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豪格争位,为啥多尔衮后来成为辅政大臣,豪格去哪了?

冰冻冰冻zz


在多尔衮和豪格的争位之后,多尔衮成了辅政大臣,豪格则被多尔衮诬陷入狱,随后病死在了监狱中。


海兰珠深受皇太极的宠爱。崇德元年(1636年),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宸妃,位居四妃之首。海兰珠的姑姑哲哲封为皇后,比海兰珠早进宫多年的妹妹孝庄还排在海兰珠的后面。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是皇八子,皇太极高兴之际,大赦天下:


(皇太极)


关雎宫宸妃诞生皇子。集文武群臣於笃恭殿、颁诏大赦。制曰: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大赦于国中。

可惜这个孩子才7个月,还没有序齿,就夭折了。四年后,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仅三十三,谥号"敏惠恭和元妃"。在外指挥战斗的皇太极策马连夜返回,而海兰珠已经香消玉损,皇太极伤心得五脏俱焚,经常哭晕。

上闻妃薨,恸悼。卯刻,驾抵盛京,入关雎宫。至宸妃柩前,悲涕不止。诸王及内大臣劝上节哀。


(多尔衮)


海兰珠逝世两年后,悲伤过度的51岁皇太极,在位17年后驾鹤西去。皇太极死得非常突然,没有留下遗言。顿时,皇位之争如同箭在弦上,整个朝廷剑拔弩张。


豪格在当时稍稍占有优势,因为长子继位已经渐入人心,而他又有正黄、镶黄、正蓝旗三旗大臣的支持。特别是元老索尼坚决支持豪格:


先帝有皇子在,即位者必从皇子中选出,不能立他人。


而皇太极的两个弟弟阿济格、多铎为代表的两白旗则支持多尔衮。在经过了十几天的讨论之后,豪格渐渐占据了更大的优势。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支持豪格继位。但是由于豪格的故作谦虚的辞让让多尔衮的支持者找到了可攻击的地方,于是双方据理力争,最后达成了妥协的意见,就是让6岁的福临登基。


虽然多尔衮这位叔叔比豪格还小三岁,但是心机比豪格要重太多。豪格心软,据说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是为了避免同室操戈而退出。但是多尔衮却成了实际上的赢家,他作为摄政王有绝对的权力,而豪格还是原来的身价,自然容易被人诟病。之后,多尔衮独揽大权,在辅佐幼帝顺治的过程中,俨然自己就是皇帝。


而大权在握的多尔衮怎会放过曾经的政敌豪格呢?而豪格也是非常看不惯多尔衮,在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中伤多尔衮罪名,豪格得到的惩罚是被削爵,后来得到了恢复。


(豪格)


可这只是多尔衮针对豪格采取打击的第一步,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豪格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并取得了胜利,在当年底,豪格消灭了张献忠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多尔衮凯旋回京。但是仅仅一个月后,豪格就被所诬陷,然后被削爵,接着被幽禁。四月,豪格就死于狱中,享年四十岁。


豪格的死,是多尔衮这位叔叔一手造成的,是政治的牺牲品。没有了豪格的羁绊,多尔衮更加恣意妄为,耀武扬威起来,仿佛他就是皇上,只是差一个仪式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多尔衮肯定要实现自己的皇帝梦。


可是,豪格死后两年,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在塞北狩猎途中坠马而亡,追封为“清成宗”。


多尔衮在掌握了大权后,迫害豪格致死。如果豪格足够硬气,或许历史会改写。


历史漫谈君


豪格生性柔弱,从帝位之争中就反映出来。数年以后,豫亲王多铎曾当面告诉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这句话说得很直露,“性柔”(性格软弱),是他错失皇位的主要原因,正因为他在关键时刻的“性柔”,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后来,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不再专注于豪格;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都反映出当时形势的细微变化。

关于豪格的死因,除了“卒于狱”,还有“自杀”或被多尔衮“谋杀”等不同版本。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提到:豪格凯旋回京,皇上派摄政王迎于永定门外。肃亲王按例先拜谒皇叔(多尔衮),不意幕中伏兵四起,乱刀齐下。肃亲王的太监王忠扑在豪格身上,与他同被剁为肉酱。装殓时血肉不能分,同敛一棺。后世肃王府用太监,只许用,不准打骂,因王忠同王殉难,且同葬一处。但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不大。豪格毕竟是太宗长子,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凯旋之日,却被摄政王部下不分青红皂白乱刀砍死。如果这样的话,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多尔衮,对皇上、诸王和天下臣民也不好交代,况且这也不符合多尔衮面对棘手问题时机敏灵活、缜密谨慎的一贯作风。


南宫论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而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两人是叔侄关系,豪格比多尔衮大三岁。两人在同一年都因战功被晋封为亲王,他们都是清初的功臣。

入关之前,清室皇位继承并非遵循“嫡长子继承”原则,也非皇帝生前指定,而是由诸王兄弟议立,推举最有能力的人继承。豪格与多尔衮便脱颖而出。

在皇太极生前,豪格与多尔衮的交集不多,主要是对外征战。皇太极驾崩后,两人为皇位反目成仇,最终豪格落败,获罪死于狱中,福晋被多尔衮所纳。

多尔衮为何能成为辅政大臣?

要回答此问题,就必须得从皇位争夺说起。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驾崩,豪格与多尔衮成为最有实力的皇位争夺者。当时豪格已34岁,而多尔衮仅31岁。

当时的豪格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多尔衮兄弟手中则握着两白旗。而掌握两红旗的代善处于摇摆状态,掌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倾向于豪格即位。

多尔衮虽然战功卓著,能力更强,但豪格的支持者实力更强。以鳌拜和索尼为代表的的两黄旗率先发难,派兵包围宫门,索尼撂下狠话,表示支持豪格。

豪格当时觉得皇位已经唾手可得,便谦虚的说他“德薄福浅”,难以服众。恰在此时,多铎以自己名字出现在太祖遗诏中为由,提出不立多尔衮就立他。

多尔衮敏锐的反驳说,太祖遗诏中不光提到了你,还有豪格。豪格已自知难堪大任,诸王便不必强求。就这样,多尔衮在反驳多铎的同时,排除了豪格。

但两黄旗大臣岂能这样罢休?他们手持兵刃威胁多尔衮,必须要立先帝的子嗣,否则便会随先帝而去。这是赤裸裸的武力逼宫,八旗随时有分裂的危险。

看到局势骤变,代善以年老体衰为由离开,赌气的豪格也愤然离场。就在擦枪走火之际,多尔衮急忙提议,立六岁的皇子福临为帝,气氛才得以缓和。

为避免皇室走向分裂,最高会议决定采取折中的方法,由代表两白旗的多尔衮和代表豪格一方的济尔哈朗来辅政,等到福临成年之后,两人再归政于他。

济尔哈朗代表豪格出任第一辅政,背后四旗没有异议。多尔衮出任第二辅政,也稳住了两白旗及两兄弟。就这样,原本最被看好的豪格失去了即位机会。

随后福临即位,是为顺治皇帝。这时距皇太极驾崩仅一月有余,多尔衮突然代皇帝发布谕旨,命令济尔哈朗率军攻打锦州,接着又下旨封自己为摄政王。

之后多尔衮召集会议,重新调整诸王兄弟的职务。等济尔哈朗返回,多尔衮早已成为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而济尔哈朗则由第一辅政王变成了挂名辅政王。

豪格的最终去向与结局如何?

1644年,关内形势骤变,明王朝分崩离析。就在多尔衮率军入关的前夕,豪格因心中怨气而抱怨多尔衮,结果被正蓝旗何洛会告发,说豪格“图谋不轨”。

多尔衮趁机召集诸王大臣开会,豪格的心腹俄莫克图、杨善、伊成格、罗硕等人均被处死。诸王大臣在会上一致请杀豪格,当时多尔衮也处于两难之中。

最终在福临的哭诉之下,多尔衮才免去豪格死罪,削其爵位,废为庶人,他的七个牛录也尽被剥夺。多尔衮率军入关之时,豪格也受命在军中戴罪立功。

福临在紫禁城登基典礼之后,提及豪格的军功,多尔衮便恢复了其肃亲王称号。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被多尔衮任命为靖远大将军,征讨张献忠军。

两年后,豪格凯旋而归,多尔衮并没有给与重赏。同年,郑亲王济尔哈朗被人诬告,定为死罪,多尔衮将其免去死罪降为郡王。豪格的势力再次被削弱。

济尔哈朗的罪行涉及到豪格,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开会,指责豪格平乱不力,又屡次提拔罪人子弟。诸大臣拟议豪格死罪,多尔衮最终将其削爵后囚禁。

多尔衮的打击报复,致使豪格于1648年死于狱中,享年40岁。1651年,顺治亲政后处置多尔衮,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其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

1656年,豪格被追谥为肃武亲王,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一百二十二年后,乾隆下旨将豪格入太庙,爵位世袭罔替。

对于豪格的死因,主流观点认为是因激愤而猝死狱中。也有人说是多尔衮命令狱卒不断出言悔辱豪格,致使豪格愤怒绝食而死。但无论如何,豪格的死与多尔衮脱不了干系。


野史也是史


多尔衮和豪格的皇位之争最后的赢家是多尔衮,虽然最后即位的并不是二人之一,但是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也是赢得漂亮。俩人结下大仇,多尔衮自然不会放过豪格,以至于豪格最后的下场也是凄惨。


皇太极之死引起更大的皇位之争

公元1643年8月,皇太极在宫中猝死,享年52岁。皇太极的死与一个女人分不开,这个女人就是他最爱的女人海兰珠。自从海兰珠进宫后就获得了皇太极的无限宠爱,她的姑姑是皇后哲哲,海兰珠后来被封为宸妃位列四妃之首。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命运不济,这个皇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儿子死了之后海兰珠伤心欲绝,没多久也香消玉损了。而海兰珠的死给了皇太极很大的打击,导致皇太极也伤心过度,身子大不如前,常常晕厥,最后猝死在宫中。


皇太极去世之后,整个朝政混乱不堪,国不可一日无君,而皇太极去世的过于突然,生前也没有立下储君,所以皇位一直悬着。此时最有资格继位的是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明分上顺理成章,而且他在朝中也有一些声望,所以一部分朝臣同意拥护他。但是作为豪格皇叔的多尔衮也要争这个皇位,同样身为皇叔的阿济格和多铎支持多尔衮,双方势力都不小,一时之间争执不下。


多尔衮与豪格夺位,为何多尔衮成为辅佐大臣

在经过十几天的激烈争论之后,豪格逐渐占据优势,本来支持多尔衮的人也转向了他,但是豪格的性情过于谦逊,他的谦虚之辞让多尔衮的阵营钻了空子。双方继续据理力争,最后竟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让年幼的福临登基。豪格心软,不愿意在皇室中兵戈相见,于是也妥协了。其实这是多尔衮的心机,6岁的福临登基对他大有好处,虽然没能得到皇位,但是成为了摄政王,权力依然在多尔衮手里,而豪格争斗这么久最后还是原来的地位。

豪格的去向

多尔衮大权在握之后,心机重的他自然不会放过曾经对他有威胁的豪格,肯定要对他下手。顺治元年,豪格就因为中伤多尔衮而被削去爵位,后来又被恢复。既然多尔衮决定要对付豪格,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多尔衮对付豪格的方式很特殊,先给他机会把他捧得很高,然后再让他狠狠摔下。1648年(顺治五年),豪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这次出征豪格取得了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归来。多尔衮先是嘉奖了他,但是在一个月之后,豪格便被诬陷再次削爵,并且被下狱。在狱中两个月之后,豪格就被迫害死于狱中。


多尔衮终于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把控起朝廷更是得心应手,眼看就要再上一步当皇帝了,没想到在顺治七年多尔衮坠马而死,真是世事难料。


小姐姐讲史


豪格被多尔衮弄死了。

一、为啥多尔衮成辅政大臣

因为争位过程中主要是豪格和多尔衮斗得难分难解,二者已经形成嫌隙,不可能再在朝堂上二人都成为辅政大臣。

事实上,郑亲王济尔哈朗是作为豪格的代表任首席辅政大臣的,只不过后来被多尔衮慢慢排挤出去,多尔衮独掌大权而已。

二、豪格和多尔衮争位过程

皇太极死后,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而拥护多尔衮的主要是多尔衮亲领的两白旗。

论直属力量,多尔衮要强于豪格,而正黄旗、镶黄旗,镶蓝旗等之所以拥护豪格,是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儿子。而不是因为他是豪格,所以二强相争,相互不让。就便宜了六岁的皇太极另一个儿子福临。

福临继位之后,豪格的亲信只剩自己亲掌的正蓝旗。加上多尔衮在朝廷不断集权。豪格自然越来越成为多尔衮眼中钉。

公元1648年,豪格在四川击败大西军,射死张献忠。结果回去后被多尔衮罗织罪名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而三年后,多尔衮也病死了。豪格被顺治平反。


丁强888


多尔衮(1612—1650)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与阿济格、多铎为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通称九王。多尔衮性聪敏、有胆识,甚为努尔哈赤所钟爱,九岁便封其为和硕额真,领全旗。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驾崩,八子皇太极即位,封多尔衮为贝勒。1628年因跟从皇太极征讨察哈尔多罗特部克著勤劳,特赐号“摩尔根戴青”,意为“聪明主”。1631年,皇太极始设六部,命多尔衮掌吏部。1634年,多尔衮奉旨率军万人,征讨蒙古察哈尔余部,顺利招降林丹汗之子额哲,获大元传国玉玺。多尔衮屡从征伐,骁勇善战,多谋善断,极富远略,是位军政素质双优的难得人才。1636年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

豪格(1609—1648)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长十四叔多尔衮三岁。豪格幼时即随父征战,英毅果敢,骁勇善战。豪格初为贝勒,二十四岁封为和硕贝勒;1636年大清建国号时,晋和硕肃亲王,称虎口王,掌户部。

1643年八月初九,五十二岁的清太宗皇太极暴病而崩。由于是突然死亡,便没有留下遗旨,明确皇位继承人,因此议立嗣君便成了当务之急。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叔侄二人皆有上位之心。两黄旗大臣力主“父死子继”,坚决拥立太宗长子肃亲王豪格即位,年高望众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清太祖侄)等重臣赞同之。多尔衮的胞兄武英郡王阿济格、胞弟豫亲王多铎以及代善的次子郡王硕托、孙阿达礼、罗洛宏等站在多尔衮一方,力推多尔衮继位。双方各有优势,旗鼓相当,僵持了四天。

十四日,诸王、大臣齐集崇政殿再议嗣君大事。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等盟誓于大清门,誓保清太宗一系上位,同时命令两旗护军张弓挟矢,环立宫殿,摆出一副玩命的架势。议事开始,代善提议豪格系太宗长子,应当继承大统;济尔哈朗立即附议赞同。有两位资深望重的亲王力挺,豪格形势占优;大概是想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吧,关键时刻豪格走出了一步错棋。豪格当场谦逊地推辞道:“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罢便起身退出会场。豪格一谦虚退场,立皇长子为嗣君之议遂告搁置。阿济格、多铎趁机提出由多尔衮嗣位,多尔衮犹豫着没有表态。多铎见十四哥态度不明朗,便毛遂自荐当嗣君,当即便被多尔衮否定了;随即又举荐二哥代善,代善拒绝并推举多尔衮。议立嗣君大会久拖未决,四周环立的两黄旗将领不耐烦了,佩剑上前道:“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直言不讳若不立太宗系子弟则不惜诉诸武力。毫无争位想法的代善不愿再掺合议立嗣君之事,赶忙起身退场,多铎亦愤然而退,其余诸王皆默无一言,会场出现僵局。形格势禁,为避免内讧,多尔衮只好打消自己称帝的念头,对两黄旗大臣道:“汝等之言是矣。虎口(即豪格)即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应为第九子)。”嗣君出于太宗系,多尔衮一言定乾坤,皇太极六岁的九儿子福临承继大统,是为清世祖顺治帝。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称辅政王,济尔哈朗排名在前;不久,辅政王升级为摄政王,多尔衮居摄政王之首。

顺治帝年幼,多尔衮乃大权独揽,代决军国大事。多尔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带领满清走出关东、入主中原。1644年十月,福临于北京称帝,尊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1648年复尊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地位尊崇,俨然太上皇。

豪格的谦逊,不但丢了皇位,而且还丢掉了性命。单纯厚道的豪格不知道,他已经得罪了小叔,多尔衮将自己未能上位归咎于豪格了。1644年四月初一,豪格的亲信部将固山额真何洛会投靠多尔衮,诬告本主豪格与两黄旗大臣扬善等人诋毁诽谤睿亲王、且意欲谋反作乱。多尔衮可算逮住机会了,遂幽禁豪格,废为庶人;旋复爵。

1646年正月,肃亲王豪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军南征四川的张献忠大西军。豪格入陕西进四川,大破大西军,射杀张献忠(张献忠死法有多说,其中一说为豪格亲手射杀),克张营一百三十余座,斩首数万级,“蜀寇悉平”。1648年正月末,豪格自四川班师抵达京城;顺治帝亲临太和殿宴劳之,这是豪格最后的辉煌。

大概是命中注定犯小人,豪格算是倒了大霉;何洛会又跳出来再次诬陷旧主,给多尔衮提供了整治豪格的“罪证”。多尔衮虽然雄才大略,却也有睚眦必报的毛病。三月初六,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会议豪格违法犯罪之事。与会者慑于多尔衮的淫威,先意承志,皆认为豪格出征四川二载,蜀地并未安宁,而且徇私隐瞒部将希尔根冒功、欲擢用罪人扬善之弟吉赛,实为乱念不忘。与会者认定豪格怙恶不悛,仇抗不已,不可复留,应拟定死罪。顺治帝下旨不准。诸王大臣受多尔衮的指使,死盯不放,拿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说事(褚英因不满被父汗训斥,乃焚表诅咒父汗及诸弟,被幽禁;1615年被努尔哈赤处死),请圣上准奏。顺治帝无奈,只好从众议,但从轻发落,免除死罪,改为幽禁。豪格遭小叔打击报复,蒙冤入狱,激愤不已,没多久便屈死于狱中。多尔衮不顾人伦,将侄媳妇——豪格福晋(满语,清代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之妻称福晋;正室为福晋,侧室为侧福晋)纳为己有。

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故。转年正月,顺治帝亲政,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不久便追论其“图谋不轨”罪,削去尊号。顺治帝追念大哥豪格冤枉,为其平反,复封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后追谥“武”,再立碑纪其功。1778年,乾隆帝追念豪格忠勋,命配享太庙;同年,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其睿亲王封号。


风光艺境


爱新觉罗·豪格毓质名门,一生为后金(后改国号为清)征战沙场,战功赫赫,是清王朝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功臣,豪格在朝廷中有着众多的支持者,为何在与多尔衮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失败?为何在打败张献忠凯旋而归后暴毙?为何豪格去世后连遗孀会另嫁他人?豪格为何会有光辉的前半生和身败名裂的后半生?历史留给我们太多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

一、一帆风顺的年少时光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皇太极松了一口气,自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长子,他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满怀慈爱的看着这个稚嫩的婴儿,期待这个婴儿以后建功立业、驰骋疆场。皇太极端详着自己的爱子,因为满族有以体貌特征来起名的传统,因为孩子的耳垂比较小,就给自己的长子其名为豪格。不得不说皇太极还是一个预言家,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耳垂比较大的人有福,豪格的名字有点暗示以后的悲惨命运,不过这都是笔者的戏说而已。实际上,豪格的童年时光是幸福的,至少是十分顺利的,满族当时是处在上升期,豪格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将领,豪格这一点是不负众望的。在其幼年就跟随父亲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等部落,豪格对作战从小就耳濡目染,在一次次的随父作战中表现英勇,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爱新觉罗·皇太极

明天启六年(1626年),豪格跟从自己的二伯父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他在这一场战役中表现尤其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豪格通过这一战在军中树立了威望,从此就开始逐渐积累自己的势力,那时豪格只有17岁。

从豪格出生到皇太极称帝的这一段时光他都是顺利的,都是在一步步地往上升的,在这期间豪格都是在为后金征战。明天启七年(1627年),豪格参与宁锦之战,在锦州击败明军,独立率军维护塔山粮运。明崇祯元年(1628年)协同济尔哈朗征讨蒙古古特塔部,大胜,尽收其部。明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与莽古尔泰等人通视通州,之后包围攻打北京城,击溃明军。后攻克香河。1632年,晋封和硕贝勒。

影视剧中的豪格形象

二、亲王之路

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管户部。后因为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不过之后豪格的经历就开始起起伏伏,据《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载:

四年四月,师还,赐马二、银万,复摄户部,复原封。又偕多铎败宁远兵,斩明将金国凤。五年六月,偕多尔衮屯田义州,刈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袭镶蓝旗营,击败之。又击洪承畴杏山,偕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复遣兵还家,降郡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豪格和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战后叙军功,豪格恢复原封,被赐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豪格的亲王之路走得磕磕绊绊,这与豪格心高气傲、缺少谋略有关,这一点在他即将到来的与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战中显现出来。

三、夺位之争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崩逝于盛京后宫,生前未立下遗旨。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且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但皇太极生前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以豪格和多尔衮为首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实际上他们支持的皇太极的儿子,按照当时的传统,两黄旗是在八旗中等级最高的,如果皇位换成别的旗主,他们就会换颜色,降低地位,所以,如果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两黄旗将不会换颜色,实际上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孝庄秘史》中豪格与多尔衮

但是,豪格失败了,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多尔衮和豪格是直接的竞争者,当二者协商失败时,就会付诸武力,而当时清军还肩负有入主中原的重任,夺位之战只能是造成国力的内耗,这显然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当时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就提出立皇太极的五子福临为帝的方法。这显然是折中的想法,在当豪格和多尔衮争执不下的时候,这显然是一个最好的方法。首先对这个想法支持的是多尔衮,因为代善提出了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担任摄政王,福临只有6岁,显然没有亲政能力,这样多尔衮只是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所以多尔衮是赞同的。再看看豪格一方,它的最有力的两黄旗的支持者是赞同福临继位的,因为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他们都会同意。济尔哈朗也是赞同的,福临继位他利益无损,所以实际上豪格的军事支持就倒向了福临一边。综上情况,福临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成为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豪格失败了。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打击曾经的竞争者呢?

四、豪格人生的谢幕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因为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多尔衮对豪格的亲信采取分化的政策,逐渐地豪格就成为了孤家寡人。清军入关之时豪格率军随大军进入关内。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杀人魔王”—张献忠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故清廷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捷报传至京师,顺治帝下诏嘉奖豪格。

《孝庄秘史》豪格班师后与多尔衮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

豪格的一生谢幕了,为清朝立下了赫赫军功却背着罪名离开了,政治的残酷令人唏嘘。不仅如此,在豪格去世之后,多尔衮将豪格的福晋收房,多尔衮对豪格的打压至此结束。直至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才为豪格昭雪,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庙。

文史君说

《清史稿》对豪格是这样评价的: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在笔者看来,豪格是一个成功的将军,但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为大清征战四方,但是夺位失利而倒台,这是豪格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清初政治局面复杂的情况之下也只有多尔衮这样的人才能够肩负起一统中国的重任。豪格缺少经略四方的眼界与胆识,可以说豪格夺位的失利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年8月;

阎崇年:《清朝开国史》,中华书局2014年5月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


先说一下多尔衮和豪格为啥会争皇位?自崇德六年,皇太极心爱的宸妃博尔济吉特氏病逝,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到了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并未对后世有安排,也没有指定大位继承人,所以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对皇位虎视眈眈。

其中,争斗最激烈的是在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叔侄之间展开的。正黄、镶黄、正蓝旗三旗大臣支持豪格(因为豪格本身就是正蓝旗旗主),其代表人物索尼意见坚定:先帝有皇子在,即位者必从皇子中选出,不能立他人。而两白旗则支持多尔衮,其同母胞兄弟阿济格、多铎几乎跪劝多尔衮即大位。在诸王推荐继承皇位的会议上,最初豪格还是占据上风的,因为礼亲王代善第一个发言,他说:“豪格是先帝长子,理当承大统”。接着郑亲王济尔哈朗亦表示赞同。由于两位年长的亲王率先倡言,对会议有很大影响,形势有利于豪格。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豪格却做了一件蠢事,他对眼前的有利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想效法先王以谦让提高自己的身价,因此他说:“我福小德薄,难当重任”,所以豪格自以为是。故意退出大选,让众人恳请嗣位,结果却未能如愿。最后权衡利弊得失,决定在先帝众阿哥中另找一位能克承大统的皇子,继承皇位,于是福临登基,是为顺治帝。

这样的结果满足了两黄旗大臣欲立皇子的要求;另外让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共同辅政是削弱了豪格的支持力量;另外福临年幼,便于专权。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对多尔衮最有利,既打击了政敌,又获得了实权。

顺治元年四月,因为在夺嫡中恶意中伤被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再次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

成者王侯败者寇,一不留心落了个凄惨无比下场,这就是政治斗争,豪格虽然是侄辈,但在年龄上要年长多尔衮3岁,但是论智慧明显不是他十四叔的对手。




鲲鹏展翅02


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多尔衮一步步成为成为皇父摄政王独揽大权,而失败的豪格最终被多尔衮逮捕下狱害死。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皇太极生前并未对后事有安排,也没有指定大位继承人,所以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对皇位虎视眈眈。

其中,争斗最激烈的是在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叔侄之间展开的。


虽然是叔侄,其实侄子豪格比十四叔多尔衮的年纪还大三岁。

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本来是豪格占据绝对优势,可惜豪格优柔寡断并说了一句谦虚的客气话,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最大失败者。

豪格的母亲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本来豪格应该是皇太极的嫡长子,又立有很多战功,理所应当被皇太极立为储君,但因为豪格的母亲大福晋乌喇纳喇氏见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时没有下轿,被努尔哈赤勒令与皇太极离婚,因此豪格也失去了嫡子的身份,这也许是皇太极一直没有立豪格为储君的原因。


皇太极死后, 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

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 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

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豪格的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豪格为皇帝。

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

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当时威望最高的是掌握两红旗的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也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至此,豪格不仅得到地位最高的两位亲王代善、济尔哈朗的支持,而且得到八旗中正黄、镶黄、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六旗的支持,可谓占据压倒性优势。

而多尔衮这边只有镶白旗和正白旗两个旗及同母兄弟阿济格、多铎的支持,总体实力明显不如豪格。

就在这关键时刻豪格犯了致命的低级失误!

在皇位协商的会议上,以为胜券在握的豪格,谦虚了一下,扔下一句“我德小福薄,难以承担皇位”的客气话后,就径直退出了会议,回家等着黄袍加身了。

豪格这一走,情形可就是急转直下,多尔衮立即抓出豪格的客气话的话茬,认定豪格无意于皇位,已经自动退出竞争了。

而豪格自己的离去也让他的支持者顿时懵逼了,真是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想使劲也使不上力了。

就这样两方僵持不下,直到两黄旗的大臣们带刀上殿,表示即便不立豪格为帝,也必须要由先帝之子克继大统,否则就刀兵相见。

眼见自己当皇帝是没戏了,多尔衮接受与自己有私情的庄妃的建议,于是提出了个折中方案,即拥立皇太极与庄妃生的第九子福临即位,而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作为摄政王。



最终,这个方案被大家所接受,而豪格大意失荆州,在大好形势下却过于谦让,拱手将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让给了自己的九弟福临,豪格“性柔”的缺点暴露无遗,如果他有多尔衮当仁不让的魄力,皇位必将被其握于手中。

小皇帝顺治继位后,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逐渐权势熏天,不仅把持了清朝的最高权力,还娶了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成为皇父摄政王。

公元1648年二月,豪格率清军平定张献忠义军以后胜利班师,没想到却被多尔衮找了个借口下入大牢,39岁的豪格在狱中被多尔衮派人毒死。叔侄二人的争斗以多尔衮彻底获胜而告终。

虽然多尔衮与侄子豪格在政治上剑拔弩张,而实际上他们不仅仅是叔侄关系,而且是连襟关系。 多尔衮的嫡福晋和豪格的继福晋都是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家族,她们是亲姐妹关系。 豪格死后,多尔衮便将这个“小姨子”纳入了王府。

而多尔衮的这位小姨子博尔济吉特·杜勒玛,也是孝庄太后的堂妹,在崇德元年豪格杀死原配妻子哈达那拉氏后嫁给了豪格,四年后成为了肃亲王大福晋,然而她在豪格遇害后也被多尔衮收入囊中。

据说多尔衮非常喜欢这位小姨子,杜勒玛曾经为豪格生下一个儿子叫富绶,多尔衮竟然亲自教富绶骑马射箭,甚至喜爱。

1650年12月,38岁的多尔衮在古北口的狩猎中意外坠马身亡,一代枭雄竟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人世,宣告了大清多尔衮时代的落幕。

第二年,顺治帝亲政,宣布剥夺多尔衮、多尔衮母亲阿巴亥和多尔衮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帝和皇后封号,并将多尔衮毁墓鞭尸,宣告了大清帝权时代的回归。


厚德载物49847


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得突然,没来得及确立继承人。所以他的葬礼还没办完,众宗室旗主们就自然而然的开始围绕皇位展开争夺了。

最有力的竞争者是皇长子豪格。

清太极没有嫡子,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汉族皇位继承原则,他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那为什么最终豪格没有登上皇位呢?就是因为多尔衮。

(电视剧中的豪格)

此时的满清汉化程度还不够深,并不以嫡或长来确立继承人,而是凭战功实力。

比如皇太极,他在努尔哈赤诸子中排行第八,当初即位也不是很光彩,是用了一番手段的。但就因为他实力最强,众位王公大臣还是服了。

豪格早年曾经跟随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后期还打过朝鲜和明朝,立下许多战功,并不是清末那些只会遛鸟抽烟的花花二代们。

不过,豪格虽然也算得上能征善战,和他的十四叔多尔衮比起来却还不够看。

当时支持豪格的是原本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他们坚持要由皇太极的血脉继承大统;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豪格,还有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也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电视剧中的多尔衮)

但是多尔衮不服,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他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妃子,据说努尔哈赤爱屋及乌,想要传位给表现出众的多尔衮。

只是皇太极势大,阿巴亥被逼殉葬,多尔衮和同母弟多铎拼死拼活才挣出属于自己的荣光。

所以皇太极一死,多尔衮就不想再对他的子孙俯首称臣了。支持他的除了多铎及兄长阿济格,还有正白旗和镶白旗,以及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的部分宗室。

后来双方召开会议,在会上就差点打起来了,但是考虑到如果出现动乱,将会伤及国运,最终还是勉强保持了理智。

经过多次商讨,两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采用了折衷方案:多尔衮和豪格谁都不当皇帝,立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并且以济尔哈朗为首。

(电视剧中的多尔衮)

对豪格的支持者来说,只要上位的是皇太极的血脉,哪怕不是豪格也能接受,他们支持豪格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皇太极之子;对多尔衮一方来说,至少能成为摄政王。

但是,多尔衮心里的怒火并没有平息。他曾经离帝位那么近,第一次被皇太极捷足先登,第二次被豪格挡了路。皇太极已死,他从此恨上了豪格,不可能不报复。

从个人能力上来说,豪格万万不及多尔衮,根本对抗不了。

1644年,豪格因非议多尔衮而被削爵,年末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1648年,多尔衮以其隐瞒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豪格下狱,豪格不明不白的死于狱中,时年40岁,他的妻妾们被多尔衮和阿济格分了。

(电视剧中的多尔衮和大玉儿)

所以也别说多尔衮有多爱孝庄太后大玉儿,感情是有的,但不见得有多深,让福临登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年纪小好控制。

豪格有十二个儿子,估计也是受到多尔衮的打压,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还有很多个女儿,都没有详细的记录,应该是正常的成亲生子吧。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