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和未来充满期望时,他便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年轻是的蒋介石

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溪口镇,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

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遇到人生的第一个贵人。

1906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并加入同盟会,同年经陈其美引荐,认识革命领袖孙中山。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第一时间回到国内,并且领导了军事行动: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攻占浙江巡抚衙门。任务完成后,蒋介石回到上海复命,当时陈其美也光复了上海,并被推举为上海都督。蒋介石归来之后,陈其美当即就把他封为上海沪军第五团团长。这,成为蒋介石政治生涯的起点。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早期穿军装的蒋介石

年轻时代的蒋介石思想激进,性格桀骜不驯、不合群、胆大心细、做事果断、辛辣。社交广泛,一面游走于十里洋场,灯红酒绿;一面经营证券,想出人头地。证券交易失败后因巨额债务压力而通过老乡虞洽卿的推荐,结交青帮大佬黄金荣。一面执迷于学习王阳明、曾国藩的“心学”的魅力,一面又崇尚革命新思想,同时又对十月革命所带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充满好奇。

当你面对不同信仰、不同主张时,你若置身其中,你就会在决断或选择中纠结;当一个充满权利、欲望的人,得不权利时,有人选择疯狂,有人选择隐忍,有人选择以进为退。。。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早期蒋介石照片

国民党一大,可以说是国民党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为什么颇有“建树”的蒋介石连一个代表都没有当选?

那是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由于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握手言和。而蒋介石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只不过,他并不是会议正式代表,只是会议的列席人员。那一年,蒋介石37岁,已经老大不小了。他21岁跟着孙中山闹革命,如今16年过去,蒋介石还没混出个人样来。作为一个大龄国民党员,蒋介石居然连国民党一大代表都没有当上。而当时的毛主席年仅31岁,不但是国民党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且赫然坐在前排,非常醒目的位置。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参加革命以来,蒋介石可谓“冲锋陷阵”:亲率突击队百余人杀入闽浙总督衙门,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攻打江南制造局,立下不少功劳。但是,出身浙江奉化的他,始终不能混进孙中山为核心的“粤人”圈子。究其原因,一不顺心如意就会“撂挑子,走人”和善变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

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二十四人,候补中央委员十七人中见不到蒋介石的名字。党内地位如此之低,这叫蒋介石心中不乐,一气之下,于1924年2月21日留书请辞,“怫然而行”。

当蒋介石带着妻子陈洁如来到上海西藏路张静江公馆时,张静江显得非常讶异。他不解地问道“介石,中山先生器重你,委托你办军校,也就是将本党之命脉交由你,责任重大,你理应尽力才是,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上海?”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1924年1月20号,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当时各省代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各省国民党党部推选,另外一部分是孙中山先生亲自指派;本次大会共有165名代表。蒋介石所属的浙江省国民党部推荐了那些人呢?戴任、胡公冕、宣中华,没有蒋介石;中山先生亲自指定的是:杭辛斋、沈定一、戴传贤;也没有蒋介石。

这就意味着蒋介石仅能以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在一大上出现。大会的第四天,蒋介石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开心了短暂的瞬间就得知廖仲恺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党代表。

1月30日国民党一大闭幕,选出了新的24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7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这些委员中不仅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国民党元老的名字,还有李大钊、林伯渠、张国焘等共产党员;就是没有蒋介石。蒋介石在党内地位如此之低可见一斑!蒋介石的郁郁寡欢可想而知。蒋介石一面“以退为进”,一面仔细分析当前局势伺机而动。那么又是什么促使他走向国民党的权利核心呢?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一 永丰舰事件

1922年,在孙中山屡遭挫折的革命生涯中,又一次出现大的跌落。“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拥兵谋权的陈炯明于6月16日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一颗接一颗的炮弹飞向孙中山的住地。

由于形势危急,孙中山要怀有身孕的夫人宋庆龄先行撤离,但宋庆龄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坚持留下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让孙中山先行离开。于是孙中山在数名卫士的护送之下离开总统府,突出重围,登上了停在珠江上的宝璧舰,次日转登永丰舰,指挥海军各舰炮击叛军,随后一面电令北伐军回师平叛,一面发电报急召远在千里之外的蒋介石:“事紧急,盼速来”。同时汪精卫也在上海致电蒋介石,告以“惊悉粤变,犹幸总理无恙”。

蒋介石在接到孙中山和汪精卫的电报以后,当即决定前往广州帮助孙中山脱落险境。早在此之前,蒋介石为了保护孙中山,使其免受陈炯明的伤害,多次提醒孙中山留意陈炯明的奸诈本性,他曾对孙说:“我看陈炯明像《三国》中的魏延,脑袋里有根反骨。”他力劝孙中山以大总统身份发布命令,削减陈氏正在扩张中的势力,甚至撤销其职务,以防其叛乱。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孙中山地位的维护,另一方面也是蒋介石与陈炯明两人之间的较量。但当时蒋介石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孙中山足够的重视。

29日蒋介石抵达广州。然后潜行穿越叛军严密的封锁线,抵达永丰舰,晋见孙中山。此时,孙中山身边的人已所剩无几,叛军四面包围,处境极其险恶。蒋介石冒险到来,孙中山自然十分高兴,同时也感动无比。他说:“蒋君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随即授予蒋海上指挥全权。

陈炯明听闻蒋介石登上永丰舰后,面色发青,说道:“他在先生身边,必定出很多鬼主意。”

蒋介石确实并非浪得虚名,自他统兵应险以后,情势发生了逆转。针对陈炯明分化瓦解海军舰艇,并以炮火威胁永丰舰的诡计,蒋协助孙中山率舰队移泊长洲要塞背后的新造河面,随后因长洲要塞失守,决定率舰进驻白鹅潭。7月10日,永丰、楚豫、豫章等舰攻击车歪炮台,冲过叛军的炮火封锁,如期到达白鹅潭。一路上蒋介石陪伴孙中山站立在舵楼中,协助孙中山指挥舰队作战。当永丰舰被炮火击伤时,蒋介石劝说孙中山返回船舱休息,自己指挥战舰继续前进。

舰队停泊白鹅潭期间,由于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形势又紧张,蒋介石为鼓舞士气,与水手们一起擦洗甲板,晚上睡在甲板上担任警卫。当舰上食物短缺时,蒋介石又冒险上岸采购。对此,孙中山曾非常担心地予以劝止:“我很感激你为我这样做,但是今后我不许你再冒险采购食物。你是最重要的干事,万一我遭到不幸,今后革命大业要你担当的,你的责任太大了。”

由于北伐军回师平叛受阻,而陈军又企图用施放水雷的办法谋杀孙中山,孙中山和舰队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于是8月9日,孙中山听取蒋介石的建议,决定即离广州,暂作躲避,调养休整后再作打算。

从1922年6月29日至8月9日,蒋介石在永丰舰上陪伴孙中山度过了最难熬的42天。这让孙中山相信,坚定不移支持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

蒋介石颇有心计,不仅让人拍下了自己与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的合影,而且事后还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的书。孙中山为该书作序,对蒋介石在这次事变中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称:“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这也就成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崭露头角的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本。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二 筹备黄埔军校

1923年1月《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正式确立。从此,孙中山便决定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的苏维埃组织、军队和教育的组织,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军官学校,组织训练一支完全受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为此,他派遣了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访问。

蒋一行着重参观了苏联各种军事院校,考察了红军组织、训练及装备,且有幸会见了苏联红军各级领导,双方商谈了中苏进行军事合作的问题。

苏俄之行,对蒋介石以后建设国民党军队多有启发。他说:“我有一个志愿——就是希望我毕生能够办一个军事学校,照我的理想来训练一般有志的青年。”的确,后来他把从苏联学来的军事教育经验都运用到黄埔军校上了。

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设立陆军军官学校一案付诸实施。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李济深、沈应时等7人为委员。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何应钦、蒋介石、廖仲恺和孙中山

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国民党人必须面对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谁是总理的接班人?

问题的核心是,孙中山生前既没有指定接班人,也没有如清帝一样留下“立储遗诏”。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场夺嫡之争。但此时党内无人会想到,仅仅一年后,“党内后进”蒋介石将成为最后的接班人。用王奇生先生的说法是,可能蒋介石自己也没想到。

想不到是正常的。在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最有希望角逐接班人的无非就是胡汉民和汪精卫,党内排位最靠前的两位大佬。胡汪之后,排名在蒋介石之上的至少还有廖仲恺和时任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蒋介石此时充其量只是党内的第五号人物。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当时蒋正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攻克五华、兴宁后,3月22日遥祭孙中山,誓言:“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一般认为国民党汪精卫将继续领导国民党,不过蒋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使他击退汪精卫,取得国民党的主导权。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性格自大、孤傲、不合群,是怎样走向权利巅峰?

四 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是一个到今天来看都没有完全清理、梳理得非常清楚的事件。 “中山舰事件”大致的脉络是这样。

1925年8月,廖仲恺被刺,是个意外事件,令蒋介石一石三鸟。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是个人为事件,是蒋介石一手炮制的事件,又是一石三鸟。

中山舰因孙中山先生扬名,与伟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孙中山一生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历尽坎坷,矢志不渝。中山舰一路追随孙中山,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冲锋在前、屡建奇功。然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却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中山舰事件”。

第二次东征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逐渐壮大起来,蒋介石认为,这时横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就只有中国共产党和被苏俄顾问扶植、号称国民党左派政治领导人的汪精卫。于是他独霸一方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过后,蒋介石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时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有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重要职务。从军事方面说,蒋介石比汪精卫强,拥有汪精卫所不具有的军事地位和实力;从政治方面说,蒋介石比李济深、程潜等人强,享有李、程所不具有的政治地位和影响。从而走向权力的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