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和親戚來往了?

菩薩我想對你說


現在親戚家門串門說說話,聚會吃頓飯,實在太難,過去那種血濃如水的感情,己經不復存在,一是手機微信代替了真人會面和聊天。也省去了交通上費用,過去在一起吃飯有好的吃,還會稀罕的捧棒場,而現在家家條件吃飯都不缺好吃的,沒有大事誰也無閒心去吃那頓飯。窮親戚裝硬漢,不願去求那些有錢的親戚,使雙方隔著一堵牆!富一點的親戚都有點勢力眼。根本都瞧不起窮一點無權無勢的。故意遠離。沒有利用價值,沒有利益得失的親戚,也無來往的必要,到了下一代,更會丟失所有沒有直系血𡟼的親情,這是多麼可怕事情,人們失去親情紐帶一定和其他動物妣美,人們會走向孤獨的絕境!


美舞衛亞


這也是我經常問的問題,現在的人究竟怎麼了?親情越來越淡,好像沒啥人情味了。對這個問題我的體會太深了,也很鬧心也很無奈。

我以前在西藏部隊工作,老婆也在西藏工作。七十年代國家還不富裕,當時的條件也不允許,小孩出生三個月後就放在內地老家由我父母親哺養。那時買不到奶粉,就買藕粉和米漿喂,可也苦了孩子。我們休假回去,孩子快兩歲了,見著我竟然叫叔叔,見著她母親竟然叫阿姨,我老婆眼淚一下就下來了。

休完假,我們就帶孩子進藏了,後來在林芝上小學拉薩上中學。94年考上了四川大學,假期孩子還是經常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和孃孃叔叔。再後來參加工作了,結婚了,這老家就基本不回去了,連打個電話都要我們一再督促,更不用說過年過節給爺爺奶奶寄點錢了。但爺爺奶奶倒還時常問起,弄得我都不知怎麼應答。

為這事,我們沒少說,從她記事認字開始就教育、教育,說得我都沒情緒了。她兩歲就開始認字,因當時也沒電視之類的,三歲多就可認三千來字,自己能看十萬個為什麼。可長大了,工作了,反而沒親情了。就連跟她母親通電話,好像公事公辦似的,問一句答一句。故請大神們出出主意提提建議,怎麼好呢?


讀走西藏


確實如此,我拿自己來舉例,三個姑姑,兩個還在,孩子都在四五十歲,一個姨媽,在省城,五個子女,三個舅舅,走了兩個,還有一個將近八十歲大舅,子女在我們縣城。


可以說,跟姑媽、舅舅和姨媽子女們走動的不太多。特別是我這種在外地上班,幾年不會去一次的,即便回去了,也很少走動,主要是時間比較短,哪家都不好走動,同時,時間長了沒聯繫走動,確實感情在變生疏,即便走動,也沒啥話了說,包括我在縣城上班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也跟這些老表們走動的不太多,除非是家裡出了啥大事,或者紅白喜事等,會去,平常電話都打的少,分析原因,如下:

1、時間長了,親情淡了。這裡面,除了自己兄弟姐妹們外,姑媽、姨媽、舅舅這個層面的親戚,因為大家工作比較忙忙於掙錢,忙於各種應酬,自然來往比較少,感情必然淡化。


2、部分父母不在,走動少了,感情淡了。我三個姑媽中,大姑媽走了30多年,二姑媽年紀八十歲,我三個舅媽走了,兩個舅舅走了,老一輩們已走,下一代就沒怎麼來往了。我每一次回去,也基本沒走動,大家也沒聚會,感情必然變淡,親戚必須要走動,才有意義,特別是老一輩們的帶動下,才越走越親。

3、整個社會對於親戚,似乎不是太認可。大家有時候甚至覺得,親戚有時候給你挖坑,還不如朋友,整個社會形態如今也不是太重視親戚,自然感情變淡,不怎麼來往。


4、不在一個地方,不經常走動。拿我來說,離家幾千公里,其他一些表姐表妹表哥表弟,都是在老家或者在外面打工,來往的比較少,聯繫少,即便回去,也不知道說啥。

5、各自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必然生疏。如有的一直在外邊打工,生活不如意,有的考上大學,工作生活變好,兩個層級差距越來越大,導致兩邊來往就少了,如我小舅的小兒子,小時候是我的發小,兩個人小時候感情挺好,但長大了,各奔東西,走的路不一樣,差別越來越大,即便你覺得沒什麼,但他有意識地去設置障礙,不想跟你來往,即便在一起,也沒啥共同語言,必然就不怎麼來往了。


6、親戚之間的一些矛盾,導致兩邊人不來往、不走動。很多親戚,動車動就鬧矛盾,跟仇人似的,我大伯家跟我二姑媽家鬧矛盾後,兩家人有二十多年沒來往了,如此親戚,你說,能走嗎?

7、親戚之間的人,更加勢利,導致傷了心,不怎麼來往了。很多親戚,真心說,做人有問題,太市儈了,物質慾望很強,哪家有錢有地位,就跟哪家好,哪家不行,就疏遠,如此親戚,不要也罷。

8、畢竟隔了一層。不管怎麼說,自己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即便常年不回去,回去了,也會走動,也比較親切,除了近一點外(同村),還有就是畢竟是一個族人,一個大家庭裡面的,而姑媽、舅舅、姨媽,隔了一層,自然不如自己父親哥哥弟弟的子女們那麼親了,一個姓,一個爺爺下面的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和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是完全不一樣的。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因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多數有錢親戚看不起窮親戚,窮親戚也不想看富親戚的難看臉色,而且大家也忙著工作和生活。所以感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和親戚來往了。


海棟樑


我生活在東北一個小城市,在體制內工作。無論是孃家這邊,還是婆家那邊,都有很多鄉下親戚。鄉下人麻煩事兒特別多,鄉下的夫婦二人從四十九歲本命年就開始辦壽,然後六十一本命年,老人七十三、八十五都辦壽,老人去世更要辦。東北鄉下多數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不管考上什麼大學,升學宴都辦。幾年後婚禮,再一年後的孩子滿月,缺一不可。這個期間,蓋房子,買房子都辦事請客,缺席一次都不高興,說:“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我們有工作,首先,時間不允許。不能總請假去鄉下趕場隨禮吃飯,再就咱們又不像他們那樣總辦事,每年總是往外這樣撒錢,經濟上的損失也承受不了啊!在城市生活本來成本高,也需要供孩子上學,買車買房。壓力非常大,那麼和這些鄉下的親戚還經得住來往嗎?


鬱金香1392091


現在越來越多人不和親戚往來,主要是生活節奏變快,生活壓力大,導致人們逐漸對親情冷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手機惹的禍,以前的年代沒有智能手機,娛樂也少,閒下來的時候就走親戚,現在有智能手機了,人們都變成手機控,閒著的時候整天在家玩手機,都變成了宅男宅女,親戚之間聯繫自然就少了。

還記得小時候每年寒假暑假,都會去親戚家住上一段,親戚偶爾也來我家做客,那時候感覺親情真的濃郁,親戚聚在一起,沒有豐盛的飯菜,但是氣氛非常好,大家有說有笑,總有說不完的話。

我感覺有一個原因也是阻礙親戚之間來往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以前親戚來回走動,就是單純的去玩,不用買禮品,那時候條件也不允許,現在不同了,條件好了,無形之中養成了規矩,去親戚家都得買點禮品,這也給生活增加了負擔,所以有的家庭為了減少家庭支出,也就減少了親戚之間的往來。


人生路203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早些年我就發現了,之前我們過年的時候都會去長輩家串門,現在我們基本都不去了,都不串門了!

我是個還比較重情重義嗯人,比如我的舅舅家裡有兩個兒子,他生病的時候兩個兒子互相推脫誰也不願意幫忙,而且醫藥費也不願意拿,這個時候我舅媽給我打電話,把這個事情給我說了一下,我立馬開車就去他家,打120把我舅舅送到醫院。雖然我也不是特別富裕,但是這個病的醫藥費都是我來墊付的。其實小時候我舅舅對我還是挺好的,我這人也是比較知道感恩的,雖然他兩個兒子都不管他,但是作為外甥的我也是有義務來孝敬長輩的。都說外甥跟舅舅親,這句話一點兒都不假。

還有經常看一些電視節目。在一些農村,有很多老人也有好幾個孩子,最後到了晚年,都不願意管老人。別說去串門了!有人把老人放在一個小屋裡,天寒地凍的。而他們自己卻住著舒適的房子。讓我看到這些特別心酸!社會都在進步,大家的生活都越來越好,為什麼現在的人情味這麼淡!你的家鄉也是這樣嗎?歡迎在評論區下邊留言!


85後的小陽


正視社會現象,勇敢面對人生

常言道,姑姑親,舅舅親,砸斷骨頭連著筋!這是人們過去對親緣關係的依賴和難捨;親兄弟,如手足,它是比喻人們對手足之情,血濃於水的無比看重和讚美!

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追名逐利之心更切更裸露,於是有些親戚和兄弟的往來和聯繫,漸漸變得疏遠和陌生,甚至於反目成仇!

沒有經歷,就不會有深切的感受。

在八九十年代,那時我的兩個孩子還小,正在上學,家裡弟兄們多,又是剛剛分家另過,家裡真是一窮二白。

為了過年,我去親孃舅家借錢,沒想到當時正跑生意,而家道殷實的舅舅,卻讓我空手而歸。

還是岳母,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岳母,借我50元,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過,讓我終生難忘的年關。

這件事,讓我深感人間世情冷暖,自己更應發憤圖強,自立自強,而不能茫目依賴於別人,既使親戚。

也應了老人的那句老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幾十年來,經過自己和家人的不懈努力,雖然家道比不上村裡的首戶人家,但也不落伍於別人,兒女成家立業,出人頭第,家境富道,讓左親右鄰嘖嘖嘖稱讚!

正所謂:看淡人情冷暖

勤勞致富自強

培養兒女成材

幸福地久天長






楊暉172


我們和姑、叔還有他們的孩子都在同城,家中有人曾說過我們這支家族人情此較冷,而且,姑姑和老叔有些矛盾。我年輕的時候,一方面忙於工作,另方面可能小時候姑叔都不待見我的原因,何以,幾乎都不與姑叔聯繫,以至連表弟結婚時都沒有去過。

六年前父親突然去世,姑家的二弟聞迅馬上先趕到幫忙,隨後,叔家弟妹姑家大弟也趕到幫忙,這時我也四十八歲了。通過這件事後,我反醒了一下,當真有事情的時候,兄弟血脈親情該有多麼的珍貴,從那一年起,我會每年新年前,將姑叔兩家人全聚起來歡聚一番,平時,有空也找小哥們們聚聚,親情越聚越親,心中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厚,因此這個聚會我會堅持下去。


孤燈冷裘


現在已經到年關了,今天我到街上到處走動了一下,好像年味不是很濃,街上的生意冷冷清清,就連寫對聯,賣中國結的人都很少了。

要是往年,我們年輕的時候,那可熱鬧呀。那時候物質匱乏,每個人都盼望著過年,特別是小孩子過年的時候總要買一套新衣服,家家戶戶殺年豬,還準備其他的過年物資,有吃有喝有快樂。

那時候過年前幾天街上的人就放假了,農村裡也不勞動了,開始走東家、串西家。舞龍玩獅的人開始練習,鑼鼓喧天,好遠好遠都能聽見。

過年的時候一般都要到處串門拜年,彼此走動,一直要玩耍到正月十五。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有吃有穿,不一定要等到過年,所以對於過年大家沒有以前那樣的盼望。

另外現在人口都在流動,有的兒女在外面工作,已經把父母接走了;有的在外面做生意過年也不回家。

外出打工的人回家以後,好多親戚朋友已經分散了,由於時間緊張,也不便到處尋找玩耍,偶爾看見了,打聲招呼,點點頭意思意思就行了。

社會發展到今天,親情友情到了最淡薄的時期。物質豐富了,生活水平整體提高了,但還是好像心中總缺少了一點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