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老人家藏“尚方寶劍”,自稱是崇禎後代專家:文物必須上交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隨著李自成攻入北京,這位皇帝用一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此同時,國祚276年的明朝也宣佈滅亡。崇禎死後,朱氏皇族之人慘遭無情的屠殺,以至於崇禎一脈“絕後”,但經過三百多年後,一位貴州老人家藏“尚方寶劍”,卻自稱是崇禎後代,這難道是真的嗎?

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北京,看到大勢已去的崇禎皇帝為自己安排好了“後事”,他把三個兒子召入宮中,吩咐太監把他們送往外戚家躲藏,之後逼死了皇后。

貴州老人家藏“尚方寶劍”,自稱是崇禎後代專家:文物必須上交

《明史》記載: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後曰:“大事去矣。”後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乃撫太子、二王慟哭,遣之出宮。帝令後自裁。後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雲“皇后領旨”。後遂先帝崩。

之後崇禎又逼貴妃一干人等自盡,又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女兒,雖然有一個未死,但卻失去一臂,也就是後來的長平公主。最後崇禎把自己吊死在了煤山,留下了“國君死社稷”一說。崇禎看似為自己留下了“香火”,但幾個兒子卻只能隱姓埋名於世。

後來被李自成發現的太子朱慈烺,得到了李自成的善待,而朱慈烺請求李自成“不可驚我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殺戮我百姓”,並指現在投降的官員是不忠不義,應盡殺之。

貴州老人家藏“尚方寶劍”,自稱是崇禎後代專家:文物必須上交

只可惜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應該是九死一生了。而另外兩個兒子在面對“屠朱”的殘忍時局時,只能繼續隱忍苟活,最後生死不明。

直到清朝建立,對明室不斷的打壓與收復,最後完成了江山的統一,朱氏皇族也似乎消失於這個世上而被人遺忘。

時隔三百多年後,一位名叫鄒代清的貴州老人,自稱是崇禎的後代,他的出現讓歷史專家感到不解,大家都知道明朝是朱氏的天下,那麼“鄒”姓又做如何的解釋呢?

據老人說明,自己是崇禎第四子朱慈炤的後代,當時流亡在外的朱慈炤為了避開清兵的追捕而被迫改名為“鄒啟貴”,而他自己則是“鄒啟貴”的第十一代後裔。

貴州老人家藏“尚方寶劍”,自稱是崇禎後代專家:文物必須上交

而在清朝官修的《明史》中記載:“永王慈炤,莊烈帝第四子。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賊陷京師,不知所終。”

因此,使鄒代清的話有了幾分的可信度。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是“鄒啟貴”的後裔,鄒代清老人帶著專家去看“鄒啟貴”的墓地,而在墓地的旁邊竟然還有另一座墳墓,碑身上刻著“太監趙恩公之墓”,能有太監陪伴在側,更增加了“鄒啟貴”身份的真實性。

之後鄒代清所拿出的幾樣有力物證,讓專家們吃驚不已,這幾個物證分別是家譜、尚方寶劍、玉印和玉扳指。

經過專家的仔細甄別和驗證,確定這些物證都是明朝皇室之物,尤其家譜中更是詳細記載了朱氏族人的子嗣傳承,最終承認了鄒代清是崇禎的後裔。

貴州老人家藏“尚方寶劍”,自稱是崇禎後代專家:文物必須上交

面對尚方寶劍這樣的稀罕物件,尤其是崇禎皇帝這樣極具紀念性意義的文物,專家表示“文物必須上交”,但鄒代清聽到專家的態度後,自己表示很猶豫。

尚方寶劍確實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但也是自己的家傳之寶,總不能因為是文物自己就要上交。而專家則表示,文物在個人手裡得不到妥善的保管,很容易受到損壞,由國家保管則會延長其收藏價值,並且對歷史也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對此鄒代清老人一直沒有做出明確的回應,於公他需要上交給國家,於私這是自家的東西。面對這樣糾結的事情,不知道朋友們會有如何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