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偉人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偉人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逆襲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勵志的典範。另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沒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

關於朱元璋的畫像:流傳在世朱元璋的畫像版本眾多,能見到的畫像主要集中於一醜一俊這兩類。據民間傳說,朱元璋其醜無比,一副麻臉,下巴很長,額骨稍凸。還據說,朱元璋還因為宮廷畫師把自己畫的太真實,頓時大怒,把畫師推出去斬了。

有人對長臉醜相的朱元璋畫像,真實性持懷疑態度。從生理遺傳學角度看長相,更看重那張慈眉善目、豐滿而富態的臉。

而《明史》裡描述他的長相時說:“姿貌雄偉,奇骨灌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前八個字說的是外貌,後八個字說的是氣質。朱元璋相貌不凡,給郭子興留下了好印象,馬上被收入軍中,還把義女馬姑娘許配給他。

現有資料表示,那些醜陋版本的畫像,絕大部分版本系明亡以後民間所繪,有的版本極不嚴謹。

根據遺傳學來看,相貌會遺傳,朱元璋生有朱標、朱棣等二十四個兒子,從明朝諸帝的畫像來看,都與朱元璋那張國字臉相似。但醜版畫像,在服飾形制上也不符合時代背景,如翼善冠上的帽正、龍袍上的龍紋等,疑為剃髮易服後,不瞭解明制漢服的清代人所繪,所以官方版畫像更貼近史實。

關於忌諱:野史記載,朱元璋忌諱“光”、“禿”、“僧”等字眼;也不喜歡別人說“賊”、“寇”,連和賊讀音相近的“則”也厭惡。但是,經學者考證,此類記載多為不實,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朱元璋從未忌諱談及自己曾為和尚,在《大明御製皇陵碑》裡,朱元璋本人也沒有隱瞞自己出家和參加起義的舊事,坦陳了這段人生經歷。

關於“文字獄”:關於“文字獄”的記錄,不見於《明史》、《明實錄》等較正式的史書,經王春瑜、陳學霖等歷史學家考證,多為不實記載。譬如,野史記載,徐一夔為朱元璋所殺。但是,徐一夔在“被殺”的第二年,居然還給人寫過墓誌銘,事實是,他平平安安地活到八十多歲。據《杭府志.職官表》和《杭州府志.古今守令表》,徐一夔直至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仍然在世。徐一夔所寫的《故文林郎湖廣房縣知縣齊公墓誌銘》,日期為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此,“朱元璋因文字而殺徐一夔”為誤。

還有僧來複(見心)的《應制詩》中有詩句觸怒朱元璋,被斬。然而,考證《補續高僧傳》《繼燈錄》,可得知僧來複是因為胡惟庸謀反時,與胡惟庸互通消息而被殺,告發者為僧智聰,而並非為詩句。

所謂的文字獄,其實是涉及到明初標準措辭問題。實情是,戶部尚書茹太素等人所寫的奏摺過於冗長,字數一萬多,朱元璋為防止再次發生,設立了文體規矩,改善文風、提高效率。

朱元璋所設立的文體規範,有“二名不偏諱,嫌名不諱”“除兇惡字樣以外,無其他應避忌諱”的規則,意思是說如果皇帝的名字為兩個字,使用此二字中的任何一個字無需避諱,也無需避諱皇帝名字的同音字。

所以,明後諸帝對朱元璋評價甚高。清順治帝:“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清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讚譽朱元璋。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偉人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此。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此年八月,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於諡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也說是因馬皇后諡“孝慈”,故名。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