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早期多元文明遍地開花,為何匯聚中心卻是中原“河洛文明”?

liujinda22


這種遍地開花最後匯聚成文明的認知是非常腦殘的。

人類區別於野生動物有很多特徵,其中之一就是人類的社會性規模最大。非洲銀背大猩猩很兇猛,但卻鬥不過非洲人。因為銀背大猩猩的族群只能維持在一個很小的數量上,數量一大就會面臨分裂成彼此沒有聯繫的兩個種群。非洲人可以組織起部落級別的種群,於是大猩猩在種群內部數量上和智力上都無法與非洲人抗衡。非洲人只能組織起部落級別的種群,於是無論他們體能有多強,整個人類文明史都淪為了奴隸。非洲人無法跟可以組織起國家、大型帝國的民族抗衡,所以歷史上一直是阿拉伯人捕捉的對象。阿拉伯人則是在宗教加持下才於中古中期組織起帝國。這就說明,不同的民族、種族在內部體系組織能力上是存在差異的。

人類並不是本能動物,而是更多傾向於大腦理性思考,也基於此從而在自然界中脫穎而出。從人種上看,非洲人本能激素驅動比例最大,中亞高加索阿拉伯人種次之,歐美和東亞人則傾向於大腦控制更多。就是說人類也分成了大腦控制比例較大的種族和激素分泌驅動較多的種族的差異。人類能勝出不靠強悍的本能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集結在一起,抱團取暖以此獲得優於野生動物的生存能力。只有當人類優勢絕對佔優了,動物開始更多躲避人類了,才有可能不再注重集結的力量。

把早期人類看成是分散生活,最後彙集是一種盲目愚昧的認知。無非是發現了各地都有遺址,年代測定誤差又不足以斷代,加上存在不同種族生活留下的差異,於是就武斷地認為是星星點點最後匯聚。

從文化角度破解結果非常明顯,古代神話人物都是指族群而非個體,比如二郎神指的沿海支老二支系,也就是父系基因為O1的夏人。哪吒、紅孩兒、沉香指的都是內陸支老三支系苗蠻。大禹、大鯀都是指族群,而非個體。黃帝也是,代表蠍子和牛時是指全體黃種,代表拉鼓時是指內陸支民系,也就是軒轅拉鼓。早期就沒有一個神話人物是指個體的,包括姜子牙首先也是指羌系民族,姜子牙老婆掃帚星是與苗蠻聯姻的白種以掃族,正是今天的斯拉夫人和印度白種部分。姜子牙身上的文化印記沒有一樣是指具體個體的,都是指族群文化。

西方也一樣,早期神話、民間故事大多數都是指群體,而非個體。中國的個體姓氏是周代才開始的,因為血親族群集中生活的模式被打破,這才使得個體和小家族需要姓氏加以區分,早期姓氏都是指民族民系。周代記錄的那些歷史,有的記錄了姓氏,有的只是記錄了名字,明顯就是處於變更期。這就告訴我們,族群完全分開變成混居是很後來才發生的事。從人類父系基因地理分佈上看也極有規律,這也是早期人類族群集中生活的表現。否則怎麼可能那麼有規律呢?早期人類歷史是不同種族匯聚到一起,儘管通婚混血還是沒有使得父系基因混亂,因為只是交換配偶,各自內部的父系組織結構沒有被打亂。族群遷徙也是集體離開,於是就不會發生混亂。

印第安人是不同時期前往美洲的,但族群傳統記憶的認知和統一行動思維就使得大部隊先後前往美洲。歐洲人也一樣,他們原本是亞洲人,甚至日耳曼人也分成了由草原去到北歐和由印度河文明輾轉去到歐洲的兩部分。斯拉夫原本是白匈奴,最後還是與自己的兄弟族群靠攏過去了。如果不是一直就存在聯繫的族群,那見面首先就是殺戮了。文化記錄的是老二族群與老三族群爭奪帝位主導權而翻臉,並不是星星點點的亂戰。早期人類人口增多後可能生存於廣大區域,但古人有辦法將之互通聯繫,建立起組織建制,今天的人非常自大,自以為是盲目低估古人的能力。實際上純粹論大腦智力,今天的人已經不如古人了。跨代混血導致高智商的東亞黃、印第安、歐美白都不同程度的智商下降了。

今天能發現的證據幾乎都是表明早期人類是統一行動的。甚至羌人西進中東一千年後還能準確返回故土,找到並與自己體系兄弟取得聯繫。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今天的人已經難以想象了。因為傳統文化淡化之後,你沒有文化標記可以識別了。只能通過外貌發現是與自己相同的種族,而無法區分具體民系。但古人就能找到與自己更親的民系。比如北三苗先羌返回到楚地、吳地與苗蠻留守支民繫結合在一起。


國病


這個問題就得說到“北緯37度”這個神奇的穿行區域以及大江大河匯聚點了。

我們都知道,華夏早期文明呈現多點開花的情況,北至內蒙、遼寧一帶的紅山文化,南至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再下推到陝西石峁、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等文明,都有鮮明的地域特徵。但是,任何上古文明都無法脫離大自然的束縛,在靠天吃飯的上古時期,氣候、降雨都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關鍵因素。

自然條件是迫使北方文明不斷南下的重要原因,在河北涿鹿就發現了紅山文化疊加在仰韶文化之上的情況,這也表明一度發達的紅山文化也受到了寒冷氣候的影響,被迫南下尋找溫暖的棲息地。

而在北緯37度左右這個區域,無論是氣候還是降雨,都適合農業生產和人類居住,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多數富饒文明所在的區域,比如殷墟所在地就在這一緯度附近。所以,無論是陝西石峁(疑似黃帝都邑)、山西陶寺(疑似堯都),最終都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夏文明出現的區域則偏向更南的晉南、豫北、豫西一帶。

同樣,古代凡是形成高度發達文明的區域,也離不開大江大河和平原地帶,如埃及尼羅河、中國黃河、古巴比倫兩河流域,這些都與農業生產直接有關。所以,河洛地區形成文明中心,成為傳統意義上的“中原”也就不難理解了。


秦皇漢武


按照《史記》的記載,五帝之間、五帝和夏朝統治者之間都有血緣關係,傳說的正確與否已無從考證,但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猜測:他們都來自於同一個部落,這個部落的文明水平明顯高出周邊地區,成為這一段時期裡中華文明的核心。整個夏商周三代,黃河文明都代表中華文明的最高成就,最主要的例證就是上圖的夏商周都邑分佈,當時的都邑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