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天理!春秋時期這個備受欺凌的小國,竟然是周天子的座上賓?

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咱們都知道,分封制搞了兩回,第一回是武王姬發在滅商之後進行的分封,第二回是周公旦平滅“三監之亂”後進行的分封。周公旦的這回分封,將一個國家封在商丘附近,這個國家,就是宋國。鴞胖置頂的文章中,提到過被毛主席大罵“蠢豬”的國君宋襄公,就是宋國的第十九任君主。詳情請戳:https://www.toutiao.com/i6756774508238995981/

沒天理!春秋時期這個備受欺凌的小國,竟然是周天子的座上賓?

分封制地形圖: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西周時期搞分封,主要有三類對象,其中一類是古代帝王之後。所以虞、夏、商三朝的後裔都受到了分封,有自己一塊地方,能讓他們繼續奉先王的祭祀。這三處封地,稱為“三恪”。

所謂“恪”,就是意思是就是“禮之如賓客”,也就是周武王將他們當做賓客一樣看待。宋國這一支呢,就是殷商的後代。另外兩個國家,分別是陳國和杞國。陳國是虞舜後裔,杞國是夏禹的子孫。雖然“三監之亂”是紂王之子武庚發動的,但周公旦並沒有因此而斬草除根,仍舊讓殷商的後代能綿延祖先的香火。

沒天理!春秋時期這個備受欺凌的小國,竟然是周天子的座上賓?

周公旦:禮樂的製造者

在這裡鴞胖我要解釋一下,“禮之如賓客”可不是說著玩兒的。您得看清楚,他們不是周天子的臣子,而是客人,所以盡的是賓客之禮而非臣下之儀。也就是說,他們見到周天子,是不用跪拜的,那地位,是極為尊崇的。

地位尊崇到什麼程度呢?宋國國君,在爵位上,被稱為“公”。《公羊傳》中寫道:“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何休注“宋稱公者,殷後也。王者封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稱公,客待之而不臣也。”那麼“公”,是一個什麼爵位呢?這個《公羊傳》中也有提及:“王者之後稱公。”也就是說,在爵位上,宋國國君是僅次於周天子的。

咱們看到春秋時期,有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等,這些“公”,是怎麼出現的呢?其實這些“公”,大多是死後加上諡號的溢美之詞,在活著的時候,這種稱謂是不能用。而或者的時候,能正言順稱“公”的,就是這些賓客之國,宋國,就是其中之一。

沒天理!春秋時期這個備受欺凌的小國,竟然是周天子的座上賓?

宋國:周天子的座上賓

除了爵位上,還有相關禮儀。《左傳》當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豐厚可也。”

“有事”,是指祭祀;“有喪”,就是喪禮。祭祀的時候,和別的諸侯國一樣,得到祭祀的肉。這個和別的諸侯國區別不大。但要是碰上喪禮,比如周天子去世,宋國國君前來弔唁,周王室的相關人士需要向宋國國君行拜禮,但別的國家諸侯來,是沒有這樣的禮數的。

再比如,貢賦上,也和別的諸侯國不同。《左傳》中,記載了這樣一番話:

“魯昭公二十五年,宋樂大心說:“我不輸粟。我於周為客,若之何使客?”

按照道理講,繳納的貢賦,是和爵位高低有關的。“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但宋國右師樂大心卻拿出為天子客人這套拒絕繳納貢賦。這並不像因為周王室衰微而落井下石,極有可能宋國是有特權的。

雖然宋國在地位上極為尊崇,享受的是賓客之禮,但也沒有任何用處。它地處晉、楚爭奪中原的要道和齊、晉交往的通道之上,一旦周王室的禮樂制度不在有效果,宋國引以為傲的地位,也就不值一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