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乱世三国,军人不得善终本是常事,很多名将最后都只能迎来马革裹尸的下场,如孙坚、夏侯渊、张颌、典韦、华雄、文丑等,不过这些名将虽然战死,却不算窝囊,更不算枉死,相比之下,蜀汉的魏延才是三国时期死得最冤枉的名将。

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魏延无疑是蜀汉最优秀的大将之一,可谓智勇双全,其综合能力,唯有姜维和关羽堪与之相提并论,五虎上将其余四将皆不如他,马岱、廖化之流,更是远不及之。

魏延对蜀汉立国有汗马功劳,早期他率部随刘备入蜀作战,数有战功,他曾与黄忠一起平定广汉郡,又随刘备攻克雒城,最后与诸葛亮、张飞等人合围成都,刘备自称汉中王后,魏延被委任为汉中太守,直至刘备称帝,汉中一直固若金汤,曹魏毫无机会。就对蜀汉建立的贡献而言,魏延仅次于五虎上将。

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政,五次北伐魏延都有参与,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献子午谷奇计,但诸葛亮不用,后来马谡失守街亭,赵云被曹真打退,高翔被郭淮攻破,魏延也被张郃堵在山谷之中,进退两难,只好退兵。

第三次北伐时,蜀汉先取得武都、阴平二郡,随后驻扎汉中展开防守战,曹魏三路大军来攻,两路因大雨退还,最后三路大军受诏撤退,其间,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途中遭遇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魏延大破之,诸葛亮最终取得了防守反击的胜利。

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再战祁山,与司马懿对峙一段时间后撤回卤城,其间,司马懿正面从北面进攻,又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则使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败退祁山堡,张郃得知后也立刻撤军返回上邽。

第五次北伐时,魏延被任为前锋,诸葛亮病危,交代后事时,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先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等秘不发丧,又让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当时甚为自负,认为丞相虽然去世了,但还有我魏延在,怎能因一人之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又说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为其断后呢?

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随后杨仪和姜维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不敢进攻,魏延当时愤愤不平,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并烧绝走过的阁道,当时杨仪和魏延都上表后主互相说对方谋反,刘禅问董允和蒋琬,董蒋二人都保杨仪而疑魏延。

按陈寿《三国志》的说法,魏延先行占据南谷口,杨仪命王平前去抵御魏延,当时王平阵前大骂,说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魏延的军队都认为错在魏延,于是不听魏延命令,各自鸟兽散,魏延带着儿子等数人逃往汉中,被杨仪派来的马岱率部追杀而死,最后魏家三族均被杨仪诛灭。

但也有人不同意陈寿《三国志》关于魏延之死的描述,比如裴松之在其所注解批改的三国志中,就引《魏略》所记,认为诸葛亮临终托付兵权给魏延,但杨仪担心魏延趁机相害,所以就造谣说魏延要投魏,并发兵攻之,而魏延被诬陷后恐清白难雪,不愿与之交战,乃至最后被追杀。

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不论是魏延不服杨仪被杀,还是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魏延,从魏延当时的处境与经过看,他明显是被杨仪等人冤枉的,一来他并无投敌的动机,二来他也无造反自立的念想,自始至终都无竖起反旗。

但令人心寒的是,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几乎没有人帮魏延说话,先是前线的费祎配合杨仪诬陷魏延谋反,然后朝中的董允和蒋琬也都不信魏延,造成这种局面,或是担心诸葛亮死后无人能制魏延,或是魏延性自矜高,不合于群最后群起攻之。

魏延死后,蜀汉虽还有姜维,但姜维当时太年轻,又是降将,很难得到蜀汉上下的信任,一时间蜀汉后继无人,败局已不可挽回。

关于魏延被冤死,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三国最冤的名将,大将之才难得,却因孤傲被小人陷害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