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昨天回答了一個悟空問答,題目是:當年林肯廢除奴隸制遭到那麼多地主豪強的反對,為什麼能獲得成功?感覺有點沒說清楚,畢竟作為唯一一次在美帝本土發生的戰爭,如果想講清楚那需要說的就太多了。於是今天小編就寫篇文章,好好說下美國的南北戰爭。

說起美國,我們總能想到的是工業極其發達、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軍事和經濟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等。其實,美國農業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五大湖地區豐沛的水源,其農業發展也獨步於世界各國,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和棉花出口國。

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南北戰爭時期北方的工廠

當時英國作為“日不落帝國”,正處於其最鼎盛時期,它希望美國藉助於得天獨厚的農業優勢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換句話說,英國希望美國不要發展工業經濟,而是發展種植園農業經濟,這正好和美國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不謀而合。他們共同希望將種植園制度和黑奴跟隨美國的“西進運動”帶到西部,擴大農業生產,使美國成為一個農業化國家。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林肯所代表的北方諸州,他們希望在美國發展工業,從而與歐洲分庭抗禮,瓜分世界。

於是,南北戰爭就拉開了序幕。它實際上是美國之後走哪條路線的決定性戰爭,如果北軍獲勝,那美國將走工業資本經濟;如果南軍贏了,那美國就變為一個農業國,出口農產品將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讓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地圖:

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藍色為支持林肯或基本支持林肯,灰色為反對林肯的蓄奴州

從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支持工業化的美國諸州其領土是遠遠多於南方的蓄奴州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南北戰爭時期北方23個州人口為2200萬人,南方為900萬人(其中包括400萬黑奴,很難想象他們會支持奴隸制);工業產值北方佔91%,南方佔9%;鐵路里程北方為5萬公里,南方為1.4萬公里。

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羅伯特.李:南北戰爭南軍統帥

但誰能想到,挑起這場戰爭的卻是各個方面都處於劣勢的南方八個州。南方軍隊的統帥羅伯特.李根據雙方實力對比的懸殊情況制定了“以攻為守”的策略:首先宣戰打北軍一個措手不及,殲滅北軍有生力量,進而逼迫其簽訂城下之盟。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完美的戰略,支持他的是南方軍隊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來說,南方諸州盛產棉花,又臨近美國西海岸,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地將棉花換為外匯資金,購買武器和物資補給

其次來說,作為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的英國希望美國發展農業,所以支持南方軍隊,給予了他們很大援助。於是,源源不斷地物資就穿越大西洋,來到了美國南軍手中。

最後,南方軍隊之前大多是職業軍人,而北方軍隊大多數臨時招募的新兵

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擁有了這些優勢的南方軍隊,又採取了不宣而戰的作戰方法獲得戰爭先手。而北方軍隊準備不足的劣勢暴露無遺。

比如說在馬納薩斯會戰中,北方軍隊原以為憑藉優勢兵力可以輕鬆取得戰役的勝利,甚至邀請了大批市民去參觀戰鬥。結果南方軍隊在名將托馬斯.傑克遜的帶領下成功抵擋了北軍的五次進攻,將其銳氣消耗殆盡。最後南軍憑藉“添油戰術”反敗為勝,徹底擊潰了北方軍隊。

在半島戰役中,南方軍隊,尤其是主帥羅伯特.李的指揮藝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南方軍隊以5.4萬人對抗北方軍隊9萬人, 南軍首先示弱,以一小部分士兵引誘北軍追擊,然後從側後方發動進攻,最後以少勝多獲得全勝。

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南北戰爭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

無怪乎在戰爭伊始,南方軍隊連戰連捷,但隨著南方軍隊中有經驗的士兵在戰爭中消耗殆盡,勝利的天平才慢慢向著林肯傾斜。直到葛底斯堡戰役中,北軍一次消滅了2.8萬名經驗豐富的南軍士兵,才徹底打破了僵局。讓美國大陸逐漸回到和平的軌道。

美國南北戰爭,林肯佔有絕對優勢,那南方怎麼還敢挑起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