生后,文帝另有新欢,逐渐对路惠男失去了兴趣。六岁时刘骏封王,出京任职,路惠男见呆在宫中没什么意思,她就请求和不受文帝待见的儿子一起前往封地。文帝答应了她的请求。这样,24岁的路惠男与儿子刘骏就生活在了一起。

由于刘骏年幼,路惠男对他很溺爱,经常拥抱着儿子入眠。随着刘骏年龄渐长,处在青春期的刘骏渐渐对美丽丰满的母亲产生了男女之情,但因礼法所束,没有当上皇帝的刘骏,只好压抑欲火,不敢妄为。

登上皇位后,刘骏没了制约,就不再顾及这些了。刘骏从小在路惠男身边长大,对母亲感情很深,为帝后,每日都到后宫给母亲请安。

这一日,刘骏如往日来到后宫给母亲请安。侍女告诉刘骏,此时太后正在睡觉,是否进去通报一声。

刘骏一挥手,示意众人退下,不用惊扰太后,自己进入寝室即可。

刘骏小声进入母亲寝室。此时的路太后睡得正香,根本没有醒来。刘骏轻步来到床前,细观路太后。这一看不要紧,只看得他心旌摇荡,淫心顿起。


路太后本是绝色美女,她正值壮年,加之平时保养有方,看着既成熟性感又妖娆妩媚。 刘骏在路太后床前越看越喜欢,索性就坐等不走了。

过了一会,路太后醒来,见儿子刘骏在这,就告诉他请完安,可以离去了。

刘骏请完安后,对路太后说不走了,今日便在母亲这就寝了。

路太后没有多想,也就应允了。没想到,就寝后,刘骏心猿意马,向母亲求欢,路太后因溺爱刘骏,只是稍作推诿,也就随了他。

刘骏云雨过后,更加迷恋母后,便每日都来求欢。路太后先前从他,是因溺爱,但必竟是虎狼之年的女人,时间久了,也乐此不疲,渐渐对刘骏生出爱人的情愫。

对于与母乱伦之事,刘骏更是饱受后人诟病。《魏书》,《宋史》均布记述。

《魏书》上提供了十分明确的评论:

“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四年,猎于乌江之傍口,又游湖县之满山,并与母同行,宣淫肆意。”

刘宋王朝就这样在刘骏的统治下,一天天走向了衰亡。

公元464年,荒淫残暴的刘骏,因酒色过度身梁重病。35岁的刘骏知道自已就要行将就木了,在托付完后事后,亡于玉烛殿,结束了残暴荒淫的一生。

刘骏去世两年以后,他的生母路太后也郁郁而终,终年55岁


厚德载物49847


给大家说一个南北朝时期狗血事情:北齐帝国的奠基者高欢,据说他的大儿子高澄,是个好色的人。在高澄十四岁时,他趁父亲高欢外出打仗之际,偷偷和父亲的小老婆郑氏私通,等到高欢回来,婢女就向高欢告发了这件事。

于是高欢就把高澄痛打了一百杖,还软禁了高澄的母亲娄氏,断绝他们之间的来往,甚至还打算废掉高澄的世子地位,另立尔朱氏的儿子高浟当世子。在这种背景下,高澄就恳求高欢的亲信司马子如救自己。

司马子如就对高欢说:“你儿子和你小老婆关系不清不白,这种事你竟然还满世界张扬?如果你因为这种原因,废掉高澄的世子之位,你的脸往哪搁?再说,你能有今天,也是娄氏长期用娘家钱财支持你的结果;娄氏为了你的事业,那是吃尽苦头,你现在这样对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更主要的是,娄氏的哥哥功勋巨大,又手握禁军,你这样对娄氏,不怕把天捅下来?再者,一个婢女的话,真值得相信吗?”



于是,高欢就让司马子如出重新去审理这个案子。结果,说高澄与高欢小老婆私通的婢女,被逼得自杀,其它证明确有此事的婢女,也全都翻供。而最后审理出来的结果就是,高澄是被诬陷的,所谓高澄与自己小妈私通,那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

高欢非常高兴,就立即召来娄氏和高澄。娄昭君远远望见高欢,一步一叩头,高澄也边走边拜,父子夫妻相对而哭,和好如初。

高欢还设酒宴欢庆,并对司马子如说道:“成全我们父子关系的人,就是司马子如啊!”至于高澄、娄氏对司马子如的感激之情,就更不用多说。



但是,高澄好色的贼心,却死不悔改。后来,高澄又看大臣高仲密美丽的妻子李氏,一见面就扑上去乱扯衣带想要强奸。李氏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仲密哭诉。恰值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惊惧气恼之下,一到任上就带着全家老小向宇文泰投降。

高仲密出逃,是一件影响非常重大的事件。因为在高仲密出逃后,西魏宇文泰亲自率军接应高仲密,而高欢也亲自率军出征。

于是东魏、西魏展开了一次空前惨烈的大会战,史称“邙山大战”。这次会战有多惨烈,我们可以通过两件事看出来。第一件事:宇文泰差点让东魏将领彭乐杀死。第二件事:高欢更是接连死里逃生。

在这场大战中,高仲密虽然成功被宇文泰接走,但他的妻子李氏则被高欢的大军给俘虏回来,还被送回都城关在牢房里。高澄听说后,便身着盛装,前往监牢探视,特意问道:“你现在愿不愿意顺从我?”李氏无奈,只好跟从高澄做了小妾。后来,据说这位李氏给高澄生下一个非常出名的儿子,叫做兰陵王高长恭。


我是赵帅锅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骗子千千万,唯独此人有能耐。一个小人物行骗技术造诣登峰造极,靠着一个个谎言,走上了“人生巅峰”。

一、

此人名叫李万铭,生于1927年,逝世于1991年,一生的经历颇为传奇,能将骗术贯穿于一生,也是蛮不容易的。

李万铭接受过些许教育,写得一手好书法,尤其擅长字迹模仿。在那个文化普及率不高的时代,这些技能都成了他日后行骗的优势。

李万铭这人颇有一些眼光和胆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主动参军,加入国军编制之中。



大家可不要误会了,他参军可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觉得乱世之中,有军人背景才方便火中取栗。

不过,他第一次出手就马失前蹄,解放战争中,他随部队开拔到沈阳。此时的李万铭,因为肚子里有些墨水,被征调为文书。

在这期间,他盯上了队伍里的退伍费,通过伪造证件冒领了大量的费用。然而此时的他,骗术还未形成火候,不久就东窗事发,关进了监牢。

幸好有一军官觉得他有才学,犯不着因为这点事儿埋没了人才。在他的周旋之下,李万铭走出了大牢,还因为“有文化”,被调进了南京陆军医院。

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啊,没事儿还是得多读书。

二、

时间到了1949年,经过历练,通过不断的自我升级。此时的李万铭,已经点满了骗术技能,正式开启了他传奇的行骗生涯。


李万铭伪造证件,将自己打扮成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和之前的国军从军生涯,彻底说了拜拜,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的眼光确实看得很长远,而且还拥有一定的政治智慧。

李万铭以南京中央大学学生的身份,考进了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此后,他在行骗中多次使用这块金字招牌。

1949年10月,毕业以后的他,分配的地方比较偏远。

于是就故伎重演,私刻公章、伪造文件(在他的行骗生涯中,这两点经常被反复使用),堂而皇之的混进了常州市政府,当了一名科员。

如果他就此打住,或许还能混个科级干部退休。然而他看不起科员这么个小职位,才一个星期,心里就蠢蠢欲动,又开始故伎重演,伪造资料。将自己的身份伪造成“二野军政大学的党员教育科长”,因为参加淮海战役负伤致残。



他拿着自己伪造的资料到苏南公署,要求以“伤残军人”的身份享受科级待遇。

本来一开始事情很顺利,但是,在交接的过程中还是被工作人员看出了纰漏,李万铭这回跌了个大跟头,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三、

时间到了1951年元月,李万铭因为生病获得假释。

假释期间,他非但不悔改,反而对自己的过往进行总结,认为自己应该从里到外的进行包装。从着装到言谈举止,他就像一个演员一样,扮演者一个有贡献的高级军官。

他经常拄着拐杖,穿着旧军大衣,在街坊邻居中窜来窜去。态度还显得很和蔼,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股老军人范,人们还真以为他是个受伤退伍的老革命。

没安静多会儿,他又开始了折腾。私刻了二野军政大学的公章,又伪造了一封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在信中,他把自己包装成二野军政大学军政科的副科长,并且还是一位伤残军人。


具体过程也不清楚,反正最终的结果,他被安排到民政科工作,并且获得了革命军人残废证和人民功臣奖章。

我发现这家伙行骗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屡屡拿出“二野军政大学”这个金字招牌;第二,是伪造信件和公章。靠这两点,虽然中途也有过失手,但还是如鱼得水。

在民政科待了没多久,他又蠢蠢欲动,真的怀疑他是不是行骗上瘾啊!



四、

李万铭借单位送他去西北农学院学习的时候,又拿出“二野军政大学”这个金字招牌,所不同的是,这回是二野军政大学的组织部,给西北农学院的一份“军事调令”。

调令里面说的就很夸张了,我也不得不佩服李万铭哪来的勇气。

“任命李万铭同志为某军某师某团参谋长,请速赴中南局报道。”

毫无意外,所谓的“调令”也是他自导自演。

在1952年2月的时候,凭借这份伪造的“调令”,李万铭来到武汉。

在工作的对接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也就是档案是自带对接,而不是公对公。

这个漏洞让李万铭钻了一个很大的空子,他又伪造了如下一些履历:


1936年参加红军,曾任职359旅连长、营长、志愿军参谋长,获得过“战斗英雄”、“模范党员”称号。

凭借这些“光辉的履历”,他最终进入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同年4月,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李万铭也是其中成员之一。

这一次的访苏之旅,更是为他日后的表演如虎添翼。

1953年,此时的李万铭,翻开他的档案一看,各种让人羡慕的光荣历史,特别是还有访问苏联的经历。凭借这些履历,李万铭被调到北京农林部工作,当上了处级干部。

如果他就此收手,夹起尾巴低调做人,或许也还能混个好的结局。可惜啊可惜,人的贪欲一旦被打开,就如滔天洪水一样淹没自己。



五、

成也骗术,败也骗术。

李万铭最后一次行骗是在1954年,这一次行骗就是茅坑里点灯——找屎(死)。

1954年年底,李万铭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当,偏偏想去兰州走一趟,为了此次的公费报销。他找了一个名头,称兰州某军司令员邀他到兰州商讨重要事务,并且伪造了亲笔信。

农林部听得此消息,不敢怠慢。随即给他买好机票,李万铭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他在西安转机的途中,当地官员接待了他,在接见会谈中,李万铭大肆吹嘘他在二野军政大学学习的经历,并且说此次到兰州或许将担任要职。

恰好,当时西安省委书记张德生在场。张德生曾在二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也该李万铭倒霉了,当时的张德生同时还兼任兰州军区的政委。

在李万铭信口开河的时候,张德生就听出了很多的漏洞。觉得此人很有问题,于是展开调查,终于将李万铭翻了个底朝天。

1955年1月,李万铭被逮捕。


六、

开始认为他的背景很深厚,很有可能有国外势力。然而经过一年多细致的调查,发现李万铭只是一个纯粹的骗子,没有任何野心和抱负。他行骗的目的单纯就是吃喝玩乐,并满足个人虚荣心。


1956年8月30日。李万铭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狱中约谈了李万铭,根据他的传奇经历写了一部话剧《西望长安》,葛优后来在《西望长安》这部话剧中扮演过李万铭。


贱议你读史


南北朝北齐灭亡以后,皇太后带着皇后开了家青楼!

如此狗血的剧情,就连最低俗的猎奇小说都不敢写,可是,这种事情就真真地发生了!更狗血的是,这家“皇后青楼”开业之后,生意非常火爆!开这家青楼的皇太后,正是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以及儿媳妇穆黄花(北齐后主高纬的第三位皇后)。

要说北齐一朝六帝,个个儿都是奇葩——

文宣帝高洋娶了个青楼女子为妃,还常常赤果着身体在都城大街上奔跑;孝昭帝高演奸杀兄嫂(高洋的皇后);高演死后,其弟弟高湛继位, 是为武成帝,这货登基之后,也是不学一点儿好,将其皇嫂(高演的皇后)奸污。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高湛如此,高湛的老婆孩子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北齐书》记载:

“武成宠幸和士开。每与后握槊,因此与后奸通。自武成崩后,数出诣佛寺,又与沙门昙献通。”

翻译过来就是:当年高湛还活着的时候,十分宠幸和士开,宠幸到什么程度呢?有事没事儿就让他去跟胡皇后握槊,后来,握着握着,俩人就“握”到一个被窝了。武成帝高湛死后,胡皇后成了胡太后,更加胡作非为,甚至跑到寺庙,同和尚昙献私通。

通常,年轻的皇后一旦成为皇太后,极容易扰乱后宫。皇后在皇帝还没死的情况下,很少有敢乱来的,这要是被抓着,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可是,胡皇后绝非常人,她就敢在皇帝高湛还活着的时候,与大臣私通。

高湛死后,又在儿子齐后主高纬的眼皮子底下,找了数百名和尚进宫供她“享用”,用的还是高湛生前最爱的“御床”。

有一次,胡太后正和昙献玩儿的开心,远远地看见后主高纬走来,胡太后指着高纬当着他的面说:“你看,这是咱儿子。”

高纬好歹也是一国之君,能受这种屈辱?

于是,下令将昙献拉出去砍了,胡太后也被软禁起来。

公元577年,北齐灭亡,后主高纬被俘虏(后来找借口被处死),北齐的一众后妃被带到北周的首都长安。

须知,此时的胡太后年不过40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

北齐的灭亡,对高纬来说是亡了;对胡太后来说,可能也就是换个地方被关起来。高纬死后,北齐后妃再也没有被关起来的价值了,就被驱散出来。

古人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这些落难的女人一旦脱离男人,生存就成了问题。

她们中有些年轻漂亮点的妃子,直接被北周的一些贵族选中,买到家里做妾室;有的则被卖做奴婢。唯独胡太后和穆皇后二人,因为之前地位太过崇高,无人敢买,只好流落街头乞讨。

享惯了清福的人,怎堪忍受乞讨?

还没讨几天饭,胡太后就想起了“歪点子”——联合穆皇后、及其他北齐妃子,在北周首都长安城里,开了一家青楼。

长安城里的有钱人,虽然不敢明着娶“前朝皇后”,不代表他们不敢逛太后开的青楼。要知道,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帝之外,又有几个男人能享受的起?

因此,胡太后开的青楼,生意异常兴隆,而胡太后和穆黄花两人也是乐得其中。胡太后甚至对穆黄花说:

“为后不如为娼,更有乐趣!”

狗血至此,真真是北齐六帝都拍马难及呀!


记者李满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手下:老大,这母女三人你喜欢哪个?杜月笙: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全都要

民国时期的上海,可谓是枭雄辈出。善打的张啸林,贪财的黄金荣,以及最会做人的杜月笙,可谓是上海最牛逼的三大人物了。而这三人中,又数杜月笙最为传奇,势力最大!在上海,杜月笙被称为“上海皇帝”,就足以表明此人是多么地牛逼!所以,在上海,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只要是他想要得到的人,那是没有搞不到手的。

杜月笙这人有个最大的爱好,那便是听戏。有一天,他的老大哥黄金荣的戏院里面来了几个唱戏的名角,她们便是母亲姚兰英,姐姐姚玉兰,妹妹姚玉英。这三人不仅唱戏唱的好,而且长相那是个个赛天仙。老流氓杜月笙在第一次见到这母女三人的时候,便深深地被她们折服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得到她们。

为了更好地接近这三个人,杜月笙主动为她们三人提供住的地方,说实话,这母女也不敢反抗啊,要是拒绝的话就是不给老杜面子,不给他面子,以后在上海那还怎么混,混不下去也就算了,没准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所以,她们只能答应了。

一天晚上,老杜便乘着车来到了她们住的地方。母亲姚兰英,非常地成熟性感,再加上单身已久,杜月笙很顺利便将其拿下。而姚玉兰与姚玉英, 几乎完全不敢反抗,因为杜月笙流氓头子的名声太大了,杜月笙也是很容易便得到了她们。

在这三个女人中,老杜最喜欢的还是姚玉兰,后来便和黄金荣打了声招呼,将她娶走做姨太太去了。

渣无极限徐志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估计上过学的都会背诵。感叹于此人流畅的才华,可是在私生活方面,徐志摩确是从头渣到脚。

有才华的人也会十分在乎自己的另一半的颜值吗,这是当然的 。徐志摩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也是如此。徐志摩与原配妻子张幼仪的婚姻,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徐志摩却非常嫌弃张幼仪,认为张幼仪长的很丑,同时很土,完全配不上自己。不过嘛,徐志摩没有像郭沫若一样,在结婚当晚就抛下了妻子。于是,没过多久,张幼仪便怀孕了,给徐志摩生下了一个儿子。

即便有了儿子,徐志摩还是不喜欢张幼仪,认为张幼仪配不上自己。于是,他便前往美国了。在美国,他遇到了林徽因,一个符合他择偶标准的女人。徐志摩非常不厚道,他知道林徽因与梁思成有婚约,还是拼命追求林徽因,让林徽因选择自己,但当时,徐志摩还没有离婚呢!

张幼仪是一个挺传统的女人,面对自己丈夫的抛弃,她内心想着的竟然是挽回!于是,她便去找徐志摩。徐志摩在英国的时候,又让张幼仪怀孕了,可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便决定让她打掉这个孩子。张幼仪说,人家都说打孩子可能会死人的,徐志摩,人们还说坐火车会死人呢,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徐聊


扮猪吃虎是当今小说和影视剧中不可缺少的狗血桥段,每次装逼成功,都会给读者和观众带来无尽的舒爽。拥有主角光环的主角们自然不必担心演砸了怎么办,可现实中,真的会有那么多配角陪着您演出么?扮猪吃虎如果没有成功,那就是装逼不成反被X了。

清朝光绪年间,就发生过这么一起装逼不成的闹剧。

话说当时武昌有位湖北籍的候补官员想将他在金水闸的公馆出租,正巧碰到了主仆二人租住。那老仆人约五十上下,白面无须,说话尖嗓子,有些不男不女。而主人只有三十出头,长得是俊秀倜傥,气度不凡,一看就是贵家公子。主仆二人说的一口纯正的北京官话,一看就是京里来的。

后补官员暗忖这二位定是身份不凡,说不得自己的机缘就在这里,于是好生安顿,私下观察这二位言行,准备寻找机会套套近乎。

没想到接下来的事超出了预料。这主仆二人进了公馆之后,主人每日在家吟诗作文,用度颇为奢华。而仆人每日进献饮食必大礼跪拜,口称“圣上”,而自称奴才。

这可吓到了这位等着补缺的官员,没想到自己的小庙还来了尊大神。细看之下,发现那年轻主人用的餐具都是镂金的五爪金龙,不时抚弄的一方玉印,也镌写着“御玺之宝”四个篆字。为了确定二人身份,后补官派人接近那位老仆人,趁机邀请对方去澡堂子洗澡,查验之下发现对方果然是宫中内侍。这时有人拿出了光绪帝的照片来看,发现果然很像。有在京中做过官,见过皇帝真容的也说这就是光绪皇帝。

于是皇帝驾临武昌的消息不胫而走,公馆每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来人往往大礼参拜,口称面圣。而带来的无数珍宝银钱,主仆二人照单全收,无比坦然。

没几天这事传到了江夏知县陈树屏的耳朵里,这位自然不敢怠慢,马上前往金水闸公馆“请安”。询问圣上“幸临何为”。“皇上”答曰:“见张之洞方可透露。”陈树平怕耽误"圣上"的大事,于是赶紧写信给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张之洞毕竟为官多年,比较稳重。他一边请京中同僚确认皇帝在不在,一边派手下到武昌查看事情真伪。那时已经有电报,京中回信说皇帝一直在北京,从未离开,让张之洞彻查此事,平息谣言。

张之洞马上下令逮捕二人,亲自审问。开始二人百般狡辩,不肯招认。后来用了大刑,才得知真相。原来这“假皇帝”名叫崇福,是宫中的戏子,因为常在宫中,了解宫中礼仪。而同行的太监是真的,担任的是看守库房的差使。因为平日监守自盗,畏罪潜逃。当时的清廷已经日薄西山,常有人冒充王官贵族招摇撞骗。这二人合计不妨干个大的,于是直接冒充皇帝。所用的御用物品都是从库里偷得。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张之洞下令将二人斩首。

事情记载在刘成禺所著《世载堂杂忆》中,刘成禺和当时的江夏知县陈树屏有师徒之名,所以记载的非常详实。

这件事儿也成了装逼不成的典型。但胖子读到了这个故事总有些疑问。一是冒充皇帝的这两位到武昌后大吃大喝,说明手中是有钱的,至少从宫中府库没少偷。他们有没有必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再次作案。二是文中提及假皇帝把弄的是皇帝是“私印”,印章这种在古代代表权力的物品管理存放十分严格,至少不会和碗筷、被等常用生活用品放在一起,守库太监是怎么偷到印章的。三是当县令询问假皇帝来这做什么时,假皇帝说自己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是肯定见过皇帝的,只要见到张之洞,这两位马上就会被戳穿。见张之洞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胖子认为,真相可能是这“假皇帝”是真皇帝派来的。因为当时戊戌变法刚刚失败,慈禧发动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光绪帝很可能在外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于是就找到了偏向改革维新的张之洞头上。这样就能合理的解释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当然这只是猜测,并无史实根据。但清朝这场想要扮老虎吃猪的狗血闹剧,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胖哥侃历史


常言道:“人生如戏”,不仅仅在艺术作品中有狗血剧情的存在,其实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



拦路的猴子

当时日寇大举入侵中国,最开始由于物资和武器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就在这时,八路军却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依仗的便是让日本人头疼万分的游击战术。选在四川的蒋介石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惊讶,开始让人学习演练游击战术的作战方式。


当时四川峨眉山山势陡峭,异常复杂,蒋介石便将峨眉山定为训练基地,并亲自前往观摩研究。这一日,蒋介石依然如故,前往视察,结果却在中途遇见了一群不速之客。

蒋介石与老和尚

一行人行进途中被一群猴子拦住了去路,手下人以为猴子是要讨吃的,便取出随身携带的果品等物去喂这群猴子,并进行驱赶,结果这些猴子无动于衷,自顾自的嘻笑打闹,明摆着不让众人过去。



正当众人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蒋介石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却让狗子们四散而归,原来蒋介石因为天热取下了头上的帽子。猴子们为何看到蒋介石取下帽子就四散而逃,原来这些猴子一直都是峨眉山上的老和尚所喂,比较听和尚的话,而蒋介石摘下帽子露出光头后,猴子们以为是老和尚来了,才四散而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