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用戶110578816612


現在農村確確實實存在這個問題,土地良田大規模荒置,曾經以土地賴以生存的村名,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在村裡面種田地。為什麼農村的人,不願意繼續在農村務農呢,我也是農村的八零後,基本上也沒有種田種地了,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70、80、90後對種田地的現狀

60後的農村人已經快老了,想種田地,想做也不怎麼做得動了,70後的大部分的人是跟隨父母一起做過農活,也都懂得種田種地。在分土地的時候七零後是分到了田地的,但是70後的人大多數都去到城市裡面務工了,不願意繼續務農。

農村80後的人,小時候也跟著父母做過一些農活,對於種田種地的單個活動,是懂得去做的。因為在八零後長大了很多人去外面讀書,或者是父母外出務工,直接被帶出去了,讀完書之後就在外面工作,或者在外面務工。因此對務農和種田地的整個流程是不會的,因此即使八零後的人回去做,沒有人帶領不怎麼知道做整個流程的農活。(當然我這裡指的是大部分人群)

農村90後的人,因為獨生子女比較多,都是父母眼裡的寶貝疙瘩。只要父母能做的農活也基本上不用他們做,也有很多90後一出生父母就在外面務工,接觸農村比較少,自然對種田地也比較陌生。農村90後的父母普遍地認為,種田種地沒有什麼出息,都不願意子女像他們一樣務農,所以也就沒有怎麼教他們做這些事情。父母基本上給子女宣貫的是,用心讀書,在城市裡面去工作,或者創業,因此90後的人對種田種地考慮得比較少。

二;不願意種田地的一些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不掙錢!農民一年非常辛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一年,結果發現什麼錢也賺不了。首先糧食和蔬菜不值多少錢,農民沒有很好的渠道銷售,往往被幾個收購的人把價格壟斷,價格壓得太低。城市裡面小紅辣椒賣六塊錢一斤,農村竟然出現五毛一斤的現象,農民採摘了不賣又容易壞掉,被迫低價賣。

再有就是化肥,農藥和種植成本太高,種植出來的東西賣不起價格,甚至出現虧本的情況,很難維持下去。

2、外出務工比在家務農賺錢,在這個物質的時代,農民工也要吃飯啊,在農村務農也很辛苦,不僅要懂得什麼時候耕地,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收穫。還要懂得24節氣,稍微懂一點天氣的規律。

既然這麼辛苦,農民肯定就選擇外出務工了,雖然在外面做工也累,畢竟工作內容相對單一,沒有在農村這樣繁瑣。收入相對比在農村有保障,這些年農民工在外面的收入也還相對可以。

3、在農村的消費和開支也大,人情往來,子女讀書,結婚生子,改善生活,那樣都要錢。沒有錢老婆都很難取得到,生活支出的壓力比較大。在農村務農根本滿足不了,所以不管是70、80、90後自然就不願意在農村種田種地了,很簡單,人往高處走嘛!

三;種田地缺乏吸引力

在這個快速的經濟時代,以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時代。現在的農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選擇務農,現在可以選擇進城務工,讀書後出去做事。

做生意,創業也是農民工可以選擇的方向,在眾多方面的選擇方面,在農村務農相對沒有什麼吸引力。不管幾零後,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和抉擇。

選擇務農,生活情況還不如出去稍微做幾個月事情的人。還有在農村和人們的觀念中,務農不是一個特別體面的工作,所以就都不願意在農村了。

四;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如果沒有利益的驅動,很難吸引這幾大零後回去務農,除非都在城市裡面混不下去了。如果有些因素髮生改變,也會吸引農業的發展。

1、政府大力扶持農村的種植養殖,當在農村的種植養殖有一定的價值,不管幾零後應該都會吸引他們,去學習去做。

2,在農村開展一些項目,改變以前的那種種養模式,往新農村新農民方向發展。讓項目有規模化,系統化管理,能夠形成產銷模式暢通,有一定的收入。

3、土地集中流轉,統一管理,讓種植更加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效率化,實現農場制管理,讓農民成為職業化,這樣即能夠保障中國的糧食供給,也能保證農民的收入問題。這樣自然的就會有人去學習,因為如果往這個方向發展,農民這個職位又要重新學習,因為以前的經驗未必有用。

未來的農民需要懂得操作設備,科學管理,商務洽談,不僅僅只是種田種地。


趙少儼


00後沒地種!為什麼???農村經濟發展快速,很多90後在城裡賺了錢都回家蓋房子,90後一般家裡都有三四個兄弟姐妹。那麼每人蓋一棟房子,四兄弟就四塊田。田都被拿來蓋房子了,那麼00後去哪裡找田種呢???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前我們村和其他四條村相隔幾十公里。現在呢?我走到鄰居家就是隔壁村了。因為四條村蓋房子,蓋成一條村了。都快成一個城鎮了


AI陳曉傑


我覺得是件好事。我是70後,小時候看過一些農業現代化的畫報,就覺得機械化農業種植非常好。後來長大了了解到農村人口增多,一戶沒有多少土地可種,所以受到費用,技術等原因無法提高收成和利益。20多年前,好多人不在種地,出去打工,把自己土地租給別人種,我想快可以發展到大型農場全機械化科學種植了。進幾年農村城鎮化進程很快,也許我想到的快出現了。到時候大型農場出現,按市場需求大面積種植,幾個人按按電鈕從種到收,有專職農業技術人員跟著,有市場調研跟著,絕對是大發展。

以前科幻式的圖畫,今天可不是難題。以後沒有農民,都是農業工人。


嘴真碎


從農村出來的真的深有感觸,對於我們家來說,我爸媽是會種地的,但是除了種地他們更主要的還是在縣城打工,因為種地真的養不活一家人。

我和我妹妹從小忙著讀書,對地裡的事情真的不懂,後來家裡地都被幹部徵用了,我媽終於鬆了一口氣,說再也不用種地了,真好。

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我想,國家對這一塊還是比較重視的,只要我們終端消費者還需要,那麼就會有人生產,肯定不是指望像我們家以前那樣種的那些,而是更規模化的生產,高效率的產出,才能養活一個國家十幾億人口。


財經幾何


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好,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70後,80後,90後,其實00後今年都已經20歲了。

這其實一個時代在發展的問題,思維也要跟著時代一起變化。


1、先回答題主第一個問題,以後誰來種地?食品公司種、食品公司僱來的工人種。時代在轉變種地的人從農民會慢慢轉換成工人。將來也可能是機器人(自動機械並一定非得是人型)。其實現在也有很多機器人應用到農業種植過程中了,比如有些地方可以實現定時自動灌溉,比如收割過程中的一些自動化工序。也許有一天就完全不需要人參與了。


2、題主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怎麼種?兩個方向:


其一追求產量,挑選和培育產量高品種、機械化種植收割、使用農藥化肥確保產量,解決大部分人溫飽的問題,世界上人口在不斷增長,大部分公司在做這個工作。


其二追求健康和美味,與上邊做法相反,挑選營養豐富美味的品種,不用農藥化肥催熟,選擇遠離汙染地區全程有機種植,只為種出健康營養的食物,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費在升級,人們的健康意識在覺醒開始追求飲食健康,一部分公司在滿足健康的需求,比如,蒙北燕麥,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李剛李剛剛獲得了農業農村部和中央電視臺為蒙北燕麥創始人李剛嶺先生頒發:2019中國三農創業十大人物和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獎。可見國家對健康農業也是很關注的。


接下來引申一個關於糧食的問題的小思考,過去我們小時候學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解決我們不再捱餓的是袁隆平老先生這樣科學,是研究農機的工程師;而在解決食品健康是李剛嶺先生這樣企業家。農民可能在我們這個時代會慢慢消失,但是請放心,我們不會捱餓!


麥向北方


身為一名80後始終記得小時候家長的一句教誨是: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別種地!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現在看來將來有地種的倒是很厲害的人,搞不好就是一個農場主,農業也會越來越智慧化,科技產品會成為種地的主要勞動力!

近年來,數據量爆發式增長、計算能力顯著性提升、深度學習算法突破性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人工智能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用在互聯網+智慧農業中,使得模型建立時間更短,預測結果更加準確。與工業互聯網建設類似,互聯網+智慧農業也可以應用物聯網技術建設“農業互聯網”,將物聯網在互聯網+智慧農業模式中應用程度進一步加深。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智慧農業的數據庫建設也逐漸更全面、更完善、更準確,樣本空間的加大使預測結果和數據行為更具有參考價值。

隨著創新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互聯網+智慧農業創新技術應用成果更多,應用範圍更大,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農業模式,也將不斷湧出類似沱沱工社、多利農莊等生產端互聯網+智慧農業企業和順豐優選、聯想佳沃等銷售端互聯網+智慧農業企業。

隨著創新技術和農業科學的不斷拓展和深入,互聯網+智慧農業的發展也面臨進一步的機遇與挑戰,並呈現出多維發展態勢。其中,創新技術發展及應用將是互聯網+智慧農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工業互聯網


80後,己回家種地,作為農二代,既然決定紮根農村,有些初步的想法

現在我家現在土地三十畝(多半是父母承包的),其中十七畝是小龍蝦和水稻套種,另外的地種水稻和黃豆小麥油菜等傳統作物,現在打算拿些邊角的地和菜園子種些綠色蔬菜網銷,因已經試驗了半年,反響還可以,明年擴大些

如有機會也想包大片土地,實施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管理,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合適的種植計劃,更重要是拉到投資,這也是需要很大的資金需求的


也見過太多做農業虧本的,所以在這之前踏實種好自家現有的土地,學習種養植經驗,將來土地誰種?除了大型農業公司,大約就是像和我同樣想法的人吧


一茉鄉村日記


如果都不種地,大家都好好地活著,擔心什麼?

如果都不種田,有一部人可能就無法生存,那這一部分無法生存的人總不會眼睜睜讓自己餓死,就只得去種地了。

所以,物競天擇,自然法則下,遠古矇昧時期,人類都生存下來了,時至現代文明社會,豈會有無處謀生,而有田不種,寧可餓死的人呢?


飛鳥留痕2O16


有種地的。傳統種地農戶將逐步轉型為現代化中小農場。

如果中國農業改革深入進行,農村剩餘人口轉移,土地經營遂步轉型中小機械化農場後,將會有許多投資人來承包經營、或股份制經營,投資人將聘用農業專業人員負責農場種植養殖技術,也會招聘季節工來打工。

只要市場有需求,各大學就有會有專業人員培養。


東之水32552593


沒有收益,就沒有積級性。人均土地少,分散,雖說國家種地有補貼,但糧價低,種兒畝地,一年下來沒有什麼收益,不如岀去打工來錢。但是如今打工也不好乾,許多行業受環保之限關停很多小企。農民文化程度低,也會面臨無工可打。其實國家應該引導農民搞經濟農業,種植一些費工的作物。中國農民人口多,種糧只有機械化才有收益,但是種菜,瓜果,養殖小戸經營,品質提高,原始操做,產品質量好,價格高也有競爭力。近幾年規模化養殖暴露岀的問題也有很多。小農經濟即可讓農民有事可做,也能帶農村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