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上為什麼有獅身人面像的描寫?


【山海經中的崑崙之丘、崑崙之虛到底在哪裡?】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考古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違者必究。

山海經中有沒有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記載?提問者的目的是想把山海經引向埃及文化,試圖說明華夏文明是從古埃及文明繼承來的。某些所謂的山海經專家腦洞亂開,聲稱華夏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向東傳播的產物,他們出示的證據中包括對山海經的解讀,牽強附會的說《山海經•大荒經》中記載了巨型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冷清先生可以明確而肯定的說,中國上古文獻《山海經》中,沒有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記載。

獅身人面像在任何古代埃及、希臘、阿拉伯的典籍中都沒有記載,斯芬克斯的寓言故事,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古典作品《俄狄浦斯王》,那一年是公元前401年。四千年前的古埃及獅身人面像的來源,居然是兩千年後希臘人創作的,真的是不可思議,其中必定有假。據俄羅斯專家考證,獅身人面像和巨型金字塔,不包括那些小型的金字塔,都是幾百年前,西方的殖民主義者們,用近代水泥澆築完成的。尤其是獅身人面像斑駁的破損痕跡,非常明顯的顯示出水泥一層層澆築的痕跡。

崑崙山、崑崙之丘、崑崙之虛不是一回事。某些研究者,將崑崙解釋為巴比倫,將崑崙山解釋為埃及巨型金字塔,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山海經中的崑崙山,就是今天橫亙於西藏、新疆、青海,綿延2500公里的崑崙山脈。崑崙之丘,就是今天的四川峨眉山市的峨眉山,峨眉天下秀——宛如美女的眉毛一般。崑崙之虛,是古代的崦嵫山,日出日入者聖山,就是今天甘肅天水市南端的齊壽山,是秦嶺西邊的末端,它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

《山海經•海內東經》:“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崑崙虛東南。崑崙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西胡是指西羌,西羌在秦漢之前一直居住在青海甘肅一帶,是半農半牧的民族。這段文字有漢朝人的痕跡,張騫通西域後,把居住在新疆天山之外的地方的國家,稱為大夏。西胡白玉山是崑崙山的東段,出產崑崙玉而稱白玉山,蒼梧山在湖南,這個跨度有點大。流沙在這裡是指敦煌以東的騰格裡沙漠,白玉山(崑崙山)在大夏(天山)的東面,蒼梧在崑崙山(白玉山)的西南,皆在流沙(騰格裡沙漠)的西面,有點亂,崑崙虛在崑崙山的東南,崑崙山在西羌的西邊,都在西北。

研究《山海經》,重要問題就是定位,山海經中有一個天然的地理座標——西海,有時候也寫成西北海。那麼這個西海到底是哪裡?根據冷清先生多年研究,西海、西北海特指中國青海境內的“青海湖”。中國古人有四海的概念,東海、西海、北海、南海,東海就是今天的中國東海;南海就是今天的中國南海;北海是指渤海,有時候也指日本海;西海專指青海湖,西北海大多情況下指青海湖,有時候也指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青海湖的南面,長江的源頭出青海玉樹,進入橫斷山脈後就叫金沙江,山海經中稱為流沙。赤水就是今天的赤水,黑水就是大渡河的源頭。在金沙江的東面,赤水河的後面,大渡河的前面,有一座大山,名字叫做崑崙之丘。崑崙之丘不是今天的崑崙山,之所以用崑崙之丘形容,是因為是一座大山,著名的山。這座山就是今天的峨眉山。

峨眉山上有原始部落居住,山海經裡的神,不能理解為神仙,要理解為山神。上古華夏文化中,山神指的是部落酋長,穿的是虎豹皮衣,有花紋有尾巴,皮膚是白的(皮膚白對應皮衣的花紋,不是指白色人種),在那裡居住。峨眉山下有溪水環繞,山的遠方有火焰山(古代火焰山在四川貴州交界,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是後來命名的),投入東西就燃燒。有個女首領戴著戴勝鳥一般的帽子,也是穿著虎豹皮衣,是住在山洞裡的,她自稱是西王母。峨眉山一帶的原始部落,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掌管部落事物和祭祀的是女性,其實就是西王母的後裔。

《山海經•海內東經》:“國在流沙中者崞端,璽㬇,在崑崙虛東南。一曰海內之郡,不為郡縣,在流沙中。

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

這兩段話,有漢朝修改的痕跡,這裡的流沙是指金沙江,並非指騰格裡沙漠。城邦在流沙之濱的有崞端、璽㬇,在崑崙虛的東南,崑崙虛是秦嶺的末端,都是海內郡縣,在金沙江以內,這兩個地方很可能是三星堆、金沙遺址。城邦在流沙之外者,西域大夏、宿沙、居繇(居延)、月氏之國。

《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圓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

西山經所說的“崑崙之丘”,和大荒經西經中“崑崙之丘”,不是一回事,是指崑崙之虛,因為點名說是帝(黃帝)的下都。軒轅黃帝生前稱黃帝,黃帝駕崩之後稱“上帝”,帝之下都就是“上帝在人間的都城”,根據《水經》《水經注》《漢書•人名錶》等典籍的記載,黃帝出生在天水,齊壽山古名崦嵫山,是日出日入者聖山。崑崙之虛是秦嶺的代名詞,崑崙之虛也是指齊壽山,取“與天齊壽”的意思,帝之下都也可以理解為黃帝的出生之地。

《詩經•生民》: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公眾號,謝謝!

 








冷清先生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山海經》的萌妹子。


之前在山海經群裡有一次關於古埃及和夏文明的討論。


《山海經》對獅身人面像記錄是在《大荒西經》中,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 丘。有神一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 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 名曰西王母”。


群裡有個小夥伴認為認為山海經所記錄了世界的文明過程,與拿破崙想征服世界一樣,山海經的世界其實也是一個全球文明擴張的證據,而且這次擴張的路徑是自西向東。

他認為山海經所記錄的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地圖,他成書的時間可能經歷了好幾個世紀,它記錄了古蘇美爾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以北非的紅海兩撥為中心向周圍擴張的一個過程。


所以山海經裡面囊括了全球的歷史地理,天文,曆法以及人文生物礦物等,雖然全書僅有3萬多字,但是隻是研究起來卻特別像世界歷史文明大百科。


他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是因為當時在蘇美爾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向外擴張的時候他們將擴張的歷程和見解,都以圖像的形式記錄,可是由於後來圖像遺失,文字替代圖像有諸多的信息錯漏以及表述不明,造成了現在山海經幾乎是無法解讀的情況。

夏朝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源自一個文明體系的證據,表現在中國古代的一些文明,包括中醫對針灸拔罐以及經絡認識,在過埃及文明時期已經存在並且已經成為體系。


從現今遺留的埃及木乃伊來看,古埃及有著非常發達的外科手術技能,這顯示埃及文明到達一個非常發達的一個程度,他們甚至發現了氣功對人體的功能,並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不僅在生命科學範疇範圍內,古華朝和古埃及的認知出前一致,包括對靈魂的認解,也都出奇的一致,都一致認為死是另一個空間的起點,靈魂不滅可以無限的復活或轉生。所以古埃及王左塞爾王一繼位,就命令宰相伊姆荷泰普建造陵寢,伊在之前單層馬斯塔巴基礎上,造出了馬斯塔巴結構的建築,也就是後來金字的雛形。

而另一個人證明古埃及文明和古華夏文明源於一體的就是禹字的來源,從文字的演變上面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大禹最初的形象,其實是尼羅河大鯰魚。

一把鑿子,垂直對著一條大鯰魚,就是禹的王號來源。



《山海經》裡對西王母方位記得記述也符合埃及文明自西向東的擴張的推斷。


如果我們以上所說成立的話,那麼對山海經中記錄有獅身人面像就很好理解了。 獅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象徵,如果古華夏和古埃及文明同出一源,那麼《山海經 》記錄有獅身人面像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獅身人面像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經》對共工埋骨的眾帝之臺的描述“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是不是很像金字塔。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有不同意見也歡迎指正。


山海經解密小七


這個問題有點“離譜”!好像故意要把讀者的思路往埃及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去誤導,似乎不把東方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編排到一起,就心有不甘?這未免有點純屬牽強附會之談。

中國古代“獅子”這一動物名稱的出現,最早始於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後,獅子作為護佑神獸的出現則緣自佛教的傳入,主要起源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山海經》中雖然許多的動物描寫,主要是天神和神獸的描畫,好多都是“人面獸身”的形狀樣貌,諸如“虎、豹、狗、狼、龍、蛇、羊、牛、馬、鳥”等等許多形態,唯獨沒有“獅身人面”這一說,更為不可思議的是,又怎麼能和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聯繫在一起的呢?

《山海經》不過是一本中國古代的“地理圖志”之類的典籍,所記載“版圖”的範圍西不過天山,東到朝鮮、日本,南到“川、湘”,北到內蒙古,正符合上古時期三皇五帝所治世之時大概的統轄或通曉範圍,也是《山海經》所描寫內容依據的主要“歷史背景”,雖然書中許多的距離數據比較龐大,這只是古代和後世所依據的丈量標準上有區別的緣故,並不代表古時有多麼廣大的“版圖”。

《山海經》文中多次提到了“西海”,不明就裡的人們,或許認為中國哪有“西海”呢?沿著大陸西去,最近的也要到埃及之東的紅海了,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就勉強的把《山海經》所載的內容和古埃及聯繫到了一塊兒,甚至把“西王母”和古埃及豔后整成了一個人物……如此理解,難免有點過於“奇思妙想”了。

其實,如果對地理知識有點熟悉的就會明白,現今中國新疆境內的塔里木盆地,還有青海境內的柴達木盆地,在古代成為沙漠之前,就是內陸的一片海洋,雖然不能確定山海經所記載的時期是否已經變成了大沙漠,但可以確定的說,文中記述的“西海”所在的區域應屬兩大盆地無疑,根據《山海經》所載西王母所居之地:西海之南,崑崙虛之北,這個位置的大概範圍,就是指現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南,也是就是塔里木盆地之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